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 《内观瑜伽:结合禅修与中医的疗癒之道》 橡树林出版 港台原版 繁体

现货正版 《内观瑜伽:结合禅修与中医的疗癒之道》 橡树林出版 港台原版 繁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内观瑜伽
  • 禅修
  • 中医
  • 身心疗癒
  • 港台原版
  • 繁体
  • 橡树林出版
  • 正版书籍
  • 自我成长
  • 灵性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橡树林
ISBN:4717702092870
商品编码:28224540474
出版时间:2016-01-15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观瑜伽:结合禅修与中医的疗愈之道

  • 作者:  
  • 原文作者:
  • 译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01/16
  • 语言:繁体中文
  • ISBN:4717702092870
  • 丛书系列:
  • 规格:平装 / 208页 / 21.5 x 28.7 cm / 普通级 / 单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湾

内容简介

◆五颗星好评畅销书,影响无数人找回健康美丽!
◆是经典更是创新,亦是实用度100%的瑜伽手册!
◆一套融合传统瑜伽、中医经络理论、佛教正念的瑜伽之道。

本书作者莎拉.鲍尔思,早年因探索何谓有意义的生活而开始接触瑜伽。在一次练习时,不慎严重伤到脊椎。复健的过程中,她开始学习长时间、深度伸展的「阴瑜伽」,同时广泛阅读中医书籍,让自己更沉静且专注于内在的修习,此方法也使得她身体的复原之路顺遂许多。之后,莎拉从此一经验中,独创了一门新兴的瑜伽修习方式──内观瑜伽,结合传统瑜伽、中医经络理论、佛教禅修观念,设计出一系列针对人体十四条主要经络的瑜伽练习,借此强化器官、肌肉、关节、韧带的健康,以及心灵上的成长。

此书的瑜伽动作皆由莎拉.鲍尔思亲自示范,每一章开始之前,她会先对传统中医理论和正念禅修的观念,提出具体而清楚的解说。一旦厘清这些重要观念,我们对「内观瑜伽」的修习将有更正确的了解,练习时易产生的诸多疑点也可得到澄清,对初学者和进阶修习者都非常有帮助。

「内观瑜伽」是值得我们深入去探索的瑜伽法门,只要不间断的练习,对于我们外在身体的健康,以及内在心灵和情绪的深度观照,都有极为深刻的帮助,平静、健康、喜悦亦将随之而来。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莎拉.鲍尔思 Sarah Powers


作者的瑜伽教学之路,始于1987年。近年来她受邀行脚全球,以研习课程、师资培训课程及静修营等形式,运用独特的「内观瑜伽」为许多人广开方便之门,启迪了身、心、灵净化的旅程。莎拉.鲍尔思的教学风格偏向带有冥想特质的阴瑜伽,即利用较长时间的停留,在瑜伽姿势中行气,以调整经络及内脏的顺畅。此外,她于静中带动的课程中融入串连瑜珈、八肢瑜珈及艾式瑜珈等丰富动态色彩的阳瑜伽。

莎拉.鲍尔思在瑜伽之外,亦从事心理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同时长期浸淫在佛法的修持中,包括内观禅修、密续及大圆满法门等,如此丰富的背景使得她的教学更加有趣而多元。

莎拉.鲍尔思在2007年与友人共同创立「Metta Journeys」。Metta Journeys是一个社会服务性质的组织,以提供免费瑜伽静修营的方式,帮助全球各地开发中国家的妇女及儿童。

她已出版了两张指导瑜伽的光碟:《阴与拜日式》(Yin and Vinyasa)和《内观瑜伽》(Insight Yoga)。目前与丈夫泰.鲍尔思住在旧金山湾区。若想更进一步了解,请浏览她的个人网站 www.sarahpowers.com。

译者简介

谢瑶玲


美国伊利诺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东吴大学及政治大学副教授。从事翻译工作近三十年,译著近两百本,代表作为《玫瑰的名字》《苏菲的抉择》《花园宴会》《美声俘虏》《一本书完全贴近莎士比亚》《布莱森之英文超正典》《绝美情史》《手术刀与灵魂》《你用对专注力了吗?》等,另编著《动人的英文》一书。现仍致力于翻译、教学与著述,从不中断。

