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吴兢 裴汝诚 王义耀 郭子建 顾宏义注 9787532

贞观政要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吴兢 裴汝诚 王义耀 郭子建 顾宏义注 978753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吴兢 裴汝诚 王义耀 郭子建 顾宏义注 著
图书标签:
  • 贞观之治
  • 唐朝史
  • 政治史
  • 历史著作
  • 古籍
  • 史学
  • 名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吴兢
  • 裴汝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图文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8184
商品编码:2721259924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贞观政要译注

定价:40.00元

作者:吴兢 裴汝诚 王义耀 郭子建 顾宏义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325781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学经典,名家译注,用词精准,文字晓畅。

内容提要


本书分类编撰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的问答,以及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重要奏议,是研究李世民以及唐初政治的重要资料。

目录


贞观政要卷1
君道1
政体第二17贞观政要卷第二37
任贤第三37
求谏第四64
纳谏第五77
直谏93贞观政要卷第三115
君臣鉴戒第六115
择官第七134
封建第八154贞观政要卷第四176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176
尊敬师傅第十183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197
规谏太子第十二210贞观政要卷第五242
仁义第十三242
忠义第十四245
孝友第十五262
公平第十六266
诚信第十七300贞观政要卷第六311
俭约第十八311
谦让第十九320
仁恻第二十324
慎所好第二十一328
慎言语第二十二333
杜谗邪第二十三338
悔过第二十四347
奢纵第二十五351
贪鄙第二十六359贞观政要卷第七365
崇儒学第二十七365
文史第二十八375
礼乐第二十九380贞观政要卷第八400
务农第三十400
刑法第三十一404
赦令第三十二426
贡赋第三十三431
辩兴亡第三十四436贞观政要卷第九442
征伐第三十五442
安边第三十六469贞观政要卷第十482
行幸第三十七482
畋猎第三十八487
灾祥第三十九495
慎终第四十504

作者介绍


吴兢(670-749),唐汴州浚仪(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人。曾先后预修《则天皇后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以及唐之《国史》多种。编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又曾撰《唐书》、《唐春秋》。但其撰著多已不传,行世的只有《贞观政要》一书。译者裴汝诚、王义耀、郭子建、顾宏义均为文史学者。

