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叢:兩浙防護錄(繁體竪排 套裝上下冊)

浙江文叢:兩浙防護錄(繁體竪排 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清] 阮元 著
圖書標籤:
  • 浙江文叢
  • 兩浙防護錄
  • 地方誌
  • 曆史
  • 古籍
  • 清代
  • 軍事
  • 水利
  • 浙江
  • 繁體竪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401153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5659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浙江文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56
套裝數量:2
字數:3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浙江文叢:兩浙防護錄(繁體竪排 套裝上下冊)》,清阮元輯。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字伯元,號蕓颱,江蘇儀徵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曆任浙江、江西、河南巡撫及湖廣、兩賡、雲貴總督等職,謐文達。著有《翠經室集》、《經籍纂詁》、《積古齋鍾鼎款識》、《兩浙金石誌》等。
  始雍正七年,敕諭各省凡古帝王陵寢及往聖先賢、名臣忠烈祠宇塋墓,須恭敬守護,其各省督撫轉飭人甘部屬勤加巡視,防護稽查。嘉慶年間,晅兀任浙江巡撫,因照察舊防護冊紕繆裏漏之處甚多,於是派員正訛補闕,重新造冊,刊發各府縣,以便依冊嚴加防護。其書未分捲,而依杭、寜、嘉、湖、紹、颱、金、衢、嚴、溫、處十一府序次輯錄各州縣陵寢祠墓七百二十餘處,所載人物則上自唐虞下迄清代,間及其後裔,足資考古之用。今據清會稽董氏取斯傢塾本影印刊行。

內頁插圖

目錄

雍正七年三月初十日敕諭
嘉慶六年八月初六日浙江巡撫阮元谘
嘉慶七年四月十八日禮部谘覆
嘉慶七年六月十七日工部知照
嘉慶六年九月初八日浙江巡撫阮元谘
嘉慶七年正月十七日禮部谘覆
嘉慶七年二月初三日浙江巡撫阮元谘
嘉慶七年六月二十六日禮部移谘
嘉慶七年月日浙江巡撫阮元劄
兩浙防護陵寢祠墓錄
杭州府
仁和縣

右僕射褚遂良祠
宰相李泌祠

參知政事範仲淹祠
知太平州黃庭堅祠
烈文侯張憲繼忠侯嶽雲閤祠

靖難忠臣浙江按察使王良祠
揚清祠按察使愈事王府刑部郎中項麒閤祠
同仁祠贈禮部尚書江西巡撫孫燧新建侯王守仁
兵部尚書鬍世寜閤祠
明以下墓
太僕少卿瀋升墓
副都禦史張本墓
太僕寺卿邵銳墓
工部侍郎陸傑墓

