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元吴镇墨竹谱 | 作者 | 吴镇 |
| 定价 | 120.00元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4061912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数 | 页码 | 48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4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历代名绘真赏:元吴镇墨竹谱》收录了吴镇画新篁、嫩枝、老干、垂叶、雨竹、风竹、雪竹、坡地竹林、崖壁垂竹,或粗竿挺拔,竹叶清劲,或细枝临风,摇曳生姿。每幅画的构图都有很大的区别,以画谱而言,称得上变化多端,诸法悉备,成为后之学者极好的借鉴。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历代名绘真赏:元吴镇墨竹谱》: 元吴镇墨竹谱之八 自识:有竹之地人不俗。而况轩窗对竹开。谁谓墨奴能倒景。一枝栘上纸屏来。梅道人。一日与人写纸屏而作此枝。佛奴索写此诗于谱上。遂为书也。至正庚寅夏五月十三日。竹醉时。钤印:澹中有味。一梅。吴仲圭。 元吴镇墨竹谱之九 自识:晴霏光煜煜。晓日影瞳瞳。为问东华尘。何如北窗风。梅花道人戏墨于醉李春波门。笑俗陋室者。饮冰先生。以樗翁所书笑俗二字木刻示余。揭之陋室。为问俗之移人。而贤者犹不能自免。而况愚者而能免乎。钤印:澹中有味。梅华盒。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 自识:俗之可笑不可笑。何则。盖习气所积。化之而然也。然而俗之果可移人。而人果不可移俗者乎。使其喜名者而乏寸识。喜利者而尚洋华。皆习俗移人而然焉。问有堕于其中而自觉者。得非心出天赋。人能移俗者至是乎。俗果可笑乎。果不可笑乎。因诵东坡诗。士俗不可医之句。先生乃掀髯大笑。捧腹出门。疾走而去。余遂歌日。我有渊明琴。长年在空屋。客来问宫商。卢胡扪轸足。幸俗不可医。那使积习熟。我懒政欲眠。清风动修竹。孔子适卫。公孙青仆。子在淇周。有风动竹。萧瑟团栾之声。欣然亡味。三月不肉。顾谓青日。人不肉则瘠。不竹则俗。汝知之乎。梅花道人写至此。遂写竹以破俗云。至正庚寅夏五月。时窗雨未霁。笔倦少息。钤印:澹中有味。蘧庐。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一 自识:晴霏光煜煜。晓日影瞳瞳。为问东华尘。何如北窗风。梅花道人戏作此纸。时南风初来高卧窗。风到竹边而回。微凉可爱。因有此作。书此以识其美也。至正夏六月。钤印:庚寅。一梅。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二 自识:俯仰元无心。曲直知有节。空山木落时。不改霜雪叶。此悬崖竹如此。玄意可也。梅花道人戏墨。钤印: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三 自识:抱道元无心。凌空如有意。寂寂空山中。凛此君子志。梅花道人。为佛奴戏此竹。书此诗。当此日。有此枝。成不成。奇不奇。口不能言心自知。聊写此语相娱嘻。梅老寐语也。钤印:澹中有昧(倒印)。蘧庐。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四 自识: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梅老戏墨。时客至退而书也。钤印:澹中有味。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五 自识:竹窗思阒寥。铜博香委曲。胸中有用书。写作湘天绿。蝉声初响。凌霄花开。南风时来。清旦萧萧。爽气如在西山。拈笔偶书至此。佛奴习右军书。读孟子。六月九日也。梅花道人戏墨。钤印:梅华盒。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六 自识:鲜于伯机题高房山墨竹诗云。凉阴生砚池。叶叶秋可数。亭前客梦醒。一片江南雨。至正十年夏六月九日。因雨窗孤坐。拈笔写此纸。以识岁月也。梅花道人戏墨。钤印:梅华盒。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七 自识:梅华翁寄兴于橡下。钤印:澹中有味。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八 自识:简斋诗。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梅花亲书也。钤印:澹中有味。梅华盒。吴仲圭。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九 自识:我观大地众生。俗病易染难去。由然兴起慈云。霪为甘露法雨。此诗息斋道人。画竹于皋羊僧舍。题云。因仿其作。遂书此一石。至正十年夏六月十日。梅沙弥随喜而戏墨也。钤印:庚寅。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二十 自识:径深茅屋陋。树倚夕阳斜。行遍青山路。何丘不可家。至正庚寅夏六月。梅花老戏墨也。钤印: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二十一 自识:轻阴护绿苔。清风翻紫箨。未参玉版师。先放扬州鹤。梅老戏作于度余之东客位。且喫茶戏。钤印:一梅。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二十二 自识:愁来白发三千丈。戏扫清风五百竿。幸有颖奴知此意。时来纸上弄清寒。梅道人戏墨。时骤雨忽至。清风凉肌。至正庚寅夏六月十五日也。钤印:庚寅。一梅。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二十三 自识:昔游钱塘吴山之阳。玄妙观方丈后池上绝壁。有竹一枝。俯而仰。因息斋道人写其真于屏上。至今遗墨在焉。忆旧游笔想而成。以示佛奴。以广游目云。钤印: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二十四 自识:董宣之直。严颜之节。口头不屈。疆项风雪。梅花道人。戏作雪竹之法。钤印: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 |
| 序言 | |
一直以来,我对传统水墨画都怀有某种难以言说的敬畏,总觉得它是一种需要沉淀、需要悟性的艺术。这次的《元吴镇墨竹谱》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得以窥探其中奥妙。书中不仅有精美的画作,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每一幅作品旁都附有简短的题跋,虽然字数不多,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竹子精神的理解,对笔墨技法的阐释,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喜欢其中几幅描绘风雨骤急的墨竹,那种凌厉的笔触,那种不畏强权的姿态,仿佛直接打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评分这次偶然在书店翻到一本画册,封面就透着一股淡雅的文人气息,虽然我对墨竹的了解不多,但那疏朗的笔触和水墨晕染出的风骨,瞬间就吸引了我。拿到手细细翻看,才发现这并非寻常的画册,而是汇集了一位大家在墨竹创作上的心得与实践。书中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活过来的竹子,或挺拔如剑,直入云霄,展现出不屈的意志;或摇曳生姿,在风雨中低垂,又透着韧劲与希望。作者的笔法变化多端,浓淡干湿,墨色层次丰富得惊人,仿佛能听到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闻到雨后泥土的清新气息。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典艺术颇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某一特定画种的优秀读物。《元吴镇墨竹谱》的出现,无疑是我的一个惊喜。书中的内容并非是简单堆砌的画作,而是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和情感的递进。从初学的几笔勾勒,到后面几近出神的描绘,我仿佛能跟随着作者的笔尖,一步步走过他对墨竹艺术的探索之路。他的题跋,像是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理解画中的意境,体会那“宁折不弯”的竹子精神,以及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倾注的情感。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艺术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元吴镇墨竹谱》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欣赏画作,不如说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对话。作者对墨竹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绘画技巧,升华到了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书中的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作者心境的写照,或恬淡闲适,或意气风发,或历经沧桑,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留白的运用,那种“空灵”之美,仿佛让画面有了呼吸,让观者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评分购买《元吴镇墨竹谱》纯粹是出于对“中国风”的喜爱,没想到这本书却给了我远超预期的体验。它不像一般的画册那样,只是冷冰冰地展示作品,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思考和艺术理念。我喜欢书中那种不急不躁的节奏,每一幅画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个新的故事。作者在题跋中,时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这些都通过他的笔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纯粹和宁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