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0世纪末的剧变现场,亲眼见证历史的发生
东欧版《二手时间》,讲述普通人的信仰、希望、忐忑与矛盾
【编辑推荐】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31)——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探访诞生中的新东欧,如何在旧秩序的废墟上重建新的精神秩序与民族认同。
★《回访历史》站在时代的拐点,呈现转型的多个层面,不只有突然松绑的自由,也有前路未知的无措。带着尚未清算的历史迎接新生,展现了剧变下东欧的复杂性。
★《回访历史》采访了东欧知名作家、导演、前政党要员,也述说了威权时代的审查员和告密者的故事。直面人性的坚韧与摇摆,讲述宏大历史下的个人选择。
★《出版人周刊》《科克斯评论》《独立报》《卫报》等媒体齐声推荐。
【内容简介】
1989年前后,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人们曾经深恶痛绝,同时自己的生活又深植于其中的世界观解体,长期承袭的生活方式被迫重置。《回访历史》是伊娃•霍夫曼在东欧游历的记录。她在1989年返回故乡,见证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正在分裂为两个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如何“创造他们的历史”。借由与当地各阶层民众的谈话,以及对所见所感的忠实记录,本书呈现了当时东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转变。
在霍夫曼游历的国家里,改变几乎是大家共同的渴望,而除了罗马尼亚外,改变都是在全面非暴力且几乎没有遭遇统治力量丝毫反抗的情况下完成的。随着历史改变的推演,这是最佳状况的剧本,是披着柔软光滑外衣的革命。然而发生在那里的更深层的转化,其实是更戏剧化,也经常是没有方向的。人们一方面欣喜地拥抱自由,同时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心怀忐忑,对价值多样化的转向谨慎怀疑。本书追本溯源又谨慎地探究这一切改变,将历史背景融入个人的文化观察,让读者由此窥探东欧各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
##本想了解下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面临的境况及其应对,没想到只是从个体的人的角度出发的考察,偏于支离,没太能说清问题,倒是很多细节有点意思。
评分##作者离开祖国在美国住的时间久了,都是站在西方人视角,字里行间的优越感
评分##作为波兰犹太裔的作者,在美多年,重返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他者”世界,固然她的观察有些模式化,但却始终有一种微妙的牵绊与疏离感混合其中,使得阅读体验尚可,也可以对东欧转轨时期普通人的痛苦有一种较感性的体验,另外,翻译的很不错。
评分##东欧剧变开始游历东欧,希望有爆炸性的变革然而变革总是悄无声息。。。
评分##剧变之际东欧对自由民主的追求,比较纯粹与政治,东欧看来是希望之地
评分##“他们全都明目张胆,用从这里偷去的东西去搞合资企业了。而且谁也拿他们没辙,因为现在我们有新的法律了。民主,正好让他们逍遥法外。” ps:我们都知道,这个和民主不民主无关。 “是最好的人才都不会选择从事公职,而是成为私营企业的生意人。你知道,因为这所有的冲突,还有尖锐,有时候甚至是……咄咄逼人的言词,使得他们不愿意从事政治。” ps: 政治宽容度低的地方大家都不想参与政治
评分##后共产主义时代下的东欧,一个文学家的旅行记。内容主要包括所见东欧事物,与当地政治、文学人物的谈话和他们的经历,外加作者的感想评论。与同题材著作相比,思想家写的《苏联的心灵》让人感到其局外人视角观察的穿透力、冷峻深邃,文学家写的《回访东欧》,更能让人体会到作者“返乡”情结之浓、对社会人生百态的细腻感受力,东欧各国特点、民族心态也得到了充分揭示。 网友普遍对黑色历史有窥探癖好,所以《苏联的心灵》《野蛮大陆》和国史相关题材的书普遍高分。而这本书论色调,应该算灰色的历史:大家怀着希望前行摸索,却还挣脱不了灰暗前史的氛围、影响,这就是历史复杂之处。
评分##原来以为是近几年的新书,到手才知是1990-1991两次造访东欧五国的“旧书”——不过,也因为与1989不远不近,现场感和观察的距离感恰到好处:作者对母国波兰不吝笔墨,给了两章最大篇幅赞扬它的团结与信仰;捷克则显得平庸无聊;匈牙利很西化;罗马尼亚混乱又最充满戏剧性,保加利亚诚实又优雅。虽然不时描述酒店环境有炫耀之嫌,但她这趟东欧之行并不是走马观花的游览,而在当地朋友的导览、转介中既了解各国政经文化情况,也深入议会、学校、乡间、教堂与精英平民少数民族交流。最感兴趣的是罗马尼亚人帕维尔的故事(可惜没有像介绍其他人那样给出英文全名)他曾在一位朋友被其他人孤立的30年间与之交往,没想到30年后他希望此人代为保管自己的手稿却遭拒绝,只好从此绝交。手稿后来在美国出版,想知道叫什么
评分##作者离开祖国在美国住的时间久了,都是站在西方人视角,字里行间的优越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