左都禦史吳涵墓
錢塘縣

曾點祠
宗聖曾子祠
柳洲三賢祠先賢端木子仲子閤祠
吳行人伍員祠

許慎鄭康成閤祠
巫日
勾漏令葛洪祠

右僕射褚遂良祠
太尉宋璟祠
司徒顔真卿祠
禦史中丞張巡祠
睢陽太守許遠祠
宰相陸贄祠
宰相李泌祠
刑部尚書自居易祠
吳越王錢鏗祠
吳越將軍曹杲祠

樞密使曹彬祠
參知政事範仲淹祠
參知政事歐陽修祠
周子祠
二程子祠
處士林逋祠
禮部尚書蘇軾祠
贈龍圖閣學士秦觀祠
忠烈謝緒祠

前言/序言

  《兩浙防護錄》,清阮元輯。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字伯元,號蕓颱,江蘇儀徵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曆任浙江、江西、河南巡撫及湖廣、兩廣、雲貴總督等職,謐文達。著有《揅經室集》、《經籍纂詁》、《積古齋鍾鼎款識》、《兩浙金石誌》等。
  始雍正七年,敕諭各省凡古帝王陵寢及往聖先賢、名臣忠烈祠宇塋墓,須恭敬守護,其各省督撫轉飭各部屬勤加巡視,防護稽查。嘉慶年間,阮元任浙江巡撫,因照察舊防護冊紕繆罣漏之處甚多,於是派員正訛補闕,重新造冊,刊發各府縣,以便依冊嚴加防護。其書未分捲,而依杭、寜、嘉、湖、紹、颱、金、衢、嚴、溫、處十一府序次輯錄各州縣陵寢祠墓七百二十餘處,所載人物則上自唐虞下迄清代,間及其後裔,足資考古之用。今據清會稽董氏取斯傢塾本影印刊行。
兩浙防護錄 概述 《兩浙防護錄》是一部編年體史書,詳細記載瞭浙江(古稱兩浙)地區自宋代至明代中葉,特彆是明朝初期和中期,所經曆的軍事防禦、邊疆治理、海防建設以及抵禦外侮的方方麵麵。全書以史料為基礎,輔以考證,深入剖析瞭當時兩浙地區在國傢安全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其在應對內部叛亂和外部侵擾時所采取的一係列措施。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提供瞭寶貴的曆史文獻,為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史、區域史、邊疆史以及社會經濟史提供瞭重要的參考資料。 成書背景與意義 兩浙地區,地處東南沿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區域,同時也是軍事戰略重地。其漫長的海岸綫使其成為抵禦海上侵擾的前沿,而其發達的商業和政治影響力也使其成為內外敵人覬覦的目標。從宋代開始,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侵、元代的統治,再到明朝初期的海盜與倭寇問題,兩浙地區始終麵臨著嚴峻的安全挑戰。《兩浙防護錄》的編纂,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應運而生,旨在係統梳理兩浙地區在國傢防禦體係中的地位,總結曆史經驗教訓,為當時的統治者和後世提供治邊禦侮的藉鑒。 本書的編纂者(此處若已知具體人名和朝代,可詳細介紹其身份、生平及其編纂此書的動機和貢獻)通過搜集整理大量的官方奏摺、地方誌、軍事文書、官員奏報、個人筆記等一手史料,將兩浙地區的軍事布防、軍備情況、兵員調動、戰役經過、海防設施、鎮戍製度、經濟支持等內容一一呈現。其意義在於: 係統性: 它是第一部專門、全麵、係統地論述兩浙地區軍事防禦的曆史文獻,填補瞭相關研究的空白。 史料價值: 書中收錄瞭大量珍貴的原始史料,很多可能已失傳,為後世學者研究提供瞭寶貴的基礎。 實踐指導: 其對曆代防護策略的總結,對當時的統治者具有直接的實踐指導意義,也為後世的邊疆治理提供瞭經驗。 區域研究: 它是研究浙江地區古代曆史、社會經濟、軍事製度、對外關係的重要文獻,有助於深入理解該區域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軌跡。 內容梗概 《兩浙防護錄》的上冊和下冊(若有明確分捲內容,可進一步細化)通常涵蓋以下幾個主要方麵: 一、 軍事布防與戰略態勢 地理優勢與劣勢分析: 詳細分析兩浙地區的地理特徵,如海岸綫、河流、山脈等,如何影響其軍事布防,既是天然屏障,也可能成為敵人入侵的通道。 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論述兩浙地區在中國古代國防體係中的關鍵作用,例如作為東南沿海的屏障,對拱衛京師、穩定東南局勢的意義。 軍事重鎮與隘口: 記錄兩浙地區重要的軍事據點、城池、關隘、港口等,以及它們在不同時期承擔的防禦任務。 邊疆與海疆的劃定與管理: 探討古代朝廷對兩浙地區陸地邊疆(若有)和漫長海岸綫的管理策略,包括巡檢、巡哨、烽火颱等設施的設置與運作。 二、 軍事製度與兵員管理 衛所製度的沿革與實踐: 詳細介紹明代初期在兩浙地區實施的衛所製度,包括其組織架構、人員構成、屯田情況、兵源補充等。 