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旅行摄影氛围之美(全彩)
定价:89.00元
作者:穆穆 vintage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213408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照片的氛围是什么?其实是辅助内容表达的一种方式。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被摄物体有的形态,却很难将它拍摄好。例如在旅途中会遇到各种漂亮的建筑,却怎么也抓不住它的美;或是遇到有特点的某个人物,拍出来却很单薄……这都很可能是因为缺少氛围来烘托主体。
这是一本注重照片“氛围感”的旅行摄影书,同时又包含了详尽易懂的摄影“干货”内容——从实用、有效的摄影基础知识,对摄影有帮助的行前策划,到拍摄现场的各种常见问题,照片氛围感的塑造,以及步骤完整的后期实例……作者以旅行人文为主要拍摄内容,结合风光建筑、旅行美食、人像自拍等多个题材,揭秘社交平台受欢迎的旅行照片拍摄全过程。不仅帮你解决在人群密集时、在天气不理想状况下拍摄的难题,也会教你抓拍突如其来的画面,留住旅途中的每一个令人心动的瞬间,甚至还贴心地示范如何从零开始策划一次美妙的出境旅行。
Chapter 01 你所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1
1. 一张照片的诞生过程 2
2. 摄影器材的选择 5
3. 摄影基础:对焦、曝光、白平衡 10
4. 旅行摄影必修课:自然光的运用 16
5. 构图:学会寻找视觉的重心 27
6. 后期处理:基础调整、影调调整、色彩调整 31
Chapter 02 拒绝“游客照”的奥秘 39
1. 摄影,让旅行更精彩 40
2. 确立主要拍摄题材与个人风格 42
3. 出发前:了解目的地特色、关注特别事件 45
4. 制定行程和拍摄计划 53
5. 到达目的地:如何有效地执行拍摄计划 57
6. 恶劣天气也能拍出好照片 63
7. 面对人群怎么拍 71
Chapter 03 不同题材的拍摄 79
1. 行走在路上:人文与街头摄影 80
2. 不负美景:风景与建筑 88
3. 留住美味:旅途中的美食 106
4. 为自己留念:环境人像与旅行自拍 113
5. 系列组照的震撼:策划你的摄影项目 122
Chapter 04 氛围之美 133
1. 现场感:焦段与画面风格的关系 134
2. 故事感:瞬间与抓拍的技巧 142
3. 寂静感:城市街道的唯美拍摄法 151
4. 光影感:绝美光线的发现与拍摄 158
5. 复古感:黑白照片的气质 164
6. 梦幻感:融入创意与幻想 172
Chapter 05 旅行摄影拍摄手记 177
1. 在圣彼得堡的5 月遇见老兵 178
2. 斋月里的千年老城伊斯坦布尔 185
3. 日本古城雪后寂静迷人的街景 194
4. 小雨笼罩着的德国古城班贝格 204
Chapter 06 旅行摄影速查手册 215
1. 摄影学习篇 216
2. 出境旅行篇 218
徐丹蕾(穆穆vintage),旅行、人文、美食摄影师,自由撰稿人,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喜欢用镜头记录旅途故事,追寻唯美而真实的画面,带着好奇心不断去探索与感知这个星球。旅行足迹包含德国、奥地利、爱尔兰、土耳其、日本等11个国家,约60个城市。
这本书的名字叫《旅行摄影氛围之美(全彩)》,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那些能够捕捉到旅行中独特氛围的作品。市面上关于摄影的书籍很多,但能够深入探讨“氛围”这个主题的却不多。《旅行摄影摄影氛围之美(全彩)》显然是为我这样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析如何通过光影、色彩、构图、以及景物与人物的互动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旅行氛围。例如,一张照片,它可能记录了一个壮丽的风景,但如果它能够传递出那种身临其境的宁静、亦或是旅途的惊喜与感动,那便是成功的。我设想书中会通过大量的实例,比如清晨的薄雾笼罩下的古老村落,或是傍晚时分金色阳光洒在异域街头,来示范如何捕捉和塑造这样的瞬间。全彩的呈现方式也让我十分欣喜,这意味着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摄影师眼中色彩的魅力,以及他们如何运用色彩来烘托情绪。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技巧,更能启发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体验世界,让我的每一次旅行摄影都充满故事感和情感共鸣。也许书中还会分享一些关于不同地域文化如何影响摄影氛围的见解,这对我来说也是极具吸引力的。总而言之,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探索旅行摄影中那难以言喻的“氛围之美”。
评分读到《旅行摄影氛围之美(全彩)》这个名字,我就感到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我一直认为,一张好的旅行照片,绝不仅仅是记录了眼前的景色,更重要的是它能否传达出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也就是我所理解的“氛围”。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深入地剖析“氛围”这个概念,它会从哪些角度去解读,比如光线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景物的选择,甚至是人物的互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南,例如,在清晨薄雾缭绕的山间,我应该如何调整曝光和白平衡,才能更好地捕捉那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或者,在人声鼎沸的异域集市,我该如何运用快门速度和景深,来表现那种活力与喧嚣交织的氛围?全彩的呈现形式,对我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色彩和光影的细微变化,往往是营造氛围的关键。我希望通过书中丰富的实拍案例,我能够直观地学习到不同的色彩倾向、光线质感和构图方式,如何共同作用,营造出或温暖、或冷峻、或浪漫、或激昂的旅行氛围。我渴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提升摄影的“质感”,让我的旅行照片不再只是平淡的记录,而是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让每一个看到照片的人,都能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旅途魅力。
