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 新五代史(全3册 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宋)欧阳修 校注 中华书局

【正版全新】 新五代史(全3册 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宋)欧阳修 校注 中华书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欧阳修 校注 著
图书标签:
  • 二十四史
  • 新五代史
  • 欧阳修
  • 中华书局
  • 历史
  • 古籍
  • 繁体
  • 竖排
  • 宋朝
  • 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雅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3222
商品编码:2873607926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新五代史(全3册 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定价:105.00元

作者:(宋)欧阳修 校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1010032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8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原名《五代史记》,是唐代设馆修史以后**的私修正史。撰者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大约于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至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的十八年间编成此书。 由宋朝欧阳修撰写、宋朝徐无党作注的《新五代史(1-3)》一书是《新五代史》中的部分,《新五代史》全书七十四卷,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世家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四卷。其中的列传,*有特色。它采用类传的形式,设立《家人传》、《臣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官传》、《宦者传》、《杂传》等名目。每类传目,内寓特定涵义,用以贯彻作者的“褒贬”义例。

目录


卷一
梁本纪
太祖上
卷二
梁本纪第二
太祖下
卷三
梁本纪第三
末帝
卷四
唐本纪第四
庄宗上
卷五
唐本纪第五
庄宗下
卷六
唐本纪第六
明宗
卷七
唐本纪第七
愍帝
发帝
卷八
晋本纪第八
高祖
卷九
晋本纪第九
出帝
卷十
汉本纪第十
高祖
隐帝
卷十一
周本纪第十一
太祖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新五代史》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撰写,位列“二十四史”之一。它记述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即五代十国时期。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又动荡的过渡阶段,前承唐朝的覆灭,后启宋朝的统一,其间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已,但也孕育了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成书背景与价值 《新五代史》的撰写,是在唐朝灭亡之后,天下尚未统一的背景下进行的。欧阳修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撰写《新五代史》的初衷,是为了“继前史之所不及,辨正讹谬,昭示一代之得失”。在此之前,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也采纳了大量关于五代史的史料,但《新五代史》的出现,填补了官方史书中对这一时期的系统性记载的空白,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态度,为后世研究五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新五代史》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史料价值: 欧阳修在撰写过程中,广泛搜集了各方面的史料,包括唐末遗民的口述、朝廷的官方档案、民间流传的野史以及前代史书的记载。他对于史料的取舍非常谨慎,力求真实可靠。尽管如此,受限于当时的史料条件,书中也存在一些争议或不尽准确之处,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研究五代历史最重要史料之一的地位。 文学价值: 欧阳修不仅是史学家,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笔在史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五代史》语言精练,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许多篇章堪称史家之言与文学之美的完美结合。例如,其人物传记部分,往往通过细致的刻画,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走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史学方法价值: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展现了其独特的史学观点和方法。他强调“春秋之义”,注重褒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评判。他特别关注历史人物的“德行”与“才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这在当时的史学界具有开创性。他不仅记录历史的发生,更试图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思想价值: 《新五代史》中所反映的五代时期的乱象,也引发了深刻的历史反思。欧阳修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揭示了导致天下大乱的深层原因,例如君主昏聩、臣子奸佞、权臣篡夺等。这些反思对于后世统治者和读书人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新五代史》的体例与内容 《新五代史》共一百卷,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志、表等部分,体例与《汉书》相似。 本纪: 记载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个朝代的帝王事迹,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每个朝代的本纪都详细记录了其兴衰过程、重要事件以及主要君主的统治情况。 世家: 记载了对建立朝代有重要贡献的家族成员的事迹,例如与后梁、后唐等朝代建立相关的家族。 列传: 这是《新五代史》中最具特色和分量的一部分,共九十九卷,记载了五代时期各色人物的生平事迹。欧阳修在此部分对人物的选取和评价,体现了他鲜明的史学观点。他不仅记录了帝王将相,也关注了士人、节妇、叛臣等各类人物,力图展现那个时代的多元面貌。传主的选取,往往是作者借以表达其政治理想和道德评判的载体。例如,他对一些勇武而有谋略的武将,或者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士大夫,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志: 记载了五代时期的天文、地理、礼仪、乐章、车服、食货、兵势、刑法等重要制度和文化现象。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表: 历代王朝的继承和兴衰,在《新五代史》中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便于读者清晰地把握历史脉络。 《新五代史》的写作特色 与《旧五代史》相比,《新五代史》具有显著的写作特色: “贬”的倾向: 欧阳修对五代时期的乱象深恶痛绝,因此在写作中,他常常带有强烈的“贬”的倾向。他对于那些导致天下混乱的君主、昏庸的臣子,以及不忠不义之徒,都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种批判精神,一方面是作者的道德立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警醒后世。 注重人物的“善恶”与“得失”: 欧阳修在评价人物时,非常注重其行为的“善恶”和历史的“得失”。他不会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会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历史经验,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评判,并分析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文学性强,文笔流畅: 如前所述,《新五代史》的文学成就极高。欧阳修以其优美的文笔,将历史叙述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他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富有表现力。 对《旧五代史》的补充与纠正: 《新五代史》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旧五代史》的补充和纠正。欧阳修认为《旧五代史》在史料的取舍和评价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他在《新五代史》中,对一些史实进行了重新考证和评价,力图还原更为真实的历史面貌。 《新五代史》在史学史上的地位 《新五代史》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必读之作,也为后世史书的编纂树立了典范。欧阳修的史学思想和写作方法,对后来的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春秋之义”,即在史书中融入作者的道德评判和褒贬,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版本选择 《新五代史》传世版本众多,其中以宋刻本为最早。现代出版的《新五代史》,常以中华书局的版本为权威。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五代史》通常采用繁体竖排,忠实于原著的版式,并配以详细的校注,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 总而言之,《新五代史》以其严谨的史学态度、深刻的思想内涵、卓越的文学成就,以及对后世史学的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五代时期那段风云激荡历史的大门,更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史学家深邃的思想和不朽的文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出版质量绝对对得起“中华书局”的名头,装帧的耐用度看起来非常棒,就算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会散架。对于我们这些痴迷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来说,拥有一套高质量的经典古籍是莫大的满足。它就像是一个精神的避风港,每当我感到现代生活的喧嚣浮躁时,翻开它,就能立刻被那种沉稳的历史气息所包裹。这种精神上的滋养,是任何新潮读物都无法比拟的,它让我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扎实。

