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這部經典劇作出版120週年紀念版(1896-2016),俄文原典直譯,豐富注釋,邀集藝文界作「海鷗與我」紀念短文,並收錄多篇專文導讀與評介文章。
這齣劇不僅對契訶夫本人意義重大,它轉變了契訶夫的戲劇創作之路,也對世界劇壇影響深遠,田納西‧威廉斯自陳師承契訶夫,認為《海鷗》是最偉大的現代劇,而世界各地的劇場至今仍一再上演此劇,改編成各種藝術形式。
《海鷗》劇情圍繞在一個平凡家庭的鄉下莊園生活,平淡安逸的日常之中,一場家庭戲劇表演引爆了母子兩代對藝術與人生的價值觀衝突,點出擺盪在安於現實與追求理想之間的人生課題。故事裡大大小小的戀愛情節即在日常中反映同樣的人生課題,莊園裡八個角色之間的單戀糾葛不清,最終沒有一個人得到真正所愛。沉悶的生活一再磨耗人的意志,在這個看似毫無出路的生活迷宮裡,有人因而放棄倒下,有人屈服走平順的路,也有人堅持理想努力追求新生活。
《海鷗》反映的人生困境與出路之爭,百年來一再考驗著苦於現實生活的人。契訶夫從開場的湖邊戲中戲彷彿就暗示著全劇要旨:人透過藝術的精神活動,渴望達到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追求永恆的心靈平靜,因此,觀眾或讀者看這齣戲就彷彿是體驗一條追尋心靈幸福之路。
海鷗象徵自由,牠與大自然湖水的和諧互動,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人對於幸福的想像與渴求,劇中可以看到三隻海鷗,投射的三種形象便是理想與現實衝突後三條不同的人生道路:一、被打死的海鷗是被現實生活擊垮的人(即放棄自己的特列普列夫),二、海鷗標本是被現實俘虜的人(即沒有個人意志的特里戈林等人),三、自由飛翔的海鷗是不向現實屈服的人(即受挫折仍相信理想使命不斷找機會當上演員的妮娜)。
《海鷗》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初衷,值得深思:我們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是否始終如一去追求?現實不如預期又該如何面對?
契訶夫終究不會給答案,只留下一貫冷靜的眼神:不去親身體驗人生就永遠不會有答案。
本書特色
1.原文直譯注釋豐富的紀念版本,特輯16篇「海鷗與我」紀念短文
2.全方位認識契訶夫的戲劇:收錄北藝大戲劇系老師黃建業、作家、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郭強生、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的導讀評介專文
名人推薦
藝文界給《海鷗》120週年的紀念短文「海鷗與我」:
呂柏伸、李時雍、李歐梵、夏夏、耿一偉、郭強生、陳佳穗、童偉格、黃建業、楊美英、楊澤、歐茵西、鄧九雲、黎煥雄、賴聲川、謝哲青(按姓名筆劃排序)
##康斯坦丁和妮娜几年后重遇的场景让人心碎。
评分##给生活戴孝,太妙了。教科书里说是很好的剧本。角色都有自己的objectives...
评分##契诃夫把靠傍家老女人中不溜作家那种真苦闷、真虚空、真酸腐写活了,对于自己只能写出被人认为“可爱、有趣”的作品那种不服气,对写世界写人性的托尔斯泰、别林斯基的那份羡慕嫉妒,不能更真实了。尼娜对作家那种顾影自怜没有回应的暗恋,最终以对方连她心心念念的海鸥典故都忘记而彻底无望告终。那个写戏剧的年轻略带情感幼稚的傻儿子最终的自杀。很唐突,但似乎他比很多人更比作家活得更明白,更不自欺。
评分##他人即地狱
评分##2020.3.24初读剧本,每个人都求而不得,妮娜却告诉我们“要有耐心”。
评分##让人既能平静又能自由 喜欢
评分##冲着里程碑式地开创了戏剧的另外一种形式,也要打五星。偏状态的戏剧,所有的轰轰烈烈都发生在人物的内心,呈现给台前的只有谈话,连争吵都很快会和好,连开枪自杀都是在幕后的一声枪响。海鸥爱上了湖水,被一个无事可做的人打死了,最后做成了标本。所有的人都被生活消磨着意志,在这里穷人富人皆是生活的奴隶。
评分##2020.3.24初读剧本,每个人都求而不得,妮娜却告诉我们“要有耐心”。
评分##契诃夫把靠傍家老女人中不溜作家那种真苦闷、真虚空、真酸腐写活了,对于自己只能写出被人认为“可爱、有趣”的作品那种不服气,对写世界写人性的托尔斯泰、别林斯基的那份羡慕嫉妒,不能更真实了。尼娜对作家那种顾影自怜没有回应的暗恋,最终以对方连她心心念念的海鸥典故都忘记而彻底无望告终。那个写戏剧的年轻略带情感幼稚的傻儿子最终的自杀。很唐突,但似乎他比很多人更比作家活得更明白,更不自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