评分《旅行摄影氛围之美(全彩)》这个书名,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旅行摄影的全新认知。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旅行拍照不仅仅是记录眼前的景色,更重要的是捕捉那一刻的情绪、感受以及整个场景所散发出的独特气息,也就是我所理解的“氛围”。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解析“氛围”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它是否与光线的质感有关?色彩的搭配?构图的留白?又或者,人物与环境的互动?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拍摄方法和思路,例如,当我身处一片寂静的雪山时,我该如何通过调整白平衡和曝光,来强化那种纯净、空灵的氛围?又或者,当我在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市集时,我该如何捕捉人物的神态和场景的细节,来营造出那种热闹却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氛围?全彩的图片,对我来说无疑是学习的最佳载体,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色彩的冷暖、光影的明暗以及它们的微妙组合如何影响着画面的整体感受,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不仅会拍照,更能“会感受”并用镜头“表达”的旅行摄影师,让我的作品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那份属于旅途的独特魅力。
评分我对《旅行摄影氛围之美(全彩)》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尤其是“氛围”这个词,它总给我一种超越单纯记录的感受。我个人在旅行中拍照,总是希望照片不仅仅是到此一游的证明,更希望它能带回当时的情绪和感觉。我猜想这本书会从很多细微之处入手,比如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或是雨滴落在石板路上的声音,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或许就能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并传达“氛围”的,是依靠柔和的光线?还是巧妙的色彩搭配?亦或是人物表情的捕捉?我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同一场景在不同氛围下的拍摄效果,这样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奥妙。全彩的呈现方式,我觉得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这意味着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些微妙的光影变化和色彩层次,这对于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来营造情绪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避免拍出“死气沉沉”的照片,让我的旅行照充满生命力和故事性。也许书中还会介绍一些后期处理的技巧,但更侧重于如何在前期拍摄时就考虑到后期氛围的营造,这会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新的灵感,让我能够用镜头更好地记录和分享我的旅行经历,让观者也能感受到照片背后的那份美好。
评分《旅行摄影氛围之美(全彩)》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觉得,旅行摄影的精髓,不在于拍多少照片,而在于拍出有多少“味道”的照片。而这个“味道”,我理解就是旅行的“氛围”。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去定义和解析“氛围”,它会从哪些角度来入手?是关于光线的运用,色彩的语言,还是构图的节奏?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拍摄指导,例如,如何在拍摄一座古老建筑时,通过光影的对比和画面的细节,营造出历史的厚重感和一丝神秘的气息?又或者,在热闹的异国街头,如何通过捕捉人物的动态和环境的色彩,来展现出那种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全彩的图片,对我来说更是无价之宝,这意味着我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到摄影师是如何运用色彩来烘托情绪,如何利用光影来塑造空间感,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呈现出令人心动的旅行氛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跳出“到此一游”的思维模式,用更具艺术性和情感深度的眼光去观察和记录我的旅行,让我的照片,也能成为一个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艺术品,让观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那份属于旅途的独特美好。
评分《旅行摄影氛围之美(全彩)》这个书名,直击我心中对于旅行摄影的追求。我一直觉得,旅行的魅力在于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和感受,而一张照片,如果能成功地捕捉到这些,那它就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而是一个故事,一段回忆。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解读“氛围”,它会从哪些方面着手,是关于光线的温度,色彩的语言,还是构图的呼吸感?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在实际拍摄中应用。比如,当我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里,我该如何运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出丰收的喜悦和那种宁静安详的氛围?或者,当我在一条狭窄而古老的巷子里,我该如何通过构图和景深,来营造出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一丝神秘的气息?全彩的呈现方式,对我来说是绝对的吸引力,这意味着我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微妙的光影变化和色彩叠加,而这些往往是决定照片氛围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用镜头去“感受”世界,而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如何将旅行中的点滴情绪,通过摄影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我的旅行照片,也能讲述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评分《旅行摄影氛围之美(全彩)》这个书名,立刻就勾起了我的兴趣。