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书馆建筑的历史
定价:380.00元
作者: 詹姆斯·W.P.坎贝尔,威尔·普赖斯,万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4044557
字数:
页码:32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美术爱好者、建筑与艺术等专业专家学者、艺术史论、建筑学、艺术设计学、土木工程学、档案管理学等专业的老师和学生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过:“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人类智慧的海洋,它的魅力是其他任何建筑都无法比拟的。走进图书馆,不仅让人在知识的海洋中流连忘返,那宏伟壮观的建筑本身也给人带来视觉美的冲击。
《图书馆建筑的历史》就是这样一部让人一眼就爱到无法自拔的宝典!隽永优美的文字配上精美绝伦的图片,带你走进全球21个国家引人注目的85座图书馆建筑。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图书馆建筑史的完备的著作,全书多达25万字,有300余幅高清实景拍摄彩图,着重介绍每座图书馆的历史沿革、建筑形态、技巧工艺等方面。该书专业性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适合艺术史论、建筑学、土木工程学、艺术设计学、档案管理学等各专业作为教学资料,也是各大图书馆馆藏图书的必选书目!全书共有299幅图版,其中282幅为彩色图版。
专题建筑史丛书还有《木构建筑的历史》和《砖砌建筑的历史》。
内容提要
从古罗马的图书馆到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建筑师们追求能够超过同行,建造出壮观的建筑。本书是一部讲述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建筑史的著作,从有文字之初直至今日,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直至现代日本。每个时代、每种文化都重新发明了图书馆,对之进行改造,反映出时代和文化自身的需求,与此同时也反映出文明本身的历史。
就其雄心和规模而言,本书自成一路。作者和摄影师一同周游世界,走访并记录了大约80家图书馆。建筑史家詹姆斯·坎贝尔写出了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高度可读性的文本,威尔·普赖斯则是世界的建筑及室内摄影师。他的照片引人入胜,技术上无瑕,既流畅又表达出强烈的氛围。
好的图书馆不仅是贮藏书籍的仓库,而且是学识、创造力和思想的仓库,它们是人类某些较高成就的体现。坎贝尔和普赖斯联手创造出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一部图书馆建筑史的开山之作。
目录
章:失落的开始:古代世界的图书馆
埃卜拉图书馆(阿勒坡,叙利亚)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尼尼微,伊拉克)
帕加马图书馆(土耳其)
塞尔苏斯图书馆(土耳其)
亚历山大图书馆(罗马,意大利)
……
第二章:回廊、书册和书籍:中世纪的图书馆
海印寺(韩国)
三井寺藏经阁(日本)
唐招提寺(奈良,日本)
马拉泰斯达图书馆(切塞纳,意大利)
……
第三章:书橱、链子和隔间:16世纪的图书馆
天一阁(宁波,中国)
文渊阁(北京,中国)
圣马可图书馆(威尼斯,意大利)
洛伦佐图书馆(佛罗伦萨,意大利)
三一学堂图书馆(剑桥,英国)
默顿学院(牛津,英国)
……
第四章:墙架、穹窿和龛室:17世纪的图书馆
埃斯科利亚尔宫图书馆(埃斯科利亚的圣洛伦佐,西班牙)
安布罗斯图书馆(米兰,意大利)
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图书馆
博德利图书馆(牛津,英国)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图书馆(布拉格,捷克共和国)
赫尔佐格奥古斯都图书馆(沃尔芬比特尔,德国)
……
第五章:天使、壁画和密门:18世纪的图书馆
乔安娜图书馆(科英布拉,葡萄牙)
马弗拉宫图书馆(马弗拉,葡萄牙)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维也纳,奥地利)
安杰利卡图书馆(罗马,意大利)
梅尔克修道院图书馆(梅尔克,奥地利)
圣加尔修道院图书馆(圣加伦,瑞士)
……
第六章:铁书库、汽灯和卡片目录:19世纪的图书馆
哈特菲尔德宅邸(哈特菲尔德,英国)
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弗吉尼亚,美国)
巴西国家图书馆(里约热内卢,巴西)
帕农哈尔马修道院图书馆(帕农哈尔玛,匈牙利)
国民议会图书馆(巴黎,法国)
剑桥大学图书馆(剑桥,英国)
芬兰国家图书馆(赫尔辛基,芬兰)
圣热纳维耶夫图书馆(巴黎,法国)
……
第七章:电、混凝土和钢:20世纪的图书馆
纽约公共图书馆(纽约,美国)
大阪图书馆(大阪,日本)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莫斯科,俄罗斯)
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斯德哥尔摩,瑞典)
贝内克图书馆(纽黑文,美国)
柏林国家图书馆(柏林,德国)
……
第八章:电子时代图书馆的未来
乌得勒支大学图书馆(乌得勒支,荷兰)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中国)
格林兄弟中心(柏林,德国)
……
作者介绍
詹姆斯·W. P. 坎贝尔(James W.P. Campbell),英国剑桥大学皇后学院建筑与艺术史院士,伦敦芬奇福曼建筑事务所建筑保护主管。曾出版过《圣保罗大教堂》、《楼梯:历史、修复和保护》等。
