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主流经济学 何新 万卷出版公司 9787547025932

反主流经济学 何新 万卷出版公司 978754702593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新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反主流经济学
  • 何新
  • 万卷出版公司
  • 批判性思维
  • 经济学流派
  • 社会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 学术著作
  • 经济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西安世图出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25932
商品编码:25096323467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反主流经济学
作者 何新
定价 98.00元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ISBN 9787547025932
出版日期 2013-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软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881Kg

   内容简介

主流经济学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西方经济学所提供的市场发展模式!”曾几何时,这种观点被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奉为圭臬,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一片“崇洋媚外”的高呼声中,被迅速地推上了仅次于“上帝”的宝座。遗憾的是,在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这个神话正在一点一点地破灭。何新先生作为一个长期被所谓“主流经济学派”排斥在舆论边缘的学者,始终没有忘记一个真正知识分子所肩负的使命,不甘寂寞地寻找着真正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不断发表着独立于西方思潮之外的真知灼见,通过本书,他将唤起更多的人进行反思和思考。


   作者简介

何新,系中国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教师,1980年以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职于全国政协,从事研究工作。已出版专著、译著50余种,60多卷册。他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


   目录

卷 壹
第1 章 我们处在金融大危机前夜吗

第2 章 何新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预后趋势表示悲观

第3 章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

第4 章 谈国际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

第5 章 关于弱势美元问题

第6 章 论全球性通货紧缩

第7 章 人民币升值与物价上涨

第8 章 人民币升值隐伏的国际金融危机

第9 章 关于离岸金融市场

第10 章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第11 章 对我国金融领域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第12 章 “宏观调控”与房价——致中央某领导同志的一封信

第13 章 关于房地产暴利和地租

第14 章 对于我国农业问题及政策的几点思考

第15 章 解决中国农业及粮食问题的一种新战略设想

第16 章 论“地租”

第17 章 我国工业进入WTO 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策

第18 章 外资专卖我国煤矿控股权危及国家能源安全

第19 章 论股市泡沫、统计失真与下岗问题

第20 章 中国:走向未来

第21 章 关于汇率、利率与人民币币值(上)

第22 章 关于汇率、利率与人民币币值(下)

第23 章 谈近期中国经济

第24 章 我国经济改革指导理论的失误(上)

第25 章 我国经济改革指导理论的失误(下)

第26 章 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

第27 章 十五年前针对弗里德曼的一场政策辩论

第28 章 我曾试图阻遏私有化运动

第29 章 市场原教旨主义必将搞垮经济改革

第30 章 对走过的改革道路必须作反思

第31 章 重新评估计划经济

第32 章 现代资本主义危机的主要形态是金融危机

第33 章 与美国未来学家阿托夫勒的谈话

第34 章 论价值规律与当代世界经济

第35 章 马克思所提出的市场“实现”问题(札记)

第36 章 论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念

第37 章 论流通梗阻型经济危机

第38 章 关于通货紧缩问题

第39 章 论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第40 章 关于滞胀
卷 贰
上篇 理论与方法

第41 章 论混合经济
经济学被某些专家神秘化了
脱离实际的“模式”和“理念”会毁掉国家
当前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隐忧
现代资本主义与古典资本主义具有重大的不同
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当代形态是“混合经济”
中国的国情为什么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
现代英美经济并不是纯粹私有制的资本主义
德国的“新自由主义”与美国不同
关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关注焦点是失业问题

第42 章 论“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意识形态而不是科学
美英一直试图用“经济学”意识形态误导中国改革
新自由主义的“铁律”和“圣诫”
为什么急于用新自由主义为中国人洗脑?
经济民族主义与经济世界主义的对峙
美国应该给一些经济术士授大奖
一套误导中国的改革方案
新自由主义在中国遭遇重大挫折
失业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必将走向的民族复兴

第43 章 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主流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谬误的
自由市场机制的代价是周期性危机
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简史
主流经济学的数理模型很可疑
主流经济学是一种精致包装的意识形态
完美的市场只是一种伦理性空想
原理错则数学模型也必然错
马克思为什么说主流经济学是庸俗的
现代经济学并没有形成可操作的科学方法
警惕伪装成科学的经济意识形态

第44 章 回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起源于经济对策论
关于“经济学”一词的语源
经济分析终不能离开利益归属的分析
历史和实证的经济学方法论
关于新国家主义的经济原则
不同时代需要选择不同的经济制度
20 世纪主义试验的四次失败
原生形态的主义渊源久远
西方人权理论的四个内容
理想主义不可能完全丢弃
主义是对人性异化的调解
“价值”的语根及语义
“价值”的语言歧义
马克思的哪些经济原理具有现代性?
庸俗经济学的辩护性
马克思所提出的“实现”问题
重新研究马克思

