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最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
本书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
##文笔较佳。但如果说这就是微观史的话,那么这是一部平淡无奇的微观史。最大的吸引点可能便是袍哥雷明远杀死自己的女儿了,此外对雷明远一家的描述平平淡淡。甚至于把这份两万多字的社会调查抽掉,文中关于袍哥的很多论述也可以做下去。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困惑着我的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对袍哥形象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觉得这是可以做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很别扭,并不像很多读者所言是十几页论文扩成的书,反而是鸿篇巨制缩成的故事本。作者明明意不在雷明远本身,却又不得不绕着他写,而更大的关怀与思考多是点到为止。微观史,所落脚点一定还是在宏观上。读马丁·盖尔只想到马丁·盖尔才是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是成功的。
评分##一口气看完,微观历史里看得比较顺遂的,可能是秘密会社题材的吸引性,也可能是行文简洁故事性强的原因;十七十八章很受用。
评分##虽然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沈宝媛女士的论文资料,但是在叙述这段隐秘的历史时将文学性和客观性兼顾,至此得三星。最后两章为吾辈所学习,至此四星。
评分##虽然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沈宝媛女士的论文资料,但是在叙述这段隐秘的历史时将文学性和客观性兼顾,至此得三星。最后两章为吾辈所学习,至此四星。
评分##扩写罢了,谈何研究。
评分##与其说是学术专著,不如说是读书报告。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围绕沈宝媛七十年前那篇关于一个袍哥家庭的观察报告展开叙述。王笛虽在前言中写到该书的缘起就是沈女士的本科毕业论文,但是不至于把自己放低到一个注释者的位置上。书名是西方学术读物惯用的复式标题,内容却只有冰山一角。作者太拘泥于人类学记录,沈女士当时水平也十分有限,如果作者依赖的是如同《金翼》一般的著作,一切皆可另说。可是短短四万字的报告,一来内容太窄,二来未免主观倾向较重,不加批判的使用难免失其允正,王笛的心甘情愿绝大程度上受到了对乡土情结的影响,对老四川的怀想令他文思泉涌,尤其是对地理风格的描写好似散文格调,而令人惊艳的首章叙事和小说也无甚区别,或许这才是他的“初心”,借由什么实现并不重要。
评分##感觉应该是三卷本《袍哥史》的预告片?标题改成《从沈宝媛报告出发:管窥成都袍哥》可以让读者有非常正确的预期...把袍哥的覆灭归咎于1950年完春粮引发的抗粮和镇压是一个之前完全没想过的问题。整体阅读体验还是很好的。
评分##王应该算中文学界微观史研究第一人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