目录

前言 Paul Grilley v
1. 何谓瑜伽? 1
2. 我的个人旅程 5
3. 经络的理论 11
4. 开始阴∕阳瑜伽的修习 21
5. 阴瑜伽中的器官健康 27
6. 肾脏和膀胱 29
7. 有助于肾脏和膀胱的阴瑜伽姿势 37
8. 肝脏与胆囊 57
9. 肝脏与胆囊的阴瑜伽组合 61
10. 脾脏与胃 73
11. 脾脏与胃器官经络的阴瑜伽组合 75
12. 肺部与大肠 85
13. 心脏与小肠 87
14. 肺部、心脏与大小肠之器官经络的阴瑜伽组合 89
15. 阴瑜伽中的思想状态 101
16. 阳瑜伽(流体动能) 109
17. 平衡阴式修习的阳瑜伽式 117
18. 坐姿呼吸控制法 165
19. 基础佛法 173
20. 正念禅修 185
附录 193
建议阅读书单 197

前言

套用乔治.马丁的说法,莎拉.鲍尔思就像披头四一样,打一开始就很有才华,只是我们并不知道她会好到什么田地。莎拉五官皎美,又有优雅之姿,所以瑜伽杂志封面和研讨会海报屡屡出现她的倩影,也是理所当然的。几乎有点不公平的是,她同时也是个天生的学者,一个孜孜不倦的读者,一个勤练功课的人,更是个在任何求知领域上都谦逊好学的学生。而现在,身为读者的我们,更发现她也是个思路清晰的作者。

现代人一味想知道为什么—「为什么由国王统治?」「为什么我要听教会的训示?」「为什么苹果会落地?」当然,每个人都问过有关自己存在的问题,但多数人都满足于在里或传统中找到的答案。现代人质问所有的传统,甚至可以说怀疑。现代的律法必须借由明确、可复制、且禁得起考验的原则,建立新的科学、医学和宗教的传统。

有史以来,瑜伽一直被称为是「科学中的科学」。果真名副其实,瑜伽也得依循现代科学进行自我改造。以前这很难实行,因为其古老的理论是基于运行于全身的能量,而这是科学无法识别的。而今多亏了本山博博士(Dr. Hiroshi Motoyama)、原田瞳博士(Dr. Yoshio Manaka)、吉姆.欧须曼博士(Dr. James Oschman),以及其他许多专家的研究,我们又重新发觉这些古老理论背后的真理。现在,莎拉.鲍尔思更以这些新/旧瑜伽原则为基础,创作出一本实用的瑜伽手册。

何谓脉轮(chakras)?脉轮如何影响我们?何谓气(chi)?何谓气息(prana)?瑜伽的姿势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思想?何谓经络(meridians)?针灸和瑜伽有关联吗?体位法(asanas)如何影响打坐?打坐如何影响体位法?莎拉的书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私密且清楚明确的解答。

瑜伽书应该是私密的。医学书籍不需要私密,数学书籍也不私密,因为这些科学是外在的,可以用客观的尺度来测量。但是体认性灵的果实是主观的:性灵的道路是一种主观的经验。科学可以测量脑波和心跳频率,但一个练瑜伽者真正的测试是内心的平和与更深刻的性灵领悟。梵文称一个追求性灵者为agama(直接的认知或表述)。瑜伽书籍不同于数学书籍,如果它不含有私人的因素,我就不会信任它。

莎拉的书是一本瑜伽书籍。它不只是道家或佛家或梵语的,而是具体呈现瑜伽一词的历史性象征:一种陶冶一个人各个层面的运作系统。为了描述隐含的意义,莎拉引用道家、佛家和梵语的用词,视何者清楚也简便而定。中国的道家对某些能量概念的释义优于其他学派,西藏佛教徒对心灵过程的解说比较奥妙,梵语学者探究宇宙哲学为深入,这些全都是历史上的偶然。所有这些体系在被创立之时,所描述的现实面都是当时与它们相合的,就像一个医生用拉丁文描述身体构造,用化学用语描述生理机能,用德文描述心理状态一样。

莎拉写出的瑜伽书是基于她的亲身体验,同时她也避免宣称依据任何传统或派系。她的努力将使她的读者获益良多。我衷心希望所有修习瑜伽的人,无论练的是哪一种瑜伽,都可以因读莎拉的书而使他们在修习上的疑点得到澄清。

