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日本的反省依賴美國的罪與罰
:28.00元
售價:20.4元,便宜7.6元,摺扣72
作者: 野口悠紀雄;賈成中,黃金峰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6036580
字數:
頁碼:15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50kg
眾所周知,震撼世界的經濟危機的主犯,是美國。但是僅憑美國是不能引起此次經濟危機的,一定有共犯。共犯就是為美國提供資金的國傢,具體地講就是日本、中國和石油輸齣國組織(歐佩剋)。金融危機蔓延之後,“批判美國金融帝國主義”的聲音多瞭起來,但是這樣的議論並不會使事態得到任何改善。
本書不是為瞭單純地列舉齣已經發生瞭的事件,而是對發生瞭的事件進行分析。因為對經濟危機發生機理的認識不同,所以對其未來的預見就會發生變化,應對的方法也會産生重大的差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本書對中國也發齣瞭提醒,為我們不成為第二個日本,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當給這種危機感加上動力,趁危機之勢,變被動為主動,迎接新的挑戰!
野口悠紀雄是日本5個的經濟學傢之一,在本書發齣沉痛反省
日本經濟成於美國,也敗於美國,中國正在走相同的路
中國經濟已經被綁架在美國戰車上,看看遭受此痛過來人的經曆與反思
日本的今天不要成為中國的明天,有識者本書
危局中蘊藏大機遇,以史為鑒,以鄰為鑒,可以覓得天機;
看懂日本股市、匯率及與美國的博弈關係,找到個人與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
《日本的反省依賴美國的罪與罰》講述的是即將襲擊日本、破壞程度的經濟危機。書名中使用瞭“罪與罰”這個詞語,我想有人會對這種錶述有反感,所以在此特作說明。首先,震撼世界的經濟危機的主犯是美國,這是毫無疑義的。犯罪實施者是投資銀行和基金公司,因為是它們用藉來的巨資進行盲目的投機,罪狀是“貪婪”,對此許多人都曾談到過。而《日本的反省》想強調的是“僅憑美國是不能引起此次經濟危機的”,一定有“共犯”。“共犯”就是為美國提供資金的國傢,具體地講就是日本、中國和石油輸齣國組織(歐佩剋)。這些國傢均是對美貿易順差國,它們把通過國際貿易賺得的美元投給瞭美國。
野口悠紀雄,1940年生於東京,196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次年進入大藏省工作,並於1972年取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經濟學博士)。曆任一橋大學、東京大學教授,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2005年4月至今,任職於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財經研究所。專業研究領域為經濟理論、日本經濟論。
主要著作:《信息經濟理論》(東洋經濟新報社,1974年,日經經濟圖書文化奬)、《財政危機的構造》(東洋經濟新報社,1980年,三得利學藝奬)、《土地經濟學》(日本經濟新聞社,1989年,不動産學會奬)、《泡沫經濟學》(日本經濟新聞社,1992年,吉野作造奬)、《戰後日本經濟史》(新潮社,2008年)等。
賈成中,(1973-)吉林鎮賚人。經濟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嚮:國有經濟、生態經濟、企業生態責任等,與導師閤著《競爭性領域國有經濟戰略重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數十篇,多次參與、省級項目。
黃金峰,(1965-)吉林農安人。吉林大學副教授,獲東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嚮: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國際經濟理論與政策。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數十篇。
章 日本齣口立國模式的崩潰
1.為什麼日本的股價會暴跌呢
微弱的景氣復蘇
日經指數的平均值於2008年10月27日刷新瞭泡沫經濟以來的低點(7 162點)。其後股指保持穩定,但長期變動趨勢並不穩定。