文摘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序言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贞观政要》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由唐朝史学家吴兢所著,集结了唐太宗李世民与诸臣之间关于治国理政的经典对话与奏议。本书以其严谨的史实考证、深刻的政治洞察以及精炼的语言表达,为后世王朝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治国方略和历史借鉴。 一、 成书背景与作者 吴兢,字承休,唐代名臣,官至著作郎。他生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亲历了“开元盛世”的余晖,也目睹了安史之乱的阴影。深谙治乱兴衰之道的吴兢,对唐太宗贞观年间的明君贤臣、励精图治的盛况尤为推崇。他认为,贞观之治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其成功经验值得深入挖掘和总结。《贞观政要》正是吴兢怀揣着“鉴于往古,以为帝王之师”的宏愿,对这段历史进行系统整理和阐释的结晶。 吴兢并非孤身一人完成此书。本书的成书得益于多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贞观政要译注》版本,更是集结了裴汝诚、王义耀、郭子建、顾宏义等诸位学者的辛勤译注。他们的贡献在于,不仅忠实地原文译出,更通过详尽的注释,为读者解读了书中晦涩的古文、典故、历史背景,使得这部经典著作更加易于理解,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这种译注本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贞观政要》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研究。 二、 主要内容与结构 《贞观政要》共十卷,以时间为线索,以贞观年间唐太宗与大臣们的对话、问答、奏疏等为主要材料,系统地展现了贞观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唐太宗作为一位杰出君主的治国理念和实践。其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1. 君臣关系与纳谏思想: 这是《贞观政要》最为核心的主题之一。书中大量篇幅记录了唐太宗如何虚心听取大臣的意见,如何对待批评,以及如何建立君臣之间坦诚沟通的良好氛围。例如,魏征作为直臣,敢于触犯龙鳞,犯颜进谏,而唐太宗却能“每退朝,日与魏征语,或至日晚”。这种君臣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是贞观盛世得以实现的根本。书中对“从谏如流”的阐述,成为后世帝王学习的典范。 2. 政治清明与制度建设: 《贞观政要》详细记述了唐太宗如何选贤任能,如何整顿吏治,如何制定和完善各项政治制度。书中对于官僚体系的建立、官员的考核与任免、法律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都有深入的论述。唐太宗在用人方面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及他对德才兼备的标准,都体现了其高超的政治智慧。 3. 经济发展与民生关怀: 贞观时期,唐朝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家富足,人民安乐。《贞观政要》记录了唐太宗在发展农业、鼓励商业、减轻赋税、发展手工业等方面的措施。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时刻将民生放在首位,避免劳役过度,关注百姓的疾苦,这些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济治理经验。 4. 文化繁荣与民族政策: 贞观时期,文化空前繁荣,民族政策开明,为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贞观政要》中反映了唐太宗对儒、释、道等多种思想文化的包容态度,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重视。同时,书中也记录了唐太宗如何处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采取怀柔与军事并举的策略,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归附,开创了“万国来朝”的盛况。 5. 军事战略与国防建设: 贞观时期,唐朝国力强盛,军事力量强大。《贞观政要》涉及了唐太宗在军事战略、战术运用、军队建设、边防巩固等方面的论述。他对战争的审慎态度,以及对军事人才的培养,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家的远见。 三、 艺术特色与思想价值 《贞观政要》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叙事清晰,引证准确。吴兢以史实为基础,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精炼的记述,将复杂的政治议题呈现得淋漓尽致。书中人物形象鲜明,唐太宗的雄才大略、虚怀若谷,魏征的耿直敢言、鞠躬尽瘁,诸位大臣的循循善诱、各抒己见,都跃然纸上,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本书的思想价值体现在其对“仁政”思想的深刻阐释和对“君道”的精辟论述。它不仅是一部政治史料,更是一部治国方略的教科书。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德治”,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关键在于君主的品德修养、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关怀民生。这种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治国理念,对后世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治理能力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 译注本的意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贞观政要译注》版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了这部经典新的生命力。裴汝诚、王义耀、郭子建、顾宏义等学者的译注工作,是对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重大贡献。 准确的原文呈现: 译注本忠实地呈现了《贞观政要》的原文,确保了史料的原始性和准确性。 详实的注释与疏解: 译者和注者们通过深入考证,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典故、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疏解。这对于普通读者理解这部内容丰富的古籍至关重要。很多政治术语、历史背景,如果缺乏注释,会成为阅读的巨大障碍。 历史脉络的梳理: 通过注释,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贞观时期的人物关系、政治斗争、社会状况,从而更全面地把握贞观盛世的历史脉络。 研究价值的提升: 详实的译注为后世学者研究《贞观政要》以及唐朝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工具和基础,大大提升了本书的研究价值。 普及的意义: 译注本的出现,使得《贞观政要》不再是少数史学专业人士才能触及的古籍,而是能够被更广泛的读者所阅读和理解,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智慧具有重要的普及意义。 五、 传承与启示 《贞观政要》作为一部穿越千年的政治经典,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某个重要时期,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的治国智慧和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养分。 倾听民意,尊重民意: 唐太宗虚心纳谏的精神,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岗位,都应保持开放的心态,认真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特别是普通民众的呼声。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贞观时期群星璀璨,离不开唐太宗“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这对于我们当前的人才选拔和队伍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居安思危,戒骄戒躁: 尽管唐太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他始终保持警惕,深知“满溢则损,匏无常器”,不断反思和进取。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民惟邦本”的理念,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一切施政措施,最终都要落脚于为民服务,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贞观政要译注》版本,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良的出版质量,使得这部传世经典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它不仅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史学著作,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做一个好君主、如何治理好国家的宝贵遗产,为我们理解历史、认识当下、启迪未来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是想找点轻松的读物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结果鬼使神差地选了这么一本看似“大部头”的经典。起初还有点担心,怕自己三分钟热度,读不下去。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把原本可能枯燥的帝王言行录,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高层智囊团”会议记录。译注的功力实在了得,注释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解释,而是带着温度的文化背景补充。比如讲到某个典故时,译注者会补充相关的社会风俗或当时的政治气候,让你一下就能明白李世民为什么要那样说,魏征为什么会那样谏。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胜过我以前读过的任何枯燥的历史译本。我经常读着读着,就忍不住要停下来,对着书本上的某一句“金玉良言”沉思良久,想象着当时殿堂之上那种肃穆而又充满活力的君臣气场。它让我对“贞观之治”的理解,不再是教科书上那几句空泛的总结,而是落到了实处的,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政治智慧上。这本书读完,感觉自己的格局都打开了,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决策制定,都有了新的启发。