第45 章 我的经济研究之路
中国至今未形成自己的经济学体系
经济学理论具有多元类型
实践是检验经济理论的有效标准
我是如何研究经济学的
作为一个闯入者
“何新旋风”发表内幕及风波前后
1990 年与日本S 教授谈生产过剩与失业
1990 年与日本教授谈农业与海外市场
必须面对新的现实

第46 章 从重商主义到国有制社会主义
宏观经济学起源于“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之名是一个错误
论重商主义的政策取向
重商主义与民族主义
历史学派与发展经济学
民族社会主义的形成
两种类型的国际分工
李斯特认为斯密“国际分工论”是阴谋
熊彼特讽刺斯密崇拜
中国加入WTO 是在钻圈套吗?
不同的利益体系形成不同的经济学派
近代工业化的两种模式
德国、日本经济快速起飞的秘密
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理论来源
关于社会主义为其经济成就付出的代价
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
下篇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理论与问题

第47 章 20 世纪的“主义”实验为什么必然失败
布哈林创立了错误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设想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后俄共干了什么“蠢事”?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与农民发生尖锐矛盾
主义实验在十月革命中遭遇了重大失败
由雇佣制向徭役制转变是历史的倒退
革命在一个时段内可以创造非理性的奇迹
列宁亲自实施向资本主义的转轨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建立国家资本主义的混合经济
列宁对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设想和规划
列宁的建设性“文化革命”思想

第48 章 斯大林体制的成败得失
新经济政策是党执政下的资本主义实验
布哈林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批判
列宁为什么主张与资产阶级合作?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展开的辩论
“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出现的
斯大林模式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评价
彼得大帝的重商主义与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运行特点

第49 章 毛经济思想的失误与文化革命
失败使毛认识到“需要研究政治经济学”
毛论中国的工业革命
陈伯达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激进观点
斯大林误解《资本论》
1958 年的风
毛只注重实物经济
毛关注所有制和社会分配问题
所谓“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以“四因论”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体制内的分化问题
导致权力高度集中于个人
钓鱼政策
中国工业化的两条路线争论
历史的悲剧性

第50 章 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
辩证的经济决定论
中国改革历程浓缩重现资本主义近代史
自由与必然
历史中的伟人与英雄
社会主义不可能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建造
列宁的辩证决定论
与革命是对违背历史规律的惩罚
社会分工与社会阶级

第51 章 我国经济当前遇到什么问题
中国需要适应本国国情的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经济周期及发生原因
中国威胁论的经济含义
股市的奥秘
金融突击和掠取成为当代资本集聚的新形态
中国发展需要寻找正确的理念
安国务求治本
股市是一种虚拟经济
较理想的经济模式是“混合经济”
附录
中国应当制订自己的全球战略
附1 何新:我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预后趋势表示悲观
附2 实用经济学大纲
附3 何新1991 年对全球九十年代遭遇经济危机的预测
附4 金融局与美国金融奇迹
附5 零利率时代美联储可能将无限地印制钞票
附6 墨子论货币及价值规律
附7 弗里德曼: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几点意见
附8 回顾与反思
附9 股市黑洞揭秘
附10 “ 精英”对“无赖”的战争
附11 关于商品过剩与市场危机
附12 工业再生产危机问题的重新研究
附13 我国经济中的“生产过剩”问题
附14 经济札记
附15 何新著作年表
附16 何新《新国家主义经济学》理论要点


   编辑推荐

经济学家与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不论其正确与否,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实际上,统治世界的不过就是这些思想。《反主流经济学》是根据与何新一系列访谈记录综合整理而成的作品。主要访谈者是孙伟化博士及中国新闻社记者王涌先生等。本书提供了何新关于经济学理论、当代中国经济、国际经济及社会主义历史和改革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展示了何新对于这些问题的一系列独特、新颖的观点。