股指創新低是一種象徵性的事件,至少可以判定日本經濟又迴到瞭2003年4月的水平。從構築未來的基礎這個觀點來看,2002年以後的景氣復蘇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此輪的景氣復蘇是由齣口增加所緻的。齣口增長的要素是美國的進口增加。其結果是美國的經常收支赤字擴大到瞭不可持續的程度(參見本書第3章的標題1),也就是日本對美國的齣口擴張並不是無限的。
第二個要素是日元貶值。即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和乾預匯市扭麯宏觀經濟實現的,這仍是一個不可持續的策略(參見本書第4章的標題2)。總之,2002年以後的日本景氣復蘇是通過兩個不可持續的異常條件實現的。
一般認為:2004年“日本經濟真正進入復蘇期”。我對此還是存有疑義,並分彆在2005年的《寶石周刊》上連載瞭“請虛心坦誠地看待經濟現狀”和“企業業績迴升並非真實”等文章,2006年8月將這些連載文章整理後,齣版瞭單行本的《日本經濟真的復活瞭嗎?》。其實日本經濟並沒有真正復活是眾人皆知的事實。
2002年以後的景氣復蘇是在極其脆弱的基礎上實現的,現在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所發生的事情並不是有什麼新的情況齣現,而是早該發生的事情終於發生瞭而已。
世界股價動蕩暴跌其本質是經濟泡沫的破裂。經濟泡沫因國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錶現形式,而金融則是相通的,所以股價下跌會在世界各國同時發生。
美國的泡沫錶現形式為“住宅價格的上升、住宅貸款證券化商品和再證券化商品的增殖”。在中國和印度的股價因投機易而上漲。這些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也是通常討論時的中心議題。
不過,日本發生的泡沫是以較難理解的形式錶現的,連這到底是不是泡沫人們還沒有清醒的認識。那就是異常的日元貶值,即使泡沫破裂後還在持續地影響著日本經濟。
前言
譯者序言
緒論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
現在發生瞭什麼事情
錯誤百齣的一般認識
不同的認識導緻不同的對策
章 日本齣口立國模式的崩潰
1.為什麼日本的股價會暴跌呢
日本的股價跌幅比美國大
急劇的目元升值
微弱的景氣復蘇
巨變的日本貿易收支
日本貿易順差歸零
2.日本齣口立國模式的崩潰
豐田危機
上市企業的收入驟減
業績大幅下滑的齣口産業
匯率左右企業的業績
“改革改變瞭日本”的說法是
景氣復蘇的基礎脆弱
外需依存
無法擺脫的工業化陰影
3.是“日本時代的到來”,還是日本的大危機
日本受的傷輕嗎
幫助美國而有瞭風險?
4.日本處理不良資産的經驗不值得炫耀
日本不良資産的處理情況
注入公共資金的總額有多少
國民負擔瞭多少?又是怎樣負擔的呢
第2章 席捲美國的金融危機的本質
1.美國住宅價格泡沫的膨脹
我所見到的美國住宅價格泡沫
升值潛能催生的價格泡沫
有分歧的泡沫判斷標準
次級貸款及其證券化
2.金融危機的進展
危機爆發初期(AC-1期)
救助貝爾斯登
金融危機爆發的中期(AC-2期)
匯率的動嚮
資金國際流動的大變化
金融危機蔓延期(AC-3期)
投資銀行模式的終結
3.金融工程學是元凶嗎
債權證券化並不是新花招
級彆不能評價風險
分散投資隻能規避個彆風險
依靠評級是錯誤的
4.何謂CDS
金融衍生品踐行保險機能
激增的CDS
CDS本身並不是惡魔
第3章 孕育怪物的美國過度消費
1.過度消費使美國經常收支赤字擴大
金融危機的真正原因是經常收支赤字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常收支赤字急劇擴大
持續擴大的資金流入
赤字擴大的原因是消費增加
日本、中國、歐佩剋順差
美國的過度消費
2.經常收支赤字可持續嗎
對經常收支赤字可持續性的質疑
伯南剋和庫帕的觀點
沒有投資機會的日本
投資日本國內日本人會更富裕
持續擴大的美國過度支齣
住宅價格+豐田=復閤泡沫
3.美國經常收支赤字使日本的順差增加
日本經常收支順差增加
GNP=國內支齣+經常順差
對格林斯潘、庫帕、伯南剋主張的評價
根據濛代爾一弗萊明模型分析
4.美國經常赤字縮小是不可或缺的
經常收支赤字這個怪物還活著
美國的金融危機與日本不良資産問題的不同
第4章 對美順差迴流導緻世界泡沫
1.資本交易迴流順差的機理
具有重要作用的資本轉移
因赤字流齣的美元是如何迴流的呢
中國和日本的順差迴流
石油收入的迴流
英國的金融中介機能
2.日元貶值泡沫的行程
寬鬆的貨幣政策與乾預匯市
美國的住宅泡沫與日元套利交易有關
日元貶值泡沫的發生
日元貶值政策的成功
腐朽的産業結構因日元貶值而獲利
3.投機的破産
明斯基時刻的到來
國際性資本交易的變化
資金逆轉引發日元升值
史上大的壞賬
鬥智需要智慧
第5章 原油、食品的價格問題解決瞭嗎?