威尔·普赖斯(Will Pryce),是一位具有国际声誉、得过奖项的摄影师。他曾在剑桥大学和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过建筑学,并且在伦敦印刷学院学习过新闻纪实摄影。
文摘
序言
★精美绝伦的画面配上生动的文字,!
——《书商》杂志(The Bookseller)
★照片非常壮观!坎贝尔的描述准确又富有启发性……他在书的结尾处告诉读者:图书馆是充满想象力的天堂!
——《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
★这是一本对神圣的场所的描述,威尔·普赖斯的照片拍得太美了!
——《周日电讯报》(Sunday Telegraph)
★一本的书……世人期待已久之作!包含了如此制作精良、画面高清的图像,即使一开始阅读时就被它们的高质量所吸引。任何对设计、建筑文化、历史感兴趣的人都会被这本书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所吸引。”
——《泰晤士报》(The Times)
★看完本书后所有赞美的语言都将变得苍白……的照片……坎贝尔院士倾尽5年研究心血之作!
——《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
★由詹姆斯·W. P. 坎贝尔撰文,威尔普赖斯摄图的《图书馆建筑的历史》非常了不起!
——BBC文化频道
★“精彩绝伦……一张又一张超大的高清美图,展示着砖块的各种不同使用方式,不断挑战你的想象力。不论是图片、排版或是主题,都是十分地引人注目,能带给任何一个建筑师以绝妙的视觉诱惑。”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杂志
【RT】图书馆建筑的历史,这个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厚重感和历史的韵味,让我对它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一直认为,一座建筑,尤其是像图书馆这样承载着知识与思想的建筑,它的历史和演变,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纷呈的故事。我设想着,这本书可能会从最古老的文明说起,比如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它不仅仅是一个藏书的地方,更是一个集研究、翻译、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其建筑形态又是如何体现这种功能的呢?我想象着,那些在战火中被毁的图书馆,它们曾经辉煌的过往,是否也会在书中被提及?再到中世纪的欧洲,那些隐匿在修道院深处的图书馆,又是如何成为知识得以保存和传承的避风港?书中的内容我想一定会为我打开一扇扇尘封的记忆之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失落的文明和消逝的辉煌。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图书馆建筑的风格特点,比如哥特式的尖顶拱券,文艺复兴的和谐比例,巴洛克式的华丽装饰,以及近现代的简洁主义和功能主义。这些风格的演变,一定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技术进步和审美趣味息息相关。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的介绍,更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一次深度探索。
评分对于【RT】图书馆建筑的历史这本书,我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因为我总觉得,一座建筑的灵魂,往往蕴藏在它的历史之中。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殿堂,其建筑本身更是承载了无数的故事和变革。我设想着,这本书不会仅仅是枯燥的图纸和年代的堆砌,而是会像一位老者,娓娓道来,讲述每一座图书馆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时代印记。比如,从那些古老的修道院图书馆,我仿佛能听到抄写经书的笔尖摩挲声,感受到虔诚与宁静;到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华丽的皇家图书馆,金色的光芒照耀在精美的壁画上,那是知识与权力的交织;再到近代,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那些宏伟的公共图书馆拔地而起,成为了市民的精神家园。我想,这本书一定会为我勾勒出这样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穿越时空,感受不同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敬畏和追求。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是如何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演变的?是空间布局的调整,材料的选择,还是采光和通风的创新?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却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时代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问题,让我不仅仅是看到建筑的外在形态,更能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演进。
