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科普丛书--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应用

高新技术科普丛书--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淑芬,张敏华 著
图书标签:
  • 超临界流体
  • 超临界技术
  • 科普
  • 高新技术
  • 流体技术
  • 化学工程
  • 物理化学
  • 绿色化学
  • 分离技术
  • 应用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林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5147
商品编码:2941878685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高新技术科普丛书--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应用

定价:39.00元

作者:李淑芬,张敏华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222151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环境友好的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在化工、材料、食品、制药、轻工、生物技术、环保、能源等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应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超临界流体技术,图文并茂,结合外研究现状与水平,并结合作者团队在超临界流体技术上的科学研究实践与经验, 给出具体生动的研究实例与说明,做到了知识性、科学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因此,我们特向对超临界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推荐阅读,相信《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应用》会对您开卷有益。

内容提要


本书是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出版的《高新技术科普丛书》之一。超临界流体技术是环境友好的多学科交叉新技术,也是当前国际科技发展前沿中的研究热点。本书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超临界流体微粒化、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如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化学反应、超临界酶催化反应等)、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其他应用技术(如超临界染色技术、超临界清洗技术、超临界干燥技术、超临界喷涂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工艺流程、装置设计、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等,使读者能全面认识和关注迅速发展中的超临界流体技术。
  本书可供化工、能源、燃料、材料、食品、制药、轻工、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大专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1.1 超临界流体技术发展概述
  1.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1.2 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
  1.1.3 超临界(流体)微粒化技术
  1.1.4 超临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1.1.5 其他超临界流体技术
 1.2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学术研究与交流
 1.3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工程化进展
 1.4 超临界流体技术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1.5 本书的主要目的与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超临界流体特性及热力学基础
 2.1 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
 2.2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
 2.3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2.3.1 超临界溶剂概述
  2.3.2 超临界二氧化碳
  2.3.3 超临界水
 2.4 超临界流体热力学基础
  2.4.1 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实验测定
  2.4.2 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关联与计算
  2.4.3 超临界流体中的分子聚集现象
 参考文献
第3章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
 3.1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3.2 超临界萃取工艺的基本类型
  3.2.1 降压法分离工艺
  3.2.2 等压变温分离工艺
  3.2.3 恒温恒压吸附法分离工艺
  3.3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特点
 3.4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3.4.1 溶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
  3.4.2 二氧化碳为单一介质的超临界萃取
  3.4.3 使用夹带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3.4.4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拓展
 3.5 超临界萃取过程的质量传递
  3.5.1 影响超临界萃取过程传质的因素
  3.5.2 超临界萃取过程传质模型
 参考文献
第4章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
 4.1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4.1.1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4.1.2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香精香料工业中的应用
 4.2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现代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4.2.1 中药超临界萃取的优势与特点
  4.2.2 超临界萃取在中药单方提取中的应用
  4.2.3 超临界萃取在中药复方提取中的应用
 4.3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4.3.1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4.3.2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煤化工中的应用
  4.3.3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可再生生物质能源中的应用
  4.3.4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4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分析试样前处理中的应用
