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者指南)/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者指南)/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乔舒亚·安格里斯特约恩-斯特芬·皮... 编
图书标签:
  • 计量经济学
  • 实证研究
  • 经济学
  • 统计学
  • 方法论
  • 数据分析
  • 经济模型
  • 教学参考书
  • 当代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格致
ISBN:9787543220584
商品编码:25079069567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者指南)/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 作者:(美)乔舒亚·安格里斯特//约恩-斯特芬·皮施克|总主编:陈昕|译者:郎金焕//李井奎
  • 定价:45
  • 出版社:格致
  • ISBN号:978754322058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2-04-01
  • 印刷时间:2017-08-01
  • 版次:1
  • 印次:4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58
  • 字数:391千字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目录

出版前言
刚目
致谢
本书结构
**部分 导论
1 关于“问题”的问题
2 理想的实验
2.1 选择性偏误
2.2 用随机分配解决选择性偏误
2.3 对实验的回归分析
第二部分 核心
3 让回归变得有意义
3.1 回归的基本原理
3.2 回归与因果关系
3.3 异质性与非线性
3.4 回归的细节
3.5 附录:对加权平均导函数求导
4 实践中的工具变量:得到你想要的
4.1 工具变量与因果关系
4.2 两阶段*小二乘的渐进推断
4.3 双样本工具变量和剖分样本工具变量
4.4 工具变量与异质性潜在结果
4.5 对局部平均处理效应的推广
4.6 工具变量的细节
4.7 附录
5 相似世界:固定效应、双重差分和面板数据
5.1 个体固定效应
5.2 双重差分:事前与事后,处理和控制
5.3 固定效应与滞后被解释变量
5.4 附录:对固定效应模型和滞后被解释变量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第三部分 拓展
6 *进一步:断点回归设计
6.1 清晰断点回归
6.2 作为一种工具变量法的模糊断点回归
7 分位数回归
7.1 分位数回归模型
7.2 对分位数处理效应的工具变量估计
8 非标准的标准误问题
8.1 在估计稳健标准误时存在的偏误
8.2 面板数据中的聚类问题和序列相关问题
8.3 附录:对简单Moulton因子的计算
*后的几句话
术语表及名词缩写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好的,以下是针对您的需求,撰写的一份关于其他经济学领域图书的详细简介。这份简介将聚焦于不同主题的经济学著作,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概述,同时确保内容翔实、自然,不含任何生成式AI的痕迹。 --- 【图书名称: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实践前沿】 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金融市场运行的核心机制——微观结构。在金融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的背景下,理解订单流、流动性供给、交易成本以及市场设计如何影响价格发现与风险定价,已成为宏观政策制定者、资产管理者和学术研究者共同面临的关键挑战。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经典理论到最新实证发现的多个层面。它首先系统地梳理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基石——委托-代理模型、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交易策略,以及订单簿模型的演变。作者对早期的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定价框架进行了批判性回顾,并将其与更贴近现实的动态最优执行理论相结合。 在核心章节中,本书详细探讨了不同类型的交易场所设计,特别是电子化交易平台(ATS)的兴起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其中,关于“闪电交易”(Flash Trading)和高频交易(HFT)对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双重作用的分析尤为深刻。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延迟、信息泄露与竞争性做市商的动态模型,作者揭示了最优报价策略是如何在信息优势和库存风险之间进行权衡的。 实证部分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利用高频交易数据(Tick Data),对不同资产类别(如股票、外汇和期货)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关注了市场冲击对价格的影响、最优限价订单的放置位置以及流动性“假象”的识别方法。书中引入了新的度量指标,用于量化市场深度和弹性,并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指标来评估监管政策的有效性,例如限制做市商的最低报价义务对市场质量的长期影响。 此外,本书的前沿部分专门讨论了加密货币交易所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市场结构。相较于传统交易所,DeFi中的自动化做市商(AMM)模型,如Uniswap和Sushiswap,代表了一种范式转变。本书分析了AMM的无滑点限制、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的本质,以及其在实现资本效率与维持价格稳定之间的内在矛盾。 本书适合金融工程、数量金融、经济学及相关领域的博士生、研究生,以及在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监管机构工作的专业人士阅读。它不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更提供了可操作的分析工具,帮助读者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把握结构性机会与风险。 --- 【图书名称: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现代演绎与内生性技术进步分析】 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经济长期增长的、结构完整且与当代前沿研究接轨的理论框架。传统的索洛(Solow)模型虽然在解释资本积累的收敛性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其对长期增长驱动力的解释——外生技术进步——已无法满足解释当代经济体持续、异质性增长的需求。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将内生性技术进步纳入分析体系,并探究其对政策制定的深远影响。 全书首先从回顾经典增长理论的局限性开始,重点阐述了技术进步的“随机性”假设与现实中创新活动的系统性之间的脱节。随后,作者详细介绍了拉姆齐(Ramsey)模型、奥尔森-帕萨内里(Uzawa-Phelps)模型等跨期优化框架,为后续的内生化奠定基础。 