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书名:建筑与自然讲和
宣传语:全生命周期住宅户型解析,360度诠释健康建筑设计理念
作者:远洋天著春秋项目组编委会
定价199.00元
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书特点
远洋地产深耕北京25载,以WELL标准营造建筑,为追求理想的住居场域,籍由去芜存菁的辩证方式,与屋主需求、空间架构、自然环境和设计理念反复争论,讲和,融入,达至和谐,打造出独特的“天著春秋”别墅,实现全方位人性化居住设计,堪称健康建筑代表作。本书是对远洋地产可持续的健康生活哲学的生动诠释。
编辑推荐
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伟大的建筑,都以人为尺度。建筑作为人生活的空间,健康是极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什么样才是最适合人居生活的健康建筑?《建筑与自然讲和》这本书,道出了健康建筑的核心——自然。本书详尽地展现了:将建筑根植于自然之上,围绕孕育健康的自然与光线,来打造建筑空间;充分考虑人居与健康的关系,来成就空间结构。经过诸多测量、不断尝试、反复论证,营造全生命周期健康建筑的实践历程。
让我们带着思考,打开这本书,怀着一份感动和感悟,透过心灵与自然谈谈,与建筑谈谈,顺便开启一段关于健康建筑的对话旅程。
作者介绍
远洋天著春秋项目编委会,本书由天著春秋项目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精装设计、营销策划等多方团队所组成的远洋天著春秋项目编委会,联合整理编写。
本书从不同方位、不同维度、不同细节展现远洋天著春秋对健康建筑的实践过程,以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为初心,将对建筑、对自然、对生活的思考与实践娓娓道来。
内容简介
住宅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居住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当代人居一直在不断摸索中前行,在开始有所创新的时候,却又拘泥于外在的表现,或极度奢华,或故作姿态,或只是生搬硬套地模仿古时建筑,建造出的并不是真正适合居住的房子。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远洋怀着追求美好人居的初心,先后走遍了中国各地,探寻不同环境、不同地域的居住理念;又走访了日本著名建筑,从大师的作品中感悟建筑与生活。在反复探索中,远洋找寻到了答案:健康才是美好人居的最根本要素。
如何用建筑,创造更舒适、更合理的健康居住生活?本书将与你一起展开一段关于健康人居的探索之旅。远洋以实实在在的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撑,用心打造健康建筑:用自然与光线,保护身体健康;用空间与格局,引导心情愉悦;用适老化的理念与细节苛求,让健康观念存在于方方面面。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书中每一页之间,希望这本可持续的健康生活哲学,可以为您的美好生活带来借鉴。
目录
开篇语
12大美西山
13三个“八大”道春秋
15 禅隐山林间
16 独有的山麓气候
章节一景观设计
20打造传世山地宅院
21人车分流,穿园入院
22装饰四季的叠景园林
23层层递进的深街静巷
24 高低起伏的天然台地园林
25让树成为家的标识
章节二建筑与环境
28潜于山中的建筑
29会吸收风力的外立面
30寓意吉祥的传统中式建筑符号
31象征身份的五路铜钉门头
章节三光线与自然
34为健康而筑
35更长的光照时间
36270°科学采光设计
37地下室采光——私享空间的光线通道
38全屋流通的空气自然循环体系
章节四空间格局
42 明敞而充满温情的首层空间
44 具有开放视野的客厅
45 精心搭配的中西双厨
46 与客厅融为一体的庭院
47 北向庭院创造宁静的自然空间
48 亲情流淌的二层次卧空间
50 利用中厅营造三代人的交流空间
51 更加关注老人的居住空间
52 宁静而舒适的三层主卧空间
54 注重舒适尺度的主卧格局
55 南北通透的阳光衣帽间
56 南北双重视野的观景露台
57 享受私属爱好的阁楼空间
59 双坡屋顶的特殊景致
60 明亮而雅致的地下一层空间
62 静谧优雅的LOUNGE空间
63 私密与开放并存的藏书室与阅读室
64 娱乐与收纳于一身的地下二层
66 容纳多辆车的私家车库
67 连接上下空间的中空挑高
67 阳光下的全套式家政间
章节五 人居设计
70理想玄关
72附属玄关的收纳间
73 卧室内的收纳间
74 自天光孕育而成的静谧卫浴
75 采光和通风良好的卫浴空间
76 楼梯设计
77 可以观景的全明阳光楼梯
78 适老化设计
84 结束语
初次接触这本书,它的书名《建筑与自然讲和》就给我一种宁静而充满智慧的感觉。作为一个对建筑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建筑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而人的健康与福祉,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息息相关。副标题“360度诠释健康建筑设计理念”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关注的焦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推导,而是能够提供更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内容。比如,在建筑选址上,如何考虑风水、日照、植被等自然因素?在材料选择上,如何避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而选择更环保、更健康的材料?在空间布局上,如何最大化地引入自然光和新鲜空气,创造通透、舒适的居住环境?