 4.5 超临界萃取技术与现代分离技术的集成化研究
  4.5.1 超临界萃取与结晶技术联用
  4.5.2 超临界萃取与分子蒸馏技术联用
  4.5.3 超临界萃取与膜分离技术联用
  4.5.4 超临界萃取与吸附技术联用
 4.6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5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
 5.1 超临界流体色谱概述
 5.2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分离原理与技术特点
  5.2.1 超临界流体色谱常用分离指标
  5.2.2 超临界流体色谱主要技术特点
 5.3 超临界流体色谱设备
  5.3.1 超临界流体色谱流动相
  5.3.2 超临界流体色谱固定相
  5.3.3 超临界流体色谱仪
 5.4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应用
  5.4.1 分析型超临界流体色谱
  5.4.2 制备型超临界流体色谱
 参考文献
第6章 超临界流体微粒化技术
 6.1 超细微粒传统的制备方法
  6.1.1 物理方法
  6.1.2 化学方法
 6.2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
 6.3 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
  6.3.1 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原理
  6.3.2 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的应用
 6.4 超临界流体微粒化技术的新进展
  6.4.1 超临界水中的水热合成法
  6.4.2 超临界二氧化碳包水的反向胶束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
 7.1 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的优势
 7.2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化学反应
  7.2.1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氧化反应
  7.2.2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加氢反应
  7.2.3 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的反应
  7.2.4 其他反应
 7.3 超临界酶催化反应
  7.3.1 酶催化反应的发展
  7.3.2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酶催化反应的优越性
  7.3.3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酶催化反应分类
  7.3.4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7.4 超临界流体技术法制生物柴油
 参考文献
第8章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8.1 超临界水及其性质
 8.2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8.2.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8.2.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优势
 8.3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8.3.1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8.3.2 影响催化超临界水氧化主要因素
  8.3.3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处理
 8.4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工业废水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其他超临界流体技术
 9.1 超临界染色技术
  9.1.1 超临界染色技术概述
  9.1.2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9.2 超临界清洗技术
  9.2.1 超临界清洗技术概述
  9.2.2 超临界二氧化碳清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9.3 超临界干燥技术
  9.3.1 超临界干燥技术概述
  9.3.2 超临界干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9.4 超临界喷涂技术
  9.4.1 超临界喷涂技术概述
  9.4.2 超临界二氧化碳喷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0章 超临界流体技术研发装置设计
 10.1 超临界流体技术研发装置概述
  10.1.1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研发路径
  10.1.2 超临界流体技术装置的共性与特殊性
 10.2 超临界流体技术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
  10.2.1 工艺路线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原则
  10.2.2 超临界流体过程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
 10.3 超临界萃取/造粒一体化实验装置的研发
  10.3.1 超临界流体输入系统
  10.3.2 超临界高压样品处理系统
  10.3.3 超临界分离与产品收集系统
  10.3.4 实验参数调节与控制系统
  10.3.5 快速减压
 10.4 超临界流体中试/工业化装置的研发
  10.4.1 超临界流体中试/工业化装置的研发进展
  10.4.2 超临界流体循环系统
 10.5 超临界流体装置的安全问题及措施
  10.5.1 机械危险
  10.5.2 热力学危险
  10.5.3 化学危险
  10.5.4 生物危险
 10.6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流动中的变革:现代工业的“隐形助手” 一、 序言:看不见的力量,塑造着看得见的未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便利和技术进步。然而,在这背后,隐藏着许多默默奉献、却至关重要的技术。其中,“超临界流体技术”便是这样一位“隐形助手”。它不像宏大的工程项目那样引人注目,也不似尖端的电子产品那样普及大众,但它的影响力却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药物的提纯到食品的加工,从环境的治理到材料的创新,都留下了它深刻的印记。 本书旨在揭示超临界流体技术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介绍其基本原理、关键特性,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而深刻的应用。我们将一起探索,这种在特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奇妙状态的物质,如何凭借其独特的溶解能力、扩散性能以及易于分离的特性,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革新力量。这不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场关于科学的探索之旅,带领读者领略看不见的流动如何驱动着看得见的变革。 二、 超临界流体的奇妙世界:超越物质界限的介质 要理解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首先需要认识超临界流体本身。我们知道,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存在,而超临界流体则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它存在于物质的“临界点”之上。