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牡丹十招——中国画一技之第速成 9787532242924

画牡丹十招——中国画一技之第速成 978753224292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宣明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画
  • 牡丹
  • 绘画技法
  • 速成
  • 绘画入门
  • 艺术
  • 绘画
  • 花卉
  • 技法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2242924
商品编码:2963957687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5-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画牡丹十招——中国画一技之第速成

定价:18.00元

售价:13.1元,便宜4.9元,折扣72

作者:王宣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2-01

ISBN:97875322429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牡丹局部画法、整株牡丹画法、创作要点、画牡丹十招:包括点垛法、平移法、卷笔法、皴擦法、叠加法、拖泥带水法、一笔法、撞粉法、烘托法、水墨法等,附图例。
  王宣明,上海青浦人,1937年生,现为上海牡丹画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员,副研究员职称。
  王宣明擅长花鸟,兼及山水,人物。70年代起得到程十发先生指点;80年代入上海中国画院花鸟画进修班,得到唐云先生亲授。作品曾入选全国及省市美展,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其艺术成就录入《中国美术家》等多种辞书。90年代起致力于牡丹画研究,所作牡丹画古朴清逸、雅俗共赏。出版有《王宣明牡丹画集》、《王宣明牡丹画选》。上海教育电视台《诗情画意》635期专题介绍王宣明牡丹画艺术。

