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書館建築的曆史
定價:380.00元
作者: 詹姆斯·W.P.坎貝爾,威爾·普賴斯,萬
齣版社: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4044557
字數:
頁碼:32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美術愛好者、建築與藝術等專業專傢學者、藝術史論、建築學、藝術設計學、土木工程學、檔案管理學等專業的老師和學生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說過:“我心裏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圖書館是知識的寶庫,人類智慧的海洋,它的魅力是其他任何建築都無法比擬的。走進圖書館,不僅讓人在知識的海洋中流連忘返,那宏偉壯觀的建築本身也給人帶來視覺美的衝擊。
《圖書館建築的曆史》就是這樣一部讓人一眼就愛到無法自拔的寶典!雋永優美的文字配上精美絕倫的圖片,帶你走進全球21個國傢引人注目的85座圖書館建築。這是迄今為止關於圖書館建築史的完備的著作,全書多達25萬字,有300餘幅高清實景拍攝彩圖,著重介紹每座圖書館的曆史沿革、建築形態、技巧工藝等方麵。該書專業性強,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適閤藝術史論、建築學、土木工程學、藝術設計學、檔案管理學等各專業作為教學資料,也是各大圖書館館藏圖書的必選書目!全書共有299幅圖版,其中282幅為彩色圖版。
專題建築史叢書還有《木構建築的曆史》和《磚砌建築的曆史》。
內容提要
從古羅馬的圖書館到巴黎的國傢圖書館,建築師們追求能夠超過同行,建造齣壯觀的建築。本書是一部講述世界範圍內的圖書館建築史的著作,從有文字之初直至今日,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直至現代日本。每個時代、每種文化都重新發明瞭圖書館,對之進行改造,反映齣時代和文化自身的需求,與此同時也反映齣文明本身的曆史。
就其雄心和規模而言,本書自成一路。作者和攝影師一同周遊世界,走訪並記錄瞭大約80傢圖書館。建築史傢詹姆斯·坎貝爾寫齣瞭既具有專業性又具有高度可讀性的文本,威爾·普賴斯則是世界的建築及室內攝影師。他的照片引人入勝,技術上無瑕,既流暢又錶達齣強烈的氛圍。
好的圖書館不僅是貯藏書籍的倉庫,而且是學識、創造力和思想的倉庫,它們是人類某些較高成就的體現。坎貝爾和普賴斯聯手創造齣這部裏程碑式的著作——一部圖書館建築史的開山之作。
目錄
章:失落的開始:古代世界的圖書館
埃蔔拉圖書館(阿勒坡,敘利亞)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尼尼微,伊拉剋)
帕加馬圖書館(土耳其)
塞爾蘇斯圖書館(土耳其)
亞曆山大圖書館(羅馬,意大利)
……
第二章:迴廊、書冊和書籍:中世紀的圖書館
海印寺(韓國)
三井寺藏經閣(日本)
唐招提寺(奈良,日本)
馬拉泰斯達圖書館(切塞納,意大利)
……
第三章:書櫥、鏈子和隔間:16世紀的圖書館
天一閣(寜波,中國)
文淵閣(北京,中國)
聖馬可圖書館(威尼斯,意大利)
洛倫佐圖書館(佛羅倫薩,意大利)
三一學堂圖書館(劍橋,英國)
默頓學院(牛津,英國)
……
第四章:牆架、穹窿和龕室:17世紀的圖書館
埃斯科利亞爾宮圖書館(埃斯科利亞的聖洛倫佐,西班牙)
安布羅斯圖書館(米蘭,意大利)
埃斯科裏亞爾修道院圖書館
博德利圖書館(牛津,英國)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圖書館(布拉格,捷剋共和國)
赫爾佐格奧古斯都圖書館(沃爾芬比特爾,德國)
……
第五章:天使、壁畫和密門:18世紀的圖書館
喬安娜圖書館(科英布拉,葡萄牙)
馬弗拉宮圖書館(馬弗拉,葡萄牙)
奧地利國傢圖書館(維也納,奧地利)
安傑利卡圖書館(羅馬,意大利)
梅爾剋修道院圖書館(梅爾剋,奧地利)
聖加爾修道院圖書館(聖加倫,瑞士)
……
第六章:鐵書庫、汽燈和卡片目錄:19世紀的圖書館
哈特菲爾德宅邸(哈特菲爾德,英國)
弗吉尼亞大學圖書館(弗吉尼亞,美國)
巴西國傢圖書館(裏約熱內盧,巴西)
帕農哈爾馬修道院圖書館(帕農哈爾瑪,匈牙利)
國民議會圖書館(巴黎,法國)
劍橋大學圖書館(劍橋,英國)
芬蘭國傢圖書館(赫爾辛基,芬蘭)
聖熱納維耶夫圖書館(巴黎,法國)
……
第七章:電、混凝土和鋼:20世紀的圖書館
紐約公共圖書館(紐約,美國)
大阪圖書館(大阪,日本)
俄羅斯國傢圖書館(莫斯科,俄羅斯)
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斯德哥爾摩,瑞典)
貝內剋圖書館(紐黑文,美國)
柏林國傢圖書館(柏林,德國)
……
第八章:電子時代圖書館的未來
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烏得勒支,荷蘭)
中國國傢圖書館(北京,中國)
格林兄弟中心(柏林,德國)
……
作者介紹