临界点是指在某一特定温度(临界温度,$T_c$)和临界压力(临界压力,$P_c$)下,物质的气液两相界面消失,形成一种既非气体也非液体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超临界流体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性质: 兼具气体和液体的优点: 它们拥有与气体相似的低粘度和高扩散系数,能够轻松渗透到多孔材料的细微之处,实现高效的传质。同时,它们又具备与液体相似的溶解能力,能够溶解一些在常压下难以溶解的物质。 溶解能力可调: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与其压力和温度密切相关。通过精确控制压力和温度,我们可以改变其密度,进而调节其溶解能力。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量身定制”超临界流体,使其成为特定物质的“专属溶剂”,实现高度的选择性分离。 易于分离与回收: 当施加在超临界流体上的压力降低到临界压力以下,或温度升高到临界温度以上时,超临界流体就会瞬间转变为气体或液体,被分离的物质则得以保留。整个过程无需添加额外的分离剂,大大简化了分离过程,降低了环境污染,并实现了溶剂的有效回收利用。 环境友好: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为例,它无毒、无味、不易燃,并且在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形式存在,易于排放,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这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具有显著的绿色优势。 本书将详细阐述超临界流体的相平衡理论,介绍各种物质的临界参数,并着重分析不同超临界流体(如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水、超临界惰性气体等)的特性及其选择依据。我们将深入探讨影响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关键因素,如密度、分子极性、物质的临界参数等,为读者构建一个对超临界流体核心原理的深刻认识。 三、 触及生活: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版图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独特优势使其在众多领域焕发新生,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工艺,并催生出许多全新的应用。本书将以丰富的案例,勾勒出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版图,展现其无处不在的变革力量。 1. 绿色提取与分离:从自然中萃取精华 食品工业: 咖啡因脱除: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脱除咖啡豆和茶叶中的咖啡因,无需高温,避免了对风味物质的破坏,生产出高品质的无咖啡因产品。 香料和色素的提取: 从天然植物中高效提取高附加值的香料、食用色素和天然抗氧化剂,如迷迭香提取物、辣椒红素等,产品纯度高,风味保留完整。 油脂的提取与精炼: 从各类种子(如亚麻籽、葡萄籽、鱼油等)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有益成分,避免高温带来的氧化和营养损失。 食品添加剂的纯化: 对天然或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进行纯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医药工业: 药物的提取与纯化: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如紫杉醇、青蒿素等,实现高效率、高选择性的分离,避免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 药物的包覆与粒径调控: 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纳米药物载体,如微球、脂质体等,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实现靶向给药。 疫苗的制备: 在疫苗的生产过程中,用于抗原的纯化和佐剂的制备。 天然产物精细化工: 植物精油提取: 从花、草、果实等中提取高品质的精油,用于香水、化妆品和日化产品。 功能性成分的获取: 提取天然的抗氧化剂、抗菌剂、抗炎剂等,为化妆品、保健品行业提供天然原料。 2. 环境保护与治理:清洁世界的“绿色引擎”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 废旧轮胎的解聚: 利用超临界水技术将废旧轮胎中的橡胶成分进行解聚,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质,变废为宝。 塑料的降解与回收: 探索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处理难以回收的塑料垃圾,实现其有效降解或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 危险废物的处理: 用于处理含有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危险废弃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实现资源化利用。 工业废水和废气的处理: 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高效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酚类、芳香烃等。 废气的净化: 用于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等。 3. 材料科学与工程:创造高性能的新型材料 材料的孔隙结构调控: 多孔材料的制备: 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具有特定孔径分布和高比表面积的材料,如陶瓷、金属氧化物、聚合物等,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 泡沫材料的制备: 生产轻质、高强度的聚合物泡沫材料,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材料的表面改性: 纤维素、木质素等生物质材料的改性: 提高其溶解性、反应活性,拓展其应用范围。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分散: 促进纳米颗粒在溶剂中的均匀分散,避免团聚,提高材料的性能。 高性能聚合物的合成与加工: 聚合物的萃取与纯化: 获得高纯度的聚合物,用于特殊应用。 聚合物的造粒与成型: 生产具有特定形态和性能的聚合物颗粒。 4. 其他新兴应用: 文物保护: 用于清洗、脱色、保护珍贵的纸质、纺织品等文物,避免传统清洗方法造成的损害。 能源领域: 如煤的超临界提质、生物质气化等。 生物技术: 如细胞的超临界固定、基因的超临界处理等。 本书将对上述各个应用领域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介绍具体的工艺流程、技术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将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前沿洞察,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图景。 四、 挑战与展望: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尽管超临界流体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本书也将客观分析当前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设备成本与能耗: 超临界流体技术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承受高压,因此设备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维持超临界状态也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 技术成熟度与推广: 某些领域的应用仍处于研发或小规模示范阶段,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尚需时日。 