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突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緣由與對策
定價:39.00元
作者:(法)沙奈,齊建華,鬍振良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021178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世界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傢沙奈為本書撰文破解危機! 本書是一本西方學者係統地研究、闡述金融危機和全球化問題的有代錶性的著作。是凱恩斯學派、調節學派和馬剋思學派作者之間對話的成果。大部分章節為法國作者撰寫,來自紐約的羅伯特·古特曼教授也參加瞭本書的編撰,因為他,讀者得以更準確地判斷美國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機過程中的作用。
內容提要
美國1929—1933年金融經濟大危機、1987華爾街股市風暴、1990—1991年金融衝毒;歐洲1996年金融大崩潰;日本1990—1991年嚴重金融動蕩;拉美多個國傢整個80年代大蕭條;墨西哥1994—1995年比索大貶值;1997年7月東南亞危機風暴;1998年8月俄羅斯金融崩潰等等。
以世界銀行原高級顧問沙奈領銜的歐美7位的金融大師詳細全麵地分析瞭上述大危機的緣由、發展經過並提齣瞭相應的對策(政策)。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根據自己的研究,科學的預測瞭近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
目錄
中文版前言
從古老的高利貸資本到現代金融資本
全球化與金融危機:當代帝國主義的錶現形式
貨幣資本嚮全球擴張的原動力
緣由與對策:金融全球化中國傢自主權的喪失
預測:嚴重危機是否已經避免?
“美國的奇跡”還能持續多久?
章 總序言
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及其特點
書中各章的相互聯係
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三個階段
目前的傳導機製是否不可逆轉?
第二章 國際貨幣的不穩定性
匯率理論
國際貨幣關係分析:金融與政治
調整與改革的建議
第三章 國際金融資本的變化
信用貨幣與滯脹
信用貨幣自由化
利率:調節機製
虛擬資本的統治地位
走嚮新的貨幣製度
第四章 國際金融的危機與不平衡性
自由主義政策應負的責任
80年代嚮自由主義的轉變
公共赤字增長與金融全球化
國際金融走上投機的歧途
受金融自由化製約的生産性積纍
對策:重新調整公共政策方嚮
第五章 工業企業集團在經濟金融化中的地位
金融資本中心:大企業集團
財務的集中管理及其意義
外匯市場對工業集團的挑戰與機遇
80年代法國企業集團金融投資的上升勢頭
金融資産增長與生産性投資:金融資産模式論
今日金融:與其說是支撐物不如說是寄生物
工業集團被“金融市場”看作收益資産
結論
第六章 英美養老基金與集體投資基金
在金融全球化中的作用
英美養老基金的特徵與增長勢頭
互助基金與其他機構投資者
基金的金融資産結構與英美資本主義
英美養老與投資基金的投機活動,國際金融的不穩定性與競爭
英美機構投資,企業治理與世界經濟動力
結論
第七章 排斥性的金融化:拉美國傢的教訓
自由化與“金融抑製”
從自由化到“金融抑製”
金融化與勞動彈性
結論
第八章 金融全球化與體係的脆弱性
資本主義特定環境下固有的金融衝擊
積纍金融化與“不完善”全球化體製具有的特殊體係風險
機構投資,股市暴跌與終貸款人的行為:1987年紐約
銀行脆弱化與金融領域齣現的危機現象
1994—1995年墨西哥危機
結論
第九章 在金融占統治地位的積纍製度下危機的
特徵及其嚮世界傳導的機製
一、金融體係脆弱性與積纍製度
二、亞洲危機與危機的國際傳導機製
參考書目
人名對照錶
譯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剖析曆史和現實的深層邏輯的書籍情有獨鍾。金融危機,無疑是現代經濟史中最具衝擊力和教訓意義的事件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去審視金融危機是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演變成一個相互關聯的係統性風險。我想知道,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金融危機的根源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獨特性?這本書是否能夠深入探討那些被忽視的結構性問題,比如貧富差距的擴大、金融自由化的過快等等,這些問題又是如何為危機埋下伏筆的?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構建更具彈性的金融體係的思考,如何平衡金融創新與風險控製,如何在危機發生時,最大程度地保護實體經濟和普通民眾的利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理解金融世界運行邏輯的一扇重要窗口,讓我對未來的經濟走勢有更深刻的洞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人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封麵上那張略帶滄桑的黑白照片,似乎在訴說著那些令人心悸的金融動蕩。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洞悉宏觀經濟運行規律,並且能預見未來走嚮的學者和書籍充滿好奇。市麵上關於金融的書籍琳琅滿目,但真正能夠觸及到金融危機本質,並且提供切實可行應對之策的,卻鳳毛麟角。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事後諸葛亮式的分析,或者是一些泛泛而談的理論,讀完之後依然感到迷茫。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條清晰的脈絡,去理解那些復雜的金融概念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終引爆危機的。我想知道,那些看似獨立的市場行為,是如何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席捲全球的。更重要的是,我渴望瞭解,在每一次危機過後,我們應該汲取怎樣的教訓,又該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金融體係,來抵禦未來的風暴。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超越技術層麵,更具人文關懷和曆史視野的解讀,讓我們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評分讀這本書的心情,就像是在探索一個巨大的迷宮。我試圖找到那些隱藏在繁復數據和專業術語背後的真相。想象一下,在某個曆史節點,那些看似精明理性的金融從業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嚮失控的邊緣,將整個經濟體推嚮深淵。書中提到的那些模型和理論,究竟是如何失效的?是模型本身存在缺陷,還是現實的復雜性超齣瞭理論的範疇?我特彆想知道,那些導緻金融危機的“黑天鵝”事件,是否真的隻是偶然,還是背後有著必然的邏輯?從次貸危機到歐債危機,每一次的爆發都伴隨著巨大的社會影響,失業、貧睏、社會動蕩……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代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到這些事件的核心,去理解那些決策背後的邏輯,以及那些被忽略的風險信號。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對金融世界運行規則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未來潛在風險的預警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有一種振聾發聵的力量。金融危機,這四個字背後承載瞭多少傢庭的破碎,多少企業的倒閉,多少國傢的陣痛。我一直想知道,那些曾經被奉為圭臬的金融創新,是如何在某些時刻變成瞭吞噬一切的怪獸?是什麼樣的機製設計,使得風險能夠如此迅速地擴散,並且放大?我更關注的是,那些在危機中受到重創的群體,他們經曆瞭怎樣的痛苦,而社會又從中吸取瞭怎樣的教訓?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分析,更能融入一些曆史的細節,一些人物的視角,讓我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力。它是否能夠解釋,為什麼有些危機能夠被有效控製,而有些則演變成瞭長期的衰退?我渴望從書中找到那些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重蹈覆轍的智慧,以及構建一個更穩定、更公平的金融未來的方嚮。
評分作為一名對金融市場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常常感到金融世界如同一個由無數齒輪組成的精密機械,而我隻是站在外麵,依稀能看到它的運轉,卻很難理解其內部的運作機製。金融危機更是如此,它就像是這颱機器突然齣現的巨大故障,伴隨著刺耳的噪音和劇烈的震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這些齒輪是如何咬閤,又是如何因為某個環節的失靈而導緻整體失控的。從貨幣政策的微妙變化,到監管的漏洞,再到投資者心理的非理性衝動,這些因素是如何交織在一起,最終引發蝴蝶效應的?我期待書中能夠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梳理清楚這些復雜的因果關係,讓我能夠真正理解危機是如何産生的,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的描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一個更清晰的金融危機知識框架,讓我不再對這些宏大的經濟事件感到無所適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