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唐玉玲画集 |
| 作者 | 唐玉玲 |
| 定价 | 268.00元 |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102077857 |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8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一件好的绘画作品,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相当的技巧,二是要有相当的品格和趣味。我之所以在这里用了“相当”二字,是因为对技巧和品格、趣味的要求都是没有限量的。人们都追求尽善尽美,但真正的尽善尽美难以达到。对艺术家来说,*重要的是真诚的追求,是顽强、执着的探索精神。因为在真诚的追求和执着的探索中,艺术家体现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美,一种感人至深的美。 当我阅读女画家唐玉玲的中国画作品时,在心中不由得出现了上面的想法,这是玉玲的画作给我的启发。她的作品不仅有相当的艺术技巧,有相当的品格和趣味,而且还有一种真诚、质朴的人格魅力。一件好的绘画作品,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相当的技巧,二是要有相当的品格和趣味。我之所以在这里用了“相当”二字,是因为对技巧和品格、趣味的要求都是没有限量的。人们都追求尽善尽美,但真正的尽善尽美难以达到。对艺术家来说,*重要的是真诚的追求,是顽强、执着的探索精神。因为在真诚的追求和执着的探索中,艺术家体现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美,一种感人至深的美。 当我阅读女画家唐玉玲的中国画作品时,在心中不由得出现了上面的想法,这是玉玲的画作给我的启发。她的作品不仅有相当的艺术技巧,有相当的品格和趣味,而且还有一种真诚、质朴的人格魅力。 玉玲曾在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师范系学习,毕业后曾两次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她先攻工笔,后来又经营写意,是能工能写的多面手。中国画中的工笔与写意,表面上看是不同的品类,有不同的审美要求,一个强调工整、形似,一个则注重放笔写意传情,但实际上两者都属于民族传统写意艺术大体系。也就是说,工笔的工整、形似并不等于对现实的简单模仿和如实的描绘,而同样需要取舍提炼,要求传达作者的主观感情。玉玲谙熟此理。她的工笔画起点高,不拘泥于工整,而重于写情、写主观的感受。她笔下的《小天使》是她内心母爱的流露。在工笔作品中,她时而运用夸张的手法,如《月光曲》,时而把造型语言“风格化”,如《春》《金秋》等,用来表达她对少数民族劳动妇女的赞美。写少数民族妇女和儿童的劳动生活,写她们的勤劳、质朴,写她们的天真可爱,几乎是她所有作品的主题。我很欣赏她的写意作品,如《一路山坡一路歌》《大山的女儿》《牧归图》《苗山春》《香飘七月》《秋趣》《情满秋山》《暖风》《暮秋》等。因为她有工笔的基础,她的写意画含有某种严谨性,而在严谨中追求表现的自由,追求‘放“,形成一种张力,赋予作品一种迷人的魅力。从形式语言的角度欣赏它们,感到虚实变化巧妙、笔墨丰富多彩、节奏变化有致;从画意上体会,觉得它们真实生动、情意绵绵;而内容与形式两者的和谐结合,予人以如诗,如音乐般的享受。给我很深印象的是,在这些作品中,在这些画面的人物形象中,我看到了作者玉玲的影子。她是一位富有感情的艺术家,她带着激情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在体验人物感情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她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了画面人物形象之中,融入了她的笔墨和色彩之中。她既是在描写那些她喜爱的人物,更是借助这些人物和这些情景来抒发她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和爱。因此她的作品有强烈的抒情性。 我还要指出,玉玲以女性画家特有的精细眼光关注和描写生活场景中的一些细节,如妇女、儿童一些别致的头戴、衣饰,以及在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也以她特有的细腻感情,来运用笔墨语言和处理形式结构,这不仅使画面增添了情趣,而且使作品的个性风格更为鲜明。 玉玲还尝试用泼墨、泼彩法来创作带有抽象性的大写意作品,如《时尚宜人》《夕照》《漓江印象》等,多种形式的探索使她艺术路子更宽、更广。假如说她早期作品偏重于唯美抒情的话,近几年的创作更关注对人物性格、心情和人生经历的描写,人物形象更鲜活、更有深度。在技法上,画面背景环境的描写或虚或实,或详或略,根据人物形象的需要自由配置;笔墨语言更大胆放开,勾、勒、点、擦、皴、染更加运用自如;画面黑白与色彩和谐交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玉玲有修养,有才气和灵气,这是很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她谦逊好学,勤奋实践,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的命运,正是这些好的品质,使她在艺术创造上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玉玲的艺术还在稳步前进中,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坦白说,这本画集一开始并不是我特别期待的那种类型,但越是深入阅读,越是被其独特的魅力所折服。作者的艺术语言非常成熟,但又保持着一种难得的活力和创造性。她/他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不断地在突破自我,挑战新的可能性。在一些作品中,我看到了对传统元素的巧妙融合,将古典的韵味与现代的视角结合得恰到好处。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则充满了前卫的实验精神,使用了我之前从未在画作中见过的技法和构思。这种不断进化的艺术状态,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印刷的色彩还原度,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为作品的呈现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艺术学习和启发的过程。