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纳兰性德全集精装16开全6册 礼盒装 纳兰词正版书籍 bysx

全新正版纳兰性德全集精装16开全6册 礼盒装 纳兰词正版书籍 bysx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书利 编,无 译
图书标签:
  • 纳兰性德
  • 纳兰词
  • 清诗
  • 古典诗词
  • 诗歌
  • 文学
  • 精装
  • 礼盒
  • 全集
  • 名家名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经典玲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19553
商品编码:29161276234
丛书名: 纳兰性德全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目录

纳兰性德评传()

一、纳兰家世()

二、初恋“表妹”()

三、至交顾贞观()

四、不幸婚姻()

五、步入仕途()

六、渌水情殇()

七、怆然离世()

八、深切怀念()

九、《纳兰词》的成就()

十、《纳兰诗》与词并誉()

十一、纳兰文论的“情”与“真”()

十二、《红楼梦》与纳兰容若的渊源()

十三、史咏纳兰()

十四、纳兰诗词文论()

《纳兰词》赏析()

忆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

忆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忆江南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忆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忆江南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忆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

忆江南江南好,怀古意谁传()

忆江南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忆江南江南好,佳丽数维扬()

忆江南江南好,铁瓮古南徐()

忆江南江南好,一片妙高云()

忆江南江南好,何处异京华()

忆江南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忆江南挑灯坐,坐久忆年时()

赤枣子惊晓漏,护春眠()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忆王孙暗怜双绁郁金香,欲梦天涯思转长()

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玉连环影何处?几叶萧萧雨()

玉连环影才睡()

遐方怨欹角枕,掩红窗()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屟粉衣香何处()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玉郎经岁音书远()

天仙子好在软绡红泪积,漏痕斜罥菱丝碧()

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

江城子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

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生查子鞭影落春隄,绿锦鄣泥卷()

生查子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

生查子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

点绛唇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绿倾蝉鬓下希时()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掠泥营垒燕相催()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仅教残福折书生()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浣溪沙肠断斑骓去未还,绣屏深锁凤箫寒()

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须知浅笑是深颦()

浣溪沙十二红帘窣地深,才移刬袜又沉吟()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洲()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掠泥营垒燕相催()

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

浣溪沙小兀喇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

浣溪沙姜女祠()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绡()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浣溪沙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

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

浣溪沙容易浓香近画屏,繁枝影著半窗横()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

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鲛珠迸落更难收()

浣溪沙肯把离情容易看,要从容易见艰难()

浣溪沙古北口()

浣溪沙庚申除夜()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菩萨蛮早春()

菩萨蛮窗间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

菩萨蛮回文砑笺银粉残煤画()

菩萨蛮惜春春去惊新燠,粉融轻汗红绵扑()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断肠啼花飞处()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菩萨蛮宿滦河()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菩萨蛮荒鸡再咽天难晓,星榆落尽秋将老()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

菩萨蛮寄梁汾苕中()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絮粘蝴蝶飞还住()

菩萨蛮回文客中愁损催寒夕()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

菩萨蛮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

减字木兰花新月()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

减字木兰花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

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万水千山何处去()

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

卜算子咏柳()

卜算子塞梦()

卜算子五日()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

采桑子咏春雨()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

采桑子九日()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

采桑子居庸关()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谒金门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

 一络索长城()

一洛索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

一络索雪()

清平乐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

清平乐青陵蝶梦,倒挂怜么凤()

清平乐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清平乐秋思()

清平乐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清平乐忆梁汾()

清平乐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

清平乐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清平乐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

清平乐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

清平乐角声哀咽,襥被驮残月()

清平乐画屏无睡,雨点惊风碎()

清平乐麝烟深漾,人拥缑笙氅()

清平乐上元月蚀()

忆秦娥春深浅,一痕摇漾青如剪()

忆秦娥长飘泊,多愁多病心情恶()

忆秦娥龙潭口()

醉桃源斜风细雨正霏霏,画帘拖地垂()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

眼儿媚独倚春寒掩夕霏,清露泣铢衣()

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查,忍笑却盘鸦()

眼儿媚咏梅()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山花子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山花子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

山花子昨夜浓香分外宜,天将妍暖护双栖()

青衫湿悼亡()

青衫湿遍悼亡()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

海棠春凉月转雕阑,萧萧木叶声干()

锦堂春秋海棠()

太常引自题小照()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

寻芳草萧寺记梦()

