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新繹.國風二: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
作者: 吳宏一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8/04/2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282556
叢書系列:綠蠹魚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中國古典文學> 經史子集
內容簡介
《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作品。三百篇中,包括十五〈國風〉一六○篇,大部分是民間歌謠,帶有濃烈的地方色彩。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一○五篇,多用於朝會燕饗及祭祀活動,藉以反映朝政。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四十篇,主要是廟堂祭祀的樂歌。
孔子對《詩經》的評價極高,曾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的重要影響。並認為讀《詩經》「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具有經世致用與陶冶情操的雙重作用。
西方漢學家稱《詩經》是古老東方知識的百科全書。《詩經》的確表現出古代豐富多樣的民情風貌、典章制度、禮樂規範,也反映出現實生活的各種面相,本書除了正文之外,還收錄詩經品物圖,涵蓋動植物、器物、宮室、天文等,希望能幫助讀者領會詩義。
吳宏一教授國學涵養深厚,治學嚴謹,考究精詳,此一新繹全集採白話直譯,注釋力求簡明精確,翻譯貼近原文韻味,「新繹」詮解,兼採眾說、折衷異同,使得這部傳誦兩千五百多年的詩集,增添不少閱讀的興味。不論是欣賞或研究,都極具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吳宏一
臺灣高雄人,一九四三年生。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文學博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曾主編教育部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臺、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詩教獎、國家文藝獎(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
已出版《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白話詩經》、《先秦文學導讀》、《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品)》、《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作文課十五講》、《從閱讀到寫作》、人生三書之《論語新繹》、《老子新繹》、《六祖壇經新繹》等專書三、四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出版過《回首》、《微波集》、《波外》、《合唱》、《留些好的給別人》等詩文集,作品曾被選入臺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目..................錄
衛風解題 12
淇奧 15
考槃 20
碩人 25
氓 31
竹竿 38
芄蘭 42
河廣 46
伯兮 50
有狐 54
木瓜 58
王風解題 64
黍離 65
君子于役 70
君子陽陽 74
揚之水 78
中谷有蓷 83
兔爰 87
葛藟 91
采葛 95
大車 99
丘中有麻 103
鄭風解題 108
緇衣 110
將仲子 114
叔于田 119
大叔于田 124
清人 129
羔裘 133
遵大路 138
女曰雞鳴 142
有女同車 146
山有扶蘇 153
蘀兮 157
狡童 162
褰裳 166
丰 170
東門之墠 175
風雨 179
子衿 183
揚之水 187
出其東門 191
野有蔓草 195
溱洧 199
齊風解題 204
雞鳴 206
還 210
著 214
東方之日 219
東方未明 223
南山 227
甫田 232
盧令 236
敝笱 240
載驅 244
猗嗟 248
魏風解題 254
葛屨 256
汾沮洳 260
園有桃 265
陟岵 270
十畝之間 274
伐檀 278
碩鼠 283
这本书在翻译和解读部分展现出的功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它没有采取那种过于直白或过于晦涩的翻译腔,而是巧妙地在“信、达、雅”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读起来既能感受到原诗词的韵味和美感,又能准确理解其深层含义。特别是对于那些充满了地域色彩和特定历史事件的篇章,作者的阐释显得尤为精准和到位,避免了望文生义的误读。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解和再创作,让原本沉睡在历史中的声音重新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讲究,封面的设计既古典又带有现代的审美,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我尤其喜欢它在字体选择上的用心,排版清晰易读,即使是这样浩瀚的古典文本,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确实下了功夫。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或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光是欣赏这本书的实体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而且,从侧边看,书籍的装订工艺也相当扎实,翻阅起来很顺畅,不用担心书页会轻易脱落。这种对实物美感的追求,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难得。
评分与其他一些严肃的古典文学解读版本相比,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显得格外亲切和富有感染力。它似乎避免了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交流的姿态与读者对话。行文流畅自然,偶有幽默或富有哲理的感慨穿插其中,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而非枯燥的知识灌输。这种‘亦师亦友’的写作风格,让原本可能显得遥不可及的古代经典,变得触手可及、充满烟火气。它成功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究相关历史背景的兴趣,可以说,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通往古典文学宝库的坚实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重量感和厚度,体现了其内容的详实程度。我翻阅了其中关于“郑风”的一些章节,那份对风俗人情的捕捉和描摹,简直是活灵活现。它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场景的重构。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能够从短短的篇章中挖掘出丰富的人情世故,无论是贵族之间的微妙关系,还是民间疾苦的真实写照,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对历史情境的细致还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青铜器与礼乐并存的年代,切身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布局实在是太赞了,作者似乎非常理解普通读者在面对古籍时的困惑点。它不是那种堆砌难懂注释的冷冰冰的学术丛书,而是真正做到了“导读”的精髓。我个人感觉,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对于像我这样半路出家、对诗经的背景知识了解不深的人来说,它提供的背景介绍和文化脉络梳理简直是雪中送炭。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就像是有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在旁边耐心讲解一样,让你能够迅速抓住每篇诗歌背后的时代风貌和情感张力,而不是被生僻的字词卡住而扫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