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雅國學經典大字注音版全本無刪減儀禮 儒傢經典十三經之一三禮之一可搭配禮記周禮 南京大學齣版社

尚雅國學經典大字注音版全本無刪減儀禮 儒傢經典十三經之一三禮之一可搭配禮記周禮 南京大學齣版社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鄧啓銅 編
圖書標籤:
  • 國學經典
  • 儒傢經典
  • 十三經
  • 儀禮
  • 禮記
  • 周禮
  • 注音版
  • 大字版
  • 南京大學齣版社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尚雅悅知旗艦店
齣版社: 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5131325
商品編碼:27353046365
品牌:尚雅悅知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5-01

具體描述

                          基   本  信  息                               

全民閱讀國學經典大字注音全本(第三輯)儀禮

書名:儀禮

叢書名:國學經典大字注音全本

叢書主編:鄧啓銅

定價:38.00元

條碼:9787305131325

開本:787mm*1092mm    1/16

印張:23.25

字數:400韆字

齣版社:南京大學齣版社

                              目        錄                                            

士冠禮 
士昏禮第二
士相見禮第三
鄉飲酒禮第四
鄉射禮第五
燕豳禮第六
大射儀第七
聘禮第八
公食大夫禮第九
覲禮第十
喪服第十一
士喪禮第十二
既夕禮第十三
士虞禮第十四
特牲饋食禮第十五
少牢饋食禮第十六
有司徹第十七

                             內   容   簡  介                             

《儀禮》簡稱《禮》,亦稱《禮經》、 《士禮》。是記載古代禮儀製度的著作,與《周禮》、 《禮記》閤稱“三禮”。 
《儀禮》是儒傢傳習早的一部書。《史記》和《漢書》都認為齣於孔子。該書形諸文字是在東周時期,但其中所記錄的禮儀活動,在成書以前早就有瞭。是孔子采輯周魯各國即將失傳的禮儀而加以整理記錄的。孔子本人就是位禮學大傢,《史記》上說孔子從小就好禮,顛沛造次都不忘禮。
古代的儀節很多,曾有“禮儀三百,威儀三韆”的記載。但傳到漢代隻剩瞭十七篇,包括冠、婚、喪祭、朝聘、射鄉五項典禮儀節,由高堂生作為士大夫階層施行的“±禮”傳授,稱作《禮經》,為“五經”之一。它是一部詳細的禮儀製度章程,告訴人們在何種場閤下應該穿何種衣服、站或坐在哪個方嚮或位置,每步該如何去做等等。據《儀禮》載,天子、諸侯、大夫、士日常所踐行的禮有:士冠禮、士昏禮、士相見禮、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大射禮、聘禮、公食大夫禮、覲禮、士喪禮、喪服、既夕禮等等。

                            文                摘                           

 

                             實                 物                         

   

                                                理由                                                  

南京大學版國學經典是在2004年雲南大學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電視颱新聞聯播節目與鳳凰衛視時事直通車節目曾隆重!

 

 

 

 

                                   國學究竟起到什麼作用?                                      

一、德行:道德情操、孝順長輩、自強不息、嚴格進取、團結友愛、修身養性。

二、口纔:錶達能力,應對能力超人,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迅速。

三、做事:記憶驚人,做事認真,統籌安排,善始善終。

四、文化:功底深厚,充滿理想,熱愛學習,感動他人。

國學就是培養孩子的語文、曆史、思想品德等等的“基本功”、“童子功”,從小積極上進,追求幸福生活。我們建議,根據自身情況按各級標準讀經典。


經為根,史為本,

子為枝,集為葉。


下麵,我們來對號入座吧!

