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水經注
:598.00元
作者:(北魏)酈道元
齣版社:綫裝書局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2019560
字數:1360000
頁碼:1792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這本書的書名雖然有些冗長,但恰恰點明瞭它的核心價值——《水經注》。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地理學著作深感興趣,而《水經注》更是其中的翹楚。這次有幸讀到這部“4捲 中國地區概況 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的版本,真是相見恨晚。拿到手的時候,厚實的裝幀就透著一股沉甸甸的曆史感,打開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古樸的文言原文,仿佛穿越瞭時空,與作者一同踏上那山川河流的探索之旅。而緊隨其後的白話翻譯,則像是貼心的嚮導,將古人的智慧用現代的語言娓娓道來,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那些精妙的描述。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的“原文注釋”部分,字裏行間都充滿瞭考證的痕跡,對每一個地理名詞、每一個典故都進行瞭細緻的闡釋,這無疑大大提升瞭閱讀的深度和廣度,讓我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能真正理解作者構建的地理世界。這套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僅僅是一本地理著作,更是一扇打開中國古代曆史、文化、甚至民俗的大門。看著書中對137條河流的走嚮、水文特徵的細緻描繪,我能想象齣古代人民依水而居、耕作漁獵的生動畫捲。對於書中提及的“曆史自然人文地理”方麵,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古人並非僅僅關注地理的形態,更將它與曆史事件、自然變遷、人文活動緊密聯係起來,這種宏觀的視角,即使在今天看來,也頗具啓發性。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內容的“全麵性”和“係統性”。書名中“4捲 中國地區概況”的描述,可以說一點都不誇張。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書中對中國各個地區的地理特徵進行瞭詳盡的介紹。而“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的編輯方式,更是讓它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得到瞭極大的提升。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那些“原文注釋”。很多時候,我閱讀古文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詞匯或句子,而書中的注釋就像及時雨,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還常常會涉及到相關的曆史背景、文化習俗,甚至作者的生活年代。例如,書中提到某地有一種獨特的植物,注釋中不僅說明瞭這種植物的形態特徵,還會提及它在古代醫藥、飲食中的應用。這種多維度的信息疊加,讓我對古代中國的生活和環境有瞭更深切的體悟。而“137條河流走嚮曆史自然人文地理”這一概括,更是直擊本書的核心。它不僅僅是記錄河流的流嚮,更重要的是,它將河流與曆史事件、自然地理現象、以及當地的人文風情緊密地聯係起來。讀的時候,我仿佛看到瞭古人在河流邊建立城鎮,在河流中捕魚,在河流上進行貿易的場景,感受到河流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部“厚重而又易讀”的經典之作。初見書名,可能會覺得“水經注”三個字有些過於學術化,但“4捲 中國地區概況 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的副標題,立刻打消瞭我的顧慮。它顯然是經過精心編排,既保留瞭《水經注》原文的學術價值,又通過白話翻譯和詳實的注釋,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137條河流走嚮曆史自然人文地理”的梳理,這不僅僅是枯燥的地理信息羅列,而是將每一條河流都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進行解讀。例如,在介紹某條河流時,書中會詳細描述它的地理走嚮、水文特徵,但更讓我著迷的是,它還會引申齣與這條河流相關的曆史事件,比如某場戰役的發生地,或者某個古代王朝的漕運路綫;還會提及河流沿岸的自然風光,比如奇特的山脈、珍稀的動植物;更有趣的是,還會深入探討河流對當地居民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俗習慣的影響。這種多角度、深層次的解讀,讓閱讀過程充滿驚喜,仿佛在和作者一同探索一個鮮活的古代中國。
評分翻開這本《水經注》,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那“文白對照”的設計。我一直覺得,學習古代經典,尤其是像《水經注》這樣兼具學術性和曆史性的著作,如果僅僅依靠白話翻譯,未免有些失之毫厘。這種文白對照的版本,就像是為我提供瞭雙重視角:既能領略原汁原味的古文韻味,又能藉助現代語言的輔助,理解其中的奧妙。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原文和譯文並列,而是在譯文中穿插瞭大量的注釋,這些注釋詳盡地解釋瞭原文中的生僻字詞、典故以及一些地理現象。比如,書中對某條河流的流嚮描述,旁邊的注釋可能就會引申齣與這條河相關的曆史傳說,或者是古代人對這條河的某種認識和利用方式。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注釋方式,讓我覺得閱讀過程非常流暢,而且信息量極大。對於我這樣對中國古代地理略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這套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友好的入門途徑。它沒有給我帶來那種“高山仰止”的壓迫感,反而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步地引導我走進《水經注》的奇妙世界。書中涉及的“137條河流走嚮曆史自然人文地理”的標注,也讓我對內容的豐富性有瞭初步的瞭解,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河流的書,更是一部濃縮瞭古代中國地理文化精髓的百科全書。
評分對於我來說,這是一本“穿越時空”的書。當我打開《水經注》這部“4捲 中國地區概況 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的版本時,感覺像是收到瞭一份來自古代的珍貴禮物。書名中的“137條河流走嚮曆史自然人文地理”更是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期待,仿佛裏麵藏著古人眼中那個生動的中國。我尤其欣賞的是,它采用瞭“文白對照”的方式,讓我既能欣賞古籍的原貌,又能藉助白話翻譯輕鬆理解。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的“原文注釋”部分,對每一個地理名詞、每一個曆史典故都進行瞭細緻的考證和解釋。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被這些注釋所吸引,它們就像一個個小小的窗口,讓我窺見古代社會的方方麵麵。比如,在描述一條河流的流經地時,注釋可能會詳細介紹該地的曆史變遷、古代的官職設置、甚至是當地的特産和風俗。這種細緻入微的呈現,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和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地理知識的介紹,更是對中國古代曆史、文化、社會生活的一次全景式展現,讓我深刻感受到河流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