评分

最近淘到了一套老版的史书,纸张泛黄,油墨的香气混合着时光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捧着它细细研读。这本书的装帧很古典,那种传统的竖排印刷,读起来真有一种穿越回古代的感觉。虽然我平时看的历史书大多是白话文,但这种原汁原味的文字,读起来才够劲儿。每一次翻页,都能感受到文字背后沉甸甸的历史分量,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这套书的排版设计也很有讲究,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书卷气,让人心神安定。这种实体书的阅读体验,是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在周末的午后,泡上一壶茶,伴着阳光,沉浸其中,简直是人生一大乐事。

评分

我有个习惯,每读完一个朝代的更迭,都会合上书本,闭目沉思一会儿。这套书让我对“兴衰”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干巴巴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鲜活的叙事,将历史的脉络展示得淋漓尽致。读完这几册,脑海中仿佛上演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电影,那些英雄豪杰、权谋斗争,都清晰可见。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正是优秀历史著作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人性、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评分

这套书的收藏价值真是没得说,那种精心打磨的感觉,从封面到内页,处处体现着出版者的匠心。拿到手里分量十足,就知道里面承载了多少历史的重量。我尤其喜欢这种厚重的质感,让人对里面的内容更加敬畏。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个历史的载体,把过去的故事以一种非常庄重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与古人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对经典的尊重和传承,在如今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它,心里就觉得踏实。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种古籍类的著作,心里还有点打鼓,怕自己驾驭不了那种深奥的文字。但慢慢读下来,发现里面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虽然是繁体竖排,但只要静下心来,代入感会越来越强。很多历史事件的细节描述得极其生动,让人对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那种入木三分的描写,比起现代小说的塑造有过之而无不及。能感受到作者在记录历史时的那种严谨和一丝不苟,这种治学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