目录

章 画前必读
第二章 牧丹局部画法
节 花蕾、花冠画法
第二节 花蕊画法
第三节 枝干画法
第四节 花茎、叶柄、花芽、叶芽画法
第五节 叶子画法
第三章 整株牧丹画法
第四章 创人要点
第五章 教你十招
节 点垛法
第二节 平移法
第三节 卷笔法
第四节 皴擦法
第五节 叠加法
第六节 拖泥带水法
第七节 一笔法
第八节 撞粉法
第九节 烘托法
第十节 水墨法
第六章 构图与图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泼墨丹青:写意山水入门与精进》 作者: 李明远 出版社: 江南书局 ISBN: 9787532242931 --- 内容提要 本书《泼墨丹青:写意山水入门与精进》 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技法与哲学思想的深度专著。全书厚植于中国古典艺术的深厚土壤,旨在引导读者从零基础迈入写意山水的宏阔世界,并为有一定基础的习画者提供进一步提升和突破瓶颈的阶梯。 本书的视角,完全聚焦于山水这一中国画的独立画科,而非花卉、人物或翎毛。它摒弃了对具体物象(如牡丹、荷花等)的专项训练,转而深入探讨描绘自然万象——山、水、云、树、石——的气韵生动之道。 全书共分七大篇章,结构严谨,循序渐进,确保学习者能够建立起扎实的笔墨功底和独立思考的审美能力。 --- 卷一:写意之源——山水画的哲学意境(约200字) 本卷开篇,即为学习者奠定思想基础。我们不直接讨论如何握笔,而是探究“为何而画”。本章深入剖析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阐释写意山水画的核心精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重点阐述了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源流,以及“元四家”如何将个人情怀融入对自然山川的描摹之中。不同于侧重工笔细节的描绘,本卷强调气韵、意境的提炼,引导读者理解,一幅山水画的价值,在于画家胸中的丘壑,而非目之所见的堆砌。内容涵盖了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的理论解析及其在构图中的实际应用,为后续技法学习定下基调。 --- 卷二:笔墨的呼吸——基础用笔的千变万化(约300字) 本章是技术层面的基石。它彻底回避了花卉的勾勒、点染技法,专注于“点、线、皴、擦”在表现山体结构和树木肌理上的差异化运用。 (一)线描的功力: 详细讲解了“十八描”中,最适用于山水画的几种核心线条的提按顿挫,如“折带皴”、“披麻皴”和“斧劈皴”的结构性差异。重点练习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干湿变化,表现山石的年龄感和质感,如坚硬的花岗岩与温润的砂岩。 (二)皴法的演化: 深入剖析中国画中皴法的本质——并非描摹皮肤纹理,而是表现山川的内在筋骨。通过大量的示范和临摹案例,教授如何将多种皴法融会贯通,避免单一化。例如,如何用散锋处理远山,用侧锋表现近岩的厚重感。 (三)墨法的层次: 讲解了“墨分五色”的实际操作。从焦墨、浓墨到淡墨、宿墨,每一层墨色的晕染、渗化,都服务于空间感和氛围的营造。特别设置了“墨韵的控制”单元,教授如何利用宣纸和墨汁的物理特性,达到墨迹自然化、不刻意的效果。 --- 卷三:山之骨——构造雄浑的群山(约350字) 本篇是山水画的重中之重,完全聚焦于山体的形态塑造与空间布局。本书不提供单一山峰的固定画法,而是教授“造山之理”。 (一)结构解析: 通过解构古代大师作品中的山脉走向,分析不同地貌(如北方之雄奇、南方之秀润)的内在骨架。学习如何设计山脉的起伏、转折和呼应关系,使之形成有生命力的整体。 (二)皴法的整合应用: 将第二章所学皴法,整合进复杂的山体结构中。例如,演示如何在一座大山的不同部位,灵活切换使用“荷叶皴”表现山腰的植被覆盖,与使用“披麻皴”表现山体的裸露岩层。 (三)留白与虚实: 深入探讨山水画中“留白”的哲学意义——留白即为云雾、为空间、为气。教授如何巧妙安排空白区域,引导观者的视线,从而创造出“计白当黑”的深度感和无限延伸感。本章重点区分了近景山体的实刻与远景山体的虚化处理。 --- 卷四:水之流——动静相宜的灵动处理(约250字) 水是山水画的血脉。本卷完全侧重于水的表现,完全区别于对花卉流水枝干的处理方法。 (一)静水与动水: 区分表现平静湖泊的“水纹线”画法(通常采用细淡墨线或干笔擦法),以及表现瀑布、江河的“水势”画法。 (二)瀑布的张力: 详细分解表现瀑布的技法,包括如何用淡墨晕染出水气弥漫的雾霭,再以白线或干笔描出水流的锐利感,强调水流的动势与山石的静止之间的对比与平衡。 (三)云雾的层次: 云雾被视为水气的升腾,是连接天地的重要元素。本章教授如何利用淡墨和清水,通过反复的渲染和“擦白”技法,营造出山间云海的轻盈与变幻莫测。 --- 卷五:林木的点景——树法与意境的烘托(约250字) 本篇聚焦于山水画中的重要点景元素——树木。与花卉画对花朵细节的刻画不同,山水画中的树木,重在表现其“姿态”与“群体精神”。 (一)树的骨干与枝法: 重点讲解松、柏、柳、杂树的基本树干画法(如“鹿角枝”、“蟹爪枝”),强调树干是山体精神的延伸。 (二)点叶的运用: 教授如何在表现夏季或秋季树木时,使用“介字点”、“胡椒点”等传统点叶法,以烘托季节气氛,并确保点叶的疏密关系符合整体构图的节奏。 (三)群体组合: 学习如何将单棵树木组合成林,形成有层次感的“树阵”,以增强山体的纵深感和环境的幽深感。 --- 卷六:写意之精——组合与创作的提升(约150字) 在掌握了基础元素后,本章指导如何将山、水、树、石等元素有机地组织成一幅完整的作品。重点在于“胸中有丘壑”。 本卷通过“十字法”、“S形构图”等传统构图法则,指导读者如何安排主次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强调“意在笔先”,鼓励学习者在创作过程中,根据个人情感的涌动进行随机应变,避免机械地套用范式。本章包含数个不同主题(如“高山流水”、“烟雨平湖”)的组合范例解析。 --- 卷七:实践与临摹指南(约100字) 本书的最后部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自学路径。推荐了从唐、宋至明、清历代山水画大师的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作为临摹对象,这些作品皆以写意山水为主。强调临摹应遵循“先形似,后神似”的原则,并附有详细的笔墨“拆解”步骤图,而非简单的描红。 --- 总结: 《泼墨丹青:写意山水入门与精进》旨在提供一套脱离具体花卉对象的、专注于山水画笔墨精神与结构构建的全面训练体系。读者将通过本书,掌握中国写意山水画特有的气韵、皴法与空间处理能力,最终形成自己对自然山河的独特笔墨表达。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描绘出自然之美的作品,而牡丹作为国画中的经典题材,更是让我着迷。然而,真正拿起画笔尝试时,才发现其中大有学问。我尝试过一些市面上的国画教材,但很多都显得过于学术化,或者步骤过于繁琐,导致我常常因为难以掌握而产生挫败感。《画牡丹十招——中国画一技之第速成》这个书名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它所提出的“速成”概念,正是我这类爱好者所急需的。我渴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让我快速而有效地掌握画牡丹的精髓,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基础理论。我特别想知道这“十招”具体是如何编排的,是否会从最基础的花瓣勾勒和色彩运用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花朵的层次感、光影的表现,甚至是对整体画面的构图和意境的把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易于理解的绘画步骤和技巧,让我能够在短时间内画出具有一定水准的牡丹作品,从而增强我的绘画信心和乐趣。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国画中那些生动传神的描绘,总能触动我内心的柔软。接触过一些国画基础的课程,感觉很多时候都在讲究基础功,比如笔墨的运用、线条的勾勒,这些固然重要,但对于零基础或者想要快速掌握一门技艺的爱好者来说,往往会显得有些望而却步。我最近听朋友提起这本《画牡丹十招——中国画一技之第速成》,说它在教授绘画技巧的同时,非常注重实操性和易懂性。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它所提到的“速成”概念,我理解的“速成”并非是不讲究基本功,而是能够提炼出最核心、最有效的学习路径,帮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绘画的精髓。这本书的“十招”听起来很像武林秘籍,我想知道这“十招”是否能够涵盖牡丹的各个方面,比如从初学者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入手,比如如何画出花瓣的厚重感和层次感,如何表现花朵盛开时的那种饱满姿态,又比如牡丹叶片的形态和神韵如何才能自然表现。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简洁明了的步骤和示范,让我能够一步步跟着学,并且在不牺牲画面美感的前提下,快速提升绘画水平。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开启国画学习之旅的得力助手,让我能够通过学习,画出令人满意的牡丹作品。