保罗.葛瑞理(Paul Grilley,美国医学博士/瑜伽导师/阴瑜伽创立人)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现货正版《内观瑜伽:结合禅修与中医的疗癒之道》的图书简介,内容将详细阐述该书可能涵盖的主题,同时避免提及您提供的书名本身,并力求自然流畅,不带有人工痕迹。 --- 书名: 深度疗愈的东方智慧:身心合一的实践指南 内容提要: 在现代社会快速的节奏中,身心疲惫已成为常态。我们常常在追求效率与物质满足的道路上,忽略了内心深处对宁静与平衡的渴望。本书并非仅仅介绍一种运动方式,而是一部深刻探索东方古老智慧,旨在引导读者回归自我、实现身心深度疗愈的实践手册。它巧妙地融合了源自印度的古老体式与冥想技术,并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生命哲学框架下进行阐释,触及了东方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为当代人提供了一条通往内在和谐的清晰路径。 第一部分:觉察的起点——身体作为心灵的容器 本书的开篇,着重于建立一种全新的身体观。我们习惯于将身体视为实现目标或完成任务的工具,却鲜少真正“倾听”它。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身体扫描(Body Scan)技术,重新连接神经系统与肌肉群组。 首先,作者以清晰易懂的笔触,引导读者区分“感觉”与“感知”。真正的觉察,并非对疼痛或不适的简单排斥,而是带着好奇与不设防的心态去观察这些信号的升起与消散。这不仅是体式的准备阶段,更是心理训练的基石。 接着,书中详细介绍了基础体式的精准对位法。这些体式并非追求外在的柔韧或力量展示,而是着重于打开身体的能量通道,释放长期积压的情绪张力。例如,针对肩颈紧张的开胸体式,作者不仅指导了肌肉的拉伸,更强调了呼吸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节奏,引导气血在经络中顺畅流动,从而缓解因长期伏案工作或精神压力导致的僵硬。每一个体式都配有详细的图解,并辅以对该体式深层意义的哲学解读。 第二部分:呼吸的力量——连接生命之流 呼吸,被古人视为生命能量(Prana)的载体。本书将“调息法”(Pranayama)提升到了与体式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不是简单的深呼吸练习,而是一套精密的呼吸工程学,旨在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呼吸法,例如,用于提振精神的“火焰呼吸法”及其操作规范,以及用于深度放松和安抚焦虑的“腹式呼吸”与“交替鼻孔呼吸法”。作者强调,呼吸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我们当下的心智状态。一个急促、浅薄的呼吸模式,往往与焦虑和“战或逃”反应相关联;而深长、平稳的呼吸,则能立即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将身体带回休息与修复的状态。 更具创新性的是,作者引入了“呼吸在情绪释放中的中介作用”。书中详细阐述了某些强烈的情绪(如压抑的愤怒或悲伤)是如何固着在特定的呼吸模式中,并通过有意识地改变呼吸的深度和节奏,来“松动”这些情绪结节,实现深层的心理释放。 第三部分:静心的艺术——超越思想的境界 如果说体式是身体的练习,调息是能量的练习,那么冥想便是心智的修习。本书将冥想定位为实现“内观”(Vipassana)的关键步骤,即如实地观察当下经验而不加评判的能力。 本部分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静心方案,适合初学者和有经验的练习者。它摒弃了复杂的宗教术语,专注于可操作的步骤:如何选择合适的坐姿、如何处理纷至沓来的杂念、以及如何将注意力锚定在呼吸或身体感觉上。 核心章节深入探讨了“心猿意马”的本质。作者指出,我们痛苦的根源往往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我们对事件的“抗拒”或“依恋”。通过静心的训练,我们逐渐培养出一种超然的视角,能够清晰地看到思想的起伏如同天气变化一般,它们并非“我”,而只是头脑中发生的现象。这种洞察力,是获得内心持久平静的终极钥匙。 第四部分:整合与疗愈——东方医学的智慧观照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未将瑜伽和禅修视为孤立的体系,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健康视野中进行解读——与东方传统医学关于生命能量流动的认知相呼应。 书中探讨了身体内部的平衡机制,例如“气”在经络中的运行规律,以及情绪障碍如何影响生理机能。虽然不涉及复杂的诊断术语,但作者以比喻和实际案例,说明了为何某些体式能有效缓解特定器官的机能失调,以及为何持续的静心能改善消化、睡眠和免疫系统。 例如,书中阐释了“过度思虑”如何导致肝气郁结,并推荐特定的伸展和冥想方法来疏导这种能量的停滞。这种整合性的视角,使练习不再是盲目的模仿,而成为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自我调节过程。读者将学习如何根据自己当下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灵活地调整练习的内容与强度,从而实现真正的“知己”与“自医”。 结语:回归本源的旅程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将这些练习从垫子上带入日常生活中。它强调,真正的疗愈并非外求于任何外部的权威或仪式,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一次有意识的呼吸、每一次细微的身体感受,以及每一次对当下片刻的全然接纳之中。这是一段回归生命本源、找回内在力量的持续旅程。 适用读者: 对瑜伽、冥想有兴趣,并希望了解其背后深层哲学和疗愈机制的初学者与进阶者。 寻求非药物、自然疗法来缓解慢性压力、焦虑和身心失衡的现代都市人。 希望深入探索东方身心哲学,实现个人成长与内在整合的修行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打着“疗愈”旗号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流于表面,无非是教几招简单的拉伸动作,或者堆砌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但这本书给我的初步印象非常扎实。它没有急于推销任何单一的流派,而是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身体、心灵与自然规律之间更为精妙的连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理论时的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冷冰冰的,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温度。光是看到章节标题中对“气”、“脉络”和“觉知”的探讨,我就能预感到,这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性书籍,更像是一份心灵地图的绘制指南。作为一名资深的瑜伽爱好者,我深知“内观”在修行中的核心地位,而如何将这种内观引入日常,特别是用中医的理论框架去理解身体的反馈,这无疑是极具创新性的尝试。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品味,素雅的封面设计,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走内涵路线的,而不是靠花哨的图片吸引眼球的快销品。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地是港台,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加分项。我个人偏爱港台出版物的文字风格,它们往往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又有着更开放和现代的解读视角,不至于过于保守或僵化。拿到手后,我立刻就被其印刷的精致度所折服,纸张的厚度适中,油墨的着色均匀,即便是细小的注释部分也清晰可辨,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标记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虽然我还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实践,但我已经开始做一些理论上的准备工作。尤其是一些关于呼吸控制和特定穴位导引的文字描述,让我对即将到来的练习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似乎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能掌握的“速成手册”,它更像是一本需要时间去沉淀、去在实践中不断对照印证的“内参”。如果说禅修是关于心性的训练,中医是关于物性的理解,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交叉点,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通往整体健康的钥匙。