   文摘





   序言

另辟蹊径:探索现代经济学的多元视角 一部挑战传统叙事,发掘隐秘力量的经济学洞察之作 作者:[此处留空,或替换为其他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此处留空,或替换为其他虚构出版社名] --- 导言:在主流叙事之外寻找回响 我们生活的世界,经济运行的逻辑似乎已被一套公认的理论所主宰——从供需曲线到理性人假设,从新古典主义的光环到新自由主义的实践。然而,当我们审视那些无法被标准模型完美解释的周期性危机、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资本在全球化浪潮下的无序扩张时,一个疑问油然而生:我们所接受的“常识”是否遮蔽了更深层次的真相? 本书并非旨在对既有经济学理论进行简单的修正或批判,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观察框架,邀请读者暂时走出被精心规划的“经济学高速公路”,转而探索那些常被主流话语边缘化的、充满生命力的“乡间小径”。我们相信,理解经济系统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容纳那些看似矛盾、实则共存的驱动力。 第一部分:被忽视的基石——社会、历史与非理性因素的重估 传统经济学往往将人视为纯粹的“经济人”,一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计算机器。本书的开篇将聚焦于这种简化所带来的系统性盲点。 一、情境依赖的理性:超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决策模型 我们深入探讨行为经济学的前沿研究,但更进一步,着重分析“社会认同”和“文化资本”如何在资源配置中扮演隐形角色。例如,在某些社会结构中,维护群体声誉的成本与收益,其权重可能远超个体账面利润。我们将剖析“面子经济”、“信任成本”如何内化为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塑造出非西方的市场逻辑。 二、历史的沉淀:制度变迁的漫长回响 经济制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史偶然性、权力斗争与物质基础长期互动的结果。我们分析了封建遗产、殖民影响以及特定国家在特定历史关口所做的关键性选择,如何为当下的经济结构打下不可逆转的“路径依赖”。例如,探讨特定土地制度如何影响了长期技术采纳速度,而非仅仅关注短期的资本回报率。 三、物质基础的再审视:超越GDP的衡量标准 本书提出,衡量经济繁荣不应仅依赖于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片面的指标。我们借鉴生态经济学与社会核算矩阵(SCM)的理念,强调“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成本”和“无偿的社会再生产劳动”的价值。我们将用具体案例展示,一个看似高增长的国家,其真实福祉可能因环境恶化和代际债务转移而大幅缩水。 第二部分:资本的幽灵——权力、金融与结构性失衡 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驱动力是资本的运作。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穿透金融表象,直击资本积累的内在张力与权力分配机制。 四、金融化浪潮下的实体经济“去势” 金融体系的膨胀并非经济效率提升的必然结果,而常常是资本寻找更高回报率的避险行为。我们详细描绘了金融工具如何从服务实体经济的媒介,逐渐异化为自我循环的庞大生态系统。重点分析了衍生品市场的复杂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将局部风险转化为系统性脆弱。 五、不平等作为内生变量:利润的分配逻辑 传统的马尔萨斯或简单的技术进步论难以解释当代极端的财富集中。本书引入了关于“垄断租金”和“超级明星效应”的分析框架。我们论证,在高度网络化和知识驱动的经济中,先发优势和网络外部性如何导致利润向极少数掌握关键基础设施的参与者集中,使得资本回报率持续高于劳动力回报率,从而固化结构性不平等。 六、全球价值链的暗流:剥削的地理转移 全球化并未带来“趋同”,而是重塑了新的依附关系。本书将价值链理论应用于具体行业分析,揭示了发达国家如何通过知识产权、标准制定和金融控制,有效地“虹吸”发展中国家的剩余价值。这种结构性的权力关系,远比简单的贸易摩擦复杂得多。 第三部分:替代性的路径——韧性、地方化与社会创新 面对现有体系的局限性,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转向探讨实践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寻找在主流框架之外构建可持续经济的可能性。 七、从效率到韧性:重构供应链的哲学 过度追求“即时化”和“最优化”的全球供应链,在面对突发冲击(如流行病或地缘政治冲突)时表现出极度的脆弱性。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适度的冗余设计、区域化布局和技术去中心化,来增强经济系统的整体韧性。这不仅仅是物流问题,更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战略选择。 八、公共领域的复兴:超越私有化的藩篱 探讨在基础设施、医疗、教育乃至数据等关键领域,如何构建有效的“公共供给”模式。本书研究了共享经济的另一种形态——基于社区的、非盈利性的资源池共享机制,以及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于新的合作社和互助网络,挑战传统产权边界。 九、货币的再想象:地方货币与价值的锚定 现代法定货币体系虽然高效,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信贷周期失控等副作用。我们审视了历史上和当代一些成功的“补充性货币”实验,它们如何通过锚定地方资源(如时间、社区服务或特定自然资本),在微观层面激发本地经济的活力,实现价值的更公平交换。 结语:在复杂性中寻找平衡 本书的最终目的,并非提供一个“万能钥匙”式的经济乌托邦方案,而是装备读者一套更精细、更具批判性的分析工具。它旨在证明,经济学的真理是多面的,任何单一的理论范式都无法完全捕获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复杂性。真正的进步,在于我们敢于质疑既定的秩序,并勇敢地在不同维度的洞察之间搭建桥梁。这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更是一份对我们共同经济未来的深刻反思。 本书适合对象: 政策制定者、社会活动家、对宏观经济现象抱有批判性思考的普通读者,以及所有对“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重复犯错”感到困惑的经济学学生。 ---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在阅读《反主流经济学》之前,我对经济学的理解一直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层面,总觉得它是一门远离生活的学科,充斥着我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模型。然而,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何新先生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隐藏在主流经济学光环之下的观点和思想,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并没有选择歌颂主流,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主流理论在解释现实世界时的不足之处,并借此引出了许多更加深刻、也更加贴近民生的经济学视角。我非常喜欢他对于历史事件和现实案例的分析,他能够将抽象的经济概念与具体的社会现象巧妙地联系起来,让我这个经济学小白也能轻松理解。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鼓励我们去质疑,去反思,去跳出既定的框架,去探索那些可能更符合人类福祉的经济发展道路。它让我明白,经济学并非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争议。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经济现象的强烈好奇心,让我渴望去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评分