工艺优化与放大: 如何将实验室规模的成功放大到工业生产规模,并保证工艺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 持续开发新型超临界流体介质、更高效的反应器和分离设备,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 然而,挑战也意味着机遇。随着对环境友好型技术和绿色化学的日益重视,超临界流体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必将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最后将展望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 与其他技术的集成: 如与膜分离、生物技术、催化技术等的结合,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综合工艺。 智能化与自动化: 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实现超临界流体工艺的智能化操作和精准控制。 生物基超临界流体: 探索利用生物质衍生的流体作为超临界介质,进一步提升绿色化水平。 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拓展: 满足未来社会对新材料、新能源和高品质生命健康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五、 结语:开启认识“流动”变革的钥匙 “高新技术科普丛书——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应用”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您探索现代工业“隐形助手”的钥匙。它将带您深入了解一项虽不显眼却影响深远的关键技术,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感受其为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并展望其在构建可持续未来中的无限可能。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科学技术充满好奇的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全新视野的大门,让您深刻认识到,有时,最强大的力量,就蕴藏在那看不见的、流动的世界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封面设计的风格倒是挺朴实无华的,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图片,就是几个粗犷的字体和简单的色块组合。这反而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更扎实,更侧重于知识的传达,而不是外观上的包装。我对于“超临界流体”这个概念一直都是模糊的,只知道它是一种很特殊的物质状态,可能在某些工业过程中有应用。 我比较关注这本书能不能把“技术”和“应用”这两方面都讲清楚。技术本身可能涉及很多物理化学的原理,我担心这部分会比较枯燥,如果不能解释得通俗易懂,我可能就看不下去了。而“应用”方面,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比较具体的例子,比如它在哪些工业领域被广泛使用,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如果这本书能像我之前读过的一些技术类科普书籍一样,能够详细地介绍一些实际的案例,那我会非常喜欢。比如,它是否被用于药物的生产,或者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什么作用?有没有一些跟环保相关的应用,比如 CO2 的捕获和利用?这些都让我觉得科技离我们并不遥远。 另外,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比较直接的,不需要太多的文学修饰,但也不能过于生硬。就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跟你讲解他正在做的工作,告诉你这件事是怎么实现的,有什么好处。 我一直觉得,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其实背后都有一些非常巧妙的设计和原理。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理解超临界流体技术的核心是什么,它的优势在哪里,那我就觉得这本书读得很值了。 我希望这本书的编排结构也很合理,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这个领域,而不是上来就抛出大量难以理解的概念。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蓝色的底色搭配流动的、泛着光泽的银色线条,仿佛暗示着某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我一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充满好奇,尤其是一些听起来就充满未来感的概念。超临界流体,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一种科幻色彩,让我联想到电影里那些能够穿透物质、改变形态的奇妙物质。虽然我并非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从书名“高新技术科普丛书”以及“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应用”这样的副标题,我能感受到这本书旨在将深奥的科学原理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应用”的部分。科学技术之所以令人着迷,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如何被实际运用,如何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创造出新的可能性。超临界流体听起来像是某种万能的工具,能够实现我们意想不到的功能。它究竟能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是环境保护,还是新材料的开发?抑或是医药、食品工业?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利用超临界流体进行高效的萃取,或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溶剂,替代传统的有机溶剂,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内容的专业性和前沿性。高新技术本身就意味着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而超临界流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其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必然是相当复杂的。尽管如此,作为一本“科普丛书”,我期望它能以一种清晰、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解这些原理,避免过于晦涩难懂的术语,或者至少提供充分的解释。 从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来说,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引发思考,甚至激发一些“原来如此”的顿悟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例如,在讲解超临界流体的性质时,书中是否能联系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类比的现象,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特殊的物质状态?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被它所代表的“技术进步”所吸引。在当今社会,科技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很多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技术,如今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超临界流体技术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种隐藏在幕后,却可能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的技术。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这项技术有一个初步的、宏观的认识,了解它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可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评分

