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顾颉刚书信集(精)5册--顾颉刚全集 | 作者 | 顧頡剛 |
| 定价 | 330.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066531 | 出版日期 | 2011-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3.945Kg |
| 内容简介 | |
《顾颉刚书信集》分五卷。前三卷收入顾颉刚先生与282位师生友朋的1169通信件,后二卷收入752通家书,总计1921通。这些书信内容包罗万象,为研究顾颉刚其人及二十世纪学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百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要论及本书的内容价值,那简直是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史、思想史乃至文化史的一座宝库。通过梳理这些信件,读者能够清晰地追踪到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学术争论背后,顾颉刚先生及其同辈们的真实态度和思考路径。比如,在涉及一些敏感或前沿的史学理论探讨时,信件的交流往往比公开发表的文章更为直接和坦率,隐藏的学术脉络也因此变得一目了然。对于任何一位想要深入了解“古史辨”运动的来龙去脉,或者想探究新史学如何在艰难环境中扎根壮大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提供了第一手的、未经修饰的史料,为后世的解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和校勘工作,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注意到,许多信件都附有详尽的注释和校注说明,这对于理解信件涉及的典故、人物关系以及特定的历史情境至关重要。要知道,这些书信分散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且很多都是手稿流传,能够系统地整理并以如此清晰的面貌呈现出来,其背后的整理者付出的心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顾先生著作的读者,也能比较顺畅地进入那个学术语境,而无需被繁复的背景知识所困扰。可以说,这套书的整理质量,足以作为现代文献整理的典范。
评分读完这几册书信集,心中升起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这份敬佩不单单指向顾先生本人,也指向那个时代所有投身于学术理想的先行者们。他们的信件中流露出的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是当下许多浮躁的阅读环境中难得一见的精神财富。这些文字穿越了时间,依然能够激发我们对独立思考和学术良知的再认识。它不仅仅是一套历史资料汇编,更像是一部精神导师的语录,不断提醒着我们,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保持一份对知识的敬畏心,以及如何将个人学术抱负融入时代洪流之中,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与担当。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深得我心。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觉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摸起来细腻光滑,印刷清晰,字体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特别是那些历史文献的影印件,都处理得极其精良,细节到位,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学者风骨和他们的学术生涯充满好奇,而这套书从外观上就传递出一种庄重、严谨的气息,让人在翻开之前就对内容充满了敬意。这种对书籍本身的用心,在现在的出版物中已经不多见了,足见出版社的诚意与对学问的尊重。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与一位博学的前辈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那些信札往来,不仅仅是学术观点的交流,更是学者个人情感、生活细节以及时代背景的生动侧写。我常常在那些只言片语中,想象出顾先生伏案疾书时的情景,以及他与同仁们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是如何艰难而又热忱地探索着中国历史的真相。相比于他那些宏大的学术论著,这些私人化的文字更显真实和鲜活,让人感受到一个学者的真实面貌——他的困惑、他的坚持、他的豁达与他的无奈。这种细致入微的展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理解,也让我对知识分子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