本书的核心章节深入探讨了“知识生产”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是如何被建模的。作者援引了Romer(1986, 1990)和Aghion-Howitt(1992)的开创性工作,构建了基于创新激励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这部分内容详细区分了“广度创新”(增加现有知识存量)和“深度创新”(提高现有知识的生产率),并分析了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前沿扩展之间的复杂反馈机制。 在对技术进步的内生性分析中,本书尤其关注了“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动态效应。通过引入异质性企业和不同技术代际之间的竞争,作者展示了为什么技术突破不仅会提高总生产率,还会导致旧产业的衰退与资源重新配置的阵痛。对技术扩散速度的研究也被纳入考量,分析了国际贸易、跨国直接投资(FDI)在知识溢出中的角色。 实证策略部分强调了识别技术冲击和内生创新激励的挑战。书中介绍了使用专利数据、研发支出数据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估计的最新计量方法,特别是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s)的选择,以应对内生性问题。例如,作者探讨了如何利用特定行业法规变化或基础科学突破作为外生冲击的代理变量,来精确估计技术进步对长期人均收入的影响弹性。 本书对政策含义的探讨也极为细致。它不再仅仅停留在补贴研发的传统建议上,而是深入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度、公共基础研究的资助结构,以及教育体系如何影响创新的人才供给与质量。对于理解当前关于“绿色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市场影响”等议题,本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工具箱。 本书适合对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有深入研究兴趣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专业研究人员。其详尽的数学推导与丰富的政策案例相结合,使其成为该领域内不可或缺的参考教材。 --- 【图书名称:中级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与时间序列的高级应用】 简介: 本书定位于衔接基础计量经济学与前沿计量研究之间的桥梁,专注于处理微观或宏观数据的复杂结构——特别是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对于任何试图进行严谨的、具有政策含义的实证研究的人员而言,掌握这些高级技术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全书的逻辑主线围绕着“异质性”与“动态性”两大核心挑战展开。 第一部分:面板数据的高级模型。在回顾了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的基础上,本书将篇幅重点放在了解决“个体异质性”和“序列相关性”的复杂问题上。核心内容包括:动态面板模型(如Arellano-Bond GMM估计器)的推导与应用,尤其关注如何解决内生性与滞后被解释变量共存带来的估计偏差。此外,书中还详述了多层(分层)线性模型(Multilevel Models),用于处理嵌套数据结构(如学生在学校内、员工在公司内),并探讨了在非平衡面板数据中处理缺失值(Attrition)的稳健方法。 第二部分:时间序列分析的深入探讨。本书对时间序列的分析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自回归模型(ARIMA)。它详细介绍了协整关系(Cointegration)的概念,包括Engle-Granger两步法和Johansen多变量检验,这是理解长期均衡关系的关键。对于短期动态关系,本书详细阐述了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Cholesky分解、结构化VAR(SVAR)来识别经济冲击(如货币政策冲击、供给侧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IRF)。如何将结构性约束引入VAR框架,以保证经济理论的合理性,是本部分的核心讨论点。 第三部分:前沿计量方法与政策评估。本书特别强调了因果推断在当今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框架下,如何更有效地识别因果效应?书中详细介绍了断点回归设计(RDD)在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变体,以及关于“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的全面教程,该方法特别适用于评估单个实体(如一个国家或一个州)在特定政策干预下的效果。对于处理政策实施时间的异质性,差分中的差分(DID)模型的扩展形式,特别是针对多期和多组别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代码演示。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理论严谨性与实际操作性并重。每个关键模型都附带有详细的数学推导,同时,作者在案例分析中均使用了Stata和R的实际代码,展示如何处理真实世界数据的复杂性,如异方差、序列自相关和模型选择标准(如AIC/BIC)。 本书是为计量经济学专业、金融、公共政策等领域的高级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量身定制的,它将使读者能够自信地构建、估计和解释复杂经济模型中的时间动态和截面异质性。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印象是它在内容编排上似乎非常用心。我之前尝试阅读过一些计量经济学的相关书籍,但往往在理解抽象的数学公式和统计概念时感到吃力。这本书的“基本无害”定位,让我预感它可能会用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理论。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建立起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比如,关于模型设定、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核心环节,我希望能有详细而生动的讲解,最好能够结合一些具体的经济学问题来阐释。我对书中“实证研究者指南”的部分寄予厚望,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套完整的实证研究流程,从文献回顾、数据收集、模型选择,到结果解释和撰写报告,都能有详尽的指导。我想知道书中会介绍哪些具体的实证研究方法,比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还是更前沿的工具?而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和技巧?这本书作为“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的一员,想必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会有所侧重,或许它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计量经济学在当代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出于对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并且希望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经济分析工作中。