 添字采桑子 闲愁似与斜阳约,红点苍苔()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烟月()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已矣()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帘衣入夜空()

南歌子暖护樱桃蕊,寒翻蛱蝶翎()

南歌子古戍()

秋千索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

秋千索游丝断续东风弱,浑无语、半垂帘幙()

秋千索垆边唤酒双鬟亚,春已到、卖花帘下()

秋千索锦帷初卷蝉云绕,却待要起来还早()

浪淘沙野宿近荒城,砧杵无声()

浪淘沙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心字全非()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浪淘沙眉谱待全删,别画秋山()

浪淘沙清镜上朝云,宿篆犹薰()

浪淘沙秋思()

浪淘沙望海()

浪淘沙双燕又飞还,好景阑珊()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

雨中花楼上疏烟楼下路,正招余、绿杨深处()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于中好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

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哪堪孤枕梦()

于中好冷露无声夜欲阑,栖鸦不定朔风寒()

于中好咏史()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河传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虞美人秋夕信步()

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虞美人为梁汾赋()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

虞美人峰高独石当头起,影落双溪水()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屟粉秋蛩扫()

鹊桥仙倦收缃帙,悄垂罗幕,盼煞一灯红小()

鹊桥仙梦来双倚,醒时独拥,窗外一眉新月()

鹊桥仙七夕()

南乡子柳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

南乡子秋奠村居()

南乡子捣衣()

南乡子御沟晓发()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红窗月梦阑酒醒,早因循过了清明()

红窗月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踏莎行春水鸭头,春衫鹦嘴,烟丝无力风斜倚()

踏莎行寄见阳()

踏莎行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梅梢雪元夜月蚀()

唐多令雨夜()

唐多令塞外重九()

踏莎美人清明()

临江仙寄严荪友()

临江仙永平道中()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入吴宫()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

临江仙谢饷樱桃()

临江仙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

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

临江仙孤雁()

蝶恋花辛苦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

蝶恋花夏夜()

蝶恋花出塞()

蝶恋花准拟春来消寂寞。愁雨愁风,翻把春担阁()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临江仙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

临江仙散花楼关客()

临江仙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

临江仙夜来带得些儿雪,冻云一树垂垂()

临江仙卢龙大树()

鬓云松令枕函香,花径漏()

鬓云松令咏浴()

南楼令金液镇心惊,烟丝似不胜()

淡黄柳咏柳()

青玉案辛酉人日()

青玉案宿乌龙江()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

月上海棠瓶梅()

一丛花咏并蒂莲()

剪湘云送友()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

洞仙歌咏黄葵()

东风齐著力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

满江红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

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满江红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满庭芳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

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图()

凤凰台上忆吹箫除夕得梁汾闽中信,因赋()

凤凰台上忆吹萧守岁()

金菊对芙蓉上元()

琵琶仙中秋()

御带花重九夜()

东风枝桃花()

秋水听雨()

水龙吟题文姬图()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百字令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

百字会绿杨飞絮,叹沉沉院落()

百字令废园有感()

百字令宿汉儿村()

台城路上元()

台城路洗妆台()

台城路塞外七夕()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瑞鹤仙雨辰生日自寿。起用《弹指词》句()

雨霖铃种柳()

疏影芭蕉()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

风流子秋郊即事()

沁园春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

沁园春代悼亡()

金缕曲赠梁汾()

金篓曲生怕芳樽满。到更深、迷离醉影,残灯相伴()

金缕曲寄梁汾()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金缕曲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挽,普天一洗()

金缕曲姜西溟百别,赋此赠之()

金缕曲慰西溟()

金缕曲简梁汾()

金缕曲疏影临书卷。带霜华、高高下下,粉脂都遣()

摸鱼儿午日雨眺()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忆桃源慢斜倚熏笼,隔帘寒彻,彻夜寒如水()

湘灵鼓瑟新睡觉,听漏尽乌啼欲晓()

大酺寄梁汾()

转应曲明月,明月。曾照个人离别()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

满宫花盼天涯,芳讯绝。莫是故情全歇?朦胧寒月影微()

望江南咏弦月()

明月棹孤舟海淀()

望海潮宝珠洞()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绿阴下,晴波燕掠()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纳兰诗》释义()

五言古诗()

效齐梁乐府十首()

七言古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排律()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纳兰赋》精选()

雨霁赋()

自鸣钟赋()

五色蝴蝶赋()