詹姆斯·W. P. 坎貝爾(James W.P. Campbell),英國劍橋大學皇後學院建築與藝術史院士,倫敦芬奇福曼建築事務所建築保護主管。曾齣版過《聖保羅大教堂》、《樓梯:曆史、修復和保護》等。
威爾·普賴斯(Will Pryce),是一位具有國際聲譽、得過奬項的攝影師。他曾在劍橋大學和皇傢藝術學院學習過建築學,並且在倫敦印刷學院學習過新聞紀實攝影。
文摘
序言
★精美絕倫的畫麵配上生動的文字,!
——《書商》雜誌(The Bookseller)
★照片非常壯觀!坎貝爾的描述準確又富有啓發性……他在書的結尾處告訴讀者:圖書館是充滿想象力的天堂!
——《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這是一本對神聖的場所的描述,威爾·普賴斯的照片拍得太美瞭!
——《周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
★一本的書……世人期待已久之作!包含瞭如此製作精良、畫麵高清的圖像,即使一開始閱讀時就被它們的高質量所吸引。任何對設計、建築文化、曆史感興趣的人都會被這本書散發齣的迷人魅力所吸引。”
——《泰晤士報》(The Times)
★看完本書後所有贊美的語言都將變得蒼白……的照片……坎貝爾院士傾盡5年研究心血之作!
——《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
★由詹姆斯·W. P. 坎貝爾撰文,威爾普賴斯攝圖的《圖書館建築的曆史》非常瞭不起!
——BBC文化頻道
★“精彩絕倫……一張又一張超大的高清美圖,展示著磚塊的各種不同使用方式,不斷挑戰你的想象力。不論是圖片、排版或是主題,都是十分地引人注目,能帶給任何一個建築師以絕妙的視覺誘惑。”
——英國皇傢建築師學會雜誌
手捧這本【RT】圖書館建築的曆史,仿佛踏上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建築之旅。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對人類文明進程的感悟。我想象著古希臘時期,那些開放式的露天閱覽區,學者們在哲人的引導下,圍坐在一起辯論,知識在交流中迸發。再到古羅馬,那些龐大的公共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社會生活的中心,人們在這裏獲取信息,參與公共事務。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早期圖書館的布局和功能,以及它們是如何成為古文明繁榮的基石?我尤其好奇的是,古代圖書館在選址、采光、通風等方麵是如何巧妙設計的,以適應當時的技術條件和使用需求。而且,不同文明對於知識的理解和傳播方式不同,這是否也會體現在它們的圖書館建築上?例如,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建築形式和空間組織上是否會存在顯著差異?書中的內容我想一定會包含對這些文化差異的細緻描繪。我更想瞭解的是,那些曾經輝煌一時的圖書館,如今的命運如何?是湮沒在曆史的塵埃中,還是浴火重生,煥發齣新的生命力?這本書的價值,我想不僅僅在於介紹過去的建築,更在於它能夠引發我們對現在和未來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未來的圖書館又將以何種形態存在?它會是冰冷的數據中心,還是充滿人情味的知識共享空間?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關於這些問題的深刻啓示。
評分拿到【RT】圖書館建築的曆史這本著作,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期待。我一直認為,建築是凝固的曆史,而圖書館的建築,更是承載瞭人類文明的薪火相傳。我想象著,從古埃及的莎草紙藏書,到古希臘的石質捲軸,再到歐洲中世紀的羊皮書,每一件藏品的載體都深深地烙印在建築之中,影響著空間的設計與功能。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不同材質和形式的藏品,如何反過來塑造瞭圖書館的內部空間?例如,笨重的石碑和易損的紙張,對存儲環境和取閱方式必然有著截然不同的要求,這是否會體現在建築的細節上?我想,這本書不會止步於宏觀的風格介紹,而是會細緻入微地挖掘那些隱藏在建築構造中的智慧。我特彆好奇,在信息傳播不發達的古代,圖書館的選址和規模是如何決策的?它是否會受到宗教、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書中的內容我想一定會為我揭示這些決策背後的深層原因。更重要的是,我想瞭解,那些承載著古老智慧的圖書館,在今天是否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否被成功地改造和利用,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希望能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
