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校社科文库 中国城乡家庭金融差异的实证研究(中国家庭金融学的前沿研究)
定价:32.00元
作者:何丽芬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12526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经济学研究人员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视角出发,借鉴国内外家庭金融研究的*成果,立足城市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层面,运用现代经济计量学方法对城乡家庭金融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中国城乡家庭金融差异的基本现实,并深入研究影响城乡家庭金融差异的因素,从而寻找缓解城乡家庭金融发展不平衡的经济金融对策。本书着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实证分析:一是中国城乡家庭金融资产差异的实证分析,从微观层面揭示城乡家庭持有金融资产风险偏好差异的影响因素;二是中国城乡家庭金融负债的实证分析,从微观层面揭示城乡家庭负债差异的影响因素;三是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家庭金融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从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二元特征出发重点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城乡家庭金融差异的影响。
目录
导论
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第四节 主要的创新之处
章 中外家庭金融研究相关文献述评
节 家庭金融的含义及与本研究相关的概念
一、家庭
二、家庭金融
第二节 国外家庭金融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家庭金融资产的研究文献
二、国外家庭金融负债的研究文献
第三节 国内家庭金融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研究文献
二、国内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
三、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文献
第四节 家庭金融的文献评述
第二章 中国城乡家庭金融差异的理论分析
节 城乡家庭金融差异的理论背景
一、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 家庭金融理论
第二节 家庭金融的主要理论模型
一、理论模型
二、经典模型的缺陷
第三节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家庭金融差异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
二、现实分析
第三章 中国城乡家庭金融资产差异的实证分析
节 中外家庭金融资产差异的比较
一、发达国家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比较
二、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量和结构
三、中国与发达国家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的比较
第二节 中国城市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风险偏好
一、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
二、不同金融资产规模下的家庭的风险偏好
三、不同年龄段的家庭的风险偏好
四、不同收入的家庭的风险偏好
五、不同知识水平的家庭的风险偏好
六、不同证券投资经验的家庭的风险偏好
第三节 中国农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风险偏好
一、农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特征
二、农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中国家庭持有金融资产风险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
二、数据样本和分析变量
三、假说
四、运用多元无序名义logit模型的研究思路
五、估计结果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四章 中国城乡家庭金融负债差异的实证分析
节 发达国家家庭负债状况的比较
一、各国家庭负债的状况
二、各国家庭负债状况变化的比较
第二节 美国家庭的金融负债分析
一、美国家庭金融负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二、美国家庭的金融负债程度
三、影响美国家庭金融负债的因素分析
四、美国家庭金融负债的宏观经济效应
第三节 我国城乡家庭的金融负债分析
一、我国家庭负债的状况
二、我国家庭的消费信贷
三、农村家庭金融负债分析
四、影响我国家庭消费信贷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中国家庭金融负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变量及模型选择
二、2007年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三、2009年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四、结论
第五章 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家庭金融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
节 中国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二元特征
一、中国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的构成情况
二、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差距指数的变化
三、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二元特征
第二节 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二元特征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假说
三、金融发展对城市家庭财产性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四、金融发展对农村家庭财产性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五、主要结论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介绍
何丽芬,女,1970年1月出生,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199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系金融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金融市场与家庭金融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并参与多项*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在《管理世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国际经济合作》、《中国金融》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出版《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与机构》等多部教材和译著。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厚度吸引住了。这预示着内容会非常详实,绝对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泛泛之谈。我是一名正在准备考研的学生,专业方向正是经济学,而金融学又是我的重点关注领域。中国城乡家庭金融差异,这个题目让我觉得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也契合我目前的学习需求。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中国家庭金融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家庭资产配置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金融知识水平等,以及这些因素在城乡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学习到作者是如何进行实证研究的,包括数据收集、模型构建、实证分析等环节,这对于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将非常有启发。书中会不会引用国内权威的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是否有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家庭金融行为的比较?这些细节都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学和经济学交叉领域充满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题目《中国城乡家庭金融差异的实证研究》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认为,家庭的金融状况是其社会地位、生活质量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体现,而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家庭金融差异,更是中国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是如何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来揭示城乡家庭在金融决策、财富积累、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差异。书里会不会探讨不同社会阶层在城乡金融差异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中产阶级在城市和农村的金融行为有何不同?低收入群体在城乡的金融困境又有哪些共性与个性?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超越表面数据的深入分析,触及那些影响家庭金融行为的文化、心理以及制度层面的因素,从而提供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说实话,我对“实证研究”这个词本身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会是枯燥的理论和复杂的数据。但这本书的题目——“中国城乡家庭金融差异的实证研究”,却意外地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身处农村,亲身感受到城乡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而金融,似乎是连接这一切的关键。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我们普通家庭的金融生活是如何被城乡环境所影响的解释。比如,我们农村家庭的储蓄和投资习惯跟城市家庭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因为城市里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和金融产品?书里会不会讨论一些具体的金融产品在我们农村地区的可及性和普及度?另外,对于家庭债务问题,城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能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的解释,而不是一堆专业术语?
评分我是一名对社会经济现象非常敏感的观察者,尤其关注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是我思考的重点,而家庭金融,无疑是体现这种不平衡最直接也最隐秘的载体之一。这本书的书名《中国城乡家庭金融差异的实证研究》精准地抓住了我关注的核心。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城乡家庭在金融资产(如房产、股票、存款等)拥有量、金融负债(如房贷、消费贷等)负担、以及金融消费(如保险、理财产品等)参与度上的具体数据对比。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作者是如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的?是制度性的因素,比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还是市场性的因素,比如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信息不对称等等?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具有说服力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并可能引发一些关于如何缩小城乡家庭金融差距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素,但封底的介绍却让我眼前一亮。中国城乡家庭金融差异,这个话题实在太接地气了。我一直对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家庭财富分配很感兴趣,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距,感觉总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壁垒。这本书的副标题“中国家庭金融学的前沿研究”,更是吸引了我。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家庭金融行为、储蓄投资习惯、负债情况等方面,城乡之间存在差异的实证数据和深入分析。我特别好奇,这种差异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是教育水平、就业机会、社会保障,还是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是如何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揭示这些复杂关系的?书中会不会提到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理论化的概念?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帮助我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也能为理解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