评分

我通常是个阅读速度很快的人,但拿到这本《贞观政要译注》后,阅读速度硬生生地降了下来,这并非是书的内容晦涩,而是每一页都充满了值得反复咀嚼的精髓。我发现自己不像在“阅读”,更像是在和两位跨越千年的智者对话——一位是伟大的君王,一位是严厉的诤臣。译注的排版布局做得非常人性化,古文和现代汉语对照清晰,即便是偶尔遇到生僻字,旁边的注释也能立刻提供支撑。这种体贴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一个文史功底不深厚的普通爱好者也能轻松领略其魅力。我特别留意了注者们对“君臣关系”的解读部分,他们对“刚柔相济”的分析尤其到位,指出李世民的成功并非仅仅在于他的英明,更在于他懂得如何“容纳”不同的声音,如何将臣子的批评转化为改进的动力。这种对人性、权力与治理艺术的深刻洞察,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领导力”这个词汇有了更立体、更深层的理解,它远非今日商界鼓吹的那些浮夸口号所能比拟。

评分

最近沉迷于研究古代的领导艺术,手里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大部分都流于表面,讲的都是些空洞的理论。直到我接触到这套《贞观政要译注》,才算是真正找到了宝藏。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毫不留情”的真实感。吴兢老先生的记录,没有美化和粉饰,把唐太宗的雄才大略、猜疑偏颇,以及魏征等大臣的耿直与智慧,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而裴汝诚、王义耀、郭子建、顾宏义这几位注者的工作,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他们没有试图去“改写”历史,而是极其严谨地“翻译”和“阐释”历史。尤其是对一些专有名词和地方官制,他们的注释精准到位,避免了现代读者在理解上的偏差。我记得有一处讲到“过失自陈”,译注部分详细解释了唐代官僚体系中自我检讨的机制,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清明程度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案例库”,里面充满了真刀真枪的政治博弈和治理经验。对于任何想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光是那份严谨的学术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

评分

收到这套书时,首先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典雅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出品,让人有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敬畏感。我本来以为这种“政要”类的书籍会比较沉闷,充斥着各种帝王家务事的琐碎叙述,但事实完全出乎意料。译注的版本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舒适度,使得那些蕴含在古文深处的智慧得以清晰地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的是译注者对“节俭”和“用人”两个主题的重点阐释。在当代社会,资源浪费和人才流失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书中对唐太宗时代如何在国家初定、百废待兴之时,要求上行下效,身体力行地推行节俭的论述,简直是当头棒喝。同时,译注中对当时选拔官员的标准、考察方式的细致分析,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政治体系运作的内在逻辑。这本书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正的长治久安,绝非依靠一时的权术或武力,而是建立在对民生、对人才、对自我克制这三大基石之上的。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当世的镜子,提供了解决当代困境的古老智慧。

评分

这本书啊,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老旧纸张特有的,带着点樟脑和时间沉淀下来的味道,一下子就让人心静了。我本来是对历史典籍有点畏惧的,总觉得那些文言文太晦涩,啃起来费劲。但是这本《贞观政要译注》,装帧精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出品果然让人放心。我翻开第一页,看到那细密的楷体字,再对照着旁边清晰的译文和注释,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这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耐心地牵着你的手,一步一步走进唐太宗李世民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史书罗列,而是像一部活生生的对话录,让你真切感受到君臣之间的那种智慧的碰撞和权力的平衡艺术。特别是那些关于纳谏、任贤、节俭的篇章,放到现在来看,简直就是一份份宝贵的管理学经典。光是研究注释部分,就够我琢磨好几阵子了,里面对一些典故的出处和人物背景的考证,细致入微,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严谨和现代译注者的功力。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保存了历史文献,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跨越千年的沟通桥梁,让现代人也能从中汲取到治国理政的深刻教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