國學一級標準
1、

2、

3、

4、

5、

6、

7、

8、

9、啓濛巧對(未齣)

10、時古對類(未齣)

11、聲律發濛(未齣)

 

國學一級小測試

1、三字經:99%的知道“人之初,性本善”。50%以下的人還知道“性相近,習相遠”。從“苟不教”以下就沒多少人知道瞭,能背到後“戒之哉,宜勉力”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三字經》學會常識

2、百傢姓:句是“趙錢孫李”還是“陳李張黃何”?這是北方半文盲和廣東半文盲的區彆吧。——《百傢姓》學會宗

3、韆字文:有文化的書法傢肯定知道。至於裏麵的意思嘛……——《韆字文》學會識字

4、弟子規:也很不熟,甚至分不清它和《三字經》有什麼不同。 ——《弟子規》學會規矩

5、韆傢詩:宋人、明人也寫詩?一說詩,好像隻有《唐詩三百首》!以為唐詩之後隻有宋詞、元麯、明文章瞭!可憐。硃熹、蘇軾、王安石……——《韆傢詩》學會古詩

6、神童詩

7、聲律啓濛:都不熟,所以隻能說大白話,寫大白話,粗綫條得很。——《聲律啓濛》學會預感

8、笠翁對韻:更不熟,還是隻能說大白話,寫大白話,粗綫條得很。——《笠翁對韻》學會韻律

9、啓濛巧對(未齣)

10、時古對類(未齣)

11、聲律發濛(未齣)


都知道呢?恭喜你,比呆頭學得好多瞭!

國學二級標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國學二級小測試

1、論語:書名比較熟悉。內容隻停留在學校語文課本裏提到的段落。——《論語》學會生活

2、老子:沒有把《老子》與《道德經》劃上等號。幾乎成瞭粗口。——《老子》學會謙虛

3、大學:很陌生。沒有印象四書之一是《大學》。“四書”也不知道,總是和“四大名著”相混。——《大學》學會學習

4、中庸:基本上是負麵印象,以為是“各打五十大闆”,不分是非。——《中庸》學會發展
5、孝經:並不熟悉,往往把它與魯迅批判的《二十四孝》混為一談。——《孝經》學會孝道

6、增廣賢文:沒怎麼聽說,但書裏麵的句子“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近水樓颱先得月,嚮陽花木早逢春”等一聽到就把頭點得像雞啄米一樣。——《增廣賢文》學會口纔

7、五字鑒:咦,原來中國有史詩啊!不用狂記《上下五韆年》這麼吃力!或者猛看《××朝那些事兒》!減負減負。——《五字鑒》學會曆史

8、龍文鞭影:相當不熟。所以學習效率不高。老牛拉破車一樣。——《龍文鞭影》學會速記
9、唐詩三百首:隻是絕句幾首,其它基本不知。——《唐詩三百首》學會文采

10、幼學瓊林:幾乎沒印象。所以相當幼稚,沒有奮鬥目標。——《幼學瓊林》學會總結

11、山海經:憤青們所不知道的思想武器,要不他們肯定人手一本。並上街狂呼“民族主義”口號:“天下者,我們的天下”!“走韆裏,走萬裏,還在你的懷抱裏”!“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山海經》學會神話傳說

12、菜根譚: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譚》學會做事

 

恭喜你,進步瞭! 

國學三級標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六祖壇經

 

國學三級小測試

1、孟子:熟悉的句子相當少。思想不甚瞭瞭。——《孟子》學會做人

2、詩經:相當陌生。難道是始皇帝陰魂不散?——《詩經》學會文化

3、孫子兵法:基本上沒看過“火攻”篇和“用間”篇。——《孫子兵法》學會軍事

4、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是知道的,其它的就一概不清楚瞭。哦,還知道美人計、空城計。——《三十六計》學會謀略

5、莊子:好像於丹有莊子心得?相當不熟。——《莊子》學會理想

6、列子:《愚公移山》、《誇父追日》、《杞人憂天》等,這些經典寓言故事竟然都來自於此。——《列子》學會故事

7、宋詞三百首:蘇軾、範仲淹、晏殊、歐陽修、辛棄疾、李清照、嶽飛……這名人不要太多——《宋詞三百首》學會文采

8、元麯三百首:元麯隻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傢”嗎?——《元麯三百首》學會文采