我一直认为,一张成功的旅行照片,不应该仅仅是景点的打卡,更应该包含摄影师的情感和对旅行体验的理解,也就是所说的“氛围”。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地探讨“氛围”这个抽象的概念,它会从哪些实际的拍摄技巧上入手?比如,光线的角度和质感,色彩的冷暖和饱和度,甚至是画面中留白的运用,这些是如何共同作用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的拍摄方式,来展示如何从平淡的风景中提炼出独特的旅行氛围。例如,一幅在夕阳下的海边照片,如何通过调整曝光,捕捉到金色余晖的温暖,或是运用慢门,表现海浪的柔美,从而传递出浪漫或宁静的氛围?全彩的呈现方式,对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这意味着我可以更直观地学习到色彩的运用以及光影的魅力,这些都是营造氛围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我,让我不仅仅是一个记录者,更是一个氛围的创造者,让我的旅行照片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让每一个观者都能感受到照片背后的那份旅途中的美好与感动。
评分《旅行摄影氛围之美(全彩)》这个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旅行照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我去过哪里,更在于它能否传达出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那种独有的“氛围”。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地探讨“氛围”这一主题。它会从哪些方面去剖析,比如光线的运用?色彩的调性?构图的节奏?还是景物与人物的情感连接?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拍摄技巧和案例,让我能够学以致用。比如,在拍摄一个黄昏的城市街景时,我该如何通过控制曝光,捕捉到暖色的光线,从而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又或者,在拍摄一个雨中的古老小镇时,我该如何利用景深和色彩,来表现出那种宁静、略带忧郁的诗意?全彩的呈现方式,对我来说是绝佳的学习方式,我能更清晰地看到色彩的层次感和光影的细腻变化,这些都是营造氛围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提升我对旅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让我不仅仅是一个记录者,更是一个氛围的创造者,让我的照片能够打动人心,让观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属于旅途的美好与力量。
评分《旅行摄影氛围之美(全彩)》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咒语,瞬间把我拉入了对摄影艺术的遐想之中。我一直坚信,一张好的旅行照片,绝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它更是一种情绪的传递,一种意境的营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氛围”。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去解构“氛围”这个概念,它会从光影、色彩、构图、甚至时间等多个维度来阐述吗?我渴望书中能有详实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在清晨的薄雾中,通过柔和的光线和低饱和度的色彩,捕捉到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又或者,如何在热闹的节庆活动中,通过快速的快门和鲜明的色彩,定格住那种充满活力和喜悦的氛围?全彩的印刷,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色彩的微妙变化,光影的质感,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作用,塑造出照片的最终情感基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教授我技术,更能启发我的思维,让我能够用更敏锐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更富有情感的镜头去记录我的旅行,让我的照片,不再是冰冷的记录,而是能引发共鸣、触动人心的艺术品。
评分《旅行摄影氛围之美(全彩)》这个书名,简直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旅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看风景,更在于感受那里的气息,那里的情绪。而摄影,就是我捕捉这份气息的绝佳方式。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定义和拆解“旅行摄影的氛围”,是阳光明媚的热烈,还是细雨绵绵的忧伤?是古老街巷的静谧,还是市集热闹的喧嚣?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指导我如何去观察、去感知、去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氛围”。例如,我常常在拍摄人像时,觉得画面虽然清晰,却缺少了一种“味道”,一种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自然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如何通过眼神、姿态、以及与背景的互动,来传递出人物的情感和旅行的状态,从而营造出更具感染力的氛围。全彩的图片无疑是这本书的加分项,我期待看到那些精美的样片,它们能直观地展示出不同的光线、色彩和构图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呈现出令人心动的旅行氛围。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跳出“到此一游”式的记录,用更具艺术性和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创作,让我的旅行照片不仅仅是视觉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传递,让观者在照片中也能感受到那份属于旅途的独特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