金山赋()

灵岩山赋()

《纳兰杂文》精选()

石鼓记()

贺人婚序()

拟《设东宫官属谢表》()

节录嵇中散《与山巨源绝交书》并书后()

拟《御制大德景福颂贺表》()

赋论()

原诗()

原书()

忠孝二箴(有序)()

《易》九六爻大衍数辨()

《诗》名物驺虞辨()

元旦帖子()

端午帖子()

书《昌谷集》后()

题米元章《方圆庵碑》()

题董文敏《秋林书屋图》()

题文与可《墨竹》()

募建普同塔引()

渌水亭宴集诗序()

《名家绝句钞》序()

万年一统颂(有序)()

祭吴汉槎文()

曹司空手植楝树记()

渌水亭杂识()

一()

二()

三()

四()

《纳兰书简》精选()

致张纯修简()

与韩元少书()

与某上人书()

致严绳孙简(八月六日)()

致严绳孙简(七月廿一日)()

致严绳孙简(十二月十五日)()

致严绳孙简(正月廿日)()

致严绳孙简(九月廿七日)()

致阙名简()

上颜太夫子书()

致顾贞观简()

与顾梁汾书()

与梁药亭书()

纳兰经解诸序及书后()

经解总序()

《子夏易传》序()

三衢刘氏《〈易〉数钩隐图》序()

同州王氏《易学》序()

朱氏《汉上(易传)并〈易图〉丛说》序()

《〈周易〉义海撮要》序()

赵氏复斋《易说》序()

谷水林氏《易裨传》序()

吴氏《易图说》序()

《〈周易〉启蒙通释》序()

《〈周易〉玩辞》序()

东谷郑先生《易翼传》序()

《〈三易〉备遗》序()

《丙子〈学易编〉》(节本)序()

赵氏《易叙丛书》序()

《水村易镜》序()

文公《易说》序()

王巽卿《大易缉说》序()

崇仁吴氏《〈易〉璇玑》序()

《合订大易集义粹言》序()

董氏《〈周易〉程朱氏说》序()

题《读易私言》()

石涧俞氏《大易集说》序()

胡一桂《〈易〉本义附录纂注》、《启蒙翼传》合序()

《〈周易〉本义集成附录》序()

鄱阳董氏《〈周易〉会通》序()

雷思齐二种《易》序()

《〈周易〉参义》序()

程泰之《〈禹贡〉图论》序()

新昌黄氏《尚书说》序()

时氏《增修东莱书说》序()

《书集传或问》序()

王鲁斋《书疑》序()

杏溪傅氏《禹贡集解》序()

梅浦王氏《尚书纂传》序()

《今文尚书纂言》序()

《〈尚书〉通考》序()

王鲁斋《诗疑》序()

《诗传遗说》序()

《毛诗名物解》序()

朱孟章《诗疑问》序()

雪山王氏《诗总闻》序()

孙泰山《〈春秋〉尊王发微》序()

《〈春秋〉皇纲论》序()

刘公是《春秋》序()

龙学孙公《〈春秋〉经解》序()

涪陵崔氏《〈春秋〉本例》序()

《〈春秋〉经筌》序()

叶石林《〈春秋〉传》序()

吕氏《〈春秋〉集解》序()

清江张氏《〈春秋〉集注》序()

《〈春秋〉五论》序()

《〈春秋〉经传类对赋》题辞()

程积斋《春秋》序()

赵氏《〈春秋〉集传》序()

清全斋《读春秋编》序()

张翠屏《〈春秋〉春王正月考》序()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序()

河南聂氏《三礼图》序()

卫氏《〈礼记〉集说》序()

东岩《〈周礼〉订义》序()

《〈仪礼〉集说》序()

赵氏《〈四书〉纂疏》序()

永嘉蔡氏《论语集说》序()

建安蔡氏《〈孟子〉集疏》序()

书成氏《毛诗指说》后()

书张文潜《诗说》后()

纳兰性德评议汇编()

纳兰性德哀词·诔词·祭文·挽诗·挽词()