9、易經:風水?看相?算卦?根本就沒意識到它有什麼教育意義。也不瞭解韓國。——《易經》學會哲學

10、尚書:天下無讀書人?做官的纔知道有六部尚書吧。看古裝戲經常聽到×部尚書×大人,不明覺厲。——《尚書》學會檔案

11、六祖壇經:去過一些佛教禪宗寺廟的人可能對六祖惠能有點印象,什麼菩提無樹,明鏡非颱之類。——《六祖壇經》學會佛教

 

歡迎對號入座。恭喜你,又進步瞭! 

國學四級標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黃帝內經(未齣)

 

國學四級小測試

1、楚辭:“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聽過電視劇《渴望》的主題歌,還勉強能跟屈原、離騷聯係上一點點。——《楚辭》學會抒情

2、爾雅:詞典?字典?對瞭,工具書而已。據說榮獲諾貝爾文學奬的莫言成功密訣就是:把整本《新華字典》都背下來瞭。信不信由你。青海麯朗多多的孩子們也是如此。有新聞照片為證:一本翻到不能再破爛的工具書。他們好象也沒有彆的課外書。——《爾雅》說文解字學會識字組詞造句

3、古文觀止:比《唐詩三百首》更陌生。語言老師不提的話,恐怕連書名都不知道。——《古文觀止》學會作文

4、六朝文絜:駢體文的高峰時期“黯然銷魂者”,不僅僅是離彆,還有在《文絜》中尋繹遙遠的、活色生香的六朝。——《六朝文絜》學會駢文

567、春鞦三傳:《左傳》熟,《公羊傳》次之,《榖梁傳》不熟。還是受中學語文課本的影響。從文學角度,自然《左傳》更詳細,更優美,更生動細緻。但如果講大道理,還是講“大一統”的《公羊傳》更受歡迎。而《榖梁傳》講的是溫情脈脈的人情世故,禮義教化。可見世態炎涼。——《春鞦左傳》、《春鞦公羊傳》、《春鞦榖梁傳》學會道德人情世故

8910、禮記、周禮、儀禮:號稱“三禮”,《禮記》熟,《周禮》次之,《儀禮》不熟。《禮記》的《大學》、《中庸》已另立為“四書”中的內容。而《禮運》、《學記》是因為列入中學語文課本“天下為公”、“雖有佳肴”等篇而被大傢熟悉。至於《周禮》,大概隻靠《三字經》裏的“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這一句來“存在”瞭。《儀禮》?早就幾乎無傳人瞭。連《影響中國的100本書》裏都被“拿下”。——《禮記》、《周禮》《儀禮》學會政治法律製度

11、黃帝內經(未齣)


喲喲!切剋鬧!到這裏你已經達到高柴生的水平瞭!

國學五級標準(學霸級)

1、

2、

3、

4、

5、

6、

7、

8、

9、

10、

 

國學五級測試(學霸級)

1、國語

2、戰國策

3、武經七書

4、荀子:也就是中學語文課本的《勸學》篇的段落被大傢所熟悉,性惡論?好象知道跟孟子的“性善論”正相反。關於對認知能力的培養,賞罰嚴明的政治綱領,開源節流的經濟措施等都知之甚少。——《荀子》學會論辯推理

5、古詩源:唐朝以前的古詩,除瞭《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以外,好像也不記得什麼瞭。《觀滄海》、《龜雖壽》、《七步詩》?老曹傢總算對文學有貢獻瞭。——《古詩源》學會欣賞

6、呂氏春鞦

7、文選

8、史記

9、管子

10、墨子

 

 “學霸    “就這麼産生瞭!

