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政治的誕生

生命政治的誕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法]米歇爾·福柯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1 譯者的話 生命政治在自由主義框架下誕生
1 前言
3 1979 年 1 月 10 日
方法問題——假設不存在普遍概念(universaux)—— 去 年 課 程 小 結: 國 傢 理 由(raison d’état) 之 治 理(gouvernement)的有限目標(外部政策)和 管治國傢(état de police)的無限目標(內部政 策)——法律作為國傢理由之外部限製原則——今年 課程內容前瞻:政治經濟學作為治理理由的內部限 製原則——本次研究的關鍵:一係列實踐活動之關 聯——真理機製以及它在現實中的效應——何謂自由 主義 37 1979 年 1 月 17 日 自由主義與 18 世紀新治理技藝的使用——自由主義 治理技藝的特點(Ⅰ):(1)市場成為形成真理之場 所而不再隻是公正化(juridiction)領域——方法 問題。圍繞瘋癲、刑罰、性所進行的研究的關鍵之 處:勾勒齣關於各種“真言化體製”(régimes de véridiction)的曆史——對知識(savoir)的政治 批判的本質——(2)對國傢公共權力之行使的限製 問題。兩種類型的解決途徑:法國的司法激進主義和 英國的功利主義——“效用”(utilité)問題與國傢公 共權力的限製——關於曆史中的異質身份的評注:策 略邏輯對比辯證邏輯——作為新式治理術算符的“利 益”(intérêt)概念 66 1979 年 1 月 24 日 自由主義治理技藝的特點(Ⅱ):(3)歐洲平衡問 題與國際關係問題——重商主義中的經濟和政治考 量。重農主義者們和亞當·斯密所認為的市場自由原 則:一種新的歐洲模式的誕生——齣現一種延伸到全 球範圍的治理理由。舉例:海洋法問題;18 世紀的 永久和平之設想——新的自由主義治理技藝的若乾原 則:“治理的自然主義”;自由的生産——自由仲裁 問題。其工具:(1)風險的管理與安全機製的運用; (2)訓戒式(disciplinaires)監控(邊沁的全景 敞視主義);(3)乾預主義政策—對自由及其危機的 管理 95 1979 年 1 月 31 日 國 傢 恐 懼 癥 —— 若 乾 方 法 問 題: 將 一 種 國 傢 理 論 排除在權力機製分析之外,此舉的意義和關鍵之 處 —— 新 自 由 主 義 的 治 理 實 踐:1948—1962 年 間 的德國自由主義;美國新自由主義——德國新自由 主義(Ⅰ)——其政治經濟背景——1947 年艾哈德 (Erhard)召集的專傢委員會。其計劃:放開價格及 限製政府乾預——艾哈德在 1948 年所定義的介於無 政府主義和蟻民國傢(état-termite)之間的第三 條道路——此道路的雙重意義:(a)對經濟自由的尊 重是國傢的政治代錶性的條件;(b)經濟自由製度 是政治主權形成的開端——當代德國治理術的根本特 徵:經濟自由作為法律正當性和政治共識的源頭—— 經濟增長,一種能與過去決裂的新曆史觀的方針—— 自由主義政治下的基督教民主主義和社民黨(SPD) 的集閤——自由主義治理的原則和社會主義治理之閤 理性的缺失
131 1979 年 2 月 7 日
德國新自由主義(Ⅱ)——其問題:經濟自由如何 既能奠基又能製約國傢——新自由主義理論傢們: W. 歐肯、F. 伯姆、A. 穆勒—阿爾馬剋、F. 馮· 哈 耶剋——馬剋斯·韋伯與資本主義之非理性的閤理性 (rationalité irrationnelle)問題。法蘭剋福學派 與弗賴堡學派的迴應——納粹主義作為界定新自由主 義目標所必需的災難場(champ d’adversité)—— 19 世紀以來自由主義政策在德國所遇到的阻礙:(a) 李斯特的貿易保護主義經濟;(b)俾斯麥國傢社會 主義;(c)一戰期間所實施的計劃經濟;(d)凱恩 斯類型的經濟統製論(dirigisme);(e)民族社會 主義的經濟政策—新自由主義從德國曆史的各個方麵 來對民族社會主義進行批判——理論上的結果:延伸 對新政和貝弗裏奇計劃的批判;經濟統製論與國傢 權力的增長;大眾化(massification)與統一化 (uniformisation), 國 傢 乾 預 主 義(étatisme) 的影響——新自由主義的關鍵之處:相比傳統自由主 義而言的新穎性。純粹競爭理論
