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开森与中国艺术

福开森与中国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聂婷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艺术品的鉴藏源流及其他(代序)
致谢
概述
中国改革与革命的历史背景
美国对日本艺术和中国艺术的收藏
文人画的早期拥护者
东西方关于中国艺术品的重新认知与收藏方面的互动
积极投身艺术界的变革
从牧师之子到清朝官吏和初出茅庐的汉学家(1866—1911)
第一章 羽翼初丰
在加拿大和美国成长的卫理公会教徒,1866—1887
居留南京、交游贵胄的传教士和教育家,1888—1897
清政府洋务派顾问,1897—1911
福开森和盛宣怀
福开森与张之洞
第二章 涉足古物研究、汉学和中国艺术∞
端方、福开森与金石学的邂逅
加入皇家亚洲学会北中国支会的中国艺术研究者
福开森与清朝藕断丝连
由清廷官吏转型为艺术商人(1912—1918)
第三章 介入北京艺术市场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雄心勃勃的代理人
访友求画
自以为然
第四章 “这些画作中有不少并非是博物馆所需的高质量藏品”
名作编目
鉴古辩伪纷纷扰扰
在日本的影响之下
真假难辨
中国艺术范畴的改变
第五章 助力“艺术在美国的发展”
购入端方旧藏
美国的中国艺术商人和诠释者,1914—1918
力争弗利尔的支持
作为中国艺术权威在芝加哥演讲
尾声
成为中国艺术藏家(约1920—1935)
第六章 定居于民国时期的北京
一战时期的工作
喜雀胡同3号——艺术与家庭之所
20世纪20、30年代以北京为根基的古玩商
第七章 建立个人收藏
福开森藏品的复杂构成和出处
传世品J钳
新出土文物
撷存藏家文迹
第八章 轰动全国的捐赠与展览
1935年于北京举办的中国艺术展览
1935年到1936年的中国国际艺术展
交游广泛的北京绅士
福开森的收藏逐渐被人淡忘
终生学者
第九章 对中国艺术含义的阐释与发表
福开森中国艺术出版物一览
福开森所著中国艺术史纷杂的渊源
福开森笔下所反对的是什么?20世纪早期的西语中日艺术著作
“文化,中华艺术之基”
第十章 无法“震撼心灵”的画作和其他复杂议题
对中国艺术史的主观叙述
将《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转化为“中国艺术”
20世纪的考古发现——它们的魅力与挑战
第十一章 “索引学家”和他的帮手们
尾声
第十二章 “取法乎上”
战争年代的福开森
任职、抱负与福开森的政治选择
福开森:一位长驻北京的艺术学者
福开森与美国早期对“中国艺术”兴趣的增长
福开森:全球现代化的参与者
“实现此番成就的秘密”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福開森于晚清從美國來華傳基督教,反而受中華文化洗禮。他在中國居留數十年的事跡,無不與其時的政界、學界、藝術鑑賞和收藏界有關。他又是最早向西方介紹中國藝術的學人之一。這部福開森傳是作者長期在中美各地搜集大量資料而寫成的。關心中國近代史者,可以一讀。對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及其引起的問題、有興趣者,不可不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著、译俱佳。一开始,福开森和中国美术圈处在一种似亲似疏的关系中,他完全是用一种“钞能力”,让自己逐渐跻身为一名合格的中国艺术研究者。作者所揭示的这种从金石古玩之趣,到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史学观念的变迁,在福开森自己身上就是最好的体现。所以他才会在迟暮之年选择把藏品捐给南京大学,可惜啊,“福开森精心准备的合约在新中国并无法律效力”(p.182)这批藏品到2012年才有机会与世人见面。如果不是受37年战争的影响,颠沛流离,我相信福开森会活得更久,因为,他是那么开朗。

评分

北美对中国艺术认识经历了费诺罗萨/卜士礼,福开森,史克门,方闻一条路径。史虽不承认,但是没有福开森就不会有史克门的认知。将福开森与卢芹斋对比一下非常有趣,如同分子置换,最终俩人处于上下游不同位置,俩人所有角色合并可典型化收藏鉴定研究买卖路径上的全生态。而最终定位即凸现每人的天赋及历史境遇,俩人在社会活动方面的能力可堪伯仲。可以说福开森之所以有些已经成果,恰因他作为中美Dealer的不成功。奇怪福在各种政治环境下的游刃有余为何不能在美国博物馆界获得更大信任?时势造人。

评分

##老福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收藏和教育,探索和发展深度融合。反观我们今天对外国艺术的研究,真的贻笑大方。

评分

##原来福开森的人生这么精彩,算是最懂中国艺术的老外了吧?特别是金石这块,没想到一个老外会这么痴迷。可惜捐给金陵大学(现在南京大学)的《勘书图》等宝贝基本上都不展出,辜负了老人家的一片苦心!

评分

##考证详实、评价公允、良心译笔

评分

##福开森路(今日的武康路)的来源,福开森还是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的会员(今日的RAM),有意思的是这位加拿大美国人是中国艺术的深度浸淫者,期待有一日能见到 他捐赠给南京大学的藏品。

评分

##著、译俱佳。一开始,福开森和中国美术圈处在一种似亲似疏的关系中,他完全是用一种“钞能力”,让自己逐渐跻身为一名合格的中国艺术研究者。作者所揭示的这种从金石古玩之趣,到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史学观念的变迁,在福开森自己身上就是最好的体现。所以他才会在迟暮之年选择把藏品捐给南京大学,可惜啊,“福开森精心准备的合约在新中国并无法律效力”(p.182)这批藏品到2012年才有机会与世人见面。如果不是受37年战争的影响,颠沛流离,我相信福开森会活得更久,因为,他是那么开朗。

评分

##民国第一代购

评分

##考证详实、评价公允、良心译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