 


《禮儀之邦:中華傳統德行的傳承與實踐》 在中國悠久的曆史長河中,禮儀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是社會秩序的基石,更是個人品德修養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氣質的凝聚。從古至今,無數先哲聖賢殫精竭慮,著書立說,以文字的形式將先民的智慧與經驗傳承下來,其中,《儀禮》便是“三禮”之一,與《禮記》、《周禮》並稱為儒傢十三經的璀璨明珠。 本書並非對《儀禮》原文的簡單復述或注釋,而是力圖在深刻理解其精神內涵的基礎上,為當代讀者提供一個理解、學習、踐行中華傳統禮儀的全新視角。它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對古老智慧的現代迴響,一次對“禮之用,和為貴”精神的深情呼喚。 第一章:禮的溯源——何以為禮,禮為何在? 我們將追溯禮儀的源頭。禮,並非憑空産生,它根植於人類社會最樸素的需求——如何和諧共處,如何區分尊卑,如何錶達敬意。從氏族社會的初步規則,到王朝時代的禮樂製度,禮的形態不斷演變,但其核心從未改變:它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乃至人與天地之間的交往準則。本章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迷霧,探尋禮的萌芽,理解其在中國早期文明中的地位,以及為何它會成為維係社會秩序、塑造個體品格的強大力量。我們將深入淺齣地剖析“禮”字的構成,理解其蘊含的尊重、規範、秩序等多重意義。 第二章:德之載體——《儀禮》中的人生禮儀圖景 《儀禮》以其嚴謹細緻的筆觸,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禮儀圖景。從呱呱墜地的“初生之禮”,到冠禮、婚禮等人生重要階段的儀式,再到喪禮、祭禮等對生命的尊重與追思,《儀禮》為我們勾勒瞭一個完整的人生軌跡。本書將聚焦《儀禮》中最為核心的幾項禮儀,如“士冠禮”、“士昏禮”、“鄉射禮”、“聘禮”、“喪禮”等,深入解讀其流程、規範、象徵意義以及蘊含的道德要求。 冠禮:不僅僅是少年成人,更意味著責任與擔當的開始。我們將探討冠禮如何象徵著個體身份的轉變,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對獨立人格的培養和對社會義務的認知。 昏禮:是婚姻的莊重承諾,是傢族傳承的起點。我們將解析昏禮的每一個環節,理解其在維係傢庭穩定、促進社會繁衍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中所體現的男女有彆、尊卑有序的古老智慧。 鄉射禮:是古代士人修身養性、切磋技藝的重要場閤。本書將展現鄉射禮中蘊含的公平競爭、謙遜有禮、尊重對手的精神,以及它如何成為培養君子風範的有效途徑。 喪禮:是對逝者的哀思,更是對生者的警醒。我們將深入探討《儀禮》中關於喪葬的規定,理解其背後所體現的仁愛之心、慎終追遠的精神,以及如何通過對死亡的莊重處理,來激勵生者珍惜生命,敬畏自然。 祭禮:是對祖先的敬意,是對天地萬物的感恩。本書將闡釋祭禮的儀式意義,理解其如何成為凝聚傢族情感、傳承傢族文化、以及錶達對自然界敬畏之情的重要方式。 第三章:禮之精神——超越形式的道德內核 《儀禮》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其繁復的儀式流程,更在於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刻道德精神。《儀禮》所倡導的“禮”是“仁”的外在錶現,“禮”是“敬”的實踐,“禮”是“義”的體現。“禮”與“仁”、“義”、“智”、“信”等儒傢核心道德範疇息息相關。 本書將著重剖析《儀禮》中所蘊含的以下精神內核: 敬:對長輩的敬重,對權威的尊重,對自然的敬畏,對自我品行的嚴謹。 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社會秩序的穩定,乃至人與天地之間的和諧統一。 誠:言行一緻,錶裏如一,真誠待人。 恕: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義:懂得適度,知道分寸,遵循道德原則。 忠:對國傢、對君主、對親人的忠誠。 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我們將通過具體的禮儀場景,生動展現這些道德精神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體現,以及它們如何塑造一個人的品格,構成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 第四章:古今對話——傳統禮儀在現代社會的復興之路 在現代社會,許多傳統禮儀似乎顯得有些遙遠和繁瑣。然而,禮儀所承載的精神價值,在任何時代都具有普適性和指導意義。本書並非主張原封不動地恢復古代的繁縟禮節,而是倡導在理解傳統禮儀精神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重新煥發活力。 本章將探討: 現代社會對禮儀的需求:從人際交往的微妙之處,到職業場閤的商務禮儀,再到傢庭教育的品德培養,禮儀依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傳統禮儀的精神如何轉化為現代行為:例如,喪禮的慎終追遠精神,可以轉化為對長輩的尊重和對生命的珍惜;鄉射禮的公平競爭精神,可以轉化為對規則的尊重和對對手的尊重。 如何在現代生活中踐行傳統禮儀的精神:從日常的問候、稱謂,到重要的節日儀式,再到公共場閤的行為規範,都可以融入傳統禮儀的智慧。 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在傢庭、學校和社會中,如何有效地進行禮儀教育,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規範的下一代。 第五章:禮儀的力量——重塑個人品格,構建和諧社會 禮儀不僅僅是外在的行為規範,更是內在品格的養成。當一個人真正理解並踐行禮儀,他的言行舉止會自然流露齣修養和智慧,他的人際關係會更加融洽,他的社會影響力也會隨之提升。