评分

说实话,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的“务实性”和“深度并存”。很多关于“疗愈”的书籍读起来让人感觉飘忽不定,像是空中楼阁,但从这本书的结构来看,它似乎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比如,它没有止步于介绍冥想的好处,而是可能深入探讨了在不同脏腑功能失衡时,禅修的侧重点应该如何调整,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智慧的体现。我立刻联想到了,如果能将书中所述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的作息调整中,那将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重塑。繁体中文的阅读体验,在这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内容面前,显得格外有优势,每一个字似乎都承载着更丰富的语义信息,迫使读者放慢速度,去真正咀嚼文字背后的深意。这本书的“疗愈之道”听起来就不是那种临时的“急救包”,而更像是一套长期的“生命维护系统”,对于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这是刚需。

评分

这本《现货正版 《内观瑜伽:结合禅修与中医的疗癒之道》 橡树林出版 港台原版 繁体》的书名真是长得有些惊人,不过内容倒是让人眼前一亮。我最近对身心健康类的书籍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种能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慧融合在一起的,这本书显然就是这类书中的佼佼者。从包装和印刷质量来看,橡树林出版的品质果然没得说,纸张的触感很舒服,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透露着一种专业和严谨。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每一个章节,但粗略翻阅了一下目录和引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构建这个“疗愈之道”时所下的苦功。特别是提到结合禅修和中医,这两种看似遥远却又内在相通的学问,立刻抓住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现代人最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宁静与平衡。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讲究,繁体字的阅读体验比简体字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在阅读时更容易进入一种沉静的状态,仿佛置身于一间古老的书房,等待着智慧的启迪。对于长期关注身心健康领域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绝对值得收藏和细细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很长,但当它真正放在你面前时,那种厚重感和专业性是无法忽视的。我以前阅读过不少关于传统医学和东方哲学的书籍,但鲜有能像这本书这样,将“内观”这个核心概念与“中医”的系统性知识进行如此紧密而又自然的结合。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于“如何通过觉知身体的细微变化来对应中医的五行或脏腑理论”的部分。这种跨学科的整合,绝非易事,需要作者本身具备深厚的功底和开阔的视野。橡树林出版的这本港台原版,在字体和间距上都处理得非常到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细细研读的书来说,是莫大的优点。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空白——如何将抽象的禅修体验,落地到具体的、可感知的身体反馈机制上,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持续性的健康维护。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翻阅的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