172 1979 年 2 月 14 日
德國新自由主義(Ⅲ)——對現實進行曆史分析的益 處——新自由主義與傳統自由主義的區彆在哪裏—— 特殊的關鍵點:如何依據市場經濟原理來調控政治 權力的總體作用,以及隨之而來的變化——市場經 濟與放任自由政策之間的脫節——瓦爾特· 李普曼 研討會(1938 年 8 月 26—30 日)——政府行為的 式 樣 問 題。 三 種 例 子:(a) 壟 斷 問 題;(b) 恰 當 行 為(actions conformes) 問 題。 歐 肯 所 認 為 的經濟政策的基礎。調節行為和調度行為(action ordonnatrices);(c)社會政策。秩序自由主義 對福利經濟的批評——社會作為治理乾預的應用點。 “社會政策”(Gesellschaftpolitik)——此政策的首 要方麵:按照企業的模式來使社會形式化——企業社 會和司法社會,同一種現象的兩個方麵
212 1979 年 2 月 21 日
依據秩序自由主義者們的說法,“社會政策”的第 二個方麵是:在一個依照競爭型市場經濟模式進行 調控社會中的法律問題——迴到瓦爾特· 李普曼會 議——基於路易斯· 魯吉耶的文本所做的思考—— (1) 法 律 — 經 濟(juridico-économique) 秩 序 的觀念。經濟活動和製度框架之間的相互關係—— 政治上的關鍵之處:資本主義的存活(survie)問 題——兩個補充性問題:競爭理論與對資本主義所進 行的曆史的和社會學的分析——(2)法律乾預主義問 題——曆史追憶:在 18 世紀,與專製主義和管治國 傢相對立的法治國傢(état de droit)。19 世紀對 概念的重新界定:公民與國傢公共權力(puissance publique)之間的仲裁問題。行政法庭問題——新 自由主義規劃:將法治國傢的原理引入經濟秩序之 中——法治國傢與哈耶剋認為的計劃化——(3)法 律訴求的增長——總的結論:新自由主義治理術在 德國的獨特性。秩序自由主義麵對熊彼特的悲觀 主義
246 1979 年 3 月 7 日
總 的 評 論:(1) 微 觀 權 力(micro-pouvoir) 分 析的方法論意義。(2)國傢恐懼癥的膨脹。它與秩 序自由主義批判之間的聯係——兩種論點來看極權 國傢和 20 世紀國傢治理術(gouvernementalité d’Etat) 的 衰 退 —— 關 於 德 國 模 式 在 法 國 和 美 國 的傳播的幾點說明——德國的新自由主義模式與 法國的“社會市場經濟”規劃——法國過渡到新自 由主義經濟的時代背景——法國的社會政策:以 社 會 保 障 體 係(sécurité sociale) 為 例 —— 吉斯卡爾· 德斯坦所認為的經濟與社會之間的脫 節——“負所得稅”計劃及其社會和政治重要性。 “相對”貧睏與“絕對”貧睏。對充分就業政策的 拋棄
284 1979 年 3 月 14 日
美國新自由主義(Ⅰ)。其背景——美國新自由主義 與歐洲新自由主義的區彆——作為全球性主張、烏 托邦傢園和思考方法的美國新自由主義——美國新 自由主義的幾個方麵(1):人力資本理論。它所體 現的兩種活動:(a)在自身領域內部做進一步的經 濟學分析:就時間因素對傳統勞動分析提齣的批評; (b)經濟學分析延伸至之前被認為是非經濟的領 域——由新自由主義分析所導緻的認識論轉變:從經 濟活動分析轉為對人類行為的內在閤理性分析—— 勞動作為經濟操行(conduite)——它分為資本— 能力與收入——把經濟人(homo .conomicus)重 新定義為自己的企業傢——“人力資本”概念。它 的構成要素:(a)先天要素與原生人力資本的改善 問 題;(b) 後 天 要 素 與 人 力 資 本 的 構 成 問 題(教 育、健康等)——這些分析的旨趣:重提社會和經 濟的創新問題(熊彼特)。對經濟增長政策的一種新 構想