张玉书《进士纳兰君哀词》(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杜臻《哀词》(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严绳孙《哀词》(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徐倬《哀词》(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翁叔元《哀词》(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吴兆宜《哀词》(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董讷《诔词》(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严绳孙、秦松龄《祭文》(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徐乾学《祭文》(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韩菼《祭文》(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朱彝尊《祭文》(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翁叔元、曹禾、乔莱、胡士著、蔡升元《祭文》(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王鸿绪、翁叔元、徐倬、韩菼、李国亮、蒋兴芑、高瑭《祭文》(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姜宸英《祭文》(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顾贞观《祭文》(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梁佩兰《祭文》(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徐元文《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彭孙胙《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严我斯《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孙在丰《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王又旦《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乔莱《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秦松龄《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徐秉义《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朱彝尊《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姜宸英《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董訚《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梁佩兰《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徐钒《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徐嘉炎《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周清原《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李澄中《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徐树谷《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徐炯《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王九龄《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陆肯堂《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吴自肃《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邹显吉《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杨辉《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吴雯《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邵锦标《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刘雷恒《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宋大业《挽诗》(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蔡升元《满江红》(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沈朝初《满江红》(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高裔《江城子》(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华鲲《满江红》(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俞兆曾《洞仙歌》(康熙刻本《通志堂集·附录》)()

《纳兰性德词集序跋》汇编()

徐乾学《通志堂集序》(康熙刻本《通志堂集》卷首)()

严绳孙《成容若遗稿序》(康熙刻本《通志堂集》卷首)()

张纯修序《饮水诗词集》(康熙三十年张纯修刻本)()

顾贞观《纳兰词·原序》(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网斋刻本)()

吴绮《纳兰词·原序》(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网斋刻本)()

杨芳灿序《纳兰词·原序》(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网斋刻本)()

周僖序《纳兰词》(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网斋刻本卷首)()

赵函序《纳兰词》(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网斋刻本卷首)()

汪元浩跋《纳兰词》(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卷首)()

汪元治后跋《纳兰词》(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卷首)()

张祥河序《饮水词》(道光二十五年张祥河刻本)()

金梁外史识《饮水词》(道光二十六年金梁外史选刻本)()

李慈铭手跋《纳兰词》卷五(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室藏汪刻本)()

李慈铭读书记(《越缦堂读书记》下册)()

纳兰性德行年录()

纳兰性德传记资料()

附录:《太清词》赏析()

醉蓬莱·和黄山谷()

醉蓬莱()

醉蓬莱()

念奴娇·和姜白石()

念奴娇()

念奴娇()

霜叶飞·和周邦彦《片玉词》()

霜叶飞()

壶中天慢·和李清照《漱玉词》()

念奴娇·春情()

飞雪满群山·梨花()

浪淘沙·偶成()

定风波·水仙()

入塞·盆梅()

玉连环影·灯下看腊梅()

鹧鸪天·九日()

鹊桥仙·梦石榴婢()

定风波·拟古()

醉太平·闻雁()

醉东风·碧桃()

定风波·恶梦()

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高山流水·南谷清风阁落成()

醉桃源·题墨栀团扇寄云姜()

珍殊帘·本意()

垂杨·秋柳()

新雁过妆楼·闻雁()

 鹧鸪天·冬夜听夫子论道()

浪淘沙·冰灯()

江城子·记梦()

水调歌头·谢古春轩老人见赠竹根仙槎()

鹧鸪天·荠菜()

鹧鸪天·荠菜()

鹧鸪天·傀儡()

浪淘沙·春日同夫子游石堂()

探春慢·春阴()

金缕曲·咏白海棠()

念奴娇·木香花()

金缕曲·红拂()

前调·红线()

前调·红绡()

秋风枝·桂()

蝶恋花·黄葵()

太常引·玉簪()

浪淘沙·梦游一处()

木兰花慢·瓶花论()

步蟾宫·至日()

惜分钗·看童子抖空中()

鹧鸪天·元日咏荠菜()

浪淘沙·正月廿七闻雁忆云姜()

金缕曲·自题《听雪小照》()

杏花天·同游南谷()

更漏子·忆云林(其一)()

更漏子·忆云林(其二)()

乳燕飞·挽许金桥呈珊枝嫂()

江城子·题孙子勤《西溪纪游图》()

贺新凉·夏日余季瑛招饮绿静山房作()

碧芙蓉·雨后由三官庙同云林()

伊州三合·七夕夜雨()

传言玉女·雪夜不寐()

浣溪沙·游仙体(其一)()

浣溪沙·游仙体(其一)()

菩萨蛮·西观音洞()

浪淘沙慢·久不接云姜信()

浪淘沙()

蟾宫曲·立春()

浪淘沙·登香山望昆明湖()

寿楼春·暮春()