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升華主題,強調禮儀在重塑個人品格和構建和諧社會方麵的深遠意義: 個人層麵:禮儀是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是提升個人形象、贏得他人尊重的重要途徑。一個懂得禮儀的人,往往更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更善於與人溝通,更能化解衝突,更能獲得內心的平和與滿足。 傢庭層麵:良好的傢庭禮儀是維係傢庭和諧、促進代際溝通的潤滑劑。孝敬父母、尊重伴侶、關愛子女,這些傢庭禮儀的實踐,能營造齣溫馨和睦的傢庭氛圍。 社會層麵:一個崇尚禮儀的社會,必將是一個秩序井然、文明進步的社會。從尊重法律法規,到文明用餐、文明齣行,再到對待弱勢群體的關懷,禮儀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書將通過生動的故事、深刻的分析,以及貼近現代生活的實例,嚮讀者展示傳統禮儀的永恒魅力和強大生命力。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閱讀,讀者不僅能對中華傳統禮儀有更深入的認識,更能從中汲取智慧,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成為一個知禮、懂禮、踐禮的現代君子,共同為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貢獻力量。 這本書,是一次文化的溯源,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更是一次通往德行與和諧的旅程。它將邀請您一同走進“禮儀之邦”,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並從中發掘滋養心靈、指導行為的寶貴財富。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全本無刪減”會不會導緻內容過於艱深難懂,畢竟《儀禮》的內容與現代生活相去甚遠,許多禮儀細節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天書。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那種擔憂就煙消雲散瞭。注釋做得實在太到位瞭,它不是那種生硬的、機械式的翻譯,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的導讀。比如,在描述“士冠禮”的部分,它不僅解釋瞭“冠”的儀式流程,還闡釋瞭為何行此禮的意義,強調瞭男子自立、承擔社會責任的觀念轉變。這種深入到精神層麵的解讀,比單純的文字堆砌更有力量。我特意對比瞭一下其他幾個版本,這本的特點在於其注釋的“連貫性”和“係統性”。它似乎是為那些想要係統學習儒傢禮樂文化的人量身定做的。而且,大字的排版讓我在午後陽光下閱讀時,眼睛一點都不覺得疲勞,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瞭我能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度,去細嚼慢咽這些蘊含韆年曆史的文字。這本書的紙張質量也很好,拿在手上很有分量,看著就讓人心生敬意。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想瞭解古代士人的成長軌跡和道德規範的形成過程。《儀禮》的核心價值就在於它詳細記載瞭從成年到婚喪嫁娶的各種人生階段的禮儀規範。我發現,這本書的開本適中,既方便攜帶,又保證瞭字體的舒展。我經常把它帶到茶室或安靜的公園裏閱讀,在那種緩慢的生活節奏中,去品味這些韆年不變的禮數。它讓我深刻體會到,儒傢思想並非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滲透在日常行為的每一個細節之中,是一種將“人”塑造成“君子”的實踐哲學。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在當今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是否遺失瞭某些重要的“儀態”與“分寸”?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反思平颱。南京大學齣版社的版本,其嚴謹的學術背景和對讀者體驗的關注,使它成為瞭我書架上最具分量的一本書,值得反復研讀,每次都能有新的感悟和發現。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典雅,那種沉穩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一拿在手裏就感覺到瞭厚重與莊重。我一直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特彆是儒傢經典,但市麵上很多版本要麼字太小,要麼注釋過於晦澀,讀起來很吃力。這本《儀禮》全本無刪減的版本,真的是讓人眼前一亮。它采用瞭大字注音的排版,對於我們這些經常需要對著書本看很久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以前看其他古籍時,常常需要備著放大鏡,現在完全不用瞭,閱讀體驗一下子提升瞭好幾個檔次。而且,它作為“十三經之一”和“三禮之一”,其內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一次性集齊並以如此友好的方式呈現齣來,南京大學齣版社的用心可見一斑。我特彆喜歡它在關鍵地方的詳細注釋,不會像一些版本那樣,隻給個簡單的解釋就草草瞭事,而是深入淺齣地將當時的禮儀場景和精神內涵剖析得清清楚楚。這對於理解先秦時期的社會結構和道德規範,起到瞭極大的幫助。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座通往古代文明的橋梁,讓人在閱讀中體會到古人的智慧與風範。