这套丛书的书名“高新技术科普丛书”本身就非常精准地定位了目标读者群——那些对新兴科技充满兴趣,但可能缺乏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应用”这个主题,听起来就充满了颠覆性和创新性。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能够被冠以“超临界”这样的形容词?它在物理和化学层面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性,使其能够解决传统技术难以触及的难题?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应用”的部分,这是我判断一本科普书籍是否成功的关键。一本优秀的科普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展现出来。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超临界流体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它如何被用于高效、环保地提取天然产物,或者在材料科学领域如何创造出性能优异的新材料,甚至是其在精密清洗、药物输送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科普读物,应该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翻译”成普通人能够理解的“通用语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通过清晰的逻辑、丰富的插图(如果书中有的话)以及贴近生活的比喻,帮助我理解超临界流体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它兼具气体和液体的特性,以及其密度、粘度和扩散系数等参数如何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显著改变。 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我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思考。超临界流体技术是否代表着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在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等挑战方面,能扮演怎样的角色?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超临界流体技术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不仅仅是了解它的“是什么”,更能理解它的“为什么”和“未来”。 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开我认识一项前沿科学技术的大门,让我看到科学的魅力和技术的力量。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更多源于其“高新技术”的标签。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而“超临界流体技术”,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和前沿性,让我很好奇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未来。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超临界流体这种物质形态的独特性。它究竟与我们熟悉的固、液、气三态有何不同?又是如何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来获得这种“超临界”状态的?我希望能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了解其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例如其密度可调、渗透性强、溶解能力强等特性是如何产生的。 当然,对于一本“技术及应用”的书籍来说,我更看重它在实际应用层面的展现。我希望书中能够列举一些具体的、有说服力的应用案例,让我看到这项技术是如何落地生根,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如,它是否在环保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等方面?或者在生物医药领域,它是否能用于药物的制备和传递? 我个人对那些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的技术特别关注。如果超临界流体技术能够提供更环保、更高效的解决方案,那将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我希望书中能有相关的案例,展示其在减少化学品使用、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优势。 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前沿科技的大门,让我对超临界流体技术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第一眼就觉得它应该会讲述一些非常“酷”的技术。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现有生产方式、解决棘手问题的技术非常着迷。超临界流体,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突破常规、超越极限的意味,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我最想了解的,是这项技术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是什么样的物理化学原理,让一种流体能够达到“超临界”的状态,并且拥有如此特殊的性质?我希望书中能够用比较直观、易懂的方式来解释这些核心概念,最好能有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图示,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 当然,除了理论,我更关注它的实际用途。这本书的副标题明确提到了“应用”,这正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我希望书中能有各种各样的应用案例,让我看到超临界流体技术如何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 比如,它在医药行业有哪些应用?是否能用于生产更纯净、更高效的药物?或者在食品工业,它能否用于提取天然的香料、色素,或者作为一种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我甚至想象它可能在材料科学领域,能够制造出一些我们从未见过的、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这项技术的“价值”。它是否能够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比如减少污染,或者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如果它能为我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那我会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够让我明白,为什么这项技术被称为“超临界”,它的“超”在哪里,以及它最终能为我们的世界带来怎样的“临界”性的改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