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吏?強人?
創建新軍、改革政製、拉攏列強、重立帝製。
賣國求利?民族罪人?
左右近代中國的亂世權臣,你應該知道的袁世凱!
「非世間評價之奸雄,僅是墮落的俗吏。」——近代日本思想傢 | 北一輝
「袁世凱這號人物,似乎總是在歷史的轉換時期參與其中,不論是日清開戰時也好、戊戌政變時也罷。這一切都非他主導,但他卻總是站在關鍵的位置。」——岡本隆司 | 本書作者
在近代中國政治人物中,袁世凱不僅被日本人形容為「梟雄」、「權謀者」,愛好權力、無節操,更被中國人將其與獨裁、賣國等汙名畫上等號。然而,如果我們將其一生還原至當時的脈絡之中,就會發現袁世凱的每一個政治決定,不僅都有其身處的特殊立場與時代背景,也均左右瞭近代中國的未來。
在清末「督撫重權」的時代脈絡中,袁世凱是位務實的官僚。不論是處理「朝鮮問題」、「義和拳亂」,還是實施「北洋新政」,袁世凱都能興利除弊,抑或捍衛中國主權。他也是位積極的軍事改革者。自前往天津小站組建軍隊以來,袁世凱凡事效法西方,進而打造齣近代中國最強大的「新軍」。
憑藉優秀的政治力和軍事力,袁世凱逐步成為第一強人,所以當日清戰爭、戊戌政變、民國建立等重大事件發生時,他總是握有最為關鍵的那一票,並做齣左右結局的重大決斷。
然而,袁世凱的現實主義與官僚心態,也讓他在「朝鮮問題」上,高壓統治朝鮮,強硬對抗日本,引發甲午戰爭;密告慈禧,瓦解「維新」勢力,背負永世罵名;於辛亥革命後成為南北共主,但因拉攏列強、大藉外債,甚至重立帝製,無視時代潮流的變動,最後黯然下颱。
這就是袁世凱,務實、現實且事事算計,既非「民族罪人」,也非「賣國求利」,既是軍事強人,也是政治俗吏,心心念念都是中國的富強與統一。
於《袁世凱》一書中,學者岡本隆司不為傳統的史觀、評價所束縛,而以客觀角度,深刻解讀袁世凱的真實麵貌及其時代意義,同時也將其一生作為一麵鏡子,映照齣直至今日的中國樣貌。
##非常好的一本書
評分##每逢關鍵節點,袁世凱總是身處其中。小站練軍,北洋軍的前身。
評分##翻瞭一下,篇幅不長,觀點沒有特別新,算是入門讀物吧。 不相信自傢人寫的可以看看日本人怎麼寫,雖然作者自己坦承討厭袁...
評分##袁世凱竟然在日清戰爭之前落跑= = (對我看完ㄉ心得就是這個)XDDDDD
評分##每逢關鍵節點,袁世凱總是身處其中。小站練軍,北洋軍的前身。
評分##很容易讀。 袁的政治手腕在朝鮮,山東,直隸,北京這幾個時期幾乎相同,很有其政治風格。 整本書仍不齣垂簾聽政與督撫權重這個結構。岡本在前敘述西太後義和團事件的政治原因以及肯定地方反應與後敘述袁晚年稱帝事件以及地方蔡鍔等的反應幾乎如齣一轍。 說袁個人很瞭解中國當時的情況並不是沒有道理。43歲擔任直隸總督手握北洋軍,這是地方督撫權力的一麵。在齣任內閣總理的時期,南北議和後,通過手腕當大總統,這是中央權力也就是所謂的“垂簾聽政”一麵。 在中央時期他的處境不亞於西太後的處境,麵對自太平天國以來的地方勢力的獨大,他也非常難辦。 最後的“齣軌”在我看來也是迫不得已。
評分##補標。書末作者錶示寫完全書他對袁依然喜歡不起來,假如聯係唐啓華《洪憲帝製外交》的內容,大緻也能瞭解日人對袁世凱的惡感究何而起瞭。
評分##關於辛亥革命的記述,中國人不在乎總統是孫文還是袁世凱,隻知道他們要剪掉頭上的辮子瞭。中國對於朝鮮如同英國對於印度,是上國。關於袁世凱在天津的記述也很有趣
評分##日本視角始終讓人覺得有點不舒服,但也是這書意義所在,內容還能值四星,但是作者的傾嚮和過於簡單的注釋太減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