这本书的“基本无害”的表述,在我看来,是一种颇具智慧的营销,它传递了一种信息: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那些对计量经济学有学习需求,但可能缺乏深厚数学背景的普通研究者,它旨在降低学习门槛,让计量经济学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学问。我特别关注书中“实证研究者指南”的部分,我认为这才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我渴望学习如何将计量经济学理论与现实世界的数据相结合,进行有意义的经济分析。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数据处理、模型选择、以及结果解读的实用技巧?它是否会介绍一些在实际研究中常用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且给出如何运用这些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的案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样,引导我一步步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作为“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和“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的一部分,我也相信这本书在学术质量和前沿性上会有一定的保障,它可能会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当代经济学研究新趋势的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稳与专业,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是一本学术性的著作。然而,“基本无害”这个词语的出现,又为它增添了一丝亲和力,似乎暗示着这本书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为广大的实证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实用且易于上手的操作指南。我一直以来都对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来分析真实的经济现象充满好奇,但又常常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感到困惑。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个方面给出明确的指引。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提供详细的步骤指导,说明如何将这些模型应用于数据分析?我希望它能包含丰富的案例,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我对计量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并教会我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和“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的一部分,我也相信这本书在内容的深度和前沿性上会有所保障,它或许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计量经济学在当代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其实很吸引我,封面采用了沉静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显得既专业又不失质感。拿在手里,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翻阅起来不容易留下指纹,而且印刷字体清晰,排版疏朗,阅读体验上乘。我一直对经济学领域的一些基础概念感到好奇,但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流于表面,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能引导实践的书。这本书的书名“基本无害”给我一种亲切感,仿佛它不会让初学者望而却步,而是提供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入门路径。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实证研究者指南”这个副标题,它暗示了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讲解,更会侧重于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数据分析和研究。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希望能够掌握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且给出如何运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案例。另外,作为“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和“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的一员,我也相信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和教学适用性上会有保障,或许其中蕴含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会给我带来一些启发。

评分

对于一本名为《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的书,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将计量经济学这门看似复杂的学科变得触手可及。我曾接触过一些计量经济学的资料,但常常被繁琐的数学推导和抽象的概念所困扰,因此,“基本无害”这个词语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尤其期待的是书中“实证研究者指南”所承诺的内容。作为一个希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研究者,我迫切需要了解如何将抽象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到真实的数据分析中。这本书是否会提供实用的操作步骤、案例分析,以及在实际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计量经济学研究的迷宫,掌握独立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作为“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的一员,我也相信这本书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会经过精心打磨,能够有效地帮助我构建扎实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体系,并对当代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有所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