评分拿到【RT】图书馆建筑的历史这本著作,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期待。我一直认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而图书馆的建筑,更是承载了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我想象着,从古埃及的莎草纸藏书,到古希腊的石质卷轴,再到欧洲中世纪的羊皮书,每一件藏品的载体都深深地烙印在建筑之中,影响着空间的设计与功能。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材质和形式的藏品,如何反过来塑造了图书馆的内部空间?例如,笨重的石碑和易损的纸张,对存储环境和取阅方式必然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这是否会体现在建筑的细节上?我想,这本书不会止步于宏观的风格介绍,而是会细致入微地挖掘那些隐藏在建筑构造中的智慧。我特别好奇,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古代,图书馆的选址和规模是如何决策的?它是否会受到宗教、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书中的内容我想一定会为我揭示这些决策背后的深层原因。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那些承载着古老智慧的图书馆,在今天是否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否被成功地改造和利用,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手捧这本【RT】图书馆建筑的历史,仿佛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建筑之旅。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感悟。我想象着古希腊时期,那些开放式的露天阅览区,学者们在哲人的引导下,围坐在一起辩论,知识在交流中迸发。再到古罗马,那些庞大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社会生活的中心,人们在这里获取信息,参与公共事务。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这些早期图书馆的布局和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成为古文明繁荣的基石?我尤其好奇的是,古代图书馆在选址、采光、通风等方面是如何巧妙设计的,以适应当时的技术条件和使用需求。而且,不同文明对于知识的理解和传播方式不同,这是否也会体现在它们的图书馆建筑上?例如,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建筑形式和空间组织上是否会存在显著差异?书中的内容我想一定会包含对这些文化差异的细致描绘。我更想了解的是,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图书馆,如今的命运如何?是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还是浴火重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不仅仅在于介绍过去的建筑,更在于它能够引发我们对现在和未来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未来的图书馆又将以何种形态存在?它会是冰冷的数据中心,还是充满人情味的知识共享空间?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关于这些问题的深刻启示。
评分这次有幸拿到手一本名字叫做【RT】图书馆建筑的历史,光看书名就觉得内容会很厚重,充满了学究气。我一直对古建筑情有独钟,尤其是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图书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仅仅是藏书的空间,更是知识的殿堂,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想象一下,在中世纪的修道院里,那些静谧的书房,昏黄的灯光下,修士们虔诚地抄写经卷,古老的羊皮纸散发着历史的芬芳;再到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宏伟的宫殿式图书馆,金碧辉煌,雕梁画栋,藏品琳琅满目,是贵族和学者们思想碰撞的场所;然后是工业革命后,功能主义兴起,钢铁和玻璃构筑起现代化的图书馆,空间更加开阔明亮,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场所。这本书据说会从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图书馆建筑风格入手,深入剖析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技术水平和审美情趣。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一些具体的建筑案例,比如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罗马的万神殿图书馆,以及近代的一些标志性图书馆,比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或是欧洲那些古老的大学图书馆。我设想着书中会包含大量的图片资料,精美的插画,甚至是建筑图纸,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些建筑的宏伟与精巧。而且,历史的变迁不仅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图书馆的功能也一直在演变,从最初的宗教藏书,到学术研究,再到现在的社区服务和信息传播中心,每一次转变都伴随着建筑形态的革新。这本书我想一定会为我揭示这些深刻的联系,让我对图书馆这一建筑类型有更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