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事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一幅画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面对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历史学家也就面对着惊人的宝藏,但宝藏下面,也隐藏着难以觉察的陷阱。彼得?伯克以其杰出新文化史家的广阔视野,对包括工艺品、画像、雕塑、电影、电视、平面广告等的多种视觉材料进行了分析,关注的重点并非这些图像本身,而是如何利用它解读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与危险。
##考研完,我想看里帕的《图像学》以及彼得·伯克写的《制造路易十四》,总得来说收获蛮大的
评分##虽则引证涉猎广,论述浅入而未深出。图像解读的approach大类各种文学理论的移用。
评分##不算深,总觉得在罗兰巴特《神话修辞学》与桑塔格《论摄影》里已了解过了。
评分曾给剑桥大一学生讲过这门课。伯克绝对是最好的教授,而最好的教授才可以也应该给大一学生上课。大量的文献,浅白的语言,大量的例子,较新的视角,平实的论述。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达到这种水平。译得也好,非常顺畅,感觉像伯克本人在说话。
评分##虽则引证涉猎广,论述浅入而未深出。图像解读的approach大类各种文学理论的移用。
评分##2022之十:酣畅淋漓。一些所谓的对该书重实践轻理论的批评,未免吹毛求疵。图像学、形式主义吵了多久,实际上核心的点就那么几个,且互补大于对立。该书重实践,才是对其主张的最好诠释。另,巫鸿开创的一些范式,未必没有受该书所涉若干思潮的影响。
评分##为了充实论文内容看的,看完了之后有点小激动,因为知道学年论文(甚至是毕业论文)都不愁了。
评分##一本关于用图像来作为历史证据的书,作者提到图像大多是套式的产物(很像文化研究的风格),但其细节和表现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历史证据,当然他也提到要把历史情境和个人情境带入对图像的解读中。(当然,在作者提出的证据论之外,图像还可以是想象的依据。)思路清晰,表述流畅,作者在艺术理论方面再下下功夫就更完美了……
评分##虽则引证涉猎广,论述浅入而未深出。图像解读的approach大类各种文学理论的移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