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 [明] 计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https://pic.qciss.net/28118201073/5af5713dN9f80387a.jpg) 
			 
				基本信息
书名:园冶
:198.00元
作者: 计成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1121972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晚明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成书于崇祯四年(1631年),刊行于崇祯七年(1634年),是现存中国古代**一部造园专著,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得窥中国古代造园理法的必读文献;被日本造园界人士誉为“世界造园学*古名著”,弥足珍贵。《园冶》自清代传入日本后,于国内渐趋失传。直至19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朱启钤、阚铎等人,以北京图书馆所购明版《园冶》残本,与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参照校录、分别句读,将该书付印出版。营造本《园冶》成为陈植、上原敬二等中日造园学者注解、研究的参照。
n本次重刊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原内阁文库)所藏明版《园冶》为底本,该藏本是目前所知海内外**一部原刻全本,堪称正宗。本书的主要部分为冶叙、自序、卷一至卷三的明刻本内容,影印制版;书后收录了孟兆祯院士等国内专家的三篇专题文章。本书制作精美;试图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制作工艺和纸张材料,完美再现明版《园冶》精美的雕版效果及其典雅内敛的古书韵味。相较八十多年前中国营造学社的努力,此次重刊真正是“得复此书旧观”。
n目录
冶叙 阮大铖
n自序 计成
n卷一
n卷二
n卷三
n书垂世范 孟兆祯
n明版《园冶》重刊纪事 傅凡
n《园冶》在日本 周宏俊 周详 俞莉娜
n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冶叙 阮大铖
n自序 计成
n卷一
n卷二
n卷三
n书垂世范 孟兆祯
n明版《园冶》重刊纪事 傅凡
n《园冶》在日本 周宏俊 周详 俞莉娜
n对于我而言,阅读《园冶》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古人的精神对话。这本书的年代感扑面而来,古朴的文字,凝练的表达,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它不像现代书籍那样追求快节奏和浅显易懂,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喜欢书中对于“风水”、“朝向”等一些看似玄学的说法,在计成先生的笔下,它们不再是迷信,而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居住环境的科学考量。他讲究“宜静者宜幽,宜动者宜静”,将自然环境与人的情感需求紧密结合。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如何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传统的敬畏,一种对古人智慧的赞叹,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评分初识《园冶》,并非出于对园林艺术的深入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偶然的机缘。在书店的角落里,一本泛黄的书页吸引了我,书名“园冶”二字,带着古朴而又充满意境的美感。翻开它,细密的字体在眼前铺展开来,瞬间将我拉入了一个古老而又精致的世界。它不像市面上常见的园林画册那样,以精美的图片为主,而是更多地通过文字,细致地阐述着造园的理念、技法以及每一个细微之处的考量。这种“重文轻图”的风格,反而让我觉得更加沉稳和深刻。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于“借景”、“理水”、“叠石”等关键环节的讲解,那种对自然的尊重,对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追求,在寥寥数语中跃然纸上。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去“为什么这么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智慧与哲学。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造园大师对话,他娓娓道来,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执着,让人心生敬意,也引发了对生活、对美学的无限遐想。
评分《园冶》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部关于“平衡”与“和谐”的艺术圣经。它所阐述的造园原则,无论是对山水的安排,还是对植物的选择,都透露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尺度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点景”的论述,那些精心布置的亭台楼阁、桥梁水榭,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整体环境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画卷。作者计成先生似乎总能把握住那种微妙的平衡,既不过于张扬,也不至于平淡,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惊喜。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往往隐藏在细微之处,隐藏在事物之间的巧妙联系之中。它教会我用一种更加审慎、更加细致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追求一种更加和谐、更加有韵味的生活方式。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的经典之作。
评分手捧这本《园冶》,仿佛置身于一方宁静的庭院,耳畔传来潺潺流水之声,眼前浮现出一幅幅雅致的画面。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深邃的内涵和精炼的语言。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饱含着对造园艺术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移步换景”和“漏窗”的论述,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变化,更是心灵上的体验。一个巧妙的漏窗,就能将外界的风景引入园内,让有限的空间无限延伸;一次曲折的游廊,就能让游览的脚步变得充满期待。这种对空间、对景观的巧妙处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生活情趣的极致追求。读《园冶》,我不再仅仅是看到一个美丽的园子,而是开始理解一个园子是如何被“构思”出来的,它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审美和哲学思想。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另一扇门。
评分最近沉迷于园林设计,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直到我遇见了《园冶》。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有一种古典的韵味,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它不像现代的教科书那样直白,而是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仿佛在带领你穿越时空,去感受古人的匠心独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虚实相生”、“疏密有致”这些抽象概念的阐述,它们不仅仅是园林中的布局原则,更是人生处世的智慧。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作者计成先生的笔触细腻入微,从山石的纹理到水流的走向,从植物的配置到建筑的朝向,无不体现出他对自然的高度认知和对美的极致追求。他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让我思考,真正的艺术,是否就是能够将人工的痕迹消弭于无形,最终呈现出最自然的生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园林技法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观照自然、理解生命的哲学著作,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