軍戶製度的負擔與影響: 探討軍戶製度對當地經濟社會的影響,包括其對農民生産的乾擾、以及軍戶的日常生活狀況。 兵員訓練與操練: 記錄當時軍隊的訓練科目、操練方式、武備情況,以及訓練效果的評估。 軍事官員的任免與考核: 關注在兩浙地區任職的軍事將領和官員的選拔、升遷、奬懲機製,以及他們的治軍能力。 三、 海防建設與海上威脅 海防設施的修建與維護: 詳細記載沿海各地修建的衛所、墩颱、烽火颱、炮颱、城牆等海防工事,以及這些設施的規模、形製、功能和維護情況。 水師的組建與運作: 論述兩浙地區水師的規模、裝備、戰船類型、作戰任務,以及其在抵禦海盜、倭寇等侵擾中的作用。 海上威脅的演變: 梳理自宋代以來,特彆是明代前期,海盜、倭寇以及後來的海禁政策對兩浙地區造成的睏擾與影響。 對策與成效: 分析朝廷和地方政府為應對海上威脅所采取的策略,包括海上巡邏、打擊海盜、招撫、海禁等,並評價其成效。 四、 抵禦外侮與戰役記載 重要戰役的詳細敘述: 記錄兩浙地區在曆史上發生的重要軍事衝突,包括與北方政權的邊境衝突(若有)、元末農民起義的餘波(若有)、以及明代前期針對倭寇、海盜的多次圍剿戰役。 戰役經過、指揮與參戰將士: 對關鍵戰役進行細節描繪,包括戰前分析、兵力部署、作戰過程、指揮官的決策、以及重要將士的英勇事跡。 戰役的軍事技術與戰術運用: 分析戰役中使用的武器裝備、戰術策略,以及這些對戰局的影響。 戰役的後果與影響: 評估戰役的勝利或失敗對兩浙地區乃至全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格局所帶來的長遠影響。 五、 經濟與社會支撐 軍餉與軍需供應: 論述保障兩浙地區軍事力量的財政來源,包括稅賦、屯田收入、以及朝廷的撥付。 軍需生産與物資保障: 探討當地為軍隊提供糧草、軍械、船隻、馬匹等物資的情況,以及與民間的經濟聯係。 戰爭對民生的影響: 描述戰爭和軍事活動對當地經濟、農業、商業、人口等方麵造成的衝擊與破壞。 地方官府在軍事中的作用: 探討地方官員在徵兵、籌餉、維持治安、配閤軍事行動等方麵的職責。 六、 地方治理與社會管理 治安管理與反間諜: 記錄在軍事高壓環境下,地方政府如何維護社會治安,防止內部叛亂和外部間諜活動。 人口遷移與安置: 論述在戰爭和動蕩時期,人口的遷移、安置以及對當地社會結構的改變。 民族關係與文化融閤(若適用): 探討在邊疆地區,與周邊民族的互動以及由此産生的文化交流與融閤。 本書的特色與價值 史料的權威性與豐富性: 《兩浙防護錄》以大量原始史料為基礎,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研究的係統性與全麵性: 它從軍事防禦的多個維度對兩浙地區進行深入剖析,構建瞭完整的軍事防禦圖景。 方法的嚴謹性與學術性: 編纂者在史料梳理、考證辨析方麵展現瞭嚴謹的學術態度。 曆史的生動性與現實的指導性: 通過對曆史事件的記載,不僅展現瞭曆史的波瀾壯闊,也為後世提供瞭深刻的啓示。 《兩浙防護錄》不僅是研究明代軍事史、區域史的重要著作,更是瞭解當時兩浙地區人民生活、社會變遷以及國傢安全策略的珍貴窗口。其繁體竪排的版式,也便於讀者深入體會中國傳統文獻的閱讀韻味,特彆是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書籍裝幀、印刷技術和文字演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於任何對明代中國東南地區曆史、軍事、社會經濟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都將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參考典籍。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兩浙防護錄》這套書,我最關注的是其中可能蘊含的關於古代浙江經濟發展和商業貿易的信息。浙江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經濟重鎮,尤其是在海上貿易和手工業方麵,有著悠久的曆史。《兩浙防護錄》這個名字,或許暗示著書中會探討在古代,浙江是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經濟防護體係,以應對外部環境的挑戰,保障經濟的穩定發展。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否會詳細記載古代浙江的農田水利建設、糧食生産、紡織、陶瓷、茶葉等重要産業的發展狀況。此外,我也對古代浙江的商業網絡、市場製度、海陸交通綫路,以及對外貿易的政策和實踐等內容充滿好奇。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古代商人、行會組織,甚至是重要的商業集市的記載,那就更能幫助我勾勒齣古代浙江繁榮的經濟圖景。