我会仔细研究某些作品的笔触痕迹,试图去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和思路,每一次的观赏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画集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纯粹而强大的情感力量。作者似乎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倾注在了每一幅作品之中,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沉思,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些画作不是那种表面光鲜的装饰品,而是带着温度,带着故事,能够与观者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我会反复去欣赏那些充满张力的作品,它们可能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或者极具动感的构图,来表达一种内心的激荡。但同样,我也被那些宁静而忧伤的作品所打动,它们仿佛在低语,讲述着生命中那些难以言说的愁绪和感怀。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有机会与自己的情绪对话。画册中的一些作品,尤其是在处理人物肖像时,作者对于眼神和表情的捕捉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仿佛能穿透画面,直接与观者的灵魂进行交流。这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是很多作品所不具备的。
评分这本画集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极度的“真实”。不是那种照片般的写实,而是艺术家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和情感的真实流露。作品中可能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煽情,但它却能够不动声色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常常能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或者是一些不易被察觉的悲伤,并将其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表达。我特别欣赏其中一些作品对光线的处理,不同于写实的光影,这里的“光”更像是内心的某种启示,一种精神上的指引,让画面充满了神秘感和哲学意味。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思想深邃的艺术家进行一次无声的对话,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思。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画册中的构图往往也打破了常规的对称,运用了更具动态和视觉冲击力的非对称布局,给观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评分这本画集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展现了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艺术表达,充满了探索和实验的精神。作者似乎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技法,而是勇于尝试各种新颖的媒介和表现方式,这使得整本画集充满了惊喜和未知。有些作品的色彩运用非常大胆,对比强烈,却又异常协调,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在惊叹之余,不禁开始思考色彩背后的情绪和意义。还有些作品的线条极具表现力,时而流畅飘逸,时而粗犷有力,勾勒出耐人寻味的意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主题选择上的独特性,不落俗套,往往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艺术价值,将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赋予全新的生命。它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思考和感悟的旅程。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解开一个个艺术的谜语,每一个作品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灵魂,等待你去发现,去解读。我注意到,在某些作品中,作者对于细节的刻画达到了极致,但又不会显得过于琐碎,反而为画面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和深度。
评分这是一本在书架上偶然发现的画集,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不是那种张扬的华丽,而是内敛而充满质感。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宁静而深邃的艺术气息,仿佛走进了一个精心构筑的内心世界。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色彩的运用大胆又和谐,常常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弦。每一幅画都像是一个故事,或是一段旋律,静静地在你眼前展开,让你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尤其喜欢其中一些描绘自然景致的作品,无论是晨曦的微光,还是黄昏的余晖,都通过作者的画笔变得如此生动,仿佛能听到风的声音,闻到泥土的芬芳。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能找到一本能带来如此深刻精神享受的画集,实属难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位老友,在你疲惫时,在你迷茫时,静静地陪伴,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生命的美好与力量。我会被书中构图的巧妙所吸引,元素的排列组合仿佛经过无数次的推敲,既有平衡感又富有张力,引导着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中游走,发现每一个细节的妙处。光影的处理更是大师级的,让画面有了呼吸感,有了温度,甚至有了触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