316 1979 年 3 月 21 日
美 國 新 自 由 主 義(Ⅱ ) —— 把 經 濟 構 架 運 用 於 各 種 社 會 現 象 —— 迴 到 秩 序 自 由 主 義 的 問 題 域 上 麵:Gesellschafspolitik 的 歧 義 性。“企 業 ” 模 式在社會領域中的普遍化。經濟政策與生命政策 (Vitalpolitik): 一 個 麵 嚮 市 場 與 背 嚮 市 場 的 社 會——美國新自由主義中市場經濟形式無限製的普遍 化:個人行為的可知原則與政府乾預的批評原則—— 美國新自由主義的幾個方麵(2):違法與刑罰政 策——曆史迴顧:18 世紀末刑法的改革問題。經濟 考量與閤法性原則。在 19 世紀中,規範(norme) 對法律的乾擾及一門犯罪人類學的誕生——新自由 主義的分析:(1)對罪行的定義;(2)把犯罪主體 錶徵為經濟人;(3)懲罰的地位是作為“強化”法 律的工具。以毒品市場為例——這種分析的結果: (a)從人類學上消除罪犯;(b)訓戒模式(modele disciplinaire)退齣遊戲
352 1979 年 3 月 28 日
homo .conomicus 模型——在美國新自由主義中, 這一模型普遍化為所有行為模式——經濟學分析與行 為技術——homo .conomicus 作為 18 世紀齣現的 新治理理由的基礎原理——瓦爾拉斯和帕纍托之前 的 homo .conomicus 概念史的幾個要點——英國經 驗論哲學中的利益主體(休謨)——利益主體與權利 主體之間的異質性:(1)與法律意誌相比,利益的 不可化約的(irréductible)特徵。(2)市場與閤 同的逆嚮邏輯——法律模式的第二次革新:經濟主 體與政治權力的關係。孔多塞、亞當· 斯密的“看 不見的手”:追求個人利益與集體財富增長之間的不 可見關係。經濟世界的不可總計特點。君主必然無 知——經濟政治學作為對治理理由的批判:取消經濟 君主的可能性,從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兩種形式來 看——政治經濟學,相對於治理技藝來說的一門邊緣 科學
384 1979 年 4 月 4 日
homo .conomicus 概念史的幾個要素(Ⅱ)——迴 到經濟活動對君主權力的限製問題——作為自由主義 治理技藝相關項的一個新領域:市民社會的齣現—— homo .conomicus 與市民社會:自由主義的治理技 術學之密不可分的要素——對“市民社會”概念的分 析:從洛剋到弗格森的演變。弗格森的《論市民社 會的曆史》(1787)。弗格森所認為的市民社會的四 個本質特徵:(1)它是一種曆史—自然的恒量;(2) 它確保個體間的自發綜閤;經濟紐帶的悖論;(3)它 是政治權力永恒的母體;(4)它是曆史的發動機—— 一個新的政治思想體係的齣現——理論後果:(a)國 傢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問題;德國、英國和法國的問題 域;(b)對權力實施作的調整:從君王的智慧到被 治理者的理性考量——總的結論
417 課程概要
429 授課情況簡介
439 術語對照
448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米歇爾•福柯展示瞭18世紀的政治經濟如何標誌著一種新的治理理性的齣現——以更少的治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他開始分析這種自由主義治理性的各種錶現形式,其目的是描述一種政治閤理性,在其中,生命和人口的各種具體問題被提齣。用福柯的話說:“將自由主義作為生命政治的總體框架來研究。”

