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对希特勒、对德国、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虽然希特勒还没有夺取政权,但正是在这一年里,希特勒发生了根本性的思想转变——他不仅将自己称为绝对正确的领袖,他还将自己称为人类的救世主!
实际上,当时的希特勒远离社会,因啤酒馆暴动失败而待在监狱里。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年的深入阅读、写作、审判和演说,造就了他后来的思想。目前为止,还未有人研究过希特勒一生中关键的这一年。在《1924》这本书中,彼得·罗斯·兰奇尽可能丰富地描述了这一年的故事和场景,这对我们理解战争狂人希特勒、他的作品和他后来种种残忍行径是至关重要的。
##每一个书写了历史的人都是在机缘巧合中崛起与没落的。
评分##“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和气候,历史又会重新上演'惊人相似的一幕'。” “在20世纪的历史上,'这13分钟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 除开怕被驱逐出境外,其他事上都刚的一批啊!
评分##1924年,经历了啤酒馆政变,监禁,审判,入狱,希特勒如同凤凰磐涅般重生,成为德国政坛不可忽视的人物。诸多契机和历史大环境的作用之下,冥冥之中仿佛不可避免的结局。政变之后涉及人物的结局,仿佛还是回到了起初的地方,但世界已成焦土。
评分##希特勒在这一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政治信仰或理念成熟——反犹太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对政治体制的思考成熟——必须是元首制,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并强大德国;写作能力和演讲动员能力提升到一定高度;政治手段更加成熟——在某种程度学会了必要时的伪装自己;国际外交战略确定——若在陆地扩张就联英抗俄,或若在海上扩张军事实力就联俄抗英。
评分##希特勒是应运而生的。他没有推动民族主义,更没有创造反犹主义,是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选择了他。
评分##值得一读 阅读流畅 综合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通俗写作。 1924对希特勒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一年,纳粹运动在此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
评分##希特勒的人生转变,一次次的激情讲演蛊惑了所有人的心,蒙蔽了人的眼睛。
评分##希特勒在这一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政治信仰或理念成熟——反犹太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对政治体制的思考成熟——必须是元首制,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并强大德国;写作能力和演讲动员能力提升到一定高度;政治手段更加成熟——在某种程度学会了必要时的伪装自己;国际外交战略确定——若在陆地扩张就联英抗俄,或若在海上扩张军事实力就联俄抗英。
评分##材料充实,叙述清晰流畅,对了解希特勒的发迹很有帮助。60年代在西德有个调查,问民众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他会不会是个好领袖,大概有三四成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然而实际上,这个问题根本不成立,因为希特勒不可能不发动战争。没有咄咄逼人、暴力和混乱,他便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存在。而1924年,啤酒馆暴动后被监禁的这一年,欧洲的命运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