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与账簿

火枪与账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伯重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言
写作缘起与若干说明/ 1
第一章这是一本什么书
一、新史潮/ 2
二、全球史/ 8
三、公共史学/ 16
四、东亚、东北亚、东南亚与东亚世界/20
五、15-17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大夜局的开端/25
第二章贸易打造的世界
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 30
二、丝绸之路: 15世纪以前的世界贸易网络/ 34
三、大航海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开始/48
四、舞台: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 53
五、道具: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商品/ 57
六、演员: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商人/ 66
七、主題曲: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白银/87
第三章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军事革命
一、军事与经济化/ 96
二、火药革命:16世纪以前世界火器的发展/ 100
三、16世纪的历史转折:近代早期西欧的军事革命/ 114
四、"中学"外传:16世纪之前火器技术的传播/ 124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审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存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本通识读本无疑是合格的

评分

##【藏书阁打卡】在早期全球化历史的叙述中,贸易和军事是两个比较重要的话题(背后隐含着一个技术),李伯重这本书着重写东亚这一地理单元在15世纪末至17世纪的重大变化,特别是除了中国(明清两代大帝国)之外的其他文明,他们在早期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一定程度也改变了中国历史,使得明清两代国家建构和以往的封建王朝相比,有了很多全新的特征,打破了循环往复的历史演进逻辑。军事技术的改变在当时有重大突破,但是不能算是革命性的,因为真正靠军事科技实施降维打击要到18-19世纪,这本书梳理了当时火器发展的技术路线以及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其实对东西方影响都很大,只是我们站在后人的视角,以结果论的观点去看,才会觉得“西风压倒东风”。

评分

##经济方面老生常谈较多,作者依旧将大航海时代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开始,引证说服力较强。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将军事革命划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火药”革命,一种是军队组织的革命,中国军事的落后源于第二层次。就火器技术的引进与吸收而言,明朝是16、17世纪最成功的国家,但晚明军事组织改革,终因规模小,而无法挽救明朝危亡,清朝军事上的成功主要依靠的是汉军八旗,亦即明朝军事改革的遗产,不得不说是历史的一个玩笑。同时由于清朝自身的强大,无需对军事技术(火器)进行革新,进而导致近代的衰落。文末作者回应了晚明转型失败的答案与笔者不谋而合:十七世纪多数国家如此,中国不具有特殊性。

评分

##非常通俗易懂的,以中国,确切说是汉民族为中心的全球史。尤为可贵的是详细叙述了被国内《世界史》教科书忽略的东南亚、南亚和内陆亚洲部分。但省略参考文献的做法大大削减了本书的可信度和参考性,最终只能以作者个人的权威作为担保(所以封面要印作者的大头像?)

评分

##比起大脉络大趋势,还是更喜欢小人物小细节

评分

##其实这本书我没读过,但是前两天我在三联书店,听了他的讲座,相当于这本书的发布会吧。其实,因为这场讲座,很感谢李伯重,他在我对历史学习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启发。

评分

##原来李先生是我的乡贤,难怪会做永历西狩的讲演,我是看了那讲稿才看的这本书。书在材料和叙述上都不错。但我的结论是去西方中心的全球史写作是不可能的:因为脱离近代化,就无法书写全球化,而脱离西方,我们就失去了现代化的标尺,因此纵然把中国近代(全球化)的起点上溯到晚明,也颠覆不了什么。

评分

##经济方面老生常谈较多,作者依旧将大航海时代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开始,引证说服力较强。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将军事革命划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火药”革命,一种是军队组织的革命,中国军事的落后源于第二层次。就火器技术的引进与吸收而言,明朝是16、17世纪最成功的国家,但晚明军事组织改革,终因规模小,而无法挽救明朝危亡,清朝军事上的成功主要依靠的是汉军八旗,亦即明朝军事改革的遗产,不得不说是历史的一个玩笑。同时由于清朝自身的强大,无需对军事技术(火器)进行革新,进而导致近代的衰落。文末作者回应了晚明转型失败的答案与笔者不谋而合:十七世纪多数国家如此,中国不具有特殊性。

评分

这本书比较奇特,虽然李伯重认为阅读是学术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并非一定要走到舍弃所有注释的地步。以阅读性见长的黄仁宇的书,同样也可以用尾注的形势进行回避。李氏对地理环境的描绘实在有点繁琐,繁琐到有点忽视观念的地步了。我想看他的永历西狩,不过很可惜,毕竟这本书做的工作更多是综述而不是研究。整体上这是一本侧重物质与量化,而轻视观念与思想的半通俗读物。应该会卖的很好吧,这样的小开本,定价也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