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第一部、非虚构文学典范之作】
【印度属于记忆 一个死亡的世界】
★ V.S.奈保尔将深具洞察力的叙述和不受世俗侵蚀的探索融为一体,迫使我们去发现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 有一种人远离了故乡,却比故乡的任何人都更了解那里。V.S.奈保尔就是这里面最杰出的人。——《时代周刊》
★ 印度对我是个难以表述的国家,它不是我的家也不可能成为我的家,我对它却不能拒斥与漠视;我的游历不能仅仅是看风景。一下子,我离它那么近又那么远。——V.S.奈保尔
----------------
奈保尔首次踏上印度,从孟买上岸,一路经过德里、加尔各答、克什米尔,最后来到外祖父的故里。这个有着暧昧身份的异乡人与过客,见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贫困丑陋,感受到的是震惊、愤怒、失落。在他一贯的嬉笑怒骂与孤傲冷漠中,后殖民情境中的印度乱象令人何等无奈,何等绝望!
一年的印度之旅,唯一的收获是:印度属于记忆,一个已经死亡的世界。
##奈保尔这个作者实在让人不喜欢 好吧~_~还是要佩服他明知如此不讨喜还坚持这样的表达,也算是真诚了
评分##一本经不起推敲的...游记?只能说奈保尔眼中印度的种种不堪也是他狭隘自我的映射
评分##作为异乡人现实中的故土,记忆中的印度是虚悬在时间中的国家,一个已经死亡的世界。
评分##在印度咖喱味酱缸中的一年。近期看过笔力最强,描写最透彻,最有幽默感却又诚实的作品。打开手机,打开电脑,看到关于印度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没有一种会给我这样鲜活的,可以触及的展示。如果说一个来自文明社会的“外人”看到印度各处惊人的贫穷和丑陋,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的各种劣根,对其的讽刺和分析是傲慢,那么作者的身份则会让他光明正大的批判这些。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有这样的书写者是幸运的。
评分有沒有可能有一天有這樣的香蕉人ABC來寫中國呢?
评分##从奈保尔的视角就能看出西方对印度始终保有某种怜爱之情,但现实对他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突如其来的落差令他很难保持客观,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视角,更多的还是无法理解,三部曲中第一本看的是《受伤的文明》,在那本中他的愤怒和痛苦减缓了很多,回头再看这本,有种扑面而来的惊愕和难以置信,不过这就是他现实中的故土了,一个幽暗的国度
评分##奈保尔自己的观点就是“我不是印度人,我也成不了印度人”,所以没必要苛责他的讽刺与刻薄,想起之前读种姓的文献,说印度种姓之所以能存在到现在就是因为反抗它的人最终也成为种姓的一支。越是软弱,越是顽强。
评分有沒有可能有一天有這樣的香蕉人ABC來寫中國呢?
评分##作者对印度的描述非常真实乃至“辱印”,尤其在中印战争的大背景下。时隔多年,现在的印度已经不那么像那个他笔下的印度了,但仍然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