评分

这本《画牡丹十招——中国画一技之第速成》光看书名就让人跃跃欲试,我一直对手绘牡丹情有独钟,但总觉得技艺不精,落笔总少了那股雍容华贵的气韵。平日里翻阅一些国画教程,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步骤繁琐耗时,学了半天还是不得要领,甚至有些画册只是堆砌图片,缺乏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些“速成”的窍门,不是那种偷工减料的技巧,而是能够点拨关键,让我快速抓住牡丹的神韵。比如,牡丹的瓣形如何才能画得既饱满又富有层次感?花蕊的细节处理又该如何才能生动?叶片的勾勒和设色有什么讲究,才能显得翠绿欲滴,与花朵相得益彰?我希望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解答这些疑问,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口诀,让我能够快速上手,并且画出的牡丹能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似”的层面。这本书的“十招”听起来像是精炼的招式,我很想知道这十招具体会涵盖哪些方面,是针对花头、叶片、枝干,还是整体构图?是否会有一些关于色彩搭配的独到见解,让牡丹的色彩更加丰富和富有生命力?希望它能真正帮助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快速建立信心,享受绘画的乐趣。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艺术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我创作灵感的书籍,尤其是关于花鸟画的部分。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牡丹的绘画教程,但总觉得要么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要么就是内容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画牡丹十招——中国画一技之第速成》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它承诺的“速成”让我眼前一亮,这正是许多初学者和希望提升技能的人所追求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技巧罗列,而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牡丹的绘画要领,比如如何捕捉牡丹不同姿态的神韵,从含苞待放到盛开怒放,每一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和表现手法。我想知道这“十招”具体会包含哪些内容,是否会涉及花瓣的勾勒、设色,叶片的姿态,以及枝干的运用,甚至是整体的构图和意境的营造。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招式”,让我能够快速掌握绘画牡丹的关键技巧,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快地画出具有神韵和生命力的牡丹,那将是极大的收获。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书画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掌握一门绘画技艺,能够自己动手创作一些美好的画面。牡丹作为国画中的“花中之王”,其雍容华贵的气质一直让我心向往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画出的牡丹总觉得缺少神韵,花瓣扁平,色彩也显得单调。市场上关于国画的教程很多,但有些过于艰深,有些则流于表面,让我难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本。《画牡丹十招——中国画一技之第速成》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需求点。我非常看重它所强调的“速成”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我在短时间内,通过清晰的步骤和精炼的技巧,掌握画牡丹的关键要领。我想了解这“十招”具体会侧重于哪些方面?是花瓣的形态变化,还是色彩的搭配运用?亦或是花叶的组合以及整体的构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实用的“秘诀”,让我能够快速提升绘画水平,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牡丹作品,并且能够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