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经常和儒家被等同看待。不论称赞还是批判中国文化,很自然都会拿儒家的主张、信念作为代表。更进一步,儒家往往也就和孔孟画上等号。儒家相信什么、主张什么,也就理所当然认为是孔子和孟子所说、所主张的。这种常识态度,在历史上不只不精确,而且带着许多误会。那些想当然对儒家的种种说法,其实里面来自《荀子》的部分可能多过来自《孟子》的。孟子名气大,和孔子并称,荀子的名字往往被湮没在背景里,但若从思想内容及表达形式上来看的话,荀子对于后世建立的儒家传统,影响恐怕大过孟子。
##1.作者行文经常有:“荀子和孔孟不同之处”;感觉就是默认孟更加接近孔。这一点上,不能苟同; 2.作者把孟荀的差异归结为对待礼法的边界。这么看,荀子更接近现代吧? 礼是民法、法是刑法; 3.不可否认荀子在儒家传承、经学传承上的重要作用。但是说程朱是荀派、陆王是孟派,有点比附过头了。
评分##2022.03.24 分析得还是很精到的。
评分##最近读这套书。又想起当初读哲学史被哲学家们支配的惶恐了,思辨能力不足的我看谁说的都有道理,不喜欢这种被操纵的感觉,后来就想到只喜欢一个人吧,我喜欢康德的轶事,不懂的太多。读这套想到读每位哲学家的思想应该要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里去思考,还要考虑他们的生平经历。荀子出生于战国晚期,所以他的思想偏法家??还有他是李斯的老师,这点让我吃惊。看懂百分之八十,最后一篇讲《劝学》,上学时很喜欢背诵这篇。以学为手段,专注、持续积累,终究能让人变得更好,也一定能创造出更好的社会,这是荀子所坚持的信念。
评分##身为儒家学者为何却教出李斯、韩非两大法家弟子?或许是几千年皇权社会外儒内法的根源。
评分##1.作者行文经常有:“荀子和孔孟不同之处”;感觉就是默认孟更加接近孔。这一点上,不能苟同; 2.作者把孟荀的差异归结为对待礼法的边界。这么看,荀子更接近现代吧? 礼是民法、法是刑法; 3.不可否认荀子在儒家传承、经学传承上的重要作用。但是说程朱是荀派、陆王是孟派,有点比附过头了。
评分儒学源于王官学,孔子做了骨架,孟子注入热血,荀子取诸子之长补己之短,为儒学披上一层弹性的肌肤,诚如作者所言:“在一个意义上,儒家逐渐丧失了其独特的地位,变得和其他各家平起平坐。在另一个意义上,我们却也看到儒家具备了足够的弹性,能够适时和旧传统拉开距离,才能存在发展几百年,没有跟着旧传统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里。”
评分##荀子的思想,在今天看来是更加唯物和现代一点的。对于规则、学习、积累等概念的探索和对于道德与法律(并不严格对应,但是可以类比礼和法)的内生关系的讨论也更加有现代人的意识。但是其严格的阶级观念,确实有封建时代的残留影子,不说好坏,只说难以使人信服。
评分##荀子行文,真的有气魄。儒效,非十二子,劝学
评分##2022.03.24 分析得还是很精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