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窥探自画像
定价:68.00元
售价:49.6元,便宜18.4元,折扣72
作者:(韩)全俊烨 姜海燕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22281333
字数:185
页码:280
版次:1
装帧:线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穿越时空的“自拍照”:有格调,有内涵,经典持久,话题十足☆另类酷炫的艺术史:28位经典大师,41幅名画,跨越艺术史上下500年☆独特视角的名画解析:画家独白VS看画感悟,对比鲜明,上帝视角,新颖赏析角度☆舒适的阅读体验:精选特种纸,高度还原色彩;裸背设计,180度平展,舒适赏画体验
《窥探自画像》一书收录了28位大师的41幅传世自画像。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革命,从欧洲到南美,从赋予特定用途的自画像、到隐藏在作品中的自画像、再变幻成神话人物的自画像,重现艺术史500年的精彩瞬间。专业画家从创作和欣赏对比角度入手,还原大师的艺术观、价值观以及时代背景。这些形态各异、充满神秘的自画像,将带领我们去追寻那隐匿在自画像背后的精彩人生,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全俊烨,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已在首尔、东京、慕尼黑、洛杉矶等地举办23场个人画展,参与300多场展览策划。他曾在艺术杂志《学院》担任艺术记者,也是省谷美术馆的创立者之一,并担任了9年的艺术研究室室长,同时为多家媒体撰稿艺术普及文章。
当我在书店看到《窥探自画像》这本书名时,我的思绪立刻被拉扯开来。首先,“窥探”二字,就充满了故事性,它暗示着一种不轻易示人的、私密的视角。而“自画像”,则将这种视角聚焦于作者自身。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解读:也许是作者对童年经历的回溯,那些被遗忘的细节,在回忆中被重新打量;也许是对人生重要转折点的反思,那些曾经的困惑与选择,在如今看来是否有了新的意义;又或者是对当下内心状态的细腻描摹,那些微妙的情绪波动、无法言说的渴望,都被细致地捕捉。我设想,这本书可能像是一面精心布置的镜子,它既反映出作者的容貌,也折射出她经历过的风景,甚至是在镜面反光中,透露出她对世界的看法。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进行这场“窥探”的,她是否用了一种我们不曾想到的方式,去揭示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很有意思,“窥探自画像”。光是这个名字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这本书会不会是那种,作者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揭露自己内心世界,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的故事?自画像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一种自我审视,而“窥探”这个词,又增添了一层神秘感和距离感,仿佛是在小心翼翼地靠近,又或者是在观察一个隐藏的自我。我常常觉得,每个人都有很多层次,我们对外展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那些埋藏在深处的情感、经历、甚至是矛盾,才构成了我们真正的“自画像”。这本书是否能够带领我,透过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种“窥探”的微妙之处,去理解那些不易察觉的内心涌动?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次深入的灵魂对话,让我不仅仅是阅读一个故事,更是去品味一种关于“自我”的理解和呈现。也许,它会是一种文学上的冒险,让我跟随作者一起,去揭开面纱,去看见那些隐藏在光影下的真实。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窥探自画像》,给我带来一种非常独特的联想。我想象着,作者是不是在用一种非常隐晦、非常私人的方式,去描绘她内心深处的某个侧面?“窥探”这个词,就带着一种小心翼翼、欲说还休的意味,仿佛不是要一次性地全部展露,而是要一点点地、耐人寻味地揭示。“自画像”又将这个焦点牢牢地锁定在作者本人身上。我很好奇,她要“窥探”的是哪一个“自我”?是那个光鲜亮丽的公众形象,还是那个在无人之境的孤独身影?亦或是,那个隐藏在所有表象之下的,最真实、最原始的冲动和情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不是那种直白的倾诉,而是一种更具艺术性和象征性的表达,让我能够透过文字的缝隙,去捕捉作者内心的真实脉搏,去感受那种“窥探”所带来的,既紧张又充满发现的乐趣。
评分《窥探自画像》这个书名,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自画像”,只不过我们表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些人是沉默的观察者,有些人是热情的讲述者,而有些人,可能就像书名所暗示的那样,是带着一丝好奇和审慎,去“窥探”那个最深处的自己。我很好奇,作者究竟“窥探”到了什么?是那些令人惊艳的闪光点,还是那些令人不忍直视的阴影?又或者是,两者皆有,并且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自我认知空间,让我能够借由作者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去理解那些难以名状的情感。我期待的,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看见”和“领悟”。
评分这本《窥探自画像》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仿佛在邀请我走进一个私密的艺术空间。我联想到那些大师级的肖像画,画家们如何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神韵,又如何在色彩和光影中传达细腻的情感。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就是在用文字作画,描绘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样子。我好奇的是,作者会选择什么样的“画笔”和“颜料”来完成这幅自画像?是犀利的洞察,是温柔的叙述,还是辛辣的自嘲?“窥探”这个词,又让我觉得,这幅画可能不是那种一览无余的坦白,而是在暗示、在留白,在引人遐想。它可能是在揭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假面”,或者是在展现我们不常示人的脆弱。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一种心灵上的共鸣,让我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能“看见”作者的灵魂,并从中找到与自己内心相呼应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