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涅阿斯紀》全書共分12個捲,敘述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臘軍隊攻陷後離開故土,曆盡艱辛,到達意大利建立新的城邦的故事(其後代建立羅馬),以當地部落首領圖爾努斯與埃涅阿斯決鬥達到高潮。雙方明誓立約。但魯圖利亞人破壞約定,發動進攻,埃涅阿斯受傷,一場大戰又爆發。維納斯把埃涅阿斯的傷治好,他又投入戰鬥。女英雄卡密拉來支援圖爾努斯,戰死,拉丁軍大敗,戰爭結束。
##命運
評分##30萬字 拉丁文原著 2023.8.1—2023.8.31
評分##Lacrimae rerum. 悲憫萬物之淚隻為狄多。
評分##女性角色、神和人、朕兆
評分##特洛伊人埃涅阿斯在海上遇到風浪,漂流到迦太基,與迦太基女王狄多相愛,二人結成瞭夫妻。不久埃涅阿斯執意離開,要帶領特洛伊遺民去建立羅馬,狄多準備瞭一堆柴火以死挽留,可埃涅阿斯還是走瞭。狄多看著埃涅阿斯的船駛齣港口,發毒誓讓迦太基和特洛伊永世為敵,然後狄多自盡。 “今後,我的推羅人民,你們一定要懷著仇恨去摺磨他的一切未來的後代,這就是我死後你們送給我的祭禮。我們這兩族之間不存在友愛,也決不聯盟。讓我的骨肉後代中齣現一個復仇者吧,讓他用火和劍去追趕那些特洛伊移民……我祈求國與國、海與海、武力和武力相互對峙,讓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永遠不得安寜。”(Book Ⅳ) 我真喜歡堅定勇敢的女性。我也真喜歡看這樣剛烈、決絕的劇情。
評分##老版翻印,這麼多年過去瞭,也沒齣一個詩體譯本。縱然楊先生譯筆優秀,但散文和詩體之間,至少,錶達方式上有較大齣入,有些錶達方式,比如鋪陳環境,在詩體是很自然的,但放在散文裏,就覺得特彆彆扭、纍贅。
評分確實是高仿荷馬史詩,局部許多處蠻好看的,有趣味、也有極為動人之處(eg每一對親子關係),明喻齣神入化。但我總覺得埃涅阿斯身上有一部分在偉城淪陷那晚永久地死去瞭,此後,他被命運馴服,是忠實而順從的工具人(想到他在火光中的絕望、狂奔尋覓失散的發妻,還是非常傷感);當然,被縛的維吉爾筆下並非沒有生動的角色——比如拳擊手恩特魯斯、少年歐呂阿魯斯。在這部民族史詩裏,命運、神明與人的關係似乎變得明晰起來:命運規定結果,神明作為中間人操縱過程(攪屎棍若乾),人是承受方。但這種直白與強烈的存在感反而令人麻木,不及荷馬史詩中的「命運」來得震撼。一把撒在荒原上的種子:“歐呂阿魯斯啊,是不是天神啓發瞭我們胸中求戰的熱忱,還是我們每個人把自己這種可怕的欲望歸之於神?”
評分##古羅馬版西遊記+水滸傳。非常episodic,狄多之死令人動容,但似乎並未對埃涅阿斯造成lingering的影響。畢竟主綫是建立羅馬,其他的敘事隻能浮光掠影一筆帶過。這樣的極為注重外部描寫和情節跌宕的敘事傳統讓人物變得遙遠和輕薄瞭。
評分##我看見希臘人攻入特洛伊的城池,看見剋列烏莎的離散,看見埃涅阿斯三次想用雙臂去摟她的頭頸但她的影子三次閃過他的懷抱(這多麼像奧德修斯三次擁抱死去的母親而不得);我看見埃涅阿斯在迦太基的壁畫上看到特洛伊戰爭,凡人的事情觸動瞭凡人的心靈;我看到狄多女王登上柴堆迴顧一生成就,而後香消玉殞,元氣化為清風;我看見埃涅阿斯渡過阿剋隆河,進入但丁日後稱“當放棄一切希望”的門;我看見尼蘇斯和歐呂阿魯斯在夜間行路,英勇戰死,看見阿爾卡狄亞的王子帕拉斯倒在敵國的土地上,看見年輕的勞蘇斯死在埃涅阿斯的刀下,雖死猶榮,看見阿瑪鬆女戰士卡密拉在戰場上連斬十二個敵人,看見神的傲慢偏狹和人的英勇無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