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突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缘由与对策
定价:39.00元
作者:(法)沙奈,齐建华,胡振良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021178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沙奈为本书撰文破解危机! 本书是一本西方学者系统地研究、阐述金融危机和全球化问题的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凯恩斯学派、调节学派和马克思学派作者之间对话的成果。大部分章节为法国作者撰写,来自纽约的罗伯特·古特曼教授也参加了本书的编撰,因为他,读者得以更准确地判断美国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过程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美国1929—1933年金融经济大危机、1987华尔街股市风暴、1990—1991年金融冲毒;欧洲1996年金融大崩溃;日本1990—1991年严重金融动荡;拉美多个国家整个80年代大萧条;墨西哥1994—1995年比索大贬值;1997年7月东南亚危机风暴;1998年8月俄罗斯金融崩溃等等。
以世界银行原高级顾问沙奈领衔的欧美7位的金融大师详细全面地分析了上述大危机的缘由、发展经过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政策)。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科学的预测了近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
目录
中文版前言
从古老的高利贷资本到现代金融资本
全球化与金融危机:当代帝国主义的表现形式
货币资本向全球扩张的原动力
缘由与对策:金融全球化中国家自主权的丧失
预测:严重危机是否已经避免?
“美国的奇迹”还能持续多久?
章 总序言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其特点
书中各章的相互联系
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三个阶段
目前的传导机制是否不可逆转?
第二章 国际货币的不稳定性
汇率理论
国际货币关系分析:金融与政治
调整与改革的建议
第三章 国际金融资本的变化
信用货币与滞胀
信用货币自由化
利率:调节机制
虚拟资本的统治地位
走向新的货币制度
第四章 国际金融的危机与不平衡性
自由主义政策应负的责任
80年代向自由主义的转变
公共赤字增长与金融全球化
国际金融走上投机的歧途
受金融自由化制约的生产性积累
对策:重新调整公共政策方向
第五章 工业企业集团在经济金融化中的地位
金融资本中心:大企业集团
财务的集中管理及其意义
外汇市场对工业集团的挑战与机遇
80年代法国企业集团金融投资的上升势头
金融资产增长与生产性投资:金融资产模式论
今日金融:与其说是支撑物不如说是寄生物
工业集团被“金融市场”看作收益资产
结论
第六章 英美养老基金与集体投资基金
在金融全球化中的作用
英美养老基金的特征与增长势头
互助基金与其他机构投资者
基金的金融资产结构与英美资本主义
英美养老与投资基金的投机活动,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与竞争
英美机构投资,企业治理与世界经济动力
结论
第七章 排斥性的金融化:拉美国家的教训
自由化与“金融抑制”
从自由化到“金融抑制”
金融化与劳动弹性
结论
第八章 金融全球化与体系的脆弱性
资本主义特定环境下固有的金融冲击
积累金融化与“不完善”全球化体制具有的特殊体系风险
机构投资,股市暴跌与终贷款人的行为:1987年纽约
银行脆弱化与金融领域出现的危机现象
1994—1995年墨西哥危机
结论
第九章 在金融占统治地位的积累制度下危机的
特征及其向世界传导的机制
一、金融体系脆弱性与积累制度
二、亚洲危机与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
参考书目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上那张略带沧桑的黑白照片,似乎在诉说着那些令人心悸的金融动荡。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洞悉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并且能预见未来走向的学者和书籍充满好奇。市面上关于金融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触及到金融危机本质,并且提供切实可行应对之策的,却凤毛麟角。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或者是一些泛泛而谈的理论,读完之后依然感到迷茫。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去理解那些复杂的金融概念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引爆危机的。我想知道,那些看似独立的市场行为,是如何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席卷全球的。更重要的是,我渴望了解,在每一次危机过后,我们应该汲取怎样的教训,又该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金融体系,来抵御未来的风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超越技术层面,更具人文关怀和历史视野的解读,让我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金融危机,这四个字背后承载了多少家庭的破碎,多少企业的倒闭,多少国家的阵痛。我一直想知道,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金融创新,是如何在某些时刻变成了吞噬一切的怪兽?是什么样的机制设计,使得风险能够如此迅速地扩散,并且放大?我更关注的是,那些在危机中受到重创的群体,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痛苦,而社会又从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分析,更能融入一些历史的细节,一些人物的视角,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力。它是否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危机能够被有效控制,而有些则演变成了长期的衰退?我渴望从书中找到那些能够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的智慧,以及构建一个更稳定、更公平的金融未来的方向。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剖析历史和现实的深层逻辑的书籍情有独钟。金融危机,无疑是现代经济史中最具冲击力和教训意义的事件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去审视金融危机是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演变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性风险。我想知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金融危机的根源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独特性?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探讨那些被忽视的结构性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的扩大、金融自由化的过快等等,这些问题又是如何为危机埋下伏笔的?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更具弹性的金融体系的思考,如何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如何在危机发生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实体经济和普通民众的利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金融世界运行逻辑的一扇重要窗口,让我对未来的经济走势有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读这本书的心情,就像是在探索一个巨大的迷宫。我试图找到那些隐藏在繁复数据和专业术语背后的真相。想象一下,在某个历史节点,那些看似精明理性的金融从业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的边缘,将整个经济体推向深渊。书中提到的那些模型和理论,究竟是如何失效的?是模型本身存在缺陷,还是现实的复杂性超出了理论的范畴?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导致金融危机的“黑天鹅”事件,是否真的只是偶然,还是背后有着必然的逻辑?从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每一次的爆发都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失业、贫困、社会动荡……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代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到这些事件的核心,去理解那些决策背后的逻辑,以及那些被忽略的风险信号。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对金融世界运行规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潜在风险的预警能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金融市场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感到金融世界如同一个由无数齿轮组成的精密机械,而我只是站在外面,依稀能看到它的运转,却很难理解其内部的运作机制。金融危机更是如此,它就像是这台机器突然出现的巨大故障,伴随着刺耳的噪音和剧烈的震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齿轮是如何咬合,又是如何因为某个环节的失灵而导致整体失控的。从货币政策的微妙变化,到监管的漏洞,再到投资者心理的非理性冲动,这些因素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引发蝴蝶效应的?我期待书中能够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梳理清楚这些复杂的因果关系,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危机是如何产生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个更清晰的金融危机知识框架,让我不再对这些宏大的经济事件感到无所适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