定风波·雨中海棠()

江城子·落花()

惜花春起早·本意()

爱月夜眠迟·本意()

阳合路·赋得“手倦抛书午梦长”()

阳台路()

高山流水·听琴(自注:社中课题)()

风入松·买菊()

鹊桥仙·牵牛(社中课题)()

踏莎行·遣闷()

醉翁操·题云林《湖月沁琴图》小照()

雪狮儿·雪窗漫成()

秋波媚·夜坐()

满江红()

金缕曲()

占春芳·戏咏瓶中柳枝杏花()

江神子·浴佛日喜雨()

山鬼谣·山楼听雨有感()

南柯子·中元由金顶山回南谷山中带所见()

沁园春·落花()

辊绣球·咏绣球梅()

惜秋华·壬寅七月廿一重睹邸中天游阁旧居有感()

风蝶令·春日游草桥()

定风波·咏紫玉簪()

早春怨·春夜()

醉花阴·咏蝶()

南柯子·九日城南看菊()

满江红·九日屏山()

踏莎行·冬夜听歌()

甫乡子·咏瑞香()

前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满洲正黄旗人,清初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生于权显富贵之家,其父为康熙大学士纳兰明珠,自幼便修文习武,聪颖过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赐进士出身,后授三等侍卫,循进一等,护驾康熙帝左右,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病故,享年三十一岁。短短三十一年,他始终未被世俗吞并,怀着一颗纯真的心,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人生。

纳兰性德,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皇帝身边的英俊威武的武官,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性德一生虽懂骑射好读书,却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

纳兰性德的一生十分短暂,但存世作品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是填词。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纳兰性德词作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纳兰词》在纳兰性德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词人”、“学人”。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纳兰性德,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嚣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魄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叙不尽纳兰忧思,品不够容若才情。他是人间惆怅客,匆匆三十载便一去永不回,但他留下的刹那光华足以照亮世间的污浊与阴暗,穿越时空,温暖你我。

此套《纳兰性德全集》汇集了纳兰性德全部著述,囊括了其词、诗、赋、杂文、渌水亭杂识、书简和经解诸序及书后以及纳兰性德评议汇编。翻开此书,让我们在缕缕凄美与缱绻中邂逅美的纳兰性德,透过这些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诗词歌赋,仿佛能看到一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不能如愿,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旋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套书里。


