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事典006: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修订版) 9787547237472

海战事典006: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修订版) 978754723747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查攸吟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史
  • 海军史
  • 日俄战争
  • 俄国海军
  • 军事
  • 历史
  • 战争
  • 舰船
  • 战略
  • 修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37472
商品编码:2962447978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海战事典006: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修订版)

定价:59.80元

作者:查攸吟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472374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指文倾力打造的海洋军事文化类MOOK,旨在关注海域局势,了解海战历史,传承海洋文化!
全景式专著《日俄战争全史》视角的延伸——聚焦日俄战争的前因后果。详析俄罗斯帝国进击远东的强大动因,以及怎样步步为营,狂刷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感?在面对奥斯曼帝国的“威胁”时,他们战后的新战略*点又该划向何方?于一夕之间覆灭的俄罗斯舰队,在那段帝国后来的时光中,经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和发展?
木质帆船在地中海的一次大海战——纳瓦里诺之战,对维也纳体系造成怎样的冲击?

内容提要


《海战事典006》为全景式专著《日俄战争全史》视角的延伸,为读者精心准备了以下三篇精致图文:
《东方的陆与海: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海军》记录了俄罗斯帝国海军进击远东的强大动因,以及怎样步步为营,狂刷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感。
《帝国海军的无畏舰时代:日俄战争后俄国海军力量的重建》围绕俄国海军战后取得的海上经验,叙述了俄国海军无畏型战列舰的设计、建造、发展与覆灭,以及与其命运息息相关的俄国造船厂的历史。
《维也纳体系的破裂:纳瓦里诺之战》为连载文章,本辑只收录了其上半部分。此篇为读者梳理了纳瓦里诺大海战对维也纳体系造成的影响和冲击,记录了木质帆船在地中海的一次大海战。

目录


【大国海事】
东方的陆与海: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海军
帝国海军的无畏舰时代:日俄战争后俄国海军力量的重建
【海上角力】
维也纳体系的破裂:纳瓦里诺之战

作者介绍


查攸吟,上海人,擅长日俄战争史、美国建国史,撰写过多篇军史类文章。曾经出版过《日俄战争全史》、《血腥的民主》、《日俄战争:开战背景与海战始末》等书籍,并在《兵器》、《现代舰船》等刊物与文集发表过大量文稿。
董旻杰,网名本垒打,曾任“知兵堂”执行总编,著有《闪击西欧》、《沸腾的雪》等二战战史类作品。
指文号角工作室,由诸多*深作家领衔,除近现代各国制服徽章文化领域外,号角工作室还致力于海洋军事文化领域的研究及创作,聚集了大量海洋军事历史作家,策划有《英国战列舰全史》、《英国驱逐舰全史》、《美国驱逐舰全史》等系列丛书,已经上市的指文“世界舰艇”系列出版物受到了读者一致认可。
由陈悦等*深研究者组成,研究范围涉及舰船技术史、甲午战争史等。代表作品有《近代国造舰船志》、《甲午海战》等。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海战事典006: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修订版)》无关,且内容详细的图书简介。 --- 书名:蓝色地平线下的烽烟:大航海时代欧洲海军的崛起与荣耀 作者:[虚构作者名] 亚历山大·凡·德·维尔德 ISBN:978-1-94587-321-0 出版社:环球历史文库 页数:850页 装帧:精装,附大量手绘图、海图与历史照片 --- 内容简介 《蓝色地平线下的烽烟:大航海时代欧洲海军的崛起与荣耀》并非聚焦于任何特定区域或特定战争中的某一方海军力量,而是以恢弘的史诗笔触,深入剖析了自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拉开序幕,至十八世纪末七年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这段漫长时期内,欧洲主要海上强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海军力量的结构变迁、技术革新、战略思想演进及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本书旨在填补当前历史研究中对于“大航海时代”海权转移过程的宏观梳理不足。它摒弃了单纯的舰船技术手册式描述,转而将海军视为国家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意志的综合体现。 第一部分:早期探索与卡拉维尔的时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 本部分追溯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如何通过对新航路的开拓,奠定了早期海上霸权的基础。重点探讨了早期远洋航行中,卡拉维尔帆船(Caravel)和卡拉克帆船(Carrack)的设计特点如何适应了跨洋探险的需求。研究了“炮舰化”的早期尝试——即在远洋帆船上安装火炮以应对沿岸防御或海盗威胁的初步探索。这一时期的海军力量更多是武装商船的军事化延伸,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常备国家舰队。我们详细分析了葡萄牙在印度洋建立的“印度海上帝国”的脆弱性,以及西班牙通过“无敌舰队”概念试图构建的全球性海权网络。 第二部分:风帆战舰的诞生与荷兰的“海上商业帝国”(17世纪前半叶) 随着远洋贸易的利润爆炸式增长,对更坚固、火力更强的专用战舰的需求日益迫切。本章详细描述了十七世纪初,以荷兰共和国为代表的商业共和国如何系统化地将经济实力转化为海军优势。重点介绍了“战列舰”(Ship of the Line)概念的初步成型,以及“横列射击”(Broadside Fire)战术的成熟。荷兰人对船体设计、航行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极致追求,使其在与西班牙的长期冲突中取得了关键胜利。此处深入考察了“海军部”作为中央管理机构的设立对海军专业化的推动作用。 第三部分:路易十四的海洋雄心与法国的重塑(17世纪后半叶) 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开始进行国家层面的海军现代化改革。本书细致考察了让-巴普蒂斯特·科尔贝尔(Colbert)如何借鉴荷兰经验,同时结合法国的中央集权优势,建立起一支由国家财政全力供养的、拥有严密等级制度和专业军官体系的“皇家海军”。我们分析了法国在造船学上的突破,例如标准化船体设计和更优化的帆索配置,这使得法国战舰在同等吨位下往往拥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火力持久性。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法国海军如何从技术上赶超并一度超越荷兰,并挑战英国的海上领导地位。 第四部分:英荷战争的终极对决与海上均势的确立(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 英格兰与荷兰之间的数次主要海战——例如四日海战和圣詹姆斯湾海战——被视为近代海军战术的里程碑。本部分不仅描绘了这些冲突的惨烈场面,更侧重于战术的演变:从早期混乱的“混战”到双方逐渐学会并强制执行“战列线部署”(Line of Battle)的纪律化过程。这一部署被证明是最大限度发挥风帆战舰火力的唯一有效方式。英国海军通过其更严格的航海传统和对商贸航线的保护,逐渐确立了其在欧洲海权竞争中的领跑地位,尽管尚未达到后来的绝对霸权。 第五部分:技术顶峰与全球竞争的白热化(18世纪中叶:七年战争与美国独立战争)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十八世纪中叶,此时风帆战舰技术达到了设计的巅峰——“百门炮战舰”(First-Rate Ship of the Line)成为绝对的主宰。我们详细分析了英国皇家海军如何整合了技术、经验和战略部署,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对法国和西班牙海上力量的压制。重点探讨了“破阵战术”(Breaking the Line)的尝试与实践,以及如基伯龙湾战役等决定性冲突如何将欧洲海权竞争延伸至全球殖民地,最终为大英帝国在拿破仑时代之前奠定全球霸权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本书还探讨了风帆时代末期,海军后勤、舰船疾病(如坏血病)的防治,以及海军士气对战役结果的间接影响。 --- 本书特色: 跨学科分析: 不仅关注战舰规格,更深入探讨了造船技术背后的金融体系、政治体制对海军资源的调动能力,以及航海科学(如经度测定)对战略机动的意义。 详尽的图表资料: 包含了数十份由海洋历史学家复原的十七、十八世纪主力舰船的结构剖面图、风帆配置图和标准战列线部署图。 叙事张力: 以宏大叙事结构,将冷峻的技术分析融入到波澜壮阔的海战史诗之中,展现了欧洲列强为争夺“蓝色地平线”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与无上荣耀。 《蓝色地平线下的烽烟》是研究早期近代国家形态、军事技术演进和全球贸易网络构建的必备参考书。它展现了欧洲海军如何从地方性的武装力量,蜕变为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决定性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颇具匠心,深邃的蓝色背景仿佛象征着辽阔的大海,而中央的战舰剪影则透出一股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我之前阅读过不少关于日俄战争的书籍,但侧重点大多放在陆战或者战役本身,对于俄国海军的深度解析相对较少。这次看到《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修订版)》,我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全面的视角。我特别想了解,在那场惨烈的海战中,俄国海军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覆灭的?是战略失误,还是技术落后?是官僚主义的掣肘,还是士兵素质的低下?这些疑问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令人信服的答案,并且通过翔实的史料和数据支撑,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