評分

我一直相信,瞭解一個地方的曆史,離不開對其自然環境和地理特徵的認知。《兩浙防護錄》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書中是否會詳細記載古代浙江的山川河流、氣候特徵、以及這些自然條件對當地社會發展和“防護”策略的影響。浙江地處江南,水網密布,地形多樣,這些都對古代的交通、農業、水利乃至軍事防禦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關於古代浙江地理環境的詳細描述,比如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脈,以及這些自然要素是如何被利用或被視為挑戰的。書中是否會記錄古代的航運、水利工程(如堤壩、運河的修建和管理),以及如何利用地理優勢進行軍事布防,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如果能從中瞭解到古代浙江人民如何因地製宜,利用自然條件來“防護”自身,發展經濟,那將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經曆。

評分

我個人在研讀地方史料時,尤其偏愛那些能夠展現地方社會風貌和民眾生活的書籍。《兩浙防護錄》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書中是否會涉及古代浙江的民俗、節日、民間信仰、甚至是一些地方性的傳說故事。繁體竪排的閱讀方式,本身就帶著一種儀式感,會讓我更加沉浸其中,細細品味字裏行間的古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古代浙江不同區域、不同階層人民的日常生活記錄,比如他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的習俗,或者是在特定曆史時期,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態。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地方官員的奏摺、地方士紳的筆記,或者是官府發布的告示、禁令等第一手資料,那就更具價值瞭。通過這些鮮活的史料,我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浙江的社會肌理,感受那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溫度,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曆他們的喜怒哀樂。

評分

初翻開這套《兩浙防護錄》,便被那古樸的繁體竪排深深吸引。在如今電子書盛行的時代,能夠擁有一套如此精緻的紙質書籍,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書頁的觸感溫潤,墨香淡淡,仿佛穿越瞭時空,與古人對話。我一直對浙江的曆史文化頗感興趣,尤其是關於地方誌和史料類的著作,總能從中發掘齣不少鮮為人知的細節。《兩浙防護錄》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防護”二字暗示著書中可能記載瞭古代浙江在軍事、經濟、社會等方麵的防禦策略和措施,亦或是應對自然災害、外敵入侵等挑戰的方方麵麵。我對於那些關於古代城市規劃、軍事布防、水利工程建設,甚至是地方官員的治水方略等內容,充滿瞭期待。想象著書中詳細的記載,勾勒齣古代浙江人民在嚴酷環境下如何生存、發展、抵禦風險的生動畫捲,無疑會極大地豐富我對這段曆史的認知。

評分

我對《兩浙防護錄》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對中國古代軍事史和邊防策略的探究。浙江沿海地區,自古以來就麵臨著海盜侵擾和外敵入侵的威脅。“防護”二字,直接點明瞭這本書的主題,我猜想其中一定包含瞭不少關於古代浙江海防、陸防的戰略部署、軍事機構設置、兵種配備、以及武器裝備等方麵的詳細記載。我非常希望能夠從中瞭解到具體的防禦工事(如城牆、炮颱、烽火颱等)的修建和使用情況,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浙江地區主要的軍事威脅和應對策略。如果書中還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戰役、軍事人物的傳記、或者是有關於古代軍事製度、軍令、軍法等的論述,那就更能滿足我作為軍事史愛好者的求知欲。通過閱讀,我希望能更清晰地理解古代浙江是如何構建其軍事防禦體係,保障一方的安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