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和说教者 湖北新华书店

经济学家和说教者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乔治·J. 施蒂格勒 【译者】:贝多广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社会学
  • 文化
  • 历史
  • 湖北
  • 新华书店
  • 学术
  • 思想
  • 解读
  • 评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28191
商品编码:2726616043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经济学家和说教者 作者 乔治·J. 施蒂格勒 【译者】:贝多广
定价 65.00元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ISBN 9787543228191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在这本论文集中,施蒂格勒用其特有的幽默语调,淘气的描述手法以及清晰的思路,在回顾经济史的过程中检验了经济学家的重要性,以及经济学家期望对公共政策有所影响的坚定信念。他认为,经济学家并不是毫无贡献,但是他们的贡献是“微小的不易察觉的”,而且从早期的道德说教向科学地说明转移。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探讨它们的主题,他们研究经济的方法与物理学家研究物质以及生物学家研究生物的方法是一样的:先提出理论,再分析数据,以努力证明或者否定他们的理论。

   作者简介
乔治·J.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同米尔顿·弗里德曼一起被并称为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人物,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目录
前言1经济学家和说教者3竞争伦理学:不友善的批评5经济学家的作用7边际效用论的采用779默顿论重复发现,否定与肯定第3篇经济思想史11经济学家与国家13斯密教授的成功与失败14穆勒论经济学和社会16经济学中引证的习惯格局18经济学文献:以断折的寡头需求曲线为例乔治·J.施蒂格勒著作目录

   编辑推荐
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发展历史,尤其是对于西方经济学家的作用、西方经济学家的伦理思想基础以及西方经济学家的写作方法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实际上并不完全清楚。而《经济学家和说教者》一书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和阐述,使我们较多地了解到生活在西方社会里的经济学家们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以及他们与社会的关系。与数学和力学相比,经济学算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学家们的辛勤努力日益赢得广大公众的密切注意。

