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撰写《迷信与暴力》一书,亨利•查尔斯•李从欧洲购买了数量惊人的古籍、文献和手稿等资料,现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的“亨利•查尔斯•李”分馆作为特殊藏品(special collection)珍藏。
作者旁征博引,记述了西欧各主要民族和国家的法律中对宣誓断讼、决斗断讼、神 判断讼、刑讯逼供等各种古老司法程序的规定,并介绍了相关著名案例,同时对西方法学充斥着迷信和暴力的、不为人知的黑暗过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比以往更加清晰地阐明一些渐趋消亡的旧俗和迷信的来源。
尽管作者已逝世一百多年,但作为历史和法学的重要参考书,《迷信与暴力》依然不断被再版和重印,其学术和文化价值可见一斑。
◎ 编辑推荐
◆ 梅特兰:我们彻底地信任亨利•查尔斯•李及他的作品;
◆ 轰动一时的宏篇巨作,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亨利•查尔斯•李代表作,百年来不断再版和重印;
◆ 诠释人类从原始野蛮向文明开化迈进的过程,揭示人类思想中某些最离奇的迷思;
◆ 中文首译本,文辞典雅风趣,底本为1878年表达更清晰、内容更丰富的英文第三版。
◎ 名家推荐
李博士的荣誉就在于,他是少有的勇于挑战欧洲大陆的法律及法律文献的非英国学者之一。他用肉眼直视它们而不是透过眼镜来评判它们,后者是一种更为简单的工作。我们彻底地信任他,是因为他仅把视角固定在中世纪,而且他也从不引用那些带有冲突和争议的观点。我们不能把这种研究方法推荐给一般人而只能推荐给意志坚定者,而李博士正是一个拥有坚定信念、冷静客观、谨慎细心的人。
——费雷德里克•威廉•梅特兰(剑桥大学教授)
他在美国最有名的著作是《迷信与暴力》。大部分律师都熟知这本书,因为受到职业的影响,他们对这本书比那些执法者有更多的兴趣。这本书已经再版四次并仍在继续再版。
——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哈佛大学教授,中世纪史权威)
◎ 译者推荐
恐怕在那个时代,对宗教、神明、权威者等等的任何质疑,哪怕有理、有据、有节,都还是有风险、有争议的。然而,作者的先进性正在于此,我们在今天,仍可看到,这本写于百年前的书,几乎没有任何屈从于“时代局限性”的错误评论,甚至哪怕用今人的眼光看,都依然有点未卜先知的意思。——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历史学者的样态。
——X. Li(《迷信与暴力》译者)
##反复举例子充字数。没有思考。
评分##人类从黑暗与愚昧中走向文明与开化,虽然步履蹒跚且屡有反复,但毕竟一路坚持在前进。虽然书名有些“标题党”,但内容非常严肃且含蓄干净,这完全符合一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美最后的绅士的格调与行为。
评分##@2019-05-19 14:40:26
评分##史料丰赡,属于19世纪那种博学式的写法,类似James Frazer的《金枝》,字里行间也充满着19世纪晚期那种理性乐观主义精神,对神判、摩门教均有所不满,但也提到“大众的头脑不是被盲目的信仰就是被冷酷的理性所占据”,意味着作者已经难能可贵地对理性本身也保持警醒的态度。如今自然早已有更细致深入的著作问世,但作者的结论仍是站得住脚的——如《中世纪神判》一书的论证仍和作者一致:神判消亡的结果,是纠问式程序下刑讯逼供的兴起。就此而言,它仍可算是未过时的经典著作。译本略有小疵。
评分##本书描述了当先进的搜证、刑侦等手段缺位的情况下,各地各民族如何将共誓、决斗、神判、酷刑等手段融入审判中。总体来说是一部有趣又内容详实的历史材料,不过史实主要还是集中在欧洲各地区,对全世界其他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
评分##从早期社会的迷信神判到中世纪的暴力酷刑,作者兴趣盎然的把西欧诸民族的法律演变做了一个梳理。穿插其中的是作者苦心收集的的各类匪夷所思的判例。注释多且细,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略显枯燥,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有机会需重读。
评分##可以对比罗翔的《刑罚的历史》进行交叉阅读。西方古时刑罚:决斗、赤烙铁神判、尸棺神判等,重在以神迹来判断凡人是否有罪,并因此而具有迷信与暴力的特点。全书主要以陈列刑罚的历史材料为主,并未就刑罚的底层逻辑进行追根溯源。或许我们永远无法明了,他人是如何打着宗教与信仰的名义,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噩梦推向现实的。在民智未开、科学未至的漫漫文明前夜,国家权力逐步由地方到中央再让渡到人民手中,文明法制日渐替代宗教管制,它们让人感到文明仍有出路。
评分##反复举例子充字数。没有思考。
评分##【2022009】的确有《金枝》之风,各种丰富的案例、谨严的引注。想推荐给小说写作者和电影编剧……素材太丰富了,绝对是抓马富矿【喂】无疑,在人类(艰难曲折但总归是有所进步的)断讼之路上,写满了以宣誓、决斗、神判与酷刑为代表的,惨痛的黑历史——这一切甚至不算过去时,某种意义上说,“合法”的酷刑至今仍旧残存在司法实践中;而神判,就,其实吧,证人宣誓时手按圣经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的“传承”。而黑历史中最黑的部分,恐怕还是源远流长的围观癖——围观互殴、围观砍头、围观烧女巫……这种围观甚至是被鼓励的。在统治者们看来,展示残酷是对民众的警示与教化,但更残酷的是,围观者们首先获取的却是病态的快感。或许有罪者在围观人群的观念中已经“人间失格”了吧,与猪狗无异,然而被勾出兽性的恰恰是围观者自己呢。#每月打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