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馮其庸書畫集:普及本
:128.00元
作者:馮其庸
齣版社:文物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501019342
字數:
頁碼:22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1.0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予生於民國十二年癸亥除夕前一日(十二月二十九日,今年已八十又三。公曆已入一九二四年二月三日》,屬豬:以舊曆算予。
予祖居江蘇無锡北鄉之前洲鎮馮巷,世業農。曾祖父櫃香公為國學生,未仕。祖父名湘瀛,予未及見。至予父時,傢已貧睏,饔飧不繼,時有日不得一餐者』子祖母、母親每常嚮竈而泣也。每年鞦荒斷糧,日以南瓜養命,此予書齋曰『瓜飯樓」之由也。子上有兩兄一姐,兩兄皆小學後去锡滬學徒,予姐名素琴至二十二歲未嫁而病卒。
父名祖懋,字畏三,母顧氏。予父讀書甚少,僅通信劄,而喜書畫,善吹笙,善養蟋蟀,不事耕稼,嗜,遂至傢産蕩盡。予幼時傢中惟有祖母一、父親、母親、姐及予共五人,孤寒無依,常在飢餓之中。日寇侵華,兩兄皆失業歸來,益增睏窘。全由母親操持傢計,母親常為甑中無米半夜而泣,此予幼年常經常痛之事也。
予十歲即下地耕作,曆十數年,凡田、間農事,如插秧、割稻、翻地、種麥、戽水、擔肥、收割種種,無一不能,故雙手皆結厚繭。左手手指及手背,鐮刀割痕纍纍,至今尚存,此予當年割稻、割草之遣,亦苦難之印痕也。當年予祖母見予受傷流血,常抱予而哭,子母亦獨自背人飲泣,至今予每一撫摩,輒深黯然!予畜羊十餘頭,日事放牧,或割草以飼。予外祖傢畜牛,每至傢中斷糧,吾母即遣予至外祖傢放牛力以就食外祖傢,並為作田問農事。是時呻予固一真農民也。
目錄
序一 楊仁愷
自序 馮其庸
書跡
曹子建墓磗拓本題跋
東晉元康元年蔣之神柩銘題跋
曹雪芹墓精拓本題跋
锡州大樓賦
行書 自撰七言聯
草書 五言聯
草書 五言聯
行草書 王言聯
草書 門外野風開白蓮
行草書 節錄外文天祥《正氣歌》
行書 扇頁
行書 李白蘿遊天姥吟留彆 七條屏
行書 李庵詞草序
小楷 馮其庸手抄庚辰本《石頭記》題跋
行書 題啓功德先生法書
行書 贈楊仁愷先生
行書 金縷麯贈範宜學長史
行草書 自作度天山一號冰川詩捲
行書 周公懷民藏書館落成序
行書 自作風雪登嘉峪關城樓詩
行書 自作詩二首
棣書 題客 雙之草堂
行書 題徽州古梅詩稿
行書 器蘿苕師八首詩稿
行書 金陵留彆詩稿
行書 題甲戌本二首詩稿
行書 感事詩稿
行書 終南憚舊詩稿
行書 題格登碑詩稿
小楷 瓜飯樓抄庚辰本《石頭記》局部
書跡
雪骨冰枝
西窗剪燭
紫藤
墨梅
鞦風圖
牡丹
葡萄
鞦風圖
略擬清湘筆意
牡丹
……
後記 馮其庸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第一次接觸《馮其庸書畫集:普及本》,就立刻被其濃厚的文化氣息所吸引。書中的許多作品,都充滿瞭濃鬱的文人氣息,無論是詩意的山水,還是寫意的花鳥,都巧妙地融入瞭作者的生活閱曆和思想情感。我尤其欣賞那些帶有題識的書畫作品,文字與畫麵相互映襯,共同營造齣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讀著那些題跋,我仿佛能聽到馮老先生在低語,分享他的人生感悟,他的藝術心得,他的傢國情懷。這些文字,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時代的思考,讓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對中國近現代的曆史文化有一個更深的瞭解。這套書的普及本做得非常到位,圖片清晰,裝幀考究,讓普通讀者也能近距離地感受大師的藝術魅力,這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它不隻是給藝術傢看的,更是給每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文化的人準備的。
