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江岸送彆
定價:52.00元
作者:(美)高居翰 ,夏春梅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10803018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高居翰(James Cahm),1926年齣生於美國加州,曾長期擔任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藝術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以及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中國書畫部顧問,他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學授課時的講稿修訂,或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編纂而成,皆是通過風格分析研究中國繪畫史的經典書籍,享有世界範圍的學術聲譽。
本書是作者關於中國晚期繪畫史寫作計劃的第二種,探討明代初期與中期的繪畫。硃元璋推翻濛元政權,建立明朝以後,卻也帶來瞭一段腥風血雨的統治,許多文人畫傢都落得身首異處的淒慘下場,形成瞭明初畫壇的空白時期。本書除瞭討論明代畫傢如何賡續元代的繪畫成就,尋求創新之外,也探討瞭宮廷繪畫與浙、吳(蘇州)、南京等地方畫派的錶現及其發展。書中對於畫傢的社會、經濟地位與其繪畫風格的關係,也有著精彩透闢的討論。
目錄
三聯簡體版新序
緻中文讀者
英文原版序
地圖
章 明初“畫院”與浙派
節 洪武之治
第二節 兩派山水傳統:浙派與吳派
第三節 洪武年問的繪畫(1368—1398)
王履
兩件佚名之作
明初“畫院”
第四節 永樂年間的繪畫(1403—1424)
保守南宋畫風的延續
邊文進
第五節 宣德畫院(1426—1435)
謝環
商喜
石銳
李在
第六節 戴進
第七節 “空白”時期的繪畫(1436—1465)
周文靖
顔宗
林良
第二章 吳派的起源:瀋周及其前輩
節 十五世紀的吳派
王紱
蘇州及其士紳文化
第二節 瀋周的前輩畫傢
杜瓊
姚綬
劉玨
劉玨與瀋周的關係
第三節 瀋周
生平事跡
早期作品
個人風格的發展
夜坐圖
晚期的山水作品
草木鳥獸圖
第三章 浙派晚期
節 繪畫中心——南京
第二節 吳偉
生平事跡
人物山水畫
人物畫
第三節 徐霖
第四節 弘治與正德畫院的畫傢
呂紀
呂文英
王諤
鍾禮
硃端
第五節 “邪學派”畫傢
張路
蔣嵩
鄭文林
《夕夜歸莊》與硃邦
第四章 南京及其他地區的逸格畫傢
節 浙吳兩派以外的畫傢
第二節 南京畫傢
孫隆,“沒骨”畫與底特律美術館的《草蟲圖》
林廣與楊遜
“金陵癡翁”史忠
郭詡
杜堇
第三節 兩位蘇州畫傢與徐渭
王問
謝時臣
徐渭
第四節 畫傢的生活形態與畫風傾嚮
第五章 蘇州職業畫傢
節 周臣
第二節 唐寅
第三節 仇英
第六章 文徵明及其追隨者:十六世紀的吳派
節 文徵明
早年
北京插麯
晚年
第二節 文徵明的朋友、同儕和弟子
陸治
王寵
陳淳
瀋碩
第三節 十六世紀後期文氏的子孫與追隨者
文嘉
文伯仁
侯懋功
居節
注釋
參考書目
圖版目錄
索引
作者介紹
高居翰教授(James Cahill),1926年齣生於美國加州,是當今中國藝術史研究的之一。1950年,畢業於伯剋利加州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之後,又分彆於1952年和1958年取得安娜堡密歇根大學藝術史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追隨已故知名學者羅樾(Max Loehr),修習中國藝術史。
文摘
序言
讀到《江岸送彆》這本書,仿佛置身於一條綿延不絕的長河旁,河水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存在,更是時間、記憶與情感的載體。作者筆下的江岸,是故事展開的舞颱,也是人物命運交織的節點。從初讀時那份對“送彆”二字的淺顯理解,到深入字裏行間後,我纔漸漸品味齣其中蘊含的深沉與復雜。它不僅僅是揮手告彆的儀式,更是一種情感的沉澱,一種對過往的追憶,一種對未來的渺茫希冀。江邊的每一棵樹,每一縷風,甚至每一朵浪花,都似乎承載著不同的故事,訴說著離彆的無奈與眷戀。我仿佛能聞到江邊潮濕的泥土氣息,聽到遠方隱約的漁舟唱晚,感受到離人眼中閃爍著不捨的光芒。書中的人物,他們的眼神,他們的嘆息,都如此真實地觸動著我的心弦。仿佛我就是那個送行者,又或是那個被送走的人,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江岸送彆》最令人贊嘆之處。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離彆”這個詞語的意義,不再是簡單的結束,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一種無法割捨的羈絆。
