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全二册)
定价:98.00元
作者:杨树达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32569755
字数:
页码:全2册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内容提要
《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上下)(精)》由杨树达所著,本书共八卷,分正编、补编两部分。正编七卷,凡文二百零七篇。其中《中国修辞学自序》、《淮南子证闻自序》、《淮南子证闻后序》、《积微居金文说自序》、《积微居余文余说自序》五篇已见于各自文集卷首,此删去。补编一卷,凡文三十四篇,由《杨树达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辑,多采自杨树达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文章。
目录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作者介绍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徽,晚年更号耐林翁湖南省长沙人。语言文字学家和史学家五岁从父读书,十二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从梁启超习《孟子》诸书。十五岁受业于叶德辉等,矢志于训诂之学。1905年,留学日本。武昌起义后回国,在长沙各校教授中国文法与外文。1921年起先后任教干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兼任湖南文史馆馆长。1956年去世,主要著作有《词诠》、《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等除语言文字学外,杨树达对《汉书》用力极勤,成《汉书窥管》一书。今有《杨树达文集》。
文摘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序言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这本书的纸张质量,绝对是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我特意留意了一下,纸张的纤维感很强,韧性十足,翻页时不会发出刺耳的“沙沙”声,而是有一种温和的摩擦感,非常舒服。墨色的印刷均匀度极高,即便是最小的笔画也能清晰可辨,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极大地减轻了眼睛的疲劳。而且,这种纸张似乎具有某种“记忆性”,长时间摊开阅读后,合上时页面的弧度也很自然,不会留下很难恢复的死褶。这种对阅读舒适度的极致追求,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出版物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的。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阅读这件事,不再是快速扫过信息流,而是沉浸其中,享受文字与纸张相互作用的美妙过程。
评分最近淘到一本很有意思的旧书,封面上印着繁复的花纹,书页泛着淡淡的黄,空气里似乎还残留着年代的气息。我喜欢这种触摸历史的感觉,仿佛能穿过时间的隧道,与前人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这本书的装帧很考究,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感。装帧的设计上,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边角处理得非常圆润,既美观又不易伤手。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件阅读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指尖拂过那些铅字,都能感受到制作者的匠心独运。这种老派的印刷工艺,在如今这个数字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我们,文字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内容本身,也在于它被呈现出来的方式。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仪式感的体验,让人更加专注,也更加珍惜眼前的文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封面采用了传统的布面精装,那种特有的纹理,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微妙的光泽变化,深沉而又不失典雅。字体排版上,采用了传统的竖排方式,行距和字距的把握恰到好处,读起来既不觉拥挤,也不会因为过于疏松而失去连贯性。尤其是那些插图或标记的运用,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们巧妙地穿插在文字之间,既起到了注释和装饰的作用,又不会喧宾夺主,干扰阅读的流畅性。不得不说,上海的古籍出版社在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阅读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审美的熏陶,让人在汲取学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本身的愉悦。拿到这本书,我常常会花上半天时间,仅仅是欣赏它的版式和设计。
评分从触感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它给我的体验是丰富而多层次的。首先是封面布料的粗粝感与内页纸张的细腻光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触觉上的反差感很有意思。其次,全书的重量感让人感到踏实,这不像那些轻飘飘的杂志,它充满了内容的重量感。书的侧边切口处理得非常平整,显示出精密的裁切工艺。我尤其喜欢它打开时散发出的一种淡淡的油墨和纸张混合的味道,这是一种只有老书或高质量新印的古籍才会有的独特“书香”。这种综合的感官体验,将阅读从纯粹的脑力活动,提升为一种身心的愉悦。每次抚摸它的封面或翻动书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对传统工艺的致敬。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的收藏价值去的。现在的书籍大多追求轻薄和便携,但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感,恰恰是我所看重的“实在”。它采用了传统的大开本设计,这让版面看起来非常大气舒展,即便是复杂的文字内容,也能清晰地呈现出来。书脊的装订也十分牢固,一看就知道是能够经受住反复翻阅和长时间保存的。这种硬核的质感,在如今这个“快餐式阅读”的时代显得尤为难得。我甚至觉得,把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装饰,一种无声的文化宣言。每当有朋友来访,目光被它吸引时,我都会忍不住向他们介绍一下它的装帧工艺,那种满足感,是普通平装书无法给予的。它代表着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工艺的坚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