我得说,《反主流经济学》是一本真正能够“颠覆”你固有认知的好书。作为一名对经济学抱有一定兴趣的读者,我常常被那些看似完美无缺的理论所迷惑,但又隐隐感觉到现实的复杂性并非如此简单。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理解经济世界的另一扇门。何新先生的论述风格非常独特,他既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又不乏犀利的批判精神,能够将复杂的经济学思想,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他对那些“非主流”经济学家思想的挖掘和梳理,这些思想虽然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却可能蕴含着解决当下经济困境的关键。书中对“人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主流经济学似乎总是假设理性的经济人,但现实中的人们并非如此,这种视角上的偏差,往往导致了理论与现实的脱节。这本书鼓励我们跳出僵化的思维模式,去拥抱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经济学视角,去理解经济活动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经济运行机制,并从中获得启发性思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绝对值得一读。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思想的冒险。我一直对当前世界经济体系中存在的种种不平等和危机感到不解,也曾尝试阅读一些经济学入门读物,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无法触及问题的根源。直到我翻开了《反主流经济学》,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何新以一种非常清晰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当下全球性问题时的局限性,并引出了许多被忽视的、甚至是被刻意压制的声音。我特别喜欢他对历史案例的引用,将抽象的经济理论与鲜活的历史事件相结合,使得那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同时也更加令人信服。他并没有简单地批判,而是通过梳理不同学派的思想,构建了一个更加多元和包容的经济学图景。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和价值取向?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效率”、“增长”、“公平”等概念,不再盲目地接受主流定义,而是开始用更加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它们。这本书无疑是给所有对经济学充满好奇,渴望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究事物本质的读者量身定做的。

评分

这本书实在太令人振奋了!我最近刚读完《反主流经济学》,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狠狠地拓宽了。一直以来,我习惯性地接受教科书上那些关于市场万能、效率至上、以及各种看似严谨的经济模型,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者说,现实世界中出现的种种怪象,用主流理论解释起来总有些牵强。何新的这部作品,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了主流经济学背后的假设、局限,以及它在现实世界中造成的种种扭曲。他并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那些被边缘化的声音和视角,那些试图从更宏观、更具历史纵深、甚至更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理解经济现象的学者们。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经济学并非只有一种解读方式,原来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常识”,可能只是特定权力结构下的产物。这种感觉,就像长期戴着一副有色眼镜,突然有人帮你摘掉,让你看到了更真实、也更复杂的色彩。尤其是在讨论全球化、金融危机、贫富差距等问题时,主流经济学常常显得无力回天,而《反主流经济学》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它鼓励我们质疑、反思,并寻找真正符合人类福祉的解决方案。对于任何对经济现象感到困惑,或者渴望更深刻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思想启迪。

评分

我原本对经济学这类学科一直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过于枯燥和抽象,充斥着各种复杂的公式和理论,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有些遥远。然而,《反主流经济学》彻底改变了我对经济学的看法。它以一种极其生动、甚至有些“大胆”的笔触,将那些隐藏在“主流”之下,却又真实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经济逻辑展现出来。我尤其被作者对于历史因素和社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入剖析所吸引。过去,我总以为经济规律是普适的,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影响,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经济现象是深深植根于特定的历史土壤和文化背景之中的,脱离了这些,任何理论都可能变成空中楼阁。它让我开始思考,那些被广泛接受的经济理论,在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下,可能服务于哪些特定的利益群体?又可能忽视了哪些声音?书中对替代性经济模式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看到了除了资本主义之外,还有其他可能促进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这本书并不卖弄学问,而是用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引导读者去发现问题,去追问“为什么”。它鼓励我们走出舒适区,去拥抱那些不那么“主流”但可能更贴近现实的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