評分

我是一個對學術嚴謹性要求比較高的人,尤其是在麵對“十三經”這樣的核心經典時,我更看重的是版本的可靠性。南京大學齣版社的齣品,本身就是質量的保證,這一點毋庸置疑。這本《儀禮》的校對和排版,體現瞭齣版方極高的專業水準。我特地查閱瞭幾個關鍵的、容易産生歧義的段落,發現其引用的古代文獻和解釋都非常權威,沒有齣現那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現代性誤讀。更重要的是,它明確提到瞭可以搭配《禮記》《周禮》一起研讀,這對於構建一個完整的“三禮”知識體係至關重要。對於想要深入研究周代禮製的朋友來說,這簡直就是一份寶藏。我甚至開始考慮是否要集齊另外兩部“禮”,因為這本《儀禮》的閱讀體驗如此順暢,讓我對繼續深入探索這個領域充滿瞭信心和期待。它不僅僅是教科書,更像是一份經過精心整理的、可以信賴的學術參考資料。

評分

對於非專業人士,尤其是傳統文化愛好者來說,選擇一本好的入門書至關重要。如果一開始就被晦澀的文言文和稀疏的注釋勸退,很可能就此與國學經典失之交臂瞭。這本《儀禮》的“注音”設計,絕對是它最人性化的地方。即便是初次接觸古文的人,也可以通過注音,先將字音準確地讀齣來,然後再結閤通俗易懂的注釋去理解其意。我試著讓一個對古文不甚瞭解的朋友隨便翻閱瞭幾頁,他竟然能跟上我的講解節奏,這在其他古籍中是難以想象的。此外,書中對禮儀動作的描述細緻入微,仿佛一幕幕古代生活場景在我眼前徐徐展開。比如對祭祀儀式的描繪,那種莊重、有序,以及參與者每一步的精確到位,讓人不得不感嘆古人對“禮”的敬畏與執行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保存瞭古老的文本,更重要的是,它有效地降低瞭古代典籍與現代讀者之間的溝通壁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