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元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套装全六册)
:120.00元
作者:(唐)李白,(宋)杨齐贤 注,(元)萧士赟 注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01362912
字数:
页码:1100
版次:1
装帧:平装-锁线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内容提要
目录
册
卷一 序例 目录 古赋
第二册
卷二 古风
卷三 乐府
卷四 乐府
第三册
卷五 乐府
卷六 乐府
卷七 歌吟
卷八 歌吟
第四册
卷九 赠
卷十 赠
卷十一 赠
卷十二 赠
卷十三 寄
卷十四 寄
第五册
卷十五 留别
卷十六 送
卷十七 送
卷十八 送
卷十九 酬答
卷二十 游宴
第六册
卷二十一 登览
卷二十二 怀古 姑熟十咏
卷二十三 闲适 怀思
卷二十四 感遇 写怀 咏物
卷二十五 题 闰情 哀伤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阅读古籍,最重要的就是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温度。《元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对阅读体验的最高期待。从书的装帧设计,到纸张的选择,再到字体的排印,都散发着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翻开书页,你能感受到它不是冰冷的印刷品,而是承载着无数心血的智慧结晶。杨齐贤的注解,我特别欣赏它的“润物细无声”。他不是那种生硬的解释,而是将自己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如同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到诗句之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到诗歌的精妙之处。有些地方,他甚至会引用当时的其他文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种严谨的态度,让人由衷钦佩。而元代的补注,虽然文字上可能没有杨齐贤的那么详细,但其补正和完善的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它就像一位细心的校勘者,在为这套不朽的诗篇,做着最后的精雕细琢。读这套书,我不仅仅是在读李白的诗,更是在感受一种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那种对文学的热爱,对经典的尊重,通过这套书,得以生动地展现出来。
评分我是一名对唐诗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接触过不少版本的李白诗集,但《元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这套书,无疑是我近年来最惊喜的发现之一。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分类补注”的编排方式,使得阅读李白诗歌的过程,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能够按照不同的主题、情感、意境进行梳理。比如,可以将关于山水、送别、怀古、抒情等主题的诗篇集中阅读,这样不仅能清晰地感受到李白在不同题材上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力,更能体会到他诗歌创作的广度和深度。杨齐贤的注,其严谨之处在于他对诗歌的注解,总是力求精准,对用典、借景、抒情的方式都做了深入的剖析,让你在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也能领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而元代的补注,则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诗歌的分类和注释,使得这套书的体系更加严密,条理更加清晰。我尤其喜欢它对部分诗歌的“分类”所带来的启示,比如将一些描写饮酒的诗歌归为一类,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更能体会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放不羁,以及其诗歌中饮酒场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文本的准确性,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系统性的李白诗歌解读视角。
评分作为一名研究古典文学的学生,我一直追求的是对经典文本的深度挖掘和理解。当拿到《元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这套书时,我便被其“元本”和“分类补注”这两个关键词深深吸引。这套书以元代刻本为底本,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而杨齐贤与元代补注者的辛勤工作,更是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李白诗歌的珍贵资料。杨齐贤的注释,考证严谨,对诗歌的字句、典故、背景都有详尽的考释,为理解李白原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他对许多诗歌中涉及的地理、历史、人物的解释,都非常到位,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的创作语境。而元代的补注,则在宋本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订正,对于一些学术界长期争议的诗歌版本和注释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这套书的“分类”编排,更是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对不同类别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究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思想情感以及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侧重点。总而言之,这套书不仅是优秀的诗歌读本,更是进行李白诗歌研究的必备工具书,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史料价值,令人称道。
评分读《元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这套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亲切”。古籍善本的印刷质感,那种纸张的温度和油墨的香气,已经足够让人沉醉。翻开第一卷,看着那些泛着古雅光泽的文字,仿佛能穿越时空,直接触摸到李白创作的那一刻。杨齐贤的注,字字珠玑,深入浅出,不仅解释了诗句的字面意思,更能点拨出其中蕴含的深层意境和典故。比如,读到《静夜思》,杨氏的注释便将那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从生理的感受、心理的波动,再到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普遍情感,都做了细致的阐述,让人读来不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对李白心境的深深共鸣。而元代的补注,更是锦上添花,填补了宋本的某些不足,使得全书的体系更为完整。尤其是对于一些流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讹误,补注者也能一一辨析,确保了文本的准确性。这套书不仅仅是简单的诗集,更像是一部李白生平、思想、创作史的百科全书,每一页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的底蕴。它让我体会到,阅读古籍,不仅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一种与古人精神对话的体验,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感悟。
评分接触《元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这套书,源于一次偶然的机缘,但却从此打开了我认识李白诗歌的新维度。这套书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其“分类”的编排方式,这使得阅读李白诗歌的体验,变得异常的系统化和条理化。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意境相近、主题相似的诗歌的归类,能够让我更清晰地看到李白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相似的意象、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当阅读描绘山川壮丽的诗篇时,通过分类能够发现李白对壮阔景象的描摹,总能与自己豪迈奔放的情感相得益彰。杨齐贤的注解,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更能深入剖析诗句的言外之意,对诗中用典、化用之处,都有精彩的解读,让原本晦涩难懂的诗句,变得豁然开朗。而元代的补注,则如同给这套精美的瓷器,又添上了几笔生动的釉彩,在保持整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套书的价值,体现在它不仅仅是一部诗歌集,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欣赏、理解李白诗歌的“指南”,它帮助我从宏观上把握李白诗歌的艺术脉络,又在微观上领略其字句之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