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明清室内陈设
定价:70.00元
作者:朱家溍著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01
ISBN:97878004746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本书分明清两卷,卷下按照宫殿、衙署、第宅分类。正文的主体是古书和档案中所见有关室内陈设的材料,使用宋体,作者的分析、品评使用楷体,以示区别。
二、为了方便阅读,对于引文中的部分字词由编者补充了随文解释,使用灰色小一级字体。
三、为了更具象地说明室内陈设的历史,在作者原稿提供的50幅插图之外,编辑中又补充了更多的陈设原状和相关文物的插图,引用了《紫禁城宫 殿建筑》中的部分室内透视图和四合院示意图。清代苑囿部分,则主要使用宫廷绘画中的纪实场面作为文字档案的参照。
四、新增补的室内陈设插图,在图题以外多另有说明文字,目的在于为读者理解室内陈设的历史和意义提供更多的背景。这些文字基本来源于作者本人的其他著述,少量出自编者。编写中,参考了我院部分原状陈列的文物清单。
目录
凡例
前言
明代室内陈设
明代宫殿陈设
(一)午门献俘
(二)奉天殿御朝
(三)奉天殿大朝时陈设
(四)皇极门御门决事陈设
(五)皇极殿大朝时陈设
(六)中极殿赐宴时陈设
(七)文华殿经筵时陈设
(八)端本宫太子寝室陈设
(九)谨身殿赐宴时陈设
(十)太庙正殿及寝殿陈设
(十一)乾清宫寝室陈设
(十二)坤宁宫帝后合卺及太子朝母后时陈设
(十三)文渊阁大堂陈设
(十四)西苑乐成殿及明德殿陈设
(十五)皇子的书堂陈设
明代衙署大堂的陈设
(一)应天府大厅藩王来朝时设宴的陈设
(二)县学大堂乡饮酒礼的陈设
明代第宅的陈设
(一)第宅大厅的陈设
(二)品官婚礼的陈设及庶人婚礼的陈设
(三)品官家庙及祠堂的陈设
(四)时祭仪节的陈设及家宴的陈设
(五)房屋器用的等第
(六)内室、书斋、轩、馆、亭、榭、卧室的陈设
清代室内陈设
清代宫殿陈设
(一)乾清宫和东暖阁的陈设
(二)昭仁殿
(三)养心殿
(四)储秀宫
清代苑囿的室内陈设
(一)西苑、
(二)藻韵楼
(三)瀛台
(四)宝月楼
(五)西苑北海
(六)清漪园
(七)静明园
(八)静宜园
(九)演武厅
(十)避暑山庄
清代怫教和道教庙宇
(一)大报恩延寿寺
(二)承德殊像寺
(三)天穹宝殿的陈设
清代第宅的陈设
(一)大厅和穿堂
(二)正房中的固定陈设
(三)正房中的非固定陈设
附录:介祉堂的室内陈设
(一)碧梧翠竹
(二)岩岩亭
(三)槐梦轩
(四)漱芳润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方式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不同于很多学术著作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做得非常用心。大量的插图贯穿全文,而且图片的质量相当高,色彩还原度很好,细节也清晰可见,无论是宏大的宫廷内景,还是小巧的文房摆件,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一些细节图,比如木雕的纹理、织物的图案、陶瓷的釉色,都放大呈现,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明清时期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而且,图片的编排也很巧妙,并非简单地堆砌,而是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相互印证,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信息量。有时候,一张图就能胜过千言万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对于我这种视觉型读者来说,这样的阅读体验简直是太棒了,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真的非常严谨且富有条理。虽然我不是专业研究者,但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个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独到的见解。章节的划分很清晰,每一部分都像是一次深入的探索。比如,关于“家具的选材与工艺”的部分,作者不仅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使用的木材种类,还详细阐述了榫卯结构、雕刻技法等,让我对家具的制作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文化典故,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比如,在讲到屏风时,作者可能会引用一些诗词,或者讲述一位文人如何利用屏风来营造意境,这些细节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些看似普通的器物,在那个时代却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评分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明清时期的艺术和生活方式更是着迷。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这个领域的好奇心。我喜欢书中对细节的关注,比如书中对于灯具的描述,不仅仅是说了灯的样式,还讲到了灯的材质、光源的特点,以及在不同场合下如何使用,这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且,书中还涉及到了很多与家居陈设相关的文化观念,比如风水、等级制度等,这些都为理解当时的陈设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视角。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明清时期的生活图景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也更懂得欣赏那些流传至今的古董家具和器物的美了。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倒是很精美,封面采用了暗纹印刷,光线照射下能看到繁复的花纹,很符合“明清”这种带有历史厚重感的时代特征。装帧厚实,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摸上去是那种略带哑光、触感温润的类型,翻阅时没有刺耳的声响,这点对于我这种喜欢细细品味书籍的人来说,是很加分的。虽然我还没有开始细读,但仅仅是翻看目录,就已经被那些章节标题吸引了,比如“古画中的案头之趣”、“椅凳的演变与舒适的追求”、“案屏与隔扇的巧思”等等,光看这些名字,就仿佛能窥见那个时代文人雅士们的闲适生活和精致品味。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家居陈设充满好奇,总觉得那些家具、器物不仅仅是摆设,更是承载了主人的审美情趣、身份地位乃至精神追求的载体。这本书的装帧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充满期待的大门,让人迫不及待想深入其中,去了解那些隐藏在器物背后的故事。
评分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联想到一些历史影像资料,比如一些老电影或者纪录片里描绘的明清时期场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将那些模糊的影像变得更加清晰、立体和具体。作者在文字的描述上,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我带入到那个时代,仿佛身临其境。我能感受到那种空间的布局,感受到家具的质感,甚至能想象到那个空间里弥漫的气息。比如,书中对书房的描绘,不仅仅是列举了书桌、椅子、书架,更是细致地讲到了案上的笔墨纸砚、香炉、花瓶,甚至是墙上的字画,以及这些物件如何摆放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这种全方位的描绘,让我对明清时期的室内陈设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有温度、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