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山海经
定价:25.00元
作者:(晋)郭璞 注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01362523
字数:
页码:268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山海经》为周代中后期之地理著作。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ZUI早的有关文献。
目录
序 3
南山经 13
西山经第二 27
北山经第三 63
东山经第四 91
中山经第五 105
海外南经第六 163
海外西经第七 169
海外北经第八 175
海外东经第九 181
海内南经第十 187
海内西经第十一 191
海内北经第十二 197
海内东经第十三 203
大荒东经第十四 211
大荒南经第十五 219
大荒西经第十六 227
大荒北经第十七 237
海内经第十八 245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这套“国学基本典籍丛刊”系列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而这本《山海经》的质量再次证明了他们的专业水准。在我看来,出版这类具有极高文献价值的古籍,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印刷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文献本身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这本书体现出一种对“原典精神”的坚守,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进行过度“现代化”的加工,所有增删和说明都有明确的学术依据。这种对学术纯粹性的坚持,使得这本书的收藏价值远高于其使用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用来“读完”的书,更是一本值得放在书架上,时不时拿出来翻阅、对比、确认的工具书和收藏品。它代表了一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确保了我们能够以最接近历史的姿态,去接触这些塑造了我们民族想象力的源头活水。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担心的就是面对这种古籍时,容易被那些生僻的字词和复杂的句式所阻碍,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然而,这本丛刊在文字处理上的细致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虽然它保留了原典的古貌,但其字体清晰度极高,印刷的墨色浓淡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并不会感到酸涩。更重要的是,虽然这本书主要以提供底本和权威注释为主,但其整体的阅读体验却出奇地流畅。这可能得益于它在细节上对阅读流线(例如对长句的断句处理)的潜意识优化,使得即便是需要频繁查阅注释,也不会打断阅读的连贯性。它成功地在“尊重古籍原貌”与“适应现代读者阅读习惯”之间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平衡点,让沉重的学术经典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自从我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学和神话体系后,对能够提供可靠文本底本的资料就愈发渴求。这本书提供的版本校勘和注释体系,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不同于那些只做简单白话翻译的版本,这里郭璞的注释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且以一种非常清晰的对照形式呈现。对于理解魏晋时期对上古地理观念的阐释演变,郭璞的视角是不可或缺的桥梁。我尤其欣赏的是,编辑团队在处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音、地名对应时所做的详尽考证,很多地方甚至引用了后世如毕沅、郝懿行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为补充性参考,这使得文本的可靠性和学术深度大大增强。对于任何严肃的“山海经”研究者而言,能够拥有一个可靠的注释本,意味着可以省去大量在不同孤本间比对的时间,直接进入到文本的深层解读,这在学术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效率提升。
评分我尝试用这本书来做一些跨学科的尝试,比如将其中的地理描述与现代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发现进行比对,感受非常独特。虽然《山海经》本身带有浓厚的原始信仰和巫术色彩,但它所记录的物产、矿藏和部落迁徙的某些片段,似乎隐约透露出早期华夏先民的活动轨迹。阅读郭璞的注时,能明显感觉到他试图用当时的知识体系去“合理化”那些奇异的描述,比如对某些神兽的动物学归类尝试,这种古今知识碰撞的火花非常引人入胜。通过这本书,我不仅是在阅读神怪故事,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去揣摩古人是如何认知和描绘他们所处世界的边界。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文本基础,让我能更放心地去探索那些介于神话与历史之间的模糊地带,体会早期中国世界观的宏大与混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这对于珍藏经典的古籍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享受。内页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确保了阅读时的舒适度,减少了眼睛的疲劳。尤其是封面烫金的标题字体,古朴又不失大气,将《山海经》这部上古奇书的神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更值得称赞的是其排版布局,字里行间留白得当,使得原本内容就比较艰深的文本,在视觉上显得井然有序,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典籍的读者,也不会因为版面过于拥挤而感到畏惧。装帧的细节处理,比如书脊的加固和内文的锁线装订,都显示出出版社在制作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典籍上所下的苦功,这绝非市面上那些匆忙付印的普及本可比拟。可以说,光是欣赏这本书的外在美学,就已经值回票价,它更像是一件可以陈列的艺术品,而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阅读材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