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本书是现存有脂砚斋评的抄本中早面世的本子,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戚蓼生重新抄录、整理、作序,与其它脂本有较大的不同。此本于清末光绪年间才被人发现,但未被时人重视。上海有正书局于宣统三年、民国元年分两次石印出版,比胡适发表创建新红学的第一篇文章早了九年。这部书不仅是红楼梦出版史上第一部早期抄本的影印本,亦是首部以脂评本为底本的校注本(俞平伯校)的主要底本,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此次华宝斋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根据有正书局本子重新影印,并将有正书局缩小的本子重新按原大影印,以见藏本的原貌。本书有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题写书名,张浚生先生作序。
坦白说,买这套书更多的是一种情怀驱动,而不是纯粹的阅读刚需。 毕竟,网络上和现代排印本可以轻易获得文本内容,但要重现这种“仪式感”,难度极高。这套影印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几乎完美复刻了那个时代的阅读环境。繁体字、竖排版,再加上宣纸的质感,让你在阅读时不得不切换到一种更古老的思维模式。它强迫你放慢节奏,细嚼慢咽。这种阅读体验本身,已经超越了对“内容”的简单消费,而变成了一种对“过程”的珍视。我甚至舍不得用太多书签去标记重要的段落,更倾向于用铅笔在旁边轻轻做一些极小的标记,因为生怕破坏了纸面上的那份完整性。这套书就像一位沉默但学识渊博的老者,你不需要急着问他所有问题,只需在他身边坐下,感受他散发出的沉稳气息,知识自然会慢慢渗透进来。
评分这两函书的“重量感”,是它最直观的优点,也是最考验读者的地方。 很少有现代出版物能做到如此厚重的实体感。当你将它平放在书桌上,那份沉甸甸的踏实感,是轻飘飘的纸质书无法比拟的。我特别喜欢线装书那种可以完全摊平的特性,使得阅读时双手可以更自然地扶持,而不是像精装书那样需要用力压着书脊。宣纸的特性也值得称赞,它吸墨自然,光线再好,也不会产生刺眼的反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也相对减轻。这套书真正体现了“器物为人服务”的传统理念——书籍的形态是为了更好地承载和传递内容。每次读累了,我都会轻轻合上其中一册,然后欣赏一下封面上的简单装帧,那种朴素中的精致,恰到好处地平衡了内容深邃与外在美感之间的张力。它不张扬,却自带气场。
评分我一向对那些标榜“最权威”、“最校订”的版本持保留态度。 因为在我看来,很多“校订”和“整理”,实际上是在不经意间磨平了原著的棱角和生命力。这套影印本,恰恰展现了最可贵的“未经干预”的美感。它没有多余的现代注释打断思路,没有为了迎合当代阅读习惯而进行的排版修改。繁体竖排,虽然对一些习惯了简体横排的读者构成了门槛,但正是这道门槛,筛选出了真正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体味经典的读者。你得放慢速度,去感受每一个字的结构,去领悟古人如何在一行字中安排布局。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信息获取,不如说是一种文化体验的重建。我甚至觉得,它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即便不阅读,仅仅是静静地看着它被妥善安放,也让人心情平和,对俗世的喧嚣产生一种超脱感。西泠印社的出品,无疑是给这种古典气质打了质量的钢印。
评分说实话,第一次捧起这套书,感觉像抱了一块沉甸甸的砖头。 两函二十册,这分量,可不是闹着玩的。这让我立刻意识到,这不是那种可以随便丢在背包里通勤时翻翻的书,它是需要一个专属的书房角落,一个专门的阅读时间。我记得第一次打开其中一册,那墨色的晕染和纸张的纹理,简直像是直接从古人的书案上拓印下来的。尤其欣赏它对于细节的忠实再现,那些原本印刷上可能出现的轻微污渍、纸张的微小褶皱,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体现了一种近乎偏执的尊重,尊重原作的“不完美”,从而成就了它的“完美”。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和作者面对面,连他当时的呼吸和心跳都能感受到。这样的书,你不会急着去“读完”它,而是会享受“拥有”它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拿出来掸掸灰,重新审视那些细微的笔触,每次都有新的发现,这才是真正耐人寻味的好书。
评分这段时间偶然翻到这本线装书,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装帧本身就带着一股子古朴典雅的气韵,西泠印社出品,自然不用多言,光是那宣纸的质感,摸上去就让人心生敬畏。要知道,现在很多所谓的“珍藏版”,追求的无非是花哨的印刷和精美的封面,可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沉静而厚重的内里。每一次翻页,都能感受到那种纸张与指尖摩擦的细微声响,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温度。更别提那繁体竖排的排版,虽然初看需要适应,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种阅读的韵律感和仪式感,是横排印刷无法比拟的。它不是快消品,而是需要你慢下来、静下心来与之对谈的伙伴。对于痴迷于古籍原貌的读者来说,这种影印的真实性,远胜于任何现代化的重排本。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件承载着文化记忆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我珍视传统,我尊重匠心。这种实体书带来的满足感,是电子屏幕永远无法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