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TG F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 |||||||||||
| 【标准编号】 | JTG F60-2009 | ||||||||||
| 【标准名称】 |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 ||||||||||
| 【英文名称】 |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unnel | ||||||||||
| 【出版单位】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
| 【中标分类】 | > > | ||||||||||
| 【ICS 分类】 | 93.060 | ||||||||||
| 【代替标准】 | |||||||||||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
| 【归口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
| 【起 草 人】 | 弓天云、蒋树屏、侯金龙、刘元泉、陆仁达等 | ||||||||||
| 【起草单位】 | 中交*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等 | ||||||||||
| 【参编单位】 |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 【发布日期】 | 2009年8月25日 | ||||||||||
| 【实施日期】 | 2009年10月1日 | ||||||||||
| 【出版日期】 | 2013年9月 | ||||||||||
| 【开本页数】 | 16 开 / 190 页 | ||||||||||
| 【标准定价】 | 55.00 元 | ||||||||||
| 相关公告 [2009-8-25]
| |||||||||||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震撼感。它不仅仅是描述一条隧道是如何建造的,更是揭示了这项工程背后所蕴含的无数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我被书中关于隧道衬砌强度计算的章节所吸引,那些复杂的公式和严谨的推导,让我感受到了工程设计是如何将数学的力量应用于现实世界。同时,关于通风和照明系统的设计,也让我意识到隧道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是多么的重要。作者在讨论这些内容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难点和挑战,而是直面问题,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成熟的工程体系是如何考虑周全,将风险降到最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看到了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空间的伟大能力,也让我对那些在地下默默奉献的工程师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个宏大的工程蓝图,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条繁忙的隧道施工现场,耳边是轰鸣的机器声,眼前是忙碌的身影。它详细地阐述了隧道施工的各个环节,从最初的地质勘察,到挖掘、支护,再到最后的装修和通风,每一个步骤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对其中关于“新奥法”的介绍印象深刻,它所倡导的“量测反馈”原则,让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动态的施工图景,而非僵化的设计。书中对支护体系的分类和选用原则的论述,也让我看到了技术人员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时,是如何通过科学的计算和严谨的判断来保障工程安全的。虽然有些技术术语我需要反复查阅才能理解,但整体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视角,让我对公路隧道这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本关于智慧、勇气和细节的书。
评分我抱着好奇的心态阅读了这本书,原本以为会枯燥乏味,没想到却被其中蕴含的工程魅力所吸引。书中对地质力学和岩体力学的阐述,虽然对我来说有些晦涩,但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努力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特别喜欢关于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和处理措施的章节,这让我了解到在隧道建设初期,如何为整个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书中对施工监测和预警系统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现代工程是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来实时掌握工程动态,防患于未然。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专业知识,比如关于地下水的控制和涌水涌泥的处理方法,这让我对地下工程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工程决策和风险管理的案例集。
评分翻开这本书,一股严谨而专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作者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关于公路隧道施工的百科全书。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各种施工方法的比较分析,例如对比了钻爆法和TBM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这让我看到了技术选择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衬砌技术,从不同的衬砌材料到施工工艺,再到质量控制,无一不精。我尤其关注了关于防水排水的设计和施工部分,这对于保证隧道的长期使用寿命至关重要。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大量引用了案例分析,使得抽象的技术原理变得生动具体,仿佛我跟随作者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攻坚克难。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叹,它不仅是工程师们的案头必备,对于任何对工程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工程的严谨性。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参数,似乎都经过了千锤百炼。书中对钢筋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等不同支护形式的详细讲解,让我理解了为什么隧道能够如此稳定地矗立在地下。我尤其对关于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部分印象深刻,这让我看到了工程建设是如何在质量的最高标准下进行。作者在描述施工流程时,总是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这是一种对生命和财产负责任的态度。书中还涉及到了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内容,这表明现代工程不仅追求效率和质量,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这本书如同一本精密的仪器,将公路隧道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测量得一丝不苟,让我对这项工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深刻的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