評分初翻《江岸送彆》,以為會是一部關於鄉愁或青春的純愛故事,結果卻發現它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深刻。作者構建瞭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世界,那些小人物的悲歡離閤,那些平凡日子裏的波瀾起伏,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從中看到瞭我自己的影子,看到瞭我曾經的經曆,看到瞭我認識的人。書中人物的對話,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煙火氣,真實而鮮活,讓人仿佛就坐在他們身邊,一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那些關於生存的掙紮,關於情感的糾葛,關於夢想的追逐,都在江岸這個獨特的空間裏上演。它不僅僅講述瞭一個故事,更像是在描繪一群人的人生畫捲,每一個筆觸都充滿瞭力量。我被書中的每一個角色所吸引,他們的善良與無奈,他們的堅持與妥協,都讓我深思。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蘊藏著不平凡的情感與力量,而“送彆”的意義,或許正是對這些力量的銘記與傳承。
評分《江岸送彆》這本書,仿佛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作者的文筆,帶著一種樸實無華的力量,卻能直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喜歡書中對人物心理的細膩描繪,那些微小的錶情,那些眼神的交流,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江岸,不再僅僅是地理上的一個地點,它成為瞭一個象徵,一個承載著離愁彆緒、人生況味的空間。我仿佛看到瞭那些送彆的人們,他們的眼神中充滿瞭不捨,他們的心中充滿瞭思念。我感受到瞭那種告彆的儀式感,那種對過往的留戀,那種對未來的期盼。書中那些關於生活細節的描寫,真實而動人,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著他們的喜怒哀樂。它讓我思考,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都在送彆些什麼?是青春,是愛情,還是那些曾經珍貴的時光?這本書,讓我對“送彆”這個詞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分離,更是另一種形式的銘記與傳承。
評分《江岸送彆》給我的感覺,像是一幅被歲月侵蝕得有些模糊,卻依然散發著迷人光暈的老照片。作者的敘事風格,帶著一種從容不迫的節奏,將讀者緩緩引入故事的核心。它不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讓人喘不過氣的作品,而是更注重細節的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每一次的轉摺,每一次的情感波動,都被處理得細膩入微,如同層層剝開的洋蔥,越往裏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酸楚與甘甜。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環境的描繪,那些關於江岸的文字,不僅僅是背景,更是人物情緒的投射,是故事的延伸。我仿佛能感受到夏日江風的微醺,也能體會鼕日江水的凜冽。書中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對話,卻常常暗藏深意,需要讀者反復品味,纔能捕捉到作者的匠心獨運。它像一位沉默的老者,用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著人生的起伏與無奈,同時也傳遞著一種堅韌與希望。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究竟在送彆什麼?是人,是物,還是那些再也迴不去的時光?
評分《江岸送彆》給我帶來的閱讀感受,是一種淡淡的憂傷,卻又充滿力量的體驗。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樣,將情感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而是更傾嚮於一種含蓄而內斂的錶達。作者的筆觸,仿佛帶著一種洗盡鉛華的智慧,將生活的真相,那些不易察覺的細節,不動聲色地呈現在紙頁之間。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陷入一種沉思,仿佛迴到瞭自己的過往,思考著那些被遺忘的片段,那些未曾說齣口的話語。江岸,成為瞭一個象徵,一個承載著無數故事與情感的起點與終點。書中的人物,他們的經曆,他們的選擇,都帶著一種時代的烙印,也帶著一種普遍的人性。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釋然,也感到一種不捨。它讓我明白瞭,生命中的每一次“送彆”,都是一次成長的契機,都是一次對過往的告彆,也是一次對未來的迎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