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傳習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王陽明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前言
傳習錄序
傳習錄上
傳習錄中
答顧東橋書
啓問道通書
答陸原靜書
答歐陽崇一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
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教約
傳習錄下
附錄《硃子晚年定論》
王陽明簡明年譜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宗師王陽明的論學語錄和書信集,集中體現瞭陽明心學的核心觀點,是瞭解陽明心學最經典的入門必讀書。

·

◆“心即理”:最佳的行為準則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遇到難題時與其勞神費心,不如去傾聽內心最原本的聲音。

◆“緻良知”: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 斷力,隻不過被後天的習氣和私欲所濛蔽瞭;若能恢復並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難獲得內心的安寜。

◆“知行閤一”:人的認知和實踐是不可分的,隻有做到兩者統一,纔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談不實之病,一切睏難也會迎刃而解。

·

正是因為陽明心學蘊含著“寜靜於內,無敵於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終結中國兩韆年帝製的孫中山、戊戌變法及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梁啓超、推動日本明治維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對《傳習錄》推崇備至。已故國學大師錢穆更是將該書列為“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之一。

·

明隆慶六年初刻版《傳習錄》是後世各版《傳習錄》的母本,因其大部分內容由王陽明親自審定且未經後人妄改,擁有極高的權威性和珍藏價值,是陽明心學的首選讀本。本書即以此為底本,結構與內容均保留原貌,附上原書附錄的王陽明親自編定《硃子晚年定論》,唯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將原書的繁體竪排改為簡體橫排,加以譯注,為讀者重現這一曆經四百餘年經典永恒的初始定本。

用戶評價

評分

##大部分問題的迴答都是一個觀念可以涵蓋到的 所以覺得車軲轆話來迴講 而這個最重要的觀念 能讀懂的人不用讀 不懂的人我很懷疑會因為讀而懂

評分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隻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

評分

##因為明朝那些事兒對王陽明感興趣,怕傳習錄難讀,先讀瞭幾本對他思想生平描述的書,發現一頭霧水毫無幫助。當真的讀這初刻版時,卻如此的明瞭通暢。前後篇連在一起形成瞭思想體係,和學生的書信問答又是給不同觀念的人答疑。卻也不是說孔孟之後無聖人,隻是沒有思維相似的教育傢罷瞭。原文翻譯都很齣色

評分

##王陽明應該算是重構瞭聖學,在七嘴八舌的公知言論中撥開雲霧,指齣瞭一條明明德的路,返璞歸真,摒棄模式化的忠孝仁義錶演,讓人依照內心的良知做人。尤其批判瞭佛道兩傢的虛無,連人倫都不要的清淨智慧都不可取,不能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德行均是私心。

評分

##做老師就得像王陽明這樣,真是循循善誘,言無不盡???? 陽明“心學”可從“天泉證道”的四句定論說起:“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何謂心?心就是性,是“喜怒哀樂所未發”,是光明如鏡運轉不息的天理,也就是“良知”;心本無善無惡而又知善知惡,發動起來當然都是善,為何會有惡齣現?這要從“知行閤一”悟起瞭:如果是“良知”的話自然會去行,為何卻不能行?不過有私欲隔斷其間,阻礙“良知”的發動罷瞭;所以,為學之道就是時時去除私欲,把“意”導嚮“良知”之正,從而“誠意”、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無往而不通,一切都是這一個法門:“緻良知”。其實還是脫不瞭理學的窠臼,硬要分彆天理和人欲,但如何確定兩者的界限,也就是“良知”的界限呢?“自行體認”而已,無怪乎王學的末流都是些空疏之徒瞭

評分

##王陽明應該算是重構瞭聖學,在七嘴八舌的公知言論中撥開雲霧,指齣瞭一條明明德的路,返璞歸真,摒棄模式化的忠孝仁義錶演,讓人依照內心的良知做人。尤其批判瞭佛道兩傢的虛無,連人倫都不要的清淨智慧都不可取,不能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德行均是私心。

評分

##很慚愧的是,讀瞭三年都沒讀完,估計再讀三年也不會讀完,但是不妨礙我喜歡王陽明的心學。緻良知、事上練,用在寫作上,我覺得就是以一種純粹的方式錶達,然後不斷地寫。王陽明的這套哲學其實很適閤大部分人學習和運用。不過和大部分的哲學理論一樣,精髓知道後,發現那些觀點都是圍繞著它們反復講解,於是,我害怕被洗腦,就如讀剋裏希那穆提那樣,翻來覆去都是保持開放的大腦,就沒有繼續一口氣閱讀完的動力,卻經常拿起來翻閱。這本也是如此。

評分

##從《明朝那些事兒》認識此人,隻斷斷續續看瞭譯文(浮躁啊)。“去人欲,存天理”簡直就是修行,不可能做到啊。很有哲學意味,不過有些地方感覺受於時代的環境,有些迂腐。不可妄議大師,還是幾十年後再來讀此書,或有追尋“至善”的心態。

評分

##"逝者如斯“竟然是說孔子心性活潑生動如流水的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