   文摘

   序言

穿越历史长河的商业智慧:一部关于现代经济思想演变的深度考察 书名: 思想的熔炉:从古典自由到行为革命的经济学图景 作者: [此处可虚构一位重量级经济史学家或思想史学家的名字,例如:亚历山大·里德尔] 出版社: [此处可虚构一家权威学术出版社的名称,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或牛津大学出版社] ISBN: [虚构一个ISBN号] ---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对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商业实践或地方书店的简单记录,而是一部宏大叙事、深入肌理的经济思想史巨著。它以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考证,描绘了自启蒙运动晚期直至二十一世纪初,西方世界和全球范围内,主流经济学范式如何诞生、发展、争辩、危机与重塑的复杂历程。作者旨在揭示那些塑造了我们理解财富、分配、效率与不平等的底层逻辑和核心辩论。 第一部分:奠基与黄金时代——古典主义的辉煌与内在矛盾 (约400字)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与确立,重点解析了亚当·斯密《国富论》的革命性意义,将其置于启蒙运动的知识背景中进行审视。我们探讨“看不见的手”如何从一种哲学隐喻转变为经济模型的基石,以及大卫·李嘉图对比较优势和地租理论的精妙构建如何为早期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框架。 然而,作者并未止步于赞美。第三章细致剖析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以及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对古典学派的修正与扩展。重点讨论了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古典经济学在处理贫困、工人阶级命运以及国家干预必要性时所暴露出的理论裂痕。这部分内容旨在向读者展示,即便是最坚实的基础,也蕴含着未来冲突的种子。我们还将简要对比法国重农学派的残余影响,以构建一个更立体的早期经济思想图谱。 第二部分:革命的冲击与范式的转移——边际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崛起 (约450字)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全书的转折点。它详尽考察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作者深入分析了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如何通过引入“边际效用”的概念,彻底将经济学从“价值论”的泥潭中解脱出来,转向效率、选择与价格的分析。我们不仅仅是描述这一转变,更是探讨了它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新兴中产阶级的理性化需求与科学化思潮的合流。 随后,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如何整合了古典的供给分析和边际的需求分析,构建起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新古典均衡”模型。本部分将用大量篇幅来探讨垄断、外部性、消费者剩余等概念的早期萌芽,并对比分析了奥地利学派(如卡尔·门格尔的早期思想)对这一主流化的抵抗,揭示了主流经济学在追求数学严谨性过程中,对历史情境和制度因素的系统性排斥。对于如何用微积分工具处理社会现象,作者进行了细致的技术史梳理,而非简单的理论介绍。 第三部分:危机、凯恩斯主义的统治与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约350字) 二十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彻底动摇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信心。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宏观经济学的诞生。我们详细重构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写作背景,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如何系统性地挑战了萨伊定律。 这一部分的关键在于分析凯恩斯主义如何从一种危机应对的工具,演变为战后西方经济政策的主导范式(“共识经济学”)。作者通过对比分析了费雪的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展现了在不确定性面前,理性预期是如何被搁置的。同时,我们也简要介绍了这一时期(如奥斯卡·兰格与米塞斯之间的“社会主义计算论战”)为后来的自由主义复兴埋下的伏笔。 第四部分:新自由主义的回响与行为经济学的冲锋 (约300字)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当代经济学前沿的辩论。米尔顿·弗里德曼领导的货币主义复兴,以及哈耶克和布坎南对政府干预的持续批评,如何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如理性预期学派)的数学框架下重塑了政治经济学的地貌。作者强调了供给侧经济学和去监管化思潮背后的理论基础。 最后,本书以对“行为经济学”的深度考察收尾。保罗·萨缪尔森的“理性人”假设在面对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曼的实验证据时如何动摇。我们探讨了前景理论、启发法和认知偏见如何迫使当代经济学家重新审视“理性选择”的定义,并试图将心理学洞见整合回主流模型中。本书的结论部分,总结了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并对下一代经济思想可能出现的融合与突破方向进行了审慎的展望。 --- 本书特点: 思想的连续性而非孤立事件的堆砌: 本书着重展示了某一理论如何建立在对前人理论的批判或继承之上。 理论与历史情境的紧密结合: 每一项理论的提出都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和技术变革紧密联系。 多流派并重: 对主流经济学(新古典、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的批判性分析,同时给予奥地利学派、制度学派等非主流思想以公正的论述空间。 本书适合经济学专业学生、历史学者以及所有希望深入理解现代社会运行机制的普通读者。它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从斯密到卡尼曼的、跨越两个半世纪的深刻思想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读到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虽然书名听起来可能有些学术,但实际内容却相当引人入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经济学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并且非常巧妙地将那些抽象的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释复杂经济学原理时所运用的生动比喻和现实案例,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经济运行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能理解新闻中那些关于市场波动、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话题的深层含义。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学会从更宏观、更理性的角度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它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探索经济学的奥秘,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刻板印象!我之前一直以为经济学就是一堆枯燥的数据和公式,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认知。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经济学理论变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智慧的对话之中。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分析问题时那种深刻的洞察力,能够直击核心,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经济逻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双“经济学慧眼”,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社会经济活动的脉络,甚至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仅提升了我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全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就像一本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让我得以窥见经济学领域那些深邃而迷人的世界。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既有经济学家的严谨分析,又不失说教者的启发式引导。他善于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娓娓道来,让原本遥不可及的经济学变得触手可及。我发现,这本书不仅让我更理解了经济运行的机制,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领悟和收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料到它会如此引人入胜。它并非一本教条式的教材,而更像是一场与智者对话的旅程。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洞察力,将经济学家的严谨分析与说教者的深刻见解相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经济图景。我特别赞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非凡能力,他能够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的奥秘娓娓道来。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惊喜和发现。它不仅提升了我对经济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有关经济学和理论探讨的书籍,实在令我惊喜。它并非简单的理论罗列,而是将经济学家的智慧与说教者的洞察力巧妙结合,深入剖析了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刻逻辑。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不仅阐释了抽象的经济学概念,更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种种情形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知理论的力量。整本书读来,仿佛置身于一场高屋建瓴的智慧对话,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带来新的启迪。它引导我去思考,去质疑,去理解那些看似复杂却又无处不在的经济规律。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让我对世界的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