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贞观政要译注
定价:40.00元
作者:吴兢 裴汝诚 王义耀 郭子建 顾宏义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325781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学经典,名家译注,用词精准,文字晓畅。
内容提要
本书分类编撰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的问答,以及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重要奏议,是研究李世民以及唐初政治的重要资料。
目录
贞观政要卷1
君道1
政体第二17贞观政要卷第二37
任贤第三37
求谏第四64
纳谏第五77
直谏93贞观政要卷第三115
君臣鉴戒第六115
择官第七134
封建第八154贞观政要卷第四176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176
尊敬师傅第十183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197
规谏太子第十二210贞观政要卷第五242
仁义第十三242
忠义第十四245
孝友第十五262
公平第十六266
诚信第十七300贞观政要卷第六311
俭约第十八311
谦让第十九320
仁恻第二十324
慎所好第二十一328
慎言语第二十二333
杜谗邪第二十三338
悔过第二十四347
奢纵第二十五351
贪鄙第二十六359贞观政要卷第七365
崇儒学第二十七365
文史第二十八375
礼乐第二十九380贞观政要卷第八400
务农第三十400
刑法第三十一404
赦令第三十二426
贡赋第三十三431
辩兴亡第三十四436贞观政要卷第九442
征伐第三十五442
安边第三十六469贞观政要卷第十482
行幸第三十七482
畋猎第三十八487
灾祥第三十九495
慎终第四十504
作者介绍
吴兢(670-749),唐汴州浚仪(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人。曾先后预修《则天皇后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以及唐之《国史》多种。编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又曾撰《唐书》、《唐春秋》。但其撰著多已不传,行世的只有《贞观政要》一书。译者裴汝诚、王义耀、郭子建、顾宏义均为文史学者。
文摘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序言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说实话,我本来是想找点轻松的读物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结果鬼使神差地选了这么一本看似“大部头”的经典。起初还有点担心,怕自己三分钟热度,读不下去。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把原本可能枯燥的帝王言行录,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高层智囊团”会议记录。译注的功力实在了得,注释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解释,而是带着温度的文化背景补充。比如讲到某个典故时,译注者会补充相关的社会风俗或当时的政治气候,让你一下就能明白李世民为什么要那样说,魏征为什么会那样谏。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胜过我以前读过的任何枯燥的历史译本。我经常读着读着,就忍不住要停下来,对着书本上的某一句“金玉良言”沉思良久,想象着当时殿堂之上那种肃穆而又充满活力的君臣气场。它让我对“贞观之治”的理解,不再是教科书上那几句空泛的总结,而是落到了实处的,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政治智慧上。这本书读完,感觉自己的格局都打开了,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决策制定,都有了新的启发。
评分我通常是个阅读速度很快的人,但拿到这本《贞观政要译注》后,阅读速度硬生生地降了下来,这并非是书的内容晦涩,而是每一页都充满了值得反复咀嚼的精髓。我发现自己不像在“阅读”,更像是在和两位跨越千年的智者对话——一位是伟大的君王,一位是严厉的诤臣。译注的排版布局做得非常人性化,古文和现代汉语对照清晰,即便是偶尔遇到生僻字,旁边的注释也能立刻提供支撑。这种体贴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一个文史功底不深厚的普通爱好者也能轻松领略其魅力。我特别留意了注者们对“君臣关系”的解读部分,他们对“刚柔相济”的分析尤其到位,指出李世民的成功并非仅仅在于他的英明,更在于他懂得如何“容纳”不同的声音,如何将臣子的批评转化为改进的动力。这种对人性、权力与治理艺术的深刻洞察,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领导力”这个词汇有了更立体、更深层的理解,它远非今日商界鼓吹的那些浮夸口号所能比拟。
评分最近沉迷于研究古代的领导艺术,手里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大部分都流于表面,讲的都是些空洞的理论。直到我接触到这套《贞观政要译注》,才算是真正找到了宝藏。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毫不留情”的真实感。吴兢老先生的记录,没有美化和粉饰,把唐太宗的雄才大略、猜疑偏颇,以及魏征等大臣的耿直与智慧,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而裴汝诚、王义耀、郭子建、顾宏义这几位注者的工作,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他们没有试图去“改写”历史,而是极其严谨地“翻译”和“阐释”历史。尤其是对一些专有名词和地方官制,他们的注释精准到位,避免了现代读者在理解上的偏差。我记得有一处讲到“过失自陈”,译注部分详细解释了唐代官僚体系中自我检讨的机制,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清明程度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案例库”,里面充满了真刀真枪的政治博弈和治理经验。对于任何想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光是那份严谨的学术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
评分收到这套书时,首先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典雅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出品,让人有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敬畏感。我本来以为这种“政要”类的书籍会比较沉闷,充斥着各种帝王家务事的琐碎叙述,但事实完全出乎意料。译注的版本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舒适度,使得那些蕴含在古文深处的智慧得以清晰地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的是译注者对“节俭”和“用人”两个主题的重点阐释。在当代社会,资源浪费和人才流失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书中对唐太宗时代如何在国家初定、百废待兴之时,要求上行下效,身体力行地推行节俭的论述,简直是当头棒喝。同时,译注中对当时选拔官员的标准、考察方式的细致分析,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政治体系运作的内在逻辑。这本书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正的长治久安,绝非依靠一时的权术或武力,而是建立在对民生、对人才、对自我克制这三大基石之上的。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当世的镜子,提供了解决当代困境的古老智慧。
评分这本书啊,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老旧纸张特有的,带着点樟脑和时间沉淀下来的味道,一下子就让人心静了。我本来是对历史典籍有点畏惧的,总觉得那些文言文太晦涩,啃起来费劲。但是这本《贞观政要译注》,装帧精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出品果然让人放心。我翻开第一页,看到那细密的楷体字,再对照着旁边清晰的译文和注释,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这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耐心地牵着你的手,一步一步走进唐太宗李世民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史书罗列,而是像一部活生生的对话录,让你真切感受到君臣之间的那种智慧的碰撞和权力的平衡艺术。特别是那些关于纳谏、任贤、节俭的篇章,放到现在来看,简直就是一份份宝贵的管理学经典。光是研究注释部分,就够我琢磨好几阵子了,里面对一些典故的出处和人物背景的考证,细致入微,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严谨和现代译注者的功力。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保存了历史文献,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跨越千年的沟通桥梁,让现代人也能从中汲取到治国理政的深刻教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