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被动式设计策略,例如通过建筑的朝向、体量、遮阳等手段,来减少对主动式能源系统的依赖,从而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如果书中能够结合具体的建筑案例,深入剖析其健康设计理念的落地过程,那将极大地提升我的阅读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建筑与自然讲和》以及“360度诠释健康建筑设计理念”的副标题,立刻激发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建筑的设计不应仅仅考虑美观与功能,更应关乎居住者的健康与舒适,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我迫切希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将自然元素巧妙融入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法,例如如何最大化利用自然光,创造明亮通透的空间;如何优化建筑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如何选择对人体无害的环保材料,减少室内污染。我还对书中如何运用绿色技术,如太阳能、雨水收集、绿色屋顶等,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荷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设计原则和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我理解并实践健康建筑的设计理念。如果它能够展示一些将建筑与周边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范例,并且能够探讨如何在城市环境中创造更多绿色空间,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
评分当我看到《建筑与自然讲和 360度诠释健康建筑设计理念》这本书时,我立刻就被它所传达的理念所吸引。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寻求身心的宁静与健康。而建筑,作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融入自然的和谐,那无疑是一种莫大的福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健康建筑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宏大叙事,更能落地到每一个具体的细节。我希望它能为我们揭示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建筑成为自然的延伸,让居住者在其中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微风的轻抚,以及绿意的盎然。书中是否会讨论到建筑的声学设计,如何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创造一个宁静的室内环境?对于室内绿植的配置、水景的引入,以及如何利用天然材料来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我也充满了期待。若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创新的设计手法,能够将建筑与周围的生态系统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讲和”,那我绝对会将其奉为圭臬。
评分拿到这本《建筑与自然讲和》,我第一时间就被它“360度诠释健康建筑设计理念”的厚重感所吸引。翻开扉页,我便被书中那些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论述深深打动。我一直认为,好的建筑不应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应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生命体,能够滋养居住者的身心。这本书似乎正是朝着这个方向深入挖掘。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关于如何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来创造舒适室内环境的详尽指导,这对于提高建筑的能耗效率和居住者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策略是否有所侧重,这一点我也很想了解。例如,在炎热潮湿地区,如何通过设计来减少人工制冷的需求,同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在寒冷地区,又如何最大化保温效果,同时引入充足的自然光?此外,对于绿色建材的选择、生态系统的构建,以及如何利用智能技术来监测和调节室内环境,我也希望能有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若能解答我对于“健康建筑”的诸多疑问,并激发我更多关于未来建筑的想象,那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我期待已久,毕竟“建筑与自然讲和”这个主题本身就足够吸引人。我一直对如何将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下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健康建筑的设计理念更是迫切需要被深入探讨。这本书的副标题“360度诠释健康建筑设计理念”让我对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充满了好奇。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和案例分析,从选址、材料、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地展现健康建筑的内涵。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提及如何平衡建筑的功能性与美学,以及如何在保证建筑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引入自然光和通风,从而提升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探讨如何利用绿色建筑技术,例如雨水收集、太阳能利用、绿色屋顶等,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真正的生态平衡。如果这本书能够带领我领略到那些巧妙融合自然元素、创造宜人居住空间的建筑典范,那就太棒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