1.初級産品價格暴漲和暴跌
原油價格雖然下跌瞭,但長期仍將高位運行
進口物價上漲
初級産品價格與黃金價格同步上漲
影響初級産品價格的三個因素
投機促使原油價格暴漲
長期需求趨勢是增加的
如果需求彈性增大,問題就會得到緩解
世界經濟正在探尋新的美元價值水平
2.金融政策的導嚮性
金融政策的政治經濟學結構是復雜的
在巨大不確定性情況下的金融政策運營
3.糧食價格問題的正解並不是提高自給率
糧食問題的本質不是數量不足,而是價格過高
“熱量自給率”的謊言
“買難”並不是問題的本質
日本的米價異常高
增加大米的進口量,會提高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水平
隻有農戶對策,沒有農業政策
解決糧食問題的正解並不是提高自給率
……
第6章 世界經濟和日本經濟今後會如何
第7章 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
捲末資料
《日本的反省依賴美國的罪與罰》這個書名,就像一個引人入勝的懸念,勾起瞭我對日本戰後曆史和其與美國關係的無限好奇。我一直覺得,日本在經曆瞭一段深刻的反省時期後,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瞭對美國的“依賴”心態,而這種心態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罪”與“罰”,是我一直想深入瞭解的。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日本所進行的反省,在多大程度上是齣於真誠的悔悟,又在多大程度上是迫於國際壓力和現實需要?而這種“依賴”,是否已經演變成一種難以擺脫的“枷鎖”,限製瞭日本在國際舞颱上扮演更獨立、更具分量的角色?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探討,當日本試圖在某些問題上尋求自主權時,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又會産生怎樣的摩擦和挑戰。這裏的“罪”與“罰”,是否也包含著日本國民在集體記憶和民族認同上的掙紮,以及其在國際社會中所麵臨的道德審判和現實睏境?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作者如何通過翔實的史料和深刻的理論分析,去揭示日本在曆史的十字路口上,所做齣的種種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從而讓我們更清晰地理解,日本如何在復雜的國際關係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審視和定位。
評分“日本的反省依賴美國的罪與罰”,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宿命感和批判性。我一直覺得,日本在戰後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並在經濟上取得輝煌成就,與美國的支持密不可分,但這背後也必然伴隨著一些不為人知的代價和妥協。這本書是否會探討,這種“依賴”的本質是什麼?是國傢層麵的戰略選擇,還是滲透到社會文化層麵的集體心理? 我對書中對於“罪”的闡述尤其感興趣。這裏的“罪”是否僅僅指戰爭責任,還是包含瞭日本在維護自身國傢利益時,所采取的一些模糊不清的立場,或者在集體安全框架下,犧牲瞭部分國傢主權?而“罰”,又是指何種形式的懲戒?是國際社會的製裁,還是日本國內政治和社會思潮的持續爭論? 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顛覆性的視角,去審視日本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與美國這種“保護者”或“主導者”的關係,是如何影響瞭其國傢發展軌跡和國民意識的形成。我期待書中能有對日本國內不同政治派彆、學者以及普通民眾,在這一議題上的觀點差異進行深入的比較和分析,從而揭示齣日本在反省曆史和定位自身國際角色時,所麵臨的深層睏境。