评分

看到《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修订版)》这本图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当年波澜壮阔的海上战场。我一直对军事历史,尤其是近代海战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日俄战争是近代海军史上一次极具代表性的冲突,它不仅改变了东亚乃至世界的格局,也为各国海军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日俄战争前后俄国海军的方方面面。我希望能了解俄国海军在战略目标上的摇摆不定,以及其在舰队部署上的困境。同时,我也对书中是否能详细描述当时俄国海军士兵的生活状况、训练强度以及他们的战斗意志有着极大的兴趣。毕竟,一场战争的胜负,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武器和战术的比拼,更包含了人心的较量。

评分

拿到这本《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修订版)》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的“分量”十足,无论是纸张的质感还是内容的厚度,都预示着这是一部值得深入品读的著作。我一直对军史题材情有独钟,尤其是那种能够将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相结合的书籍。日俄战争作为一场影响深远的帝国主义战争,其海战部分的较量尤为引人注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事件的罗列,而是能够挖掘出更多深层的原因和影响。比如,沙皇政府在海军建设上的投入是否充足?海军将领们是否存在严重的个人恩怨或者派系斗争?而当时的国际环境,比如英日同盟,又对俄国海军产生了怎样的制约?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更为立体和多维度的观察角度。

评分

我购买的这本《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修订版)》在包装完好,拿到手中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我对近代军事史,特别是海军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热情,而日俄战争无疑是近代海军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我一直好奇,作为当时欧洲老牌海军强国之一的俄国,为何会在这场战争中输给新兴的海军力量日本?这本书的标题正好击中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我希望它能详细地梳理俄国海军在战前的扩建情况、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军官的培训与指挥体系,以及与日本海军在技术、战术、人员等方面的对比。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分析俄国海军在战时的决策失误、后勤保障的不足以及士气问题,从而揭示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评分

刚收到这本《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修订版)》,迫不及待地翻开,就被那厚重的历史感和精致的排版所吸引。我一直对近代海军的发展史,尤其是那些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战役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日俄战争无疑是近代海军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改变了远东的力量平衡,也深刻地暴露了俄国沙皇时期军事体制的弊端。从封面上那张泛黄的老照片,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史料气息扑面而来。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剖析俄国海军在日俄战争前后的发展脉络,不仅仅是战役的胜败得失,更希望能看到背后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技术因素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了这支舰队的命运。例如,书中能否提及当时俄国造船工业的真实水平?海军军官的培养体系是否科学?以及与日本海军相比,俄国海军在战略战术上的长处与短板又在哪里?这些细节都将是我衡量这本书价值的重要标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