評分【RT】圖書館建築的曆史,這個書名本身就散發著一種厚重感和曆史的韻味,讓我對它充滿瞭無限的遐想。我一直認為,一座建築,尤其是像圖書館這樣承載著知識與思想的建築,它的曆史和演變,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紛呈的故事。我設想著,這本書可能會從最古老的文明說起,比如古埃及的亞曆山大圖書館,它不僅僅是一個藏書的地方,更是一個集研究、翻譯、學術交流為一體的文化中心,其建築形態又是如何體現這種功能的呢?我想象著,那些在戰火中被毀的圖書館,它們曾經輝煌的過往,是否也會在書中被提及?再到中世紀的歐洲,那些隱匿在修道院深處的圖書館,又是如何成為知識得以保存和傳承的避風港?書中的內容我想一定會為我打開一扇扇塵封的記憶之門,讓我得以窺見那些失落的文明和消逝的輝煌。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細緻地描繪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圖書館建築的風格特點,比如哥特式的尖頂拱券,文藝復興的和諧比例,巴洛剋式的華麗裝飾,以及近現代的簡潔主義和功能主義。這些風格的演變,一定與當時的社會思潮、技術進步和審美趣味息息相關。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建築的介紹,更是關於人類文明發展曆程的一次深度探索。
評分這次有幸拿到手一本名字叫做【RT】圖書館建築的曆史,光看書名就覺得內容會很厚重,充滿瞭學究氣。我一直對古建築情有獨鍾,尤其是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築,圖書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僅僅是藏書的空間,更是知識的殿堂,是曆史與文化的載體。想象一下,在中世紀的修道院裏,那些靜謐的書房,昏黃的燈光下,修士們虔誠地抄寫經捲,古老的羊皮紙散發著曆史的芬芳;再到文藝復興時期,那些宏偉的宮殿式圖書館,金碧輝煌,雕梁畫棟,藏品琳琅滿目,是貴族和學者們思想碰撞的場所;然後是工業革命後,功能主義興起,鋼鐵和玻璃構築起現代化的圖書館,空間更加開闊明亮,為大眾提供瞭一個學習的場所。這本書據說會從這些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圖書館建築風格入手,深入剖析它們在曆史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文化、技術水平和審美情趣。我特彆期待能看到一些具體的建築案例,比如古埃及的亞曆山大圖書館,羅馬的萬神殿圖書館,以及近代的一些標誌性圖書館,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或是歐洲那些古老的大學圖書館。我設想著書中會包含大量的圖片資料,精美的插畫,甚至是建築圖紙,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些建築的宏偉與精巧。而且,曆史的變遷不僅僅體現在建築風格上,圖書館的功能也一直在演變,從最初的宗教藏書,到學術研究,再到現在的社區服務和信息傳播中心,每一次轉變都伴隨著建築形態的革新。這本書我想一定會為我揭示這些深刻的聯係,讓我對圖書館這一建築類型有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對於【RT】圖書館建築的曆史這本書,我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因為我總覺得,一座建築的靈魂,往往蘊藏在它的曆史之中。圖書館,作為人類知識和智慧的殿堂,其建築本身更是承載瞭無數的故事和變革。我設想著,這本書不會僅僅是枯燥的圖紙和年代的堆砌,而是會像一位老者,娓娓道來,講述每一座圖書館背後所蘊含的文化精神和時代印記。比如,從那些古老的修道院圖書館,我仿佛能聽到抄寫經書的筆尖摩挲聲,感受到虔誠與寜靜;到文藝復興時期那些華麗的皇傢圖書館,金色的光芒照耀在精美的壁畫上,那是知識與權力的交織;再到近代,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發展,那些宏偉的公共圖書館拔地而起,成為瞭市民的精神傢園。我想,這本書一定會為我勾勒齣這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讓我穿越時空,感受不同時代人們對知識的敬畏和追求。更重要的是,我想瞭解,圖書館的建築設計是如何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演變的?是空間布局的調整,材料的選擇,還是采光和通風的創新?這些看似細微的變化,卻往往蘊含著巨大的時代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這些問題,讓我不僅僅是看到建築的外在形態,更能理解其內在的邏輯和演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