評分讀到《日本的反省依賴美國的罪與罰》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諸多曆史畫麵。日本在二戰後,作為戰敗國,其國傢命運與美國緊密相連,這種聯係的復雜性絕非三言兩語能夠概括。我猜想,書中一定不會僅僅停留在對日本侵略曆史的批判,而是會更側重於戰後日本在這一曆史背景下,如何與美國構建一種既閤作又充滿張力的關係。這本書是否會去探討,日本在一定程度上“依賴”美國,究竟是主動的選擇還是被動的現實?例如,在經濟重建初期,美國提供的援助和市場對日本的復蘇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安全領域,美日同盟更是日本國傢安全的基石。然而,這種依賴是否也束縛瞭日本的自主發展,甚至在某些時候,讓日本在國際事務中難以發齣獨立的聲音?我對此非常好奇。書中對於“罪”與“罰”的解讀,是否會將其上升到國傢層麵,探討日本國民在曆史罪責問題上的集體反思,以及這種反思與國傢政策之間的微妙關係?我期待書中能有對不同時期日本政治精英、知識分子乃至普通民眾在這一問題上的多元聲音進行呈現,從而勾勒齣日本社會在麵對曆史包袱時,如何與強大的盟友進行一種復雜而持續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日本的反省依賴美國的罪與罰》著實引人深思。我一直對戰後日本的政治經濟發展和其國際地位的演變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處理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時,日本所經曆的深刻反思和由此産生的復雜情感,更是讓我想要一探究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日本在曆史的十字路口上,是如何在“罪”與“罰”的雙重審視下,逐漸形成瞭對美國“依賴”的特殊情結。這種依賴,究竟是齣於戰略考量、經濟互補,還是曆史遺留的陰影?書中是否會提及冷戰時期,日本在美國的庇護下實現瞭經濟騰飛,但同時也付齣瞭怎樣的代價?在後冷戰時代,當世界格局發生變化,這種依賴又呈現齣怎樣的新形態?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翔實的史料,輔以深刻的分析,揭示齣日本社會深層的集體記憶和國傢意識,如何在與美國的長期互動中被塑造和重塑。我尤為關注的是,這種“反省”是否僅僅停留在錶麵,還是已經觸及瞭日本國民性格和國傢認同的根本,又是否真正帶來瞭“罰”的自覺,或者隻是在復雜的國際政治博弈中,將“依賴”作為一種策略性的選擇。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戲劇張力,仿佛一場漫長而沉重的審判正在進行,而我作為讀者,迫切地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這場審判的深度解讀。
評分《日本的反省依賴美國的罪與罰》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日本在處理曆史問題上的諸多爭議,以及其與美國之間不同尋常的“特殊關係”。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傢對曆史的反省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瞭其能否健康地走嚮未來,而日本在這方麵,似乎總是在一種微妙的平衡中搖擺。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這種“依賴”美國,究竟是源於戰後美國強加的政治格局,還是日本主動尋求的一種戰略保障?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罪”與“罰”的定義。這裏的“罪”,是指日本在二戰期間犯下的戰爭罪行,還是指其在戰後未能完全擺脫美國影響而産生的某種“軟弱”?而“罰”,又是指國際社會的審判,還是日本國內自我施加的道德約束?這本書有沒有可能從文化和心理層麵,去探討日本民族性格中,是否存在一種容易産生“罪惡感”並尋求“救贖”的傾嚮?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鮮活的案例,比如美日安全條約的簽署過程,衝繩問題的演變,或者日本在處理慰安婦等曆史問題上,為何總是難以獲得周邊國傢的原諒,以及美國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本書的標題極具概括性,但我更希望它能提供的是豐富而細緻的論述,而非僅僅是概念的堆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