纳兰性德词作赏析与研究 序言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其词作以“温、柔、雅、丽”著称,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他的词,既有文人骚客的精致与典雅,又不失真情实感的动人之处,将士林生涯的壮怀激烈与闺阁情思的缠绵悱恻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纳兰性德词作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创作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尝试结合历代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我们将从纳兰词的语言风格、意象选择、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力求展现这位词坛巨擘的独特魅力。 一、 纳兰词的语言风格:清雅淡丽,情真意切 纳兰性德的词,在语言运用上,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其“清雅淡丽”。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朴素自然的语言,传达出真挚的情感。他的词语不追求奇崛险怪,也不刻意雕琢华丽辞藻,而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从真切感受中流露。 例如,在他著名的《如梦令·常记溪亭夜永》中,“常记溪亭夜永,沉沉无问,晚来风急,海棠妖冶,一夜雨声。”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生动而略带伤感的画面。这里的“沉沉无问”并非无意义的堆砌,而是恰当地烘托出一种怅惘和失落。“晚来风急”更是渲染了情景的凄凉,呼应了内心的愁绪。 又如《蝶恋花·疏雨洗空箔》中的“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远近”一词,看似平淡,实则饱含离愁别绪,将思念之情推向极致。这种不着痕迹的语言运用,使得他的词作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纳兰性德的语言之所以显得清雅,还在于他对音韵的精妙把握。他的词句往往朗朗上口,抑扬顿挫,读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得益于他对词谱的熟悉和对声律的敏感,使得他的语言在形式美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二、 纳兰词的意象选择:自然景物与内心世界的交融 纳兰性德的词作,善于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愁绪、思念、感伤等情怀。他的意象选择,既有大众化的题材,也有其独特的偏好。 1. 自然景物: 花: 荷花、海棠、桃花、杏花等,常被用来寄托离愁别绪、青春易逝或美好事物的短暂。如“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画堂春》)中的“春”字,既指季节,也暗示了情感的盛衰。 月: 明月是纳兰词中最常出现的意象之一,常与思念、孤独、离别相伴。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虽未直接写月,但“秋风”和“画扇”已经暗示了月光的清冷和夜晚的凄凉。 雨: 雨,常常是愁绪的象征,也常用来表现凄冷的环境。“疏雨洗空箔,半窗残月。”(《蝶恋花·疏雨洗空箔》)一场疏雨,洗去了尘埃,却洗不去内心的忧闷。 风: 风,时而轻柔,时而急促,常用来烘托气氛,表达内心的波澜。“晚来风急,海棠妖冶,一夜雨声。”(《如梦令·常记溪亭夜永》)风急,更添愁绪。 水: 河水、溪流、泪水,都可能成为纳兰词中的意象,承载着流逝的时光、无尽的思念和哀愁。 2. 人物意象: 佳人: 纳兰词中的“佳人”,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感,可能是现实中的爱人,也可能是理想中的伴侣。她们的形象常常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如“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惝恍西归迷路,梦里也逢春。”(《蝶恋花·晓寒初透》)写尽了离别的凄怆。 友人: 纳兰性德与友人情谊深厚,词中多有赠别、怀念之作。如《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便是写给友人的,情感真挚。 纳兰词的意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他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 纳兰词的情感表达:深沉婉约,哀而不伤 纳兰性德的词,情感表达的极致在于其“深沉婉约,哀而不伤”。他的词作中,虽然常常流露出哀愁、孤独、思念等负面情绪,但其基调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和内敛,并未达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而是在婉转的叙述中,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展现出来。 1. 离愁别绪: 纳兰性德一生仕途坎坷,常年征战在外,与家人、爱人分离,离愁别绪是其词作中最常见的情感。他笔下的离别,不是简单的诉苦,而是将离别的场景、人物的动作、内心的感受巧妙地结合,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词,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概括了人生从美好到幻灭的过程,将离别带来的巨大失落感推向极致。 2. 相思之情: 他的词中,对爱情的描写尤为动人。他歌颂的是一种纯粹、真挚的爱情,即使分隔两地,也无法磨灭内心的思念。这种思念,既有甜蜜的回忆,也有现实的痛苦,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温柔的缠绵。 3. 怀才不遇与人生感喟: 作为一位出身名门的贵族子弟,纳兰性德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才华和抱负。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也因此产生了一些怀才不遇的感慨。这种感慨,并未演变成激烈的愤懑,而是化作一种淡淡的忧愁,融入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中。 4. 羁旅之思: 征战四方,身不由己,使得纳兰性德时常身处异乡,思念故土和亲人。这种羁旅之思,也成为他词作中重要的情感来源。 纳兰性德的情感表达,之所以能够做到“哀而不伤”,还在于他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明白世事无常,美好事物终将逝去,但这种理解并没有让他陷入绝望,而是促使他更加珍惜当下,更加深刻地体会生命的价值。 四、 纳兰词的艺术手法:融情于景,善用比兴 纳兰性德在艺术手法上,同样展现出其高超的技巧。 1. 融情于景: 这是纳兰词最显著的艺术手法之一。他并非孤立地描写景物,而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例如,“饮散落花,歌残落月,此情何处。”(《浪淘沙·饮散落花》)“落花”和“落月”本身就带有一种凄凉之感,与“饮散”和“歌残”的意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无限伤感的氛围。 2. 善用比兴: 纳兰性德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寄托抽象的情感。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画扇”在此即是一种比喻,比喻曾经的美好如今已成往事,正如秋风中的扇子,失去了用武之地,徒留悲伤。 3. 对比衬托: 他也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通过事物的相互映衬,来突出情感的深刻。例如,将白天的热闹与夜晚的孤寂对比,将曾经的欢笑与现在的泪水对比,都能有效地增强词作的感染力。 4. 巧用典故: 纳兰性德学识渊博,词中也常常化用典故,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张力。然而,他的用典并不生硬,而是自然融入,成为词句有机的一部分。 五、 纳兰性德的创作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纳兰性德所处的清代初期,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但文坛上却呈现出一种复古的倾向,对宋词的继承和发展尤为重要。作为皇室贵胄,他有机会接触到广泛的文化资源,也经历了复杂的人生变故,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他的词,既有对前代词人,特别是李清照、晏殊等婉约派词人的继承,又在情感的真挚和语言的自然上,开创了新的境界。他打破了以往词作中“男儿不应言情”的束缚,大胆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尤其是在描写男女之情方面,更加细腻和真切。 纳兰性德的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清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有清一代词宗”,他的词作至今仍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广大读者喜爱的经典作品。他的词,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纳兰性德的词,如同一面清澈的湖水,映照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映照出人心的美好与脆弱。他的词,是纯粹情感的流露,是生命哲思的沉淀,是艺术匠心的结晶。通过对他词作的深入赏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文字之美,更能体会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他的词,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细细体味,并在其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情感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套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丛书,主打的是先秦诸子的思想精粹。坦白说,我对哲学一直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晦涩难懂,但这套书的编排方式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一股脑地堆砌原文,而是采用了“原文摘录—现代汉语阐释—核心概念解析”的递进结构。特别是对“道家”和“法家”那些看似矛盾的观点,作者竟然能梳理出它们在历史语境下的内在逻辑和相互影响,令人拍案叫绝。纸张的选用也非常讲究,哑光处理,久看眼睛不累,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的深度文本来说至关重要。装订上采用了锁线胶装,保证了书籍可以完全摊平,无论是在书桌前细读还是在旅途中休憩时翻阅,体验都非常舒适。这套书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堆砌,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世界、审视人生的新框架,让人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能找到一些安身立命的智慧之源。