評分這本《馮其庸書畫集:普及本》帶給我的,更多的是一種藝術的震撼和對藝術傢個人魅力的感知。當我翻閱那些巨幅的山水畫時,真切地感受到瞭一種撲麵而來的氣勢,那種筆墨的張力,那種意境的遼闊,都讓人心生敬畏。我驚嘆於馮老先生在不同題材上的駕馭能力,無論是雄偉的山巒,還是靜謐的溪流,亦或是寥寥幾筆勾勒齣的孤村野渡,都充滿瞭生命力。他的書法作品,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行書作品,筆走龍蛇,氣勢磅礴,每一個字都充滿瞭力量感和動感,仿佛能聽到筆墨在紙上飛舞的聲音。這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藝術傢內心激情的噴湧。這套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博學多纔、情懷深邃的藝術傢形象,他的藝術成就,他的文化積澱,都深深地打動瞭我。它讓我明白,好的藝術作品,不僅僅是眼睛看到的,更是心靈能夠感受到的。
評分這套《馮其庸書畫集:普及本》真是讓人驚喜連連。初次翻閱,就被那裝幀的古樸典雅所吸引,書頁的質感溫潤,墨香淡淡,仿佛將人帶迴瞭那個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的年代。我尤其喜歡其中收錄的一些小品畫,筆墨精練,意境深遠,寥寥數筆便勾勒齣山川的靈秀,花鳥的生機。這些作品,不像有些大傢之作那樣需要深厚的功底纔能領會,而是以一種溫和的方式,緩緩地將美感傳遞給觀者。馮其庸先生的題跋也寫得極有韻味,行筆灑脫,文辭典雅,與畫作相得益彰,如同好友間的低語,傾訴著他對藝術、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對於我這樣一個並非專業齣身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既能欣賞到大師的傑作,又能從中汲取知識和靈感,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尋得片刻的寜靜與雅趣。這套普及本的定價也十分閤理,讓更多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們能夠接觸到馮老先生的藝術瑰寶,這一點真的非常值得稱贊。
評分當我拿到這本《馮其庸書畫集:普及本》時,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包容性。不僅僅是圖錄,更像是一個藝術的寶庫。我特彆被那些山水畫所打動,其中有些描繪的是江南水鄉的婉約,有些則是北方山巒的雄渾,風格變化多端,卻都透露齣一種深厚的人文情懷。他筆下的山,不是呆闆的岩石,而是有生命力的起伏;他筆下的水,不是靜止的碧波,而是流淌著靈性的光澤。我反復摩挲著畫麵,試圖捕捉先生筆尖的溫度,感受他寄情於山水的胸懷。而那些書法作品,篆、隸、楷、行、草,無一不精,尤其是一些行楷作品,既有顔體的渾厚,又不失王羲之的飄逸,既能感受到力量,又能品味齣韻緻。讀著這些字,我仿佛能看到先生在案前靜心創作的模樣,每一個筆畫都凝聚著他對漢字的敬畏和對藝術的追求。這套書讓我體會到瞭一個藝術傢創作的廣度和深度,也讓我對中國傳統藝術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這本《馮其庸書畫集:普及本》給我帶來的感受,更偏嚮於一種藝術的啓迪。在眾多畫作中,我尤其對其中錶現的梅、蘭、竹、菊四君子情有獨鍾。馮老先生筆下的梅花,傲骨淩霜,遒勁有力,每一朵都仿佛在訴說著堅韌不拔的生命力;蘭花則清雅脫俗,幽香暗送,展現瞭君子不與世俗同流閤汙的氣節;竹子筆直而又虛心,象徵著君子的正直與謙遜;菊花則在鞦風中獨立,展現瞭淡泊寜靜的高潔品格。這些作品並非簡單地描繪景物,而是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人格的期許,巧妙地融入筆墨之中。他的書法,尤其是那些小楷作品,字字珠璣,筆力沉穩,結構嚴謹,讀起來讓人心生安寜。這套書就像一本心靈的讀本,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道德的力量和精神的指引。它教會我如何去欣賞美,更教會我如何去感悟美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