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哈佛经济学家推理系列第二本。
丹尼斯•高森── 一位前途光明的年轻学者──疑似自杀了。从经济学理性分析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否能够留在哈佛,都有大好前景等着他。但是他竟然会认为自杀的机会成本(考虑到他未来可能的发展,这成本可说相当地高),比无法获得终身教职的情感成本要低很多。自杀这种的成本收益计算,对于学习经济学出身的丹尼斯•高森来说,实在是匪夷所思。
然而,一切并没有结束。终身教职评审委员会的两位成员先后遭到谋杀,三个死亡案件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亨利•斯皮尔曼用他一贯的经济学思维查找疑点。
亨利•斯皮尔曼很清楚,凶手就在委员会成员之中,但是哪一位杰出的教授,会因为谋杀其他同事而大幅提高效用呢?谜团等待着亨利•斯皮尔曼教授破解。
##无聊生硬????
评分单从推理小说的角度,几乎没有诡计,推理的切入点也是冷梗。但对于对经济学和学术生态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能够get的梗实在太多了。整个故事围绕一次经济学教授资格评定展开,并详细介绍了职称评定的流程和机制。“教授升等与终身教职评鉴委员会”中其他专业的各位教授对于丹尼斯论文的批评代表着对经济学的种种常见误解,亨利在教评会上与其他教授的辩论则明显parody了1959年科斯在芝加哥大学关于社会成本问题的辩论,还有教授对薪资、职称、派系斗争的吐槽。这本书里涉及的经济学知识也比上一本丰富很多,也更深入。如对经济学基础假设和研究方法的质疑,污染权牌照问题,广告促进竞争,品牌作为信号,以及最核心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其中有些例子至今仍然会出现在课堂上。“现在每一所大型法学院,教师成员里面都会有一位经济学家”
评分##@2020-12-08 16:54:03 @2021-07-02 08:03:34
评分##比较喜欢书中经济学家跟其他系别教授的辩论那段,比起第一部确实更好的科普了经济学的知识。
评分##比较喜欢书中经济学家跟其他系别教授的辩论那段,比起第一部确实更好的科普了经济学的知识。
评分##无聊生硬????
评分##挺新鲜,读着玩。
评分##挺新鲜,读着玩。
评分##关于教职评定的八卦要比推理和经济学有意思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