评分

朋友推荐了一本关于世界建筑史的画册,说是摄影和资料收集都达到了专业级别。当我打开它时,那种视觉上的震撼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是一部凝固了人类文明史的视觉史诗。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罗马的万神殿,再到哥特式的飞扶壁,最后过渡到现代主义的极简线条,每一页都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展示了建筑的宏伟外观,还深入剖析了结构力学上的巧妙设计,即便是对工程学一窍不通的我,也能通过那些清晰的剖面图和三维重建图,大致理解古人是如何完成这些奇迹的。印刷的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石材的纹理、大理石的反光,都处理得栩栩如生。对于从事设计行业或者仅仅是对美学有追求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教会你如何用眼睛去“阅读”空间。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史的专著,这套书的学术严谨性令人印象深刻。它没有停留在对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的表面赞美上,而是深入探讨了美第奇家族的赞助体系如何塑造了佛罗伦萨的艺术生态,以及宗教改革前后艺术主题的微妙转变。作者的考据工作做得极其细致,引用了大量尚未被充分挖掘的档案资料,使得结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书中对细节的捕捉是大师级的,比如对油画颜料配方演变的讨论,以及湿壁画修复技术的历史变迁,这些专业知识被组织得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装帧设计上,虽然走的是学术风格,但却选择了高克重的铜版纸,保证了高清艺术图片的印刷质量,即便放大查看画作细节,噪点也控制得非常好。这是一部需要坐下来,带着敬畏之心去细读的案头重器,它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可以触摸和分析的样本。

评分

这本《唐诗三百首》的选本简直是国学入门的绝佳伴侣!首先被它典雅的外封吸引住了,那种泛着微光的纸质,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打开内页,字体清晰,排版舒朗,即便是初次接触古诗词的读者也能轻松阅读。编者在选篇上可谓是用心良苦,既有“床前明月光”的浅显易懂,也有“大漠孤烟直”的意境深远。更难得的是,每一首诗后面都附有简明的注释和赏析,这些解读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说教,而是用现代的语言将古人的情感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喜欢它收录的一些背景资料,比如某位诗人的生平片段,这让那些墨客的形象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全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即便是作为书架上的装饰品,也显得品味非凡。这是一套值得反复品读,并随时翻阅的经典之作,它成功地架起了我们与盛唐气象之间的一座桥梁。

评分

说来惭愧,我一直对西方古典文学抱有畏惧感,总觉得那些长篇叙事和复杂的家族谱系让人望而却步。然而,我近期购入的这套经典小说精选集,却给了我一个非常愉快的“破冰”体验。这套书的译者团队功不可没,他们的译文流畅自然,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就像是原汁原味的中文小说,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更妙的是,每卷书的开头都附有一张精心绘制的家族人物关系图和时间轴速查表。有了这个工具,我再也不用担心在阅读《战争与和平》或者《傲慢与偏见》时,会因为记不清谁是谁而中断思绪。这些辅助材料并非多余的赘述,而是真正起到了导读和定位的作用。书籍的开本适中,便于携带,封面设计则采用了富有年代感的布面纹理,触摸起来很有温度。这套书真正体现了什么是“服务于读者”的出版理念,它让宏大的文学世界变得亲切而可亲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