自由主義治理術的具體特徵是什麼?當今世界麵臨著什麼樣的治理危機,導緻瞭什麼樣的自由主義治理的改革?正是為瞭迴應這一診斷任務,福柯研究瞭20世紀兩支自由主義流派——德國的秩序自由主義和芝加哥學派的新自由主義。這是米歇爾•福柯在法蘭西學院授課過程中和當代史領域中唯一一次涉及該主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不會是我最後一次看這本書。疫情之後的現實已經完全照搬瞭福柯的理論,生命政治的關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柯沒我想的那麼消極,我猜他是infj

評分

##晚期福柯最大的爭議之處在於作為激進左翼卻右轉對自由主義進行解構。同作為尼采主義者,彆於福山的曆史終結論不同,曆史性地反思資本主義的存活問題 福柯將自由主義作為生命政治的前提,將曆史分期為從國傢理性的管治國傢(對應於主體性研究是“正常與不正常的人”之分)到節製性的治理理性(對應於主體性研究是“經濟人”概念) 以譜係學從司法激進主義和功利主義中提齣市場問題作為真理廁所而不隻是公正化場域; 以海洋法問題和康德永久和平之設想為例,作為外部政策的有限目標和作為內部政治的無限目標相互鏈接。 處理作為普遍性的國傢概念,將集權主義以後的國傢恐懼與原子恐懼對比,並作為界定自由主義目標所必須的災難場,以及德國法蘭剋福學派和弗萊堡學派的曆史語境。 美國自由主義則以人力資源理論和企業化模式剖析,市民社會的分析很深入

評分

##貌似是看福柯的第一本書,似懂非懂的翻完瞭,給我的唯一印象在於對於傳統理論套路的梳理與批判,“唯名論的方法論”、“作為一種治理技藝的自由主義”、“作為真言化場所的市場”、“商品社會”與“企業社會”的區分、“權利主體”與“利益主體”的區分、革命式道路(訴諸權利)和功利主義道路(訴諸效用)對自由的辯護以及對國傢權力的限製、經濟人假設的曆史演變、人力資本理論的擴展等等——福柯貌似構造瞭一個新自由主義的“烏托邦”,重塑瞭個體、市場、國傢與市民社會的關係。有些觀點還是蠻有意思的(比如政黨弱化國傢之類的),對於德國新自由主義的分析(二戰之後的德國如何藉助市場重建國傢的正當性)還是蠻有藉鑒意義的...

評分

##貌似是看福柯的第一本書,似懂非懂的翻完瞭,給我的唯一印象在於對於傳統理論套路的梳理與批判,“唯名論的方法論”、“作為一種治理技藝的自由主義”、“作為真言化場所的市場”、“商品社會”與“企業社會”的區分、“權利主體”與“利益主體”的區分、革命式道路(訴諸權利)和功利主義道路(訴諸效用)對自由的辯護以及對國傢權力的限製、經濟人假設的曆史演變、人力資本理論的擴展等等——福柯貌似構造瞭一個新自由主義的“烏托邦”,重塑瞭個體、市場、國傢與市民社會的關係。有些觀點還是蠻有意思的(比如政黨弱化國傢之類的),對於德國新自由主義的分析(二戰之後的德國如何藉助市場重建國傢的正當性)還是蠻有藉鑒意義的...

評分

##福柯提倡以經濟行為主體為考量對象的治理方式,將個體視作企業,並通過企業間的相互競爭,市場的自我調節來形成一套自發的治理技藝,這其中的推動力來自於利益。國傢則應該提供市場運轉的條件,而不是乾涉市場運轉本身。福柯的整套想法都圍繞著人追逐最大利益的本能,這有些走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老路。一種“無私的利益”和“閤理利己主義”有些接近,非理性的部分依舊被排除在外

評分

##總體很不福柯,自由主義是生命政治的好的分析框架嗎?

評分

##不是二戰後的德國規範經濟,而是經濟造就瞭二戰後的德國。

評分

##福柯提倡以經濟行為主體為考量對象的治理方式,將個體視作企業,並通過企業間的相互競爭,市場的自我調節來形成一套自發的治理技藝,這其中的推動力來自於利益。國傢則應該提供市場運轉的條件,而不是乾涉市場運轉本身。福柯的整套想法都圍繞著人追逐最大利益的本能,這有些走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老路。一種“無私的利益”和“閤理利己主義”有些接近,非理性的部分依舊被排除在外

評分

##為管理人口,需要一種健康政策來乾預生活條件,改變並強製以規範(包括飲食、防疫、城市的居住或規劃)公共衛生,這些從17世紀發展的國傢治理術在福柯看來,傾嚮於把“人口”當作群聚的生物,應當被納入整體的“生命政治”框架。 福柯探討生命政治時其實削弱瞭非規訓性權力理論的重要性:即規訓不再能夠強製和監禁人口,開始容納生物生命的自然性,為生機論意義上的欲望擴充齣更多的自由空間。他把注意力移至經濟學的自由放任主義,即財富交換與人口健康的因果關係。 它仍“將人口流動指嚮某個特定地區或某種特定活動”,福柯寫到,生命政治的解放將導緻更加有效率的剝削,“人口知道它想要什麼,但它不知道自己受誰擺布”。雖然它把個人主體釋放瞭,但個體願追求欲望而拼命工作以便